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脏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藏医人体,比象学,脏腑,五官
形态脏腑论文文献综述
丹珍坚措[1](2017)在《基于藏医人体比象学的脏腑和五官形态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部医典》是古代藏医学巨着,最早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由古代藏医医圣宇妥·云丹贡布所撰。其内容涉及藏医学基础理论、生理解剖、临床诊断、治疗原则、药物方剂和预防保健等诸方面,是藏医学必读的经典着作。其中,藏医人体学包含了人体胚胎、人体比象、生理喻示、身体哲理、体业分析等章节。人体比象可谓藏医学的系统解剖学,它以互相对比以及形象比喻的形式,巧妙地阐明了人体各脏腑、感官的特殊功效及解剖意义,是整个藏医学独有特色诊疗法的基础和手段。本文通过对藏医学人体各器官富有哲理性比喻的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藏医解剖学对人体各系统、各部分的形态、功能以及对机体重要部位的认识,培养当代医学生对传统藏医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爱好,继承、挖掘和发展传统藏医学人体解剖基础理论知识,树立现代整体医学新观念,更好地在今后藏医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和作用,填补目前藏医人体比象学的脏腑和五官形态功能研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具体研究中,本文通过导师的持续指导和教授、专访名老藏医、实地参观寺庙壁画和医学博物馆等,借鉴古今大量藏医学典籍和文献,将藏医学唐卡(曼唐)图谱、藏医人体度量法和现代医学3D人体解剖图谱等进行对照、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传统藏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人体机能和脏腑的不同论述,运用相互比较、相互联系和面向病人临床实践等方法,分析藏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人体各器官功能认识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细致入微地论述了机体各脏腑及五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和作用等,从而为正确认识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脏腑、五官形态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提供了疏浅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研究的成果,一是进一步阐明了藏医学对人体各脏腑和五官独一无二的形象比喻,有其特殊隐喻和深刻内涵,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一特殊优异学说,对于继承、挖掘和发扬传统藏医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二是举例说明了藏医学对人体各脏腑和五官的形象比喻,通俗易懂,方便实用,与当今生命科学基本相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叁是传统藏医学与整体医学从理念上一脉相承,辨证地分析藏医学这种以生活常理比喻人体各脏腑和五官,从而阐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将古代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的实证方法有机结合,探索当前藏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树立整体医学新观念,探索研究医学新领域,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全年[2](2007)在《论形态脏腑演化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形态结构论脏腑的演化共性;从哲学概念论脏腑演化的思维模型;从数的变化论脏腑演化的数学模型。最终让数学模型作为思维模型的载体,追求形态脏腑演化规律。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形态脏腑在藏象学说演进中递变轨迹。主要阐述藏府、脏腑、藏象的区别及脏腑的文献记载,揭示藏府表达“数”背后的哲学渊源,透视形态脏腑在藏象学说的多元定位中的含义嬗变。第二部分有关中医思维的生命演化观。基于中医哲学积淀,阐述生命演化的同源性、相对待性、一元多值性。推导生命呈奇素数演化规律,为形态脏腑演化提供了基础。第叁部分涉及脏腑界定及命名原则。阐明形态脏腑具有精确的命名依据。揭示出脏腑演化具有必然的共性规律。第四部分是脏腑演化律。主要从骨骼、内源性五脏五腑、官窍,广泛寻求脏腑演化规律。其中“道、太极、阴阳、叁才、五行”,是共同的哲学思维模型,却均统一于相同的数学模型表达中。第五部分是从脏腑演化律解读中医相关理论。从命门演化的“中轴性”或“右匿藏性”,揭示脏腑演化的奇偶性。并从脏腑演化公式,推求经络演化律,追寻统一辨证说,廓清中医主干理论的潜在演生主线。本论文有叁大特点:一是详细研究形态脏腑演化的结构学差异,归纳形态脏腑演化律;二是挖掘中医哲学思想,寻找思维模型表达;叁是推导出思维模型中的数学模型,让数学模型成为脏腑演化最终解读工具。使中医几千年的哲学思维,终于可以在数学模型中得到新颖的诠释。(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4-20)
陈雷,李德新[3](2003)在《中医脏腑形态与功能叁维建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脏腑的解剖属性在脏腑命名、脏腑生理、脏腑病证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体现,表明中医脏腑与实体脏器存在一定联系。既不能否认其解剖属性,割裂中医脏腑与实体的联系;也不能片面夸大其解剖属性,把中医脏腑概念仅仅局限于解剖实体。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在气一元论(本文来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期刊2003-09-01)
张俊龙,杨振宁[4](1999)在《关于中医对脏腑形态结构认识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剖学的脏腑只是构成人体的气的一种功能表现,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本质上,它们只是人体众多结构中的一种。中医学所指脏腑的形态位置,只是与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统一的部分,而不是解剖脏腑的全部。由于被赋予解剖学以外的诸多内涵,其本质已被异化了。中医学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是功能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形态脏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从形态结构论脏腑的演化共性;从哲学概念论脏腑演化的思维模型;从数的变化论脏腑演化的数学模型。最终让数学模型作为思维模型的载体,追求形态脏腑演化规律。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形态脏腑在藏象学说演进中递变轨迹。主要阐述藏府、脏腑、藏象的区别及脏腑的文献记载,揭示藏府表达“数”背后的哲学渊源,透视形态脏腑在藏象学说的多元定位中的含义嬗变。第二部分有关中医思维的生命演化观。基于中医哲学积淀,阐述生命演化的同源性、相对待性、一元多值性。推导生命呈奇素数演化规律,为形态脏腑演化提供了基础。第叁部分涉及脏腑界定及命名原则。阐明形态脏腑具有精确的命名依据。揭示出脏腑演化具有必然的共性规律。第四部分是脏腑演化律。主要从骨骼、内源性五脏五腑、官窍,广泛寻求脏腑演化规律。其中“道、太极、阴阳、叁才、五行”,是共同的哲学思维模型,却均统一于相同的数学模型表达中。第五部分是从脏腑演化律解读中医相关理论。从命门演化的“中轴性”或“右匿藏性”,揭示脏腑演化的奇偶性。并从脏腑演化公式,推求经络演化律,追寻统一辨证说,廓清中医主干理论的潜在演生主线。本论文有叁大特点:一是详细研究形态脏腑演化的结构学差异,归纳形态脏腑演化律;二是挖掘中医哲学思想,寻找思维模型表达;叁是推导出思维模型中的数学模型,让数学模型成为脏腑演化最终解读工具。使中医几千年的哲学思维,终于可以在数学模型中得到新颖的诠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脏腑论文参考文献
[1].丹珍坚措.基于藏医人体比象学的脏腑和五官形态功能研究[D].青海大学.2017
[2].王全年.论形态脏腑演化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3].陈雷,李德新.中医脏腑形态与功能叁维建模的研究[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3
[4].张俊龙,杨振宁.关于中医对脏腑形态结构认识的若干理论问题[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