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召回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益管理,舱位控制,可召回机制,乘客选择行为
可召回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殷芳义,李程,肖梦婷[1](2018)在《基于乘客选择行为的可召回机制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乘客对航空公司的舱位需求变化具有随机性,这就导致对高舱位的需求预测几乎难以确定,也将会对航空公司造成严重收益损失,因此研究可召回机制舱位控制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建立叁阶段销售的可召回机制下的舱位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乘客选择行为,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同时与传统收益管理模型比较分析,发现实施可召回机制可使航空公司实现风险对冲套利,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验证优化模型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谭美容,李豪[2](2016)在《基于可召回机制的航班延误损失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乘客分为对航班延误敏感和不敏感两类,针对航空公司遭受航班延误损失的问题,构造考虑航班延误损失的利润优化模型,通过比较航空公司在传统销售和可召回机制下的收益差异,得出实行可召回机制可优化航班延误损失,提高航空公司利润。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可召回机制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决策和管理启示。(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宋燕歌[3](2011)在《可召回机制下的航空公司定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航空业高固定成本和较低边际成本,以及其产品(服务)的易逝性特点,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更深层次的挖掘其短期内有限资源的更合理化利用。由于预测自身不可避免的固疾和近些年超售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舱位进行柔性分配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主要就目前航空公司面临能力分配过程中预测不准确带来的机会损失问题引入的容量柔性控制机制—可召回机制及其相关的机票定价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理论也是当前收益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为:在归纳总结收益管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航空公司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可召回机制这种柔性控制机制的产生和原理;并就可召回机制在我国民航业市场实施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通过经济角度,消费者的心理角度以及可召回机制实施的软硬件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我国民航业是具备实施这种柔性控制机制的市场条件的;引入减值成本来衡量可召回机制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利用多等级差别定价理论,并假定召回补偿是采用召回前补偿的方式,分别建立了可召回机制下确定型线性需求和加性随机型需求的收益优化及定价模型;而后又采用非线性规划搜索算法分别求解,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算例验证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除了立足国内航空市场的特点以及变化趋势外,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注重于正确和简便,所涉及的解决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另外,从研究结论来看,可召回票的设置和相应的补偿费用及其在可召回机制下的机票产品定价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5-01)
于辉,张道明[4](2009)在《可召回机制下的航空公司最优舱位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公司机票销售淡季收益管理的单航班舱位控制问题,引入了可召回舱位控制机制,构造了一个单航班叁阶段(可召回票阶段、低价票阶段和高价票阶段)整数随机优化模型,发现通过这种可召回实物(机票)期权机制航空公司可实现风险对冲套利,获得了最优可召回舱位控制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可召回机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09年06期)
张道明[5](2009)在《基于可召回机制的航空公司座位存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随着航空服务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航空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引入收益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引入国外先进的收益管理系统进行舱位控制,以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收益管理是近20年来兴起的航空公司科学管理方法和研究热点,舱位控制是收益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航空客运收益管理中舱位分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引入可召回机制后的舱位分配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航空公司已有的收益管理座位存量控制方法的不足及其影响。针对航空公司机票销售收益管理的单航班舱位控制问题,本文建议了可召回舱位控制机制,构造了一个单航班叁阶段(可召回票阶段、低价票阶段和高价票阶段)整数随机优化模型,发现了通过这种可召回实物(机票)期权机制航空公司可实现风险对冲套利。最后,通过分析引入可召回票前后航空公司整体收益的变化情况,证明实施可召回机制能增大航空公司的整体收益。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实施可召回机制是一种可增加额外收入的无风险措施。可召回机制的引入无论对于航空公司还是对于旅客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具,是一种能够实现共赢的座位控制机制。可召回机制在理论上为航空公司增大收益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可作为高舱位需求预测不准确时对决策的修正。同时无论对于时间敏感型旅客还是价格敏感型旅客,可召回票都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可召回机制的引入实际上是一种Pareto改进过程。因此,研究和实施可召回机制对航空运输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可召回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乘客分为对航班延误敏感和不敏感两类,针对航空公司遭受航班延误损失的问题,构造考虑航班延误损失的利润优化模型,通过比较航空公司在传统销售和可召回机制下的收益差异,得出实行可召回机制可优化航班延误损失,提高航空公司利润。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可召回机制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决策和管理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召回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殷芳义,李程,肖梦婷.基于乘客选择行为的可召回机制优化模型[J].物流科技.2018
[2].谭美容,李豪.基于可召回机制的航班延误损失优化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
[3].宋燕歌.可召回机制下的航空公司定价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4].于辉,张道明.可召回机制下的航空公司最优舱位控制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
[5].张道明.基于可召回机制的航空公司座位存量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