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研究生培养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适度规模,调节机制,多方联动
研究生培养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琢,刘善槐[1](2019)在《如何回归“适度规模”——基于美国研究生培养规模调节机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和市场需求来看,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严峻考验。作为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引导、高校自主资源配置、市场主动参与的多主体协同调节机制,保持了研究生规模增速稳健,保证了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的供需平衡。这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回归"适度规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应科学规划供需平衡的培养规模和专业结构,顶层设计目标相容的多方联动机制,理性权衡规模扩张和质量保证,形成增速适度、调控有序、发展可期的调节体系。(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奇,王雨,周建军,吴焱明,王勇[2](2019)在《面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Seminar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高校研究生之间交流不充分、科研能力提升慢等问题,结合国内研究生教学特点及现状,引入国外研究生培养中的Seminar("研讨会")组织范式,探讨其适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讨会新模式及运行机制。首先对研讨会的总体构架和具体运行机制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包含有七个环节的闭环控制培养方案;并重点对研讨会的主题、研讨会约束和激励策略、研讨会资金来源、研讨会质量和效果评估方案等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建立新型Seminar模式及运行体系,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人际交流水平和培养质量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周卫琪,陈龙,蔡英凤[3](2019)在《“叁全育人”视角下研究生培养长效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全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育人优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长效性,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从"叁全育人"的含义出发,探讨了"叁全育人"视角下的研究生培养,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导师指导培养、学术能力培育、培养过程管理、导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对高校研究生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燕[4](2019)在《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研究——基于合作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XX大学MPA双导师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合作理论,提炼XX大学MPA双导师培养的创新逻辑,构建新时代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培养体制机制创新路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应的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吕常智,李浩然,范迪,韩梦迪[5](2019)在《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社会需求和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实际培养现状的分析,明确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的意义,指出当前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存在的问题。通过总体框架搭建和建模分析,提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改进措施及其实施控制方法,对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探索拓展,有利于提高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学校、企业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夏靖波,杜小甫,吴耀翔[6](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切实提高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新工科建设"运动的最新要求,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分析课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从培养目标定位分类、监督考核标准与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面向企业需求的、与职业认证对接的培养目标分类定位机制;提出以"过程考核"为基本方法,围绕"核心项目"进行全面考核监督机制;创建以"多方协同育人"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特点的校企合作平台。实践证明,上述研究是有效的,丰富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李红[7](2019)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能推动教育界乃至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同时还是社会不断创新的过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模式在组成结构和功能转换以及学习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着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基于此,为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开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借助强大动力来源,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足够的能量,从而有效克服创新改革阻力,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峻巍,周艳文,赵鹏,辛丽,张伟[8](2019)在《地方高校与具有优势学科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探讨——以辽宁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家积极鼓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围绕辽宁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探讨了地方高校与具有优势学科的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8期)
高荣礼,王振华,陈刚,邓小玲,蔡苇[9](2019)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培养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历教育。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关键作用。以本人所在团队为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4期)
贺小刚[10](2019)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职业规划与自我淘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美国一所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进行分析,发现以学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规划不仅仅实现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还通过层层的甄别机制解决了学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自我淘汰问题,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职业规划体系中嵌入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并在职业规划中植入研究生的自我淘汰机制,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研究生培养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高校研究生之间交流不充分、科研能力提升慢等问题,结合国内研究生教学特点及现状,引入国外研究生培养中的Seminar("研讨会")组织范式,探讨其适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讨会新模式及运行机制。首先对研讨会的总体构架和具体运行机制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包含有七个环节的闭环控制培养方案;并重点对研讨会的主题、研讨会约束和激励策略、研讨会资金来源、研讨会质量和效果评估方案等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建立新型Seminar模式及运行体系,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人际交流水平和培养质量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研究生培养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琢,刘善槐.如何回归“适度规模”——基于美国研究生培养规模调节机制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
[2].陈奇,王雨,周建军,吴焱明,王勇.面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Seminar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3].周卫琪,陈龙,蔡英凤.“叁全育人”视角下研究生培养长效机制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4].李晓燕.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研究——基于合作理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5].吕常智,李浩然,范迪,韩梦迪.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6].夏靖波,杜小甫,吴耀翔.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7].李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张峻巍,周艳文,赵鹏,辛丽,张伟.地方高校与具有优势学科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探讨——以辽宁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高荣礼,王振华,陈刚,邓小玲,蔡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探究[J].才智.2019
[10].贺小刚.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职业规划与自我淘汰机制[J].上海管理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