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武李国军高晶王莹王锐张道旭袁淑杰
(哈药集团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氟比洛芬酯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由氟比洛芬和包裹在外层的脂微球组成,常用于手术疼痛和癌症疼痛的治疗。本文对其在药理学、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临床应用镇痛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93-02
氟比洛芬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具有消炎、镇痛作用[1]。由于口服氟比洛芬会刺激胃肠道,影响临床的使用。1992年7月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氟比洛芬酯在日本上市,每5mL乳剂中含50mL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术后痛和癌痛。2005年,北京泰德公司研发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中国首次上市。氟比洛芬醋注射液副作用小,而且起效更快,由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常用手术镇痛。本文现将其药理作用、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
氟比洛芬醋注射液由脂微球和包裹在内的氟比洛芬组成。脂微球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平均直径为0.2μm,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
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脂微球对其所包裹的药物的药效主要有4个方面的影响:①靶向治疗。脂微球靶向聚集于病变部位实现了药物的“靶向治疗”,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度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或数百倍,减少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组织的副作用,疗效显著;②缓释作用。氟比洛芬通过脂微球的包裹和保护作用,在靶区被缓慢释放,既起到了长效的作用,又减少了频繁用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③直径小,易于跨膜转运,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一项同位素标记的测定实验发现,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后,脂微球被血液中酯酶迅速水解,成为其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用药24h后,代谢产物约50%从尿中排出,体内无蓄积。④舒适性。由于静脉注射,不直接接触胃部粘膜,不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镇痛机制
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环素、前列腺素和血酸素A2的产生,其中前列腺素既是炎性介质又是致痛物质,抑制它的产生可以阻断受伤部位的痛觉向脊髓的传导,从而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氟比洛芬醋具有显著的镇痛、解热和抗炎作用,强于酮洛芬,与喷他佐辛相比,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相似或更强,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与口服氟比洛芬相比,镇痛效果相似或更强,起效时间更短。
3临床应用
3.1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这一概念自从出现于麻醉及疼痛治疗诸文献中,即随着临床、基础医学研究的争论和进展而不断地改变着其内涵,超前镇痛现在基本被定义为一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建立的一种镇痛治疗方法。
涂杰,张炳东,陈燕桦等[2]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时超前镇痛,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2-54岁,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注射氟比洛芬酯和等量脂肪乳剂,术后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使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张敏[3]对检测未超前镇痛的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和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50例患者(实验组)的拔管、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术后24h内主动要求镇痛的人数和拔管后10min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实验组各时段VAS评分和术后要求镇痛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后10minOAAS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氟比洛芬酯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且不影响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
3.2术后镇痛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也只是注射吗啡、度冷丁等止痛药物,但存在镇痛时间短,需反复用药,而且长期注射产生依赖性等缺点。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镇痛,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日本是最早把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国家。大岛正行,纸谷裕昭,横山健至等[4]使用静脉注射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进行剖腹产手术的术后镇痛;我国的贺纯静,聂浩雄,郭春芮等[5]研究评估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选取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镇痛组(KF组)和芬太尼镇痛组(F组),每组120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5dKF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F组,KF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为19.3%明显低于F组为37.3%。术后3d血浆S-100B蛋白、NSE浓度明显低于F组,术后镇痛的芬太尼用量KF组明显低于F组。说明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术后血浆S-100B蛋白、NSE浓度,降低POCD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
3.3治疗癌症疼痛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于镇痛效果明显,副作用低,已经逐渐成为癌痛治疗的新选择。据文献报道,段巨涛,马少军[6]选取51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口服美施康定治疗,治疗组28例口服美施康定加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美施康定的剂量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镇痛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较对照组快。对照组美施康定用药剂量在第7d增加34.8%,第14d增加45.5%。从结果可以看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阿片类药物镇痛,可以降低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候选药品。
4结论
与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氟比洛芬酯具有镇痛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且它所具有的不影响麻醉过程中大脑的正常血流量和氧合作用及麻醉状态患者清醒的优点,已经成为成为国内外术前、术后和癌症镇痛用药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