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棉籽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花,GhDGAT,GhFAD2-1,含油量
棉籽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徐孝兰[1](2019)在《调控DGAT1和FAD2-1基因改良棉籽油的含量和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需求逐年增加,供需关系紧张,目前大部分植物油依赖从国外进口。棉花作为主要的纤维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大,作为副产物的棉籽总产量巨大;棉籽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E及不饱和脂肪酸,在保证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也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棉籽的含油量及改良棉籽油脂肪酸组分,对增加我国植物油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叁酰甘油(TAG)合成过程中最后一步反应酶,也是限速酶;研究表明,超表达DGAT能够提高油分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已经获得的转GhDGAT1基因棉花后代(T_3~T_5)进行多年多点种植,验证其表达的稳定性,以期获得纯合的、稳定的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根据不同脂肪酸的合成机理,选择控制油酸向亚油酸转化的关键基因GhFAD2-1,构建RNAi载体,转化棉花,以期创造高油酸低亚油酸棉花种质,并通过对其后代(T_2~T_4)多年多点种植,验证其遗传稳定性。主要结果如下:(1)从7个αGP启动子转基因株系(αGP-GhDGAT1)和4个35S启动子转基因株系(35S-GhDGAT1)中,筛选到了2个单拷贝转化事件AGP1与AGP2,均为转αGP-GhDGAT株系。经测定,AGP1与AGP2的表达量、酶活性及叁酰甘油(TAG)含量均高于其阴性对照。通过对这2个株系的种子含油量进行多年多点测定,含油量比阴性对照高、且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种植于湖北鄂州的T_5代AGP1、AGP2两个转基因系与对照相比含油量分别提高3.55%、3.61%(P<0.01)。同时这两个株系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光合特性,与对照植株相比没有显着的差异。(2)构建GhFAD2-1基因的RNAi载体并在棉花上进行遗传转化,共获得GhF AD2-1转基因阳性株系16个,14个转化事件;经T_2代初步筛选,筛选出FAD-5、FAD-11、FAD-14这3个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转基因株系。(3)通过对FAD-5、FAD-11、FAD-14株系多年多点(T_2~T_4)的种植及脂肪酸测定,其中FAD-5、FAD-11的表型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根据Southern杂交结果,FAD-5为双拷贝,FAD-11为叁拷贝。2018年,种植于湖北武汉的T_4代两个转基因株系的油酸与对照相比(WT、FAD-11N)分别从18.18%、18.86%提高到58.92%、46.88%,亚油酸含量分别从51.54%、51.19%降低到15.27%、26.44%;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光合特性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佳宁,陈海涛,田文秀,揭金潮,兰向东[2](2019)在《以棉籽油为基料油的煎炸专用调和油煎炸品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棉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进行调配,制成煎炸专用的植物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不间断地煎炸薯条试验,考察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油脂色泽、理化指标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煎炸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合理,满足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4.0∶0.6的最佳摄入比例。煎炸过程中色泽变化较慢,极性组分超过27%限量的时间为67 h,酸价由(0.18±0.05) mg/g增加至(3.53±0.10) mg/g,羰基价由(9.42±0.12) meq/kg增加至(36.0±0.14) meq/kg,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丙烯酰胺未检出;与河北地区常用于煎炸的叁级棉籽油46 h的煎炸寿命和较高的羰基价、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相比,配制的煎炸调和油的煎炸寿命延长了18 h,稳定性提高了37%,煎炸薯条的平均含油率为18%煎炸感官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煎炸调和油。(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王冰,张洪洲,刘媛杰,王晖军,段世彬[3](2018)在《棉籽品质识别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棉籽品质识别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棉籽品质识别系统,实现对棉籽品质的快速识别。现有的去除方式采用人工识别筛分,一次筛分并不能完全筛分干净而且其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因此一种可以进行棉籽清理的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经验可知,不同品质的脱绒棉籽表面颜色特征具有差别,因此,只要采集棉籽的颜色信息,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就可以判定棉籽的品质优劣。用工业相机CCD对棉籽图像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RGB图像;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及细化图像特征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即在HSI颜色空间中表示图像,然后将H、 S、 I分割,得出棉籽图像的H、 S、 I值;在BP神经网络选择好的情况下接收输入H、 S、 I值,网络经过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次数及隐含层的结点个数进行训练,得出误差小的组合,完成棉籽的品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棉籽品质识别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31期)
倪海球,孙杰,杨玉娟,于纪宾,马世峰[4](2018)在《棉籽粕膨化前后品质变化及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中营养物质、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膨化棉籽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采用牧羊56×2挤压膨化机和前期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棉籽粕进行膨化,对比测定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的营养物质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然后,以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80头体重为(28.78±3.09)kg的杜×长×大叁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普通棉籽粕(生长期添加5%普通棉籽粕,育肥期添加10%普通棉籽粕)的饲粮,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分别饲喂添加膨化棉籽粕(生长期分别添加5%、10%和15%膨化棉籽粕,育肥期分别添加10%、15%和20%膨化棉籽粕)的饲粮,各组饲粮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均调配均衡。试验期13周(生长期6周,育肥期7周)。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处理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膨化棉籽粕总氨基酸含量和各个必需氨基酸含量略有升高,游离棉酚含量降低了87.85%。2)生长期,饲粮中添加5%膨化棉籽粕与相同含量的普通棉籽粕相比可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并显着提高粗蛋白质、干物质、粗脂肪和部分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可显着降低生长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着提高生长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有提高生长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叁碘甲腺原氨酸和四碘甲腺原氨酸的趋势;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当添加量达15%时与普通棉籽粕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3)育肥期,各膨化棉籽粕组末均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和普通棉籽粕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全期试验2组和试验3组料重比显着低于试验1组(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还可以显着提高育肥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P<0.05),且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育肥猪血清中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T-AOC、SOD活性和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膨化棉籽粕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膨化棉籽粕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且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升高。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可显着提高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影响较小,且能显着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可以显着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15%,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20%。(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慧杰,冯瑞云,刘晶,刘跃鹏[5](2017)在《垂直微孔深松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对棉籽品质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3年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垂直微孔深松技术和传统耕作方法产生的土壤环境效应以及对棉籽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微孔深松耕技术使犁底层的土壤硬度由7 849.1 k Pa降低到991.4 k Pa,土壤容重降低;在≥30 cm土层中,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增加显着;垂直微孔深松耕棉田籽粒数从1.56粒/层增加到1.82粒/层,籽指平均增加了0.9%;发芽率由88.92%增加到89.63%;棉花籽棉产量最高为4 864.89 kg/hm2,比CK增加了14.98%。本研究揭示微孔深松耕作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改善土壤环境效应,并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籽品质,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徐冰洁[6](2017)在《花铃期增温与渍水耦合对棉籽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全球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纺织原料,棉籽作为其最主要的副产品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温室化效应逐渐加剧,高温和涝害等极端天气频发,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雨热同期,高温和渍水常常同时发生,此时正是棉花对温度和水分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严重影响棉籽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主栽品种泗杂3号为供试品种,于2013-2015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进行花铃期增温与渍水耦合试验,试验设置增温2-3℃(34.1℃/29.0℃)、渍水(3d、6d两个水平)、增温2-3℃+渍水叁种处理,以自然环境温度(31.6℃/26.5℃)且正常灌水为对照。本论文探究了棉籽产量、棉仁糖代谢关键物质及棉仁主要品质性状对增温和渍水胁迫的响应差异关系,系统分析了花铃期增温和土壤渍水耦合对棉籽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铃期增温与溃水耦合对棉籽产量和形态发育的影响棉花花铃期增温和土壤渍水耦合可抑制棉花生长发育,减少棉花铃数,且随渍水天数增加抑制程度加重,最终导致棉籽产量降低。增温处理存在年际间差异,温度较高的年份(2013年日均温33.6 ℃)进行增温处理降低了铃数,且增温和渍水耦合具有迭加效应,使得棉籽产量较单因子作用下更低。温度较低的年份(2014和2015年日均温分别为30.0 ℃和31.3 ℃)增温处理可以促进棉花成铃,增加铃数,弥补铃重的降低,缓解渍水对棉籽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花铃期增温和渍水处理及二者耦合条件下均使棉铃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受阻,铃壳率增加,棉籽率降低,单铃棉籽数降低,棉籽体积减小,致使棉籽籽指和仁指均降低。因此,棉花在生长发育最敏感的时期花铃期遭受增温和渍水胁迫会对棉籽产量和棉籽形态发育造成极大不利影响。2花铃期增温与渍水搞合对棉仁糖代谢的影响棉仁糖代谢相关物质含量变化受花铃期增温和渍水影响显着。棉仁蔗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17-24 DPA含量迅速下降,接近成熟时含量有所回升,为脂肪和蛋白质合成积累有机物,增温和渍水均可抑制糖代谢过程,使蔗糖、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且二者耦合效应较单因子处理更显着,叁年趋势一致。低温年份(2014和2015年)己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与蔗糖一致,而高温年份(2013年)己糖和淀粉累积,棉仁碳同化速率减慢,含量高于对照。己糖在棉仁发育早期用于淀粉的合成,淀粉的累积则为棉仁油脂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潜在的碳源,增温渍水条件下糖代谢过程受抑制,影响了棉仁脂肪和蛋白质的累积,从而使棉仁脂肪和蛋白质品质变劣。3花铃期增温与渍水面合对棉仁主要品质形成的影响基于棉仁品质对花铃期增温与土壤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的结果,本试验探究了增温和渍水条件下棉仁脂肪和蛋白质累积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渍水处理可抑制棉仁脂肪和蛋白质的累积,且随渍水天数的增加其受抑制程度增大,增温处理可抑制脂肪累积而促进蛋白质的累积,二者耦合条件下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脂肪酸组分中棕摘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受增温与渍水的胁迫效应显着,变化趋势与脂肪总量一致,是影响棉仁脂肪累积的主要因素。蛋白质含量变化主要与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变化相关,增温促进棉仁球蛋白累积,抑制谷蛋白累积,而渍水均抑制其含量累积,因此增温下蛋白质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球蛋白含量的增加。增温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亮氨酸等含量增加,而甲硫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降低,渍水条件下各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降低,且二者耦合条件下亦呈降低趋势,从而降低了棉仁蛋白质的饲用品质和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桑吉惹,郭同军,蒋超祥,王文奇,刘艳丰[7](2016)在《不同比例番茄渣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番茄渣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采用番茄渣与棉籽壳不同比例(45∶55、60∶40、75∶25和90∶10)混合料作为青贮原料,共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评价青贮饲料的感官指标,分析青贮饲料p H、乳酸、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番茄渣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p H呈下降趋势;Ⅲ组乳酸含量最高,极显着高于I和II组(P<0.01);II、Ⅲ和Ⅳ组乙酸极显着高于I组(P<0.01),丙酸含量极显着低于I组(P<0.01);II和Ⅲ组丁酸含量极显着低于I和Ⅳ组;随着番茄渣混贮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CP)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渣与棉籽壳质量比75∶25时混合青贮,青贮饲料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6年19期)
刘跃鹏,席凯鹏,王慧杰,杨苏龙,石跃进[8](2016)在《不同播期对棉籽营养品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播期对棉籽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科能0518为试材进行分期播种,测定棉籽中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棉株下部果枝节位棉铃在5月16日前播种的棉籽中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6.37%,7.21%和8.34%;5月16日前播种的棉籽中蛋白质含量达28%~30%,5月16日播种的蛋白质含量仅为24.87%;播期对棉花产量也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其中,4月16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为4 497.43 kg/hm2。说明不同播期棉株在相同生理年龄下形成的棉铃,由于成铃时间不同、所处的温度等气侯条件不同,棉籽营养品质及产量之间变化差异很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王延琴,魏守军,周大云,匡猛,马磊[9](2016)在《中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品质现状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中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品质状况,揭示中国当前的棉花育种现状,为合理利用棉副产品及棉花特定目标育种提供参考,对当前中国叁大主产棉区的142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的营养品质性状(蛋白质、油分含量)及3个物理性状(籽指、仁指和仁籽比)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主栽棉花品种的营养品质非常接近,油分含量集中于27.1%~33.0%,棉籽的蛋白质含量集中区域为41.0%~45.0%,高油和高蛋白含量的棉花品种较少;蛋白质和油分总量变异较小,且两者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棉籽品质性状,指出适时开展棉花多目标育种十分必要,但对油分与蛋白质含量进行同步改良的难度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08)
周静[10](2016)在《温度对不同花期棉籽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不同花期、不同果枝节位的棉铃及其中的棉籽由于生长发育所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条件)的不同,所导致的棉籽生长发育规律及品质的不同。以晋棉45号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花期、不同果枝节位的棉铃及其棉籽的发芽率、粗脂肪含量、SPAD值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运城市近10年及2014年棉花生长季节内温度变化情况,综合分析温度对棉籽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棉铃迅速发育生长,增加铃重,温度过高棉铃停止增重,有时会出现重量下降。温度低20℃不利于棉籽有机物积累,当温度过低于15℃时,棉铃迅速吐絮或不再吐絮,棉籽发育不成熟。2.前期形成的棉籽,主要营养物质积累速度快,而且营养物质总量相对较高,棉籽中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的最高含量分别为32.76%、31.79%。后期形成的棉籽营养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慢,瘪子率高,而且棉籽的生长期有延长的趋势。3.前期形成的棉籽发芽能力好发芽率可达80%以上,出苗整齐、幼苗健壮,适合用于生产用种。后期形成的棉籽发芽率较低,畸形苗较多,幼苗长势较弱,不利于形成壮苗。(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棉籽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棉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进行调配,制成煎炸专用的植物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不间断地煎炸薯条试验,考察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油脂色泽、理化指标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煎炸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合理,满足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4.0∶0.6的最佳摄入比例。煎炸过程中色泽变化较慢,极性组分超过27%限量的时间为67 h,酸价由(0.18±0.05) mg/g增加至(3.53±0.10) mg/g,羰基价由(9.42±0.12) meq/kg增加至(36.0±0.14) meq/kg,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丙烯酰胺未检出;与河北地区常用于煎炸的叁级棉籽油46 h的煎炸寿命和较高的羰基价、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相比,配制的煎炸调和油的煎炸寿命延长了18 h,稳定性提高了37%,煎炸薯条的平均含油率为18%煎炸感官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煎炸调和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籽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徐孝兰.调控DGAT1和FAD2-1基因改良棉籽油的含量和品质[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杨佳宁,陈海涛,田文秀,揭金潮,兰向东.以棉籽油为基料油的煎炸专用调和油煎炸品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3].王冰,张洪洲,刘媛杰,王晖军,段世彬.棉籽品质识别系统设计[J].科技视界.2018
[4].倪海球,孙杰,杨玉娟,于纪宾,马世峰.棉籽粕膨化前后品质变化及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5].王慧杰,冯瑞云,刘晶,刘跃鹏.垂直微孔深松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对棉籽品质发育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7
[6].徐冰洁.花铃期增温与渍水耦合对棉籽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
[7].桑吉惹,郭同军,蒋超祥,王文奇,刘艳丰.不同比例番茄渣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6
[8].刘跃鹏,席凯鹏,王慧杰,杨苏龙,石跃进.不同播期对棉籽营养品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
[9].王延琴,魏守军,周大云,匡猛,马磊.中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品质现状及分析[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2016
[10].周静.温度对不同花期棉籽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