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草甸草甸棕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甸棕壤,铅,解吸,形态分布.
东北草甸草甸棕壤论文文献综述
徐洁,侯万国,台培东,王文兴[1](2010)在《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沈阳市沈抚污灌区的草甸棕壤为模型土,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吸附重金属Pb(Ⅱ)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分布特点,研究了吸附Pb(Ⅱ)的解吸行为,特别考察了冷冻对吸附Pb(Ⅱ)化学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吸附Pb(Ⅱ)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冷冻对吸附Pb(Ⅱ)的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而对平衡解吸率有明显影响,随冷冻时间延长,平衡解吸率逐渐降低;随pH值减小,平衡解吸率增大;pH值在5—10范围内,平衡解吸率变化幅度相对很小,而pH值低于5后,平衡解吸率急剧增大.随离子强度增大,平衡解吸率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提出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机理: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后者又可分为静电键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在实验条件下,静电吸附约占75%,化学吸附约占25%.(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0年02期)
徐洁,侯万国,台培东,王文兴[2](2009)在《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染物在土-水界面的吸附-脱附、形态转换和迁移是其环境行为的基础,因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颗粒组成的复杂性导致其界面物化性能的复杂性,因而重金属离子在土壤颗粒上的吸附-脱附机制也是非常复杂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东北地区寒冷气温对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17)
薛娜[3](2008)在《东北草甸棕壤的界面电性质及重金属解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粗放型重工业的发展,对东北地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认识和了解东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为修复和治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依据。土壤—水界面电化学性质、重金属在土壤—水界面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等有重要影响,一直是土壤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东北草甸棕壤的界面电化学性质,重金属在草甸棕壤中的解吸行为和形态分布,考察了一些环境因素对重金属解吸行为的影响,以期加深对重金属污染机制的认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采用电势滴定法和质量滴定法测定了荷结构负电荷的草甸棕壤样品的零净电荷点(pH_(PZNC)),研究结果表明荷结构负电荷的土壤存在与电解质浓度无关的零净电荷点,两种方法测得pH_(PZNC)分别为2.77、5.6。比较而言电势滴定法的准确度更高。由电势滴定的数据推算表面质子活性位密度Ns为0.667mmol·g~(-1)。根据测得的pH_(PZNC),N_s和结构电荷密度(σ_(st))计算草甸棕壤样品的特征吸附反应平衡常数即1-pX模型中的pK,2-pK模型中的pK_(a1)~(int)和pK_(a2)~(int)分别为3.52,2.50,4.54。2、分别采用Tessier法和BCR法分析草甸棕壤样品中Cu、Zn、Cd、Cr、Pb、Ni、As的形态分布。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测得的形态分布规律:Cu: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r: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d:可交换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Nj、Pb: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As: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BCR法所测形态分布规律与Tessier法一致。对于所研究样品,Tessier法测定结果较好。3、-70℃下冷冻1个月,-20℃下冷冻3个月后的样品用Tessier法测定重金属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冷冻对不同元素的影响各不相同,与未冷冻样品相比有些微差异4、草甸棕壤样品中的重金属Cu、Ni、Pb、Zn、Cd、As、Cr可在0.02mmol/LNaNO_3溶液中解吸,平衡解吸量与pH、固液比、电解质浓度和价数有关。Na_2EDTA对所研究几种重金属的解吸率都较高。5、0.02mol/LNaNO_3溶液对所研究几种重金属的解吸能力较弱。随时间的延长,Pb的解吸率先是稍有降低,而后震荡上升。As的解吸率起初有个迅速的上升,而后回落,再缓慢升高至解吸率趋于稳定。Zn的解吸在初始阶段解吸率迅速降低,维持一段时间后有所回升。-70℃冷冻1个月后,As和Zn在0.02mol/LNaNO_3溶液中的解吸率略有降低,Pb的解吸率略有增大,变化很小。6、0.1mol/L Na_2EDTA溶液对所研究几种重金属的解吸能力较强。随时间的延长,各重金属的解吸率逐渐增大(Cs=0.05时Cd除外),在初始的一段时间内解吸率迅速升高,而后升高速率变缓。7、分析解吸后样品的形态,发现重金属的可提取态含量大都有所下降,解吸后各形态的分布规律与解吸前相差不大,说明在解吸过程中存在再吸附和重新分配现象。(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5)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4](2007)在《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中国东北主要农田土壤-旱田草甸棕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照不施肥,NPK和NPK+M)对非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存在于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中,两者占0~100 c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总量的40%左右。在NPK施肥处理中,累计的无机氮量为122.28 kg.hm-2,氮素损失为61.31 kg.hm-2;在NPK+有机肥处理中分别为164.84 kg.hm-2和93.81 kg.hm-2。NPK和NPK+有机肥处理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明显高于对照不施肥处理,从而表明化肥或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能明显增大土壤的活性有机N库,进而增加1 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S2期)
徐洁,侯万国,周维芝,台培东,王文兴[5](2007)在《东北草甸棕壤的零电荷点和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电势滴定(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法,质量滴定(Mass titration)法和惰性电解质滴定(Inert electrolyte titra-tion)法测定了荷结构负电荷的东北草甸棕壤的零净电荷点(PZNC),研究表明荷结构负电荷的土壤依然存在与电解质浓度无关的零净电荷点,叁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分别为2.9,5.0和3.3.相比较而言,电势滴定法和惰性电解质滴定法的结果相近,而质量滴定法的结果偏高.对文献中推算表面质子活性位密度(Ns)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东北草甸棕壤样品的Ns为2.5 mmol·g-1.根据实验测定的pHPZNC,Ns和结构电荷密度(σst)值直接计算得出东北草甸棕壤样品的界面反应特征平衡常数即1-pK模型中的pK,2-pK模型中pKain1t和pKain2t,分别为3.37,2.42和4.32,与文献报道的沉积物和蒙脱土的值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3期)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6](2007)在《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具有较长的非生长季,但关于旱田土壤非生长季无机氮动态变化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选用中国东北主要农田土壤-旱田草甸棕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照不施肥,NPK和NPK+M)对非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存在于20~40cm和40~60cm的土层中,两者占0~100c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总量的40%左右。在NPK施肥处理中,累计的无机氮量为120.08kg·hm-2,氮素损失为59.11kg·hm-2;在NPK+有机肥处理中分别为167.41kg·hm-2和96.38kg·hm-2。NPK和NPK+有机肥处理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明显高于对照不施肥处理,从而表明化肥或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能明显增大土壤的活性有机N库,进而增加1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7-01)
徐洁,侯万国,周维芝,台培东,王文兴[7](2007)在《东北草甸棕壤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重金属铅(Pb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重金属铅(Pb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随pH增大,吸附量在pH=2~4范围内急剧增大,而在pH=4~6范围内基本不变;惰性电解质(NaNO3)的存在可明显抑制Pb2+的吸附,随NaNO3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Pb2+在草甸棕壤颗粒上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其中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又可分为化学键合吸附和静电键合吸附,前者形成内络合层,后者形成外络合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徐洁[8](2007)在《东北草甸棕壤的界面电性质及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科学认识东北地区土壤污染形成机制,探索有效的修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黏土-水界面的电化学性能、污染物在黏土-水界面上的吸附-脱附行为是土壤污染物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等环境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东北草甸棕壤为模型,研究了界面电化学性能、重金属铅的吸附-解吸行为和形态分布,考察了一些环境因素特别是低温(冷冻)的影响,以期为科学认识东北地区土壤污染形成机制,探索有效的修复途径提供基础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采用电势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质量滴定法(Mass titration)和惰性电解质滴定法(Inert electrolyte titration)测定了荷结构负电荷的东北草甸棕壤样品的零净电荷点(pH_(PZNC)),研究表明荷结构负电荷的土壤依然存在与电解质浓度无关的零净电荷点,叁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分别为2.9,5.0和3.3。相比较而言,电势滴定法和惰性电解质滴定法的结果相近,而质量滴定法的结果偏高。(2)对文献中推算表面质子活性位密度(N_s)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东北草甸棕壤样品的N_s为2.5 mmol·g~(-1)。根据实验测定的pH_(PZNC),N_s和结构电荷密度(σ_(st))值直接计算出东北草甸棕壤样品的界面反应特征平衡常数,即1-pK模型中的pK、2-pK模型中pK_(a1)~(int)和pK_(a2)~(int),分别为3.37,2.42和4.32,与文献报道的沉积物和蒙脱土的值相近。(3)研究了重金属铅(Pb~(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随pH增大,吸附量在pH=2~4范围内急剧增大,而在pH=4~6范围内基本不变;惰性电解质(NaNO_3)的存在可明显抑制Pb~(2+)的吸附,随NaNO_3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Pb~(2+)在草甸棕壤颗粒上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其中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又可分为化学键合吸附和静电键合吸附,前者形成内络合层,后者形成外络合层。(4)研究了重金属铅(Pb~(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Pb~(2+)从土壤颗粒表面的解吸动力学是一个二阶段过程,即初始的快速阶段之后伴随着一个缓慢阶段;pH在2~5范围内解吸量随pH增大急剧下降,pH在5~10范围内解吸量基本不再变化;解吸量随NaNO_3浓度增大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解吸和吸附过程不是完全可逆的。-70℃冷冻可使Pb~(2+)解吸量略有降低。(5)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研究了东北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化学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其形态分布规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在所研究的条件下,-70℃冷冻对草甸棕壤吸附铅的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4-10)
东北草甸草甸棕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污染物在土-水界面的吸附-脱附、形态转换和迁移是其环境行为的基础,因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颗粒组成的复杂性导致其界面物化性能的复杂性,因而重金属离子在土壤颗粒上的吸附-脱附机制也是非常复杂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东北地区寒冷气温对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草甸草甸棕壤论文参考文献
[1].徐洁,侯万国,台培东,王文兴.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J].环境化学.2010
[2].徐洁,侯万国,台培东,王文兴.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3].薛娜.东北草甸棕壤的界面电性质及重金属解吸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
[5].徐洁,侯万国,周维芝,台培东,王文兴.东北草甸棕壤的零电荷点和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J].化学学报.2007
[6].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C].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7].徐洁,侯万国,周维芝,台培东,王文兴.东北草甸棕壤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行为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
[8].徐洁.东北草甸棕壤的界面电性质及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