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跑道容量论文-祝琳芸

多跑道容量论文-祝琳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跑道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尾流间隔,机型分类,跑道容量,灵敏度

多跑道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祝琳芸[1](2019)在《基于改进RECAT尾流标准的我国多跑道机场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航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场变得拥挤,机场的容量也慢慢地达到饱和,甚至超饱和。为了增加机场容量和减少延误,许多机场采用建立双跑道来提高跑道容量,跑道作为机场中最可能形成瓶颈的子系统,通常决定了整个机场的容量水平。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双跑道机场的进离场架次数,这样可以增加双跑道机场的容量。决定双跑道机场容量因素之一是前后机之间的尾流间隔。尾流间隔目前是通过航空器的最大起飞重量划分,从而得到不同分类组合下的间隔标准。但是该尾流间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从而缩小尾流间隔。本文首先介绍对航空器重新分类RECAT这个新技术,使得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的尾流间隔有了一个新的间隔标准,然后结合尾涡消散模型等因素得出理论上改进的RECAT尾流间隔标准。其次在改进RECAT尾流间隔标准的基础上对窄距跑道在隔离运行模式下进行仿真容量分析和灵敏度分析以及对独立平行仪表进近和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下的双跑道容量进行仿真分析以及灵敏度分析。在完成对窄距跑道以及多跑道的分析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航班在离场情况下,通过改变航班的离场顺序,对比分析航班离场次序的优化前以及优化后跑道容量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9-04-01)

任武玲[2](2017)在《多跑道机场容量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航班延误现象频发,大部分国际机场都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的运行状态。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可以从改造跑道构型、改进跑道运行模式,以及增加跑道数量等方面进行容量的提升。本论文主要从调整跑道构型、对比跑道运行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各种情况下的跑道容量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跑道容量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近距平行跑道,建立了不同穿越点位置的容量计算模型。通过详细分析飞机着陆的五个阶段,构建飞机降落过程时间计算模型,得出着陆飞机的跑道占用时间。将另一条跑道上的起飞飞机分为受穿越干扰和不受穿越干扰两部分,计算两种情形下的平均时间间隔,最后构建了穿越点下的容量计算模型。通过本模型,分析了不同穿越位置对机场容量的影响。2、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端不平齐的情况,建立了近距平行跑道错列进近情况下的跑道容量模型,分析了跑道错列距离和跑道中心线间距的变化对跑道容量的影响。3、考虑大下滑角进近这种新型的运行方式,建立了大下滑角进近下的容量计算模型。大下滑角进近方式是利用飞机对到达最后进近定位点所产生的垂直间隔来缩小其纵向间隔,进而减小时间间隔,以此来增加机场的跑道容量。论文分析了该种运行模式理论上的容量提升量。4、针对首都机场宽距叁跑道的现状,考虑通过独立运行模式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独立运行有穿越条件下的平行叁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模型,利用SIMMOD仿真软件,对首都机场平行叁跑道进行计算机软件的仿真,对比分析理论容量和软件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7-05-19)

刘欢[3](2017)在《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容量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机场都在规划建设第二或第叁条跑道,来应对机场容量不足造成的延误,所以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模式的选择和容量的评估工作变得非常关键。对于目前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模式和容量评估的情况,本文基于证据理论开展容量评估分析工作。本论文建立了包含17种机场管制运行效能衡量指标的衡量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的总排序,选取4种排序靠前的指标作为重要指标,4种重要指标被用作D-S证据理论4种证据。论文中使用Airtop仿真平台对重庆江北机场现状及未来叁跑道的管制运行进行仿真,仿真了向南、向北运行的共24种场景。根据仿真平台输出的重要指标,使用D-S理论对其开始融合,在确定D-S理论的初始概率分配的过程中引用了信息熵,得出了关于4种证据对每一种仿真场景的概率分配,再对初始概率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的管制运行模式。然后,进一步仿真最优的管制运行场景,对其加量处理,分析容量曲线变化,从而得出机场容量。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利用塔台模拟机进行验证,发现仿真机场容量与仿真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仿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解决了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方式选择和容量评估的难题,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7-04-01)

李华融[4](2013)在《多跑道机场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各项统计数据表明航班延误日益严重。通过对多跑道机场容量的研究,不仅能够找出限制容量的瓶颈所在,提出增强容量的方法,继而提高终端区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全国空中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多跑道机场运行环境的研究,研究了单跑道、平行双跑道、近距平行双跑道、平行叁跑道、平行四跑道及交叉跑道等多种多跑道构型下的容量模型并引用实例分析,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跑道条数下的跑道容量及利用率,提出了几种增强容量的方法,并且设计了优化算法提高容量的利用率。本文首先阐述了多跑道机场系统、航空器进离场过程,机场和跑道容量的概念,影响机场、跑道容量的因素等,得出结论-跑道容量是机场容量的关键制约因素。接着分析各种多跑道构型的运行模式,以及每种运行模式对跑道容量的影响,研究了平行双跑道和近距平行双跑道的容量模型,重点研究讨论了平行叁跑道的容量评估模型,并考虑了跑道穿越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运用首都机场进行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改善一些现有的空中交通规则,更新现有的空管硬件和软件设备,合理的安排航班进港顺序,合理的搭配机型等来探讨如何增强多跑道的容量及既定容量下的容量利用率,通过建立多跑道多目标航班进场排序模型来提高有限条件下的容量利用率并且在离散粒子群的基础上引入禁忌搜索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运用MATLAB仿真技术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03-01)

尹嘉男,胡明华,赵征[5](2010)在《多跑道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地评估多跑道机场的地面容量,有效地减少航班的延误和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多跑道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模型,详细地分析了航班流的生成策略以及场面运行的冲突探测与解脱策略。通过机场地面网络图、跑道运行模式等数据及信息,利用计算机仿真来评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地面运行容量。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且可以对多跑道机场复杂的场面交通运行进行引导。(本文来源于《2010年航空器适航与空中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2)

多跑道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航班延误现象频发,大部分国际机场都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的运行状态。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可以从改造跑道构型、改进跑道运行模式,以及增加跑道数量等方面进行容量的提升。本论文主要从调整跑道构型、对比跑道运行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各种情况下的跑道容量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跑道容量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近距平行跑道,建立了不同穿越点位置的容量计算模型。通过详细分析飞机着陆的五个阶段,构建飞机降落过程时间计算模型,得出着陆飞机的跑道占用时间。将另一条跑道上的起飞飞机分为受穿越干扰和不受穿越干扰两部分,计算两种情形下的平均时间间隔,最后构建了穿越点下的容量计算模型。通过本模型,分析了不同穿越位置对机场容量的影响。2、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端不平齐的情况,建立了近距平行跑道错列进近情况下的跑道容量模型,分析了跑道错列距离和跑道中心线间距的变化对跑道容量的影响。3、考虑大下滑角进近这种新型的运行方式,建立了大下滑角进近下的容量计算模型。大下滑角进近方式是利用飞机对到达最后进近定位点所产生的垂直间隔来缩小其纵向间隔,进而减小时间间隔,以此来增加机场的跑道容量。论文分析了该种运行模式理论上的容量提升量。4、针对首都机场宽距叁跑道的现状,考虑通过独立运行模式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独立运行有穿越条件下的平行叁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模型,利用SIMMOD仿真软件,对首都机场平行叁跑道进行计算机软件的仿真,对比分析理论容量和软件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跑道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祝琳芸.基于改进RECAT尾流标准的我国多跑道机场容量分析[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9

[2].任武玲.多跑道机场容量评估模型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3].刘欢.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容量仿真分析[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7

[4].李华融.多跑道机场容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5].尹嘉男,胡明华,赵征.多跑道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模型[C].2010年航空器适航与空中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  

多跑道容量论文-祝琳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