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高强钢论文-郭萍萍,李立明,伍鲲鹏,王简

微合金高强钢论文-郭萍萍,李立明,伍鲲鹏,王简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合金高强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厚板焊接,层状撕裂,Z向性能钢,预防措施

微合金高强钢论文文献综述

郭萍萍,李立明,伍鲲鹏,王简[1](2019)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厚板焊缝层状撕裂产生机理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钢结构发展需求,在钢桥的关键受力构件如钢塔底座、钢箱拱拱脚、斜拉索锚固构件、支座区域结构,为了满足设计载荷和钢结构自身刚度要求,对相关钢板材质、板厚、 Z向性能要求提高,目的是为了降低低合金高强钢中厚板角焊缝层状撕裂风险。文中通过从层状撕裂产生机理分析,对坡口细节及结构形式优化和Z向性能指标选择,优化采取防止层状撕裂措施,优化箱形厚板构件焊接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徐李军,时朋召,张淑兰[2](2019)在《低合金高强钢微观组织转变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低合金高强钢(Q345R)在热循环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研究不同类型铁素体形核、长大机制及硬度。结果表明,铁素体可在晶界、亚晶界及夹杂物上形核,多边形铁素体及链状晶界铁素体主要在晶界上形核,而侧板条铁素体可在晶界及亚晶界上形核,而针状铁素体则主要在夹杂物及已形成的铁素体上形核,且奥氏体晶界及晶内亚结构尺寸控制了铁素体尺寸;讨论了夹杂物特征参数对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影响规律,Al、Mg、Ca、S等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比值且尺寸在5μm以下的复合夹杂物更容易成为针状铁素体的诱导核心;硬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铁素体组织硬度存在差别,针状铁素体硬度最大可达到4 GPa。(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亓爱涛,刘旭东[3](2019)在《薄规格低合金高强钢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规格产品生产是制约莱钢1 500 mm宽带生产线发展的瓶颈,针对薄规格产品生产的难点,从影响薄规格产品轧制的因素分析,积极对工艺进行了改进,成功开发了钢种Q345B,厚度1.6 mm规格的低合金高强钢。(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郭怀兵,张舒宁,张游游[4](2019)在《不同合金元素的添加对含Ti微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分别加入Mo、Cr、Nb、Cu等合金元素的含Ti微合金铁素体高强钢组织、析出相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素体基含Ti微合金高强钢以铁素体为基体,部分微合金钢组织含有极少量粒状贝氏体或珠光体;基体析出粒子尺寸差别较大,大部分尺寸小于10 nm并呈球形、簇状分布,析出物以TiC或(M、Ti)C颗粒为主;5种成分设计的铁素体基含Ti微合金钢均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拉伸性能,550℃拉伸屈服强度均大于380 MPa,为对应室温拉伸屈服强度的63%以上,其中加少量Nb元素的含Ti微合金钢高温和室温屈服强度比最高,达到0.77,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5期)

张弦,韦文追,刘静,成林,吴开明[5](2019)在《Mn,Ti,Cu含量对低合金高强钢模拟热影响区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合金高强钢具有高焊接性,高强度和高韧性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基础结构及工程装备。但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热影响区晶粒粗大、组织及夹杂物析出等缺陷,是影响低合金高强钢耐腐蚀性能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添加不同含量合金(Mn,Ti,Cu)的低合金高强钢进行焊接热模拟试验,线能量为100KJ/cm,获得不同类型的模拟粗晶热影响区。采用扫描开尔文探针系统(SKP),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测试方法,探讨Mn, Ti, Cu等不同合金含量对于模拟粗晶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杨跃标,邓深,樊雷,赵征志,袁勤攀[6](2019)在《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性能、第二相粒子特性和析出规律以及强化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对高强度汽车车厢板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类型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少量索氏体,平均有效晶粒尺寸约为3.5μm。钢中存在大量的球形TiC和少量的不规则形状Ti_4C_2S_2及方形TiN析出物,析出顺序为TiN→Ti_4C_2S_2→TiC。第二相析出物以TiC的沉淀强化效果最为显着,TiN和Ti_4C_2S_2的沉淀强化效果十分微弱。试验钢中所有强化方式对试验钢的强度贡献大小顺序为细晶强化>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固溶强化>晶格点阵强化,其中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强化效果最为显着,对屈服强度的贡献超过50%。(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0期)

梁文,吴润,胡俊,杜涛,尹云洋[7](2019)在《加热工艺对Nb-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TEM)以及电解分析等仪器和方法对不同加热工艺下,含Nb钢、含Ti钢以及Nb-Ti钢的奥氏体晶粒粒径长大规律和第二相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增加或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粒径逐渐增大,钢中第二相析出物数量减少、粒径增大;在相同加热工艺下,Nb-Ti钢的奥氏体晶粒粒径比含Ti钢和含Nb钢的小;加热至1 200℃时含Nb钢中Nb基本全部固溶,而当加热温度升至1 300℃时,含Ti钢中仍有TiN无法固溶。Nb-Ti的复合添加使Nb元素的全固溶温度从1 200℃提高至1 250℃;当加热温度为1 150℃和1 200℃时,细小的第二相粒子Ti C和NbC的固溶是造成该温度区间奥氏体晶粒粒径显着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康涛,陈斌,赵征志,吴洪,龚红根[8](2019)在《60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组织调控与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并稳定60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生产工艺参数,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均热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逐渐减小,伸长率逐渐增大;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逐渐增大,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伸长率则先增大后减小。试验钢在820℃均热、390℃过时效时,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其中抗拉强度为627MPa,屈服强度为493 MPa,总伸长率超过20%。此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度析出物,这些析出物对试验钢强度的提升有较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9期)

曾威民,张波,刘旭辉,肖爱达,欧玲[9](2019)在《低合金高强钢焊接t_(8/5)测定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_(8/5)的选择对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但目前的经验公式均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难以做到与每个钢种均能很好吻合。为此,本文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对960高强钢的SH-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多个经验公式对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t_(8/5)进行计算,同时采用实测的方式得到了实际的t_(8/5)值,根据实测值对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建立了960钢焊接线能量与t_(8/5)的关系公式。在对比实验中发现,t_(8/5)=30s时热模拟粗晶区和实际焊接接头(E=1.3KJ/mm)粗晶区组织和硬度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涟钢科技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杨庚蔚,陆佳伟,孙辉,方梓威,周亦嫽[10](2019)在《Ti-V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热轧高强钢的性能,利用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V微合金热轧带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组织和性能随卷取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为5~30℃/s时,基体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介于580~600℃。当冷却速度增加至50℃/s时,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此外,对不同卷取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基本不变。当卷取温度为650℃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716和653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21.3%,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微合金高强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低合金高强钢(Q345R)在热循环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研究不同类型铁素体形核、长大机制及硬度。结果表明,铁素体可在晶界、亚晶界及夹杂物上形核,多边形铁素体及链状晶界铁素体主要在晶界上形核,而侧板条铁素体可在晶界及亚晶界上形核,而针状铁素体则主要在夹杂物及已形成的铁素体上形核,且奥氏体晶界及晶内亚结构尺寸控制了铁素体尺寸;讨论了夹杂物特征参数对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影响规律,Al、Mg、Ca、S等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比值且尺寸在5μm以下的复合夹杂物更容易成为针状铁素体的诱导核心;硬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铁素体组织硬度存在差别,针状铁素体硬度最大可达到4 G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合金高强钢论文参考文献

[1].郭萍萍,李立明,伍鲲鹏,王简.低合金高强钢中厚板焊缝层状撕裂产生机理及预防措施[J].焊接技术.2019

[2].徐李军,时朋召,张淑兰.低合金高强钢微观组织转变机制[J].钢铁研究学报.2019

[3].亓爱涛,刘旭东.薄规格低合金高强钢的开发与应用[J].山西冶金.2019

[4].郭怀兵,张舒宁,张游游.不同合金元素的添加对含Ti微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宽厚板.2019

[5].张弦,韦文追,刘静,成林,吴开明.Mn,Ti,Cu含量对低合金高强钢模拟热影响区耐腐蚀性能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6].杨跃标,邓深,樊雷,赵征志,袁勤攀.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J].钢铁.2019

[7].梁文,吴润,胡俊,杜涛,尹云洋.加热工艺对Nb-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康涛,陈斌,赵征志,吴洪,龚红根.60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组织调控与工艺优化[J].中国冶金.2019

[9].曾威民,张波,刘旭辉,肖爱达,欧玲.低合金高强钢焊接t_(8/5)测定实验研究[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9

[10].杨庚蔚,陆佳伟,孙辉,方梓威,周亦嫽.Ti-V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的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J].钢铁研究学报.2019

标签:;  ;  ;  ;  

微合金高强钢论文-郭萍萍,李立明,伍鲲鹏,王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