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CT影像,椎间盘,终板,人工椎间盘
形态学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潘承良,白芃,韩青,程凯亮,李幼琼[1](2019)在《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腰部节段椎间盘形态学参数CT叁维测量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中国人腰部节段终板和椎间隙的形态学参数,为人工椎间盘设计、分型与制造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肉眼无器质性病变的T12-S1椎骨的CT轴位图像,共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测量T12下-S1上椎骨上下面左右径、前后径、弦高、椎间隙的前中后高和椎间隙夹角,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性别、年龄、不同节段以及不同人种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国人腰椎L1下-S1终板的前后径与左右径均与外国人种存在差异;椎体的终板并非平面而是具有一定的曲度。结论本研究为设计制造适合中国人的人工椎间盘提供形态学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沈善昌,姜兴岳[2](2019)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指患者大脑存在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异常,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社交及人格方面的障碍。目前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hpometry,VBM)技术的应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患者脑体积改变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一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上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因此通过研究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脑体积的改变,以期早期发现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采取措施延缓其进展。该文对VBM技术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1期)
莫志洋[3](2019)在《女性面部轮廓形态学测量及美学差异化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现代女性面部轮廓分析,为面部区域美容整形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的理论基础。方法:调查研究的时间为2018年6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100名现代年轻女性,年龄20~25岁,筛选标准依据"现代汉族女性8种面型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评定,由美容专家组成评定小组人员,筛选出"椭圆形脸"10名、"菱形脸"18名和"正叁角形脸"20名,应用CT行颅面部扫描、叁维重建,分析软硬组织的形态学参数,如骨性上面宽,上面宽和骨性上中面宽指数等面部形态学参数。结果:"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与"椭圆形脸"比较骨性上面宽、上面宽、骨性上面宽指数、上中面宽指数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的下面宽指数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正叁角形脸"骨性下面宽指数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下中面宽指数比较有显着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叁者之间的咬肌长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咬长肌厚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的下颌角点颏前点距离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正叁角形脸"下颌角角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叁种不同女性面部轮廓分析发现,公认的漂亮脸型"椭圆形脸"与一般脸型"菱形脸"和"正叁角形脸"之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从具体形态学参数方面为美容医学提供依据,为面部轮廓进行改型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斯琴,红华[4](2019)在《高频超声在早期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髋臼形态学测量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早期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髋臼形态学测量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需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婴幼儿413例,其中0~4个月307例,5~6个月106例。对所有婴幼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5~6个月婴幼儿附加X线检查,6周检查时超声检查判定为Ⅱa型的患儿在12周时进行复查,选取Ⅱa型转归为Ⅰ型髋关节患儿作为研究1组,选取Ⅱa型退化为Ⅱb型及以上类型髋关节患儿作为研究2组,另选取6周检查时Ⅰ型髋关节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所有婴幼儿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比较5~6个月婴幼儿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结果,分析叁组A角、β角、α角测量结果。结果 1周时,Ⅰ型髋关节353例,Ⅱa型40例,Ⅱc型15例; 6周复查时,Ⅰ型髋关节398例,Ⅱa型13例,Ⅱc型1例; 12周复查时,Ⅰ型髋关节409例,Ⅱb型3例,Ⅳ型1例。5~6个月106例婴幼儿超声检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阳性率高于X线检查(P<0.05)。研究1组与对照组的A角无差异,但研究2组的A角大于研究1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早期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诊断标准明确,及时诊断并早期治疗可减少婴幼儿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概率,减轻婴幼儿畸形程度,减少晚期患儿,此外,高频超声对软骨髋臼角测量可预测Ⅱa型髋关节的转归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高频超声是一种较好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天微[5](2019)在《形态学滤波在表面轮廓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触针式测量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研究形态学滤波中腐蚀算法的原理和腐蚀算法在杠杆式轮廓仪接触式测量法中的应用,分析腐蚀算法计算过程中结构元素的选取对评定结果的影响。设计相应的触针针尖检定方法,得到触针针尖的实际形状,并在腐蚀计算过程中,以触针针尖的实际形状作为结构元素,结合实际情况对腐蚀算法进行相应修改,得到了被测轮廓真实的表面信息。(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关瑞盛,孙开军,董岩,龚欢,李宽新[6](2019)在《股骨近端髓腔CT测量及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端髓腔解剖参数,描述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0例。完善术前术后股骨CT扫描,测量股骨近端髓腔解剖参数,描述形态学特点。结果:(1)股骨近端髓腔分为叁部分,Ⅰ部分平均扭转角为7.1±1.6°,平均变化率0.81±0.19°/mm;Ⅱ部分扭转角5.3±1.0°,变化率0.18±0.10°/mm;Ⅲ部分扭转角48.5±4.6°,变化率0.50±0.13°/mm。(2)通过测量髓腔横截面,所得TCFI:4.6±0.7,TMCFI:2.7±0.3。(3)髓腔截面整体上由卵圆形向圆形转变。结论:(1)股骨髓腔整体呈不规则扭转,小粗隆上下缘之间部分髓腔扭转程度最小。(2)叁维髓腔开大指数(TCFI)及叁维干骺端髓腔开大指数(TMCFI)是更真实、准确反映髓腔在立体叁维上的形态变化规律的两项形态参数。(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关清,汤光宇,华婷,阮建萍[7](2019)在《基于磁共振成像测量的中国人群膝关节形态学指标对国产关节假体研发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通过MRI测量的中国人群膝关节的解剖和形态学特点,为国产全膝关节置换的假体设计提供研发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因膝关节疼痛或软组织损伤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412例,男192例、女220例。测量患者膝关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一系列线性参数和角度参数,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间膝关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参数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的股骨远端线性参数,通髁轴(TEA)、股骨髁内外侧宽度(ML)、外侧髁高度(AP)、股骨外上髁最高点至后髁线(PCL)外侧切点的距离(LAP)、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至PCL内侧切点的距离(MAP)、后髁距离(PML)、上髁距离(AML)均显着大于女性患者(P值均<0.01);男性与女性患者间角度参数,股骨远端上髁间角(∠AOB)、上髁角(∠ACT)、后髁角(∠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患者的胫骨近端线性参数,胫骨前后径最大值(AP’,即胫骨结节中内1/3与后交叉韧带的中点连线)、胫骨平台内外径最大值(ML’)、内侧胫骨平台的宽度(MPW)、胫骨外侧平台宽度(LPW)、胫骨内侧平台高度(MPH)、胫骨外侧平台高度(LPH)均显着大于女性患者(P值均<0.01)。男性患者的股骨面率(AP/ML)显着大于女性患者(P<0.01),PML/AML和MAP/LAP与女性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与女性患者间胫骨面率(AP’/ML’)、LPW/LPH和MPW/MP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与女性患者间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侧髁、胫骨外侧平台、胫骨内侧平台、髌骨的软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性别间膝关节形态学参数存在差异,并与文献所示西方人的数据存在差异,为今后国产膝关节假体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徐倩,郭志军,白泽梅,赵宝宏,周海涛[8](2019)在《年龄与性别对心脏形态学影响多排螺旋CT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最佳期相自动选择技术(Best phase),获得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图像,进一步探讨年龄、性别对心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3种方案对11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分组。方案一:按年龄分为A组(≥60岁,49例)和B组(<60岁,69例);方案二:按性别分为C组(男,54例)、D组(女,64例);方案叁:综合性别与年龄因素分为四组:a组(男,年龄≥60岁,20例),b组(男,年龄<60岁,34例),c组(女,年龄≥60岁,29例),d组(女,年龄<60岁,35例)。利用Best phase技术所获得的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CT图像,测量对比分析各心腔大小。结果:两期CT图像测量指标组间对比:A组左心房各指标均大于B组(P<0.05);C组左、右心室各指标均大于D组(P<0.05);d组左心室各指标小于其它叁组(P<0.05),d组左心房舒张末期各指标也小于其它3组(P<0.05),d组收缩末期各指标小于a组和c组(P<0.05),b组右心室各指标均大于c组和d组(P<0.05)。结论:通过对多排螺旋CT Best phase技术获得心脏图像进行测量分析,随着年龄增大,左房增大明显,男性两心室明显大于女性。(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赵虹瑾,刘洋,李静,张磊[9](2019)在《冈盂切迹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干燥标本的冈盂切迹解剖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2例干燥肩胛骨标本,观测冈盂切迹宽度(关节盂内侧缘至肩胛冈直线距离)、冈盂切迹厚度(冈盂切迹最低点厚度)、冈盂切迹深度、冈盂切迹转折角(肩胛切迹,冈盂切迹最低点连线与肩胛冈基底部所成的夹角)等。结果冈盂切迹宽度、深度分别为(12.75±1.06)mm、(11.65±1.89)mm,且右侧更宽更深,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冈盂切迹厚度(9.93±1.57)mm,肩胛上切迹至冈盂切迹距离为(18.73±3.18)mm,且双侧对比P>0.05;冈盂切迹转折角为(40.24±8.69)°,双侧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冈盂切迹的厚度、深度、宽度和转折角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危险因素,且冈盂切迹越深,冈盂切迹转折角越小,发生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几率越大。本研究解剖数据可为临床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植入位置选择等提供参考,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曾胜强,马丽,张磊,汪国友,扶世杰[10](2019)在《基于CT叁维重建的中国人喙突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肩胛骨CT扫描叁维重建,了解喙突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临床上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因病情需要对肩胛骨行CT叁维重建的25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并测量喙突相关解剖学数据,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了256例喙突叁维重建模型的解剖学数据,测得喙突尖部的宽度为(14. 31±2. 71) mm,尖部的厚度为(8. 79±1. 44) mm,折返部的宽度为(22. 87±2. 82) mm,折返部的厚度为(14. 68±2. 39) mm,基底部的宽度为(26. 29±3. 05) mm,基底部的厚度为(10. 71±3. 01) mm,尖部到折返部的长度为(40. 49±4. 10) mm,折返部到基底部的长度为(19. 36±2. 35) mm。且在左右对比中发现,喙突尖厚度、折返部宽度、折返部到基底部长度差异存在显着性(P<0. 05),而喙突的其他解剖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T叁维重建能够全面准确地观察到喙突的解剖学结构,提供喙突解剖学参数。(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形态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指患者大脑存在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异常,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社交及人格方面的障碍。目前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hpometry,VBM)技术的应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患者脑体积改变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一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上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因此通过研究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脑体积的改变,以期早期发现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采取措施延缓其进展。该文对VBM技术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学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潘承良,白芃,韩青,程凯亮,李幼琼.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腰部节段椎间盘形态学参数CT叁维测量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沈善昌,姜兴岳.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3].莫志洋.女性面部轮廓形态学测量及美学差异化分析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李斯琴,红华.高频超声在早期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髋臼形态学测量的预测作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5].张天微.形态学滤波在表面轮廓测量中的应用[J].工具技术.2019
[6].关瑞盛,孙开军,董岩,龚欢,李宽新.股骨近端髓腔CT测量及形态学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关清,汤光宇,华婷,阮建萍.基于磁共振成像测量的中国人群膝关节形态学指标对国产关节假体研发的价值[J].上海医学.2019
[8].徐倩,郭志军,白泽梅,赵宝宏,周海涛.年龄与性别对心脏形态学影响多排螺旋CT测量[J].放射学实践.2019
[9].赵虹瑾,刘洋,李静,张磊.冈盂切迹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10].曾胜强,马丽,张磊,汪国友,扶世杰.基于CT叁维重建的中国人喙突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