东亚砂藓论文-沙伟,张梅娟,刘博,徐红红

东亚砂藓论文-沙伟,张梅娟,刘博,徐红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砂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砂藓,bZIP转录因子,RjbZIP基因,基因克隆

东亚砂藓论文文献综述

沙伟,张梅娟,刘博,徐红红[1](2015)在《东亚砂藓bZIP转录因子RjbZI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b ZIP转录因子在苔藓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一个与b ZIP转录因子同源性较高的基因片段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 ZIP。该基因c DNA全长为1 477 bp,包含1个1 42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114 k Da,等电点为6.97。Rjb ZIP蛋白属于不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该蛋白含有典型的b ZIP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一个亮氨酸拉链区,一个碱性结构域和一个谷氨酰胺丰富区。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快速脱水、缓慢脱水和脱水后复水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b ZIP基因均能被诱导表达,且对脱水后复水的反应更为迅速,推测该基因参与东亚砂藓抵抗逆境胁迫的应答,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特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2](2015)在《东亚砂藓类萌发素蛋白基因RjGL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ZIP。该序列全长为726 bp,包含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 397.9,等电点(pI)为6.82,不稳定系数为14.41,为稳定蛋白。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疏水性强,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LPs家族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L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被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李孝凯,沙伟,国春晖,张梅娟[3](2014)在《低温胁迫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温胁迫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解除胁迫后生理生化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藓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上升;-20℃处理下,2种藓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下降,其他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上升;解除胁迫后,随恢复时间的延长,2种藓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电子传递效率显着上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着下降;低温胁迫下,2种藓能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植物抗逆性从而适应低温;在解除胁迫恢复过程中,2种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特性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说明极端低温并没有对2种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2种藓类植物均能够适应极端低温。(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4](2014)在《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RjGAPDH,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RjGAPDH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208 bp,开放阅读框1 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66 kD,等电点pI为6.02,不稳定系数为23.97,为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定位于细胞质。在快速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APDH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能被诱导表达。[结论]RjGAPDH基因可能参与东亚砂藓对干旱的胁迫反应,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特征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5期)

张梅娟[5](2014)在《东亚砂藓组织培养及脱水胁迫下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能生长于裸露岩石、岩石薄土或石壁上,生命力极强,为典型的旱生藓类,植物体内必然存在着一系列应答逆境胁迫的高效、主效功能基因。同时,东亚砂藓发育模式简单,单倍体的配子体占生活史的主导地位,作为试验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耐旱性具有其他高等植物所没有的优势,是研究藓类植物耐旱特征的理想材料,在耐旱机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东亚砂藓配子体的再生体系,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纯净、均一化的材料。为探索东亚砂藓的耐旱机理,本研究采用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中转录组学(RNA-Seq)的试验方法,以东亚砂藓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对东亚砂藓抗脱水胁迫的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东亚砂藓最佳消毒方法为:将其在流水下冲洗2-3 h,再用浓度为0.02%的升汞消毒45-60 s,无菌水冲洗7-8遍。(2)MSl培养基是原丝体初期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对原丝体的扩繁生长有一定影响。6-BA浓度为1.5 mg/L时原丝体分化出芽体;2,4-D促使原丝体进行营养生殖,不分化芽体,当浓度为1.0 mg/L时原丝体团直径最大,扩繁情况最好,可作为原丝体扩繁培养基。而不添加任何激素和蔗糖的改良Beneck培养基在短时间内就能诱导出较长较粗壮的配子体,是诱导原丝体产生配子体的最佳培养基。(3)研究发现,在脱水胁迫下,丙二醛和电解质外渗率整体呈现升高趋势,这说明东亚砂藓膜结构受到损害,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有利于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能提高东亚砂藓对氧化胁迫的防御能力。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说明,东亚砂藓在对脱水胁迫作出响应时,会降低自身光合活性,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脱水胁迫对植物体造成的破坏。(4)对东亚砂藓进行RNA-Seq大规模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83 552个基因,与不同数据库比对发现,匹配到Nr库的Unigene为51 072条;匹配到Nt库的Unigene为28 154条;匹配到COG库的Unigene为31 027条,涉及25类功能;匹配到GO库的Unigene为21 049条,分为41个功能群;匹配到Swiss-Prot库的Unigene为32 696条;匹配到KEGG库的Unigene为35 017条,涉及125个Pathway,参与到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途径中。获得显着差异表达Unigene 41 763条,其中33 559条序列表达量上调,8 204条序列表达量下调。结合生理指标的变化,鉴定出与脱水耐性相关的离子转运和重建离子平衡,渗透保护物质生物合成,植物激素及信号转导,活性氧清除及抗胁迫相关蛋白,转录因子,糖代谢,保护和修复光合系统,蛋白质合成与降解8类基因。对这些胁迫应答的关键基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更有助于深入了解东亚砂藓的耐旱机制。并对参与信号转导的RjRop、参与糖代谢的RjGAPDH和转录因子相关的RjbZIP基因进行了脱水和复水表达模式的分析,发现它们在东亚砂藓在抗脱水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东亚砂藓在脱水胁迫下生理和转录组的有效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东亚砂藓耐旱机理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对研究苔藓植物的耐逆境胁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4-09-01)

夏乔莉,于天泽,胡治祥,于晶,郭水良[6](2014)在《东亚砂藓茎段长度对繁殖和生长能力影响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是一种适合于立体绿化的观赏藓类植物。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切茎处理,形成平均为3.65、5.05和7.77mm的配子体茎段,撒播于表面有薄层泥炭土-蛭石的棕榈垫这一立体绿化载体上,经过85d的培养,比较不同茎段长度下东亚砂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茎段为5.17mm处理的新枝/旧枝比率、总长度、表面积、枝与叶尖数、鲜重/干重比值最高。因此,今后在对东亚砂藓进行扩繁工作时,茎段长度是一个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徐红红,沙伟,张梅娟[7](2014)在《东亚砂藓质膜蛋白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质膜蛋白的提取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的难点之一,传统的质膜蛋白提取方法操作复杂,且不易出结果,本实验通过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法进行改良,成功提取了东亚砂藓质膜蛋白,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将为后续的东亚砂藓质膜蛋白的表达及蛋白质组学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孝凯[8](2014)在《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低温胁迫及温度回升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以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作为实验材料。一、采取人工模拟低温环境,对两种藓类植物进行4、-20、-40和-8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植株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二、分别将4、-20、-40和-80℃胁迫处理后的两种藓类植物解除胁迫,温度回升至25℃,分别测定每组材料生理生化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处理中,两种藓类植物随胁迫时间延长,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于对照显着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略有不同,两种藓类植物在4℃胁迫处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上升,在-20、-40和-80℃胁迫处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30d内其含量显着下降,在继续胁迫处理中其含量逐渐回升。2、温度回升至25℃后,两种藓类植物随解除胁迫时间延长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下降,但仍显着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急剧下降,在解除胁迫30d后其含量显着低于对照。3、低温胁迫处理中,两种藓类植物随胁迫处理时间延长,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着上升。4、温度回升25℃后,两种藓类植物随解除胁迫时间延长,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效率(ETR)逐渐上升、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在解除胁迫后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逐渐降低。综上所述,两种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与抗寒性具有显着相关性。在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中,两种藓类植物均能够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防止细胞膜质的过氧化,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保证细胞膜质的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在解除胁迫后两种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光合特性能够维持在可恢复状态,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毛尖紫萼藓和东亚砂藓能够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特性调节来适应寒冷。(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4-04-28)

张梅娟,沙伟[9](2013)在《东亚砂藓组织培养技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配子体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消毒液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对接种消毒外植体的培养基进行了尝试性筛选,并研究了蔗糖浓度对东亚砂藓配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将东亚砂藓配子体用2%洗洁精溶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0.02%的升汞处理45~60 s的消毒效果最佳;有机培养基是无菌外植体接种的最佳培养基;3%的蔗糖更有利于无菌外植体产生的原丝体团和幼嫩配子体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沙伟,张梅娟[10](2012)在《基于RNA-Seq技术的东亚砂藓干旱及复水基因表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为典型的耐旱藓,在干燥几年后重新复水瞬间恢复活力,是很好的抗旱基因的资源。本研究通过新一代RNA-Seq技术对干旱及复水条件下的东亚砂藓组培苗进行深度测序,从转录组水平上对不同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全面反映东亚砂藓基因组的转录状况,为东亚砂藓基因组注释、分析基因结构和功能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建立基因表达谱。本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7.88G的有效数据。通过de novo对所得结果序列进行拼接,分析得到了干旱条件下65599个重迭序列(Contigs)和41198个独立基因(Unigenes),复水条件下211317个重迭序列(Contigs)和100778个独立基因(Unigenes)。转录物总长度62.95Mb,平均长度753bp,N50长度1309bp。2.进行Unigenes功能注释:包括GO功能注释、COG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和蛋白功能注释。注释后结果为:匹配到NR库的Unigenes为51072条;匹配到NT库的Unigenes为28154条;匹配到Swiss-Prot库的Unigenes为32696条;匹配到KEGG库的Unigenes为35017条;匹配到COG库的Unigenes为31027条;匹配到GO库的Unigenes为21049条。3.通过GO分类分析得到的基因功能涵盖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叁大类之中。通过COG分类,31027条序列可涉及25个功能类别。其中,主要基因功能所占比例较大的前5种为:一般功能预测基因;转录;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转运,分子伴侣蛋白。4.通过比较干旱和复水材料间转录物序列及表达水平,初步确定Unigenes中有33559条序列表达量上调,8204条序列表达量下调。(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2-08-20)

东亚砂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ZIP。该序列全长为726 bp,包含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 397.9,等电点(pI)为6.82,不稳定系数为14.41,为稳定蛋白。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疏水性强,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LPs家族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L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被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应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砂藓论文参考文献

[1].沙伟,张梅娟,刘博,徐红红.东亚砂藓bZIP转录因子RjbZI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

[2].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东亚砂藓类萌发素蛋白基因RjGL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李孝凯,沙伟,国春晖,张梅娟.低温胁迫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

[4].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

[5].张梅娟.东亚砂藓组织培养及脱水胁迫下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6].夏乔莉,于天泽,胡治祥,于晶,郭水良.东亚砂藓茎段长度对繁殖和生长能力影响的测定[J].安徽农学通报.2014

[7].徐红红,沙伟,张梅娟.东亚砂藓质膜蛋白的提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李孝凯.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9].张梅娟,沙伟.东亚砂藓组织培养技术方法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3

[10].沙伟,张梅娟.基于RNA-Seq技术的东亚砂藓干旱及复水基因表达谱分析[C].2012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2

标签:;  ;  ;  ;  

东亚砂藓论文-沙伟,张梅娟,刘博,徐红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