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孔宝刚

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孔宝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理性,反思性实践,教师职前培养

实践反思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孔宝刚[1](2018)在《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教师教育的应然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既要掌握本体性知识,又要掌握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技术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两个流派。厘清两者内涵和关系对于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是解决当前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诉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客观需要,是改进和优化教师职前培养过程的目标追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郭妍[2](2018)在《实践取向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反思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下,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培养质量,其改革尤其受到特别的关注。而“实践取向”近年来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和合理的价值导向,在实践取向视域下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契合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本研究是在“实践取向”的视域下,着眼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问题,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构建。研究中主要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调查法。对实践取向的内涵、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以H师范大学为个案,对其现行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最后基于实践取向深入探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第一章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和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其对本研究的启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在明确“实践取向”的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特征。第叁章以H师范大学为个案,通过对师范生的课程培养方案的文本描述以及对其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梳理并归纳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第四章是在实践取向的视域下,依据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第五章系统阐述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路径这几个方面,为实现实践取向的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一些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石君齐,叶菊艳[3](2017)在《论“实践-引导-反思”取向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多以被动的专家理论讲授为主,由于忽略了教学情境和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能动性,缺乏对教师反思的专业引导和支持,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内容和反思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悟性。本文试图在教师反思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建构"实践-引导-反思"取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并重点讨论了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反思的层次、引导的方式及引导员的素质要求,以期为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特别是高校教师教育者自身成长提供切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赵杰红[4](2017)在《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即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育情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反思性实践者。要实现这些目标,可通过确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筑园校合作实践平台、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构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实现,以期能为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7年29期)

邢通[5](2017)在《实践—反思取向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素质教育这一备受瞩目的教育模式中,音乐学科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分支,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科目。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往往从侧面决定着素质教育践行的成败与否,作为基础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小学阶段音乐教师的培养,更是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上全面深层推进的程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政府已经启动了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试点和运行,目前为止,虽然我国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还处在初阶水平,但是我们已经拥有很多优秀经验,未来我国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将一步步开创新局面,为音乐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共分为四个篇章: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次,阐述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和“教师职前培养”等相关理论概念;再次,梳理国内关于此课题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一章:以闽南师范大学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和学科教学(音乐)研究生专业作为本研究的个案进行分析,从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入手,选取这两个学历层次教师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来分析实践性知识课程设置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章:结合第一章中培养方案分析的初步结果,拟定针对音乐学在校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并对低教龄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总结两项调查的结果,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叁章:综合上两章中培养方案分析和调查分析结果,对“实践-反思取向”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的特点、运行模式和环境建设进行论述。本文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取向中的“实践-反思取向”作为理论依托,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结合对音乐师范专业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对低教龄小学音乐教师的访谈调查,管窥我国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试图找出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工作的缺失,提出完善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的策略、运行模式和环境建设,为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谢苏洋[6](2016)在《论基于反思——实践取向的教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的个人经验是其实践性知识的来源,而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和生成则通过对经验的反思而实现,教师并不是知识的消费者,他们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从而使教师赋权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理解教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它也是每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和经验的反思而生成个人教学理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研究应该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改善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把反思和研究作为专业工作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本文来源于《生活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方厚良,罗灿[7](2015)在《实践精神,应用取向——记一堂统计实习作业课的实践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近年来,我校加大了课改力度,每学期全校推出叁堂校内示范课.当轮到我上公开课的时候,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正好上"统计实习作业"这节课.于是,面对全校一、二百教师,硬着头皮选择了"统计实习作业"这一课题.说实话,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有"上砸"的风险.但基于以下叁方面的思量,最后还是决定以此为课题来上这节公开课.1.突出统计的"实践精神,应用取向"课标不仅已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对统计的方法、思想的要求也非常明(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学(高中版)》期刊2015年04期)

伍新德[8](2015)在《实践取向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教师教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已日益显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在当代教师教育理论和国家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高师院校开展了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经验和成果。在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深化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柳州师专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肖兴志[9](2015)在《“新常态”下我国能源监管实践反思与监管政策新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监管机制创新对于"新常态"下提升能源监管效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能源监管机制创新的迫切性,随后在观照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能源监管经验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监管实践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和理性反思;其次,通过对能源监管实践分析,厘清了当前我国能源监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针对当前我国能源监管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新常态"下调整和优化能源监管领域、监管思路与监管政策取向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1期)

王丽萍[10](2014)在《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解、构建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是一种以中小学为基地,把教育实践作为主渠道,高校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模式。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教育实践是"反思型实践",中小学教师作为反思型实践者,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聊城大学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总结成"六阶段模式",丰富了教师培训理论,促进了区域教育发展。(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下,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培养质量,其改革尤其受到特别的关注。而“实践取向”近年来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和合理的价值导向,在实践取向视域下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契合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本研究是在“实践取向”的视域下,着眼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问题,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构建。研究中主要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调查法。对实践取向的内涵、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以H师范大学为个案,对其现行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最后基于实践取向深入探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第一章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和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其对本研究的启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在明确“实践取向”的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特征。第叁章以H师范大学为个案,通过对师范生的课程培养方案的文本描述以及对其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梳理并归纳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第四章是在实践取向的视域下,依据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第五章系统阐述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路径这几个方面,为实现实践取向的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孔宝刚.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教师教育的应然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8

[2].郭妍.实践取向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反思与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石君齐,叶菊艳.论“实践-引导-反思”取向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7

[4].赵杰红.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教师.2017

[5].邢通.实践—反思取向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6].谢苏洋.论基于反思——实践取向的教师研究[J].生活教育.2016

[7].方厚良,罗灿.实践精神,应用取向——记一堂统计实习作业课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5

[8].伍新德.实践取向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反思[J].柳州师专学报.2015

[9].肖兴志.“新常态”下我国能源监管实践反思与监管政策新取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

[10].王丽萍.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解、构建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14

标签:;  ;  ;  

实践反思取向论文-孔宝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