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食槟榔行为论文-曾直,张天成,李可,王美芬

嚼食槟榔行为论文-曾直,张天成,李可,王美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嚼食槟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职生,嚼食槟榔,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分析

嚼食槟榔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曾直,张天成,李可,王美芬[1](2019)在《嚼食槟榔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湘西州中职生嚼食槟榔行为及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开展贫困地区中职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湘西州5个县市的5所中职学校,30个教学班共1 127名中职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中职生尝试嚼食槟榔、现在嚼食槟榔、经常嚼食槟榔、不吃早餐、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分别为62.82%、47.20%、7.99%、27.15%、74.53%、38.24%、46.58%和8.96%。Pearson相关等级分析显示,尝试嚼食槟榔与饮酒呈正相关(r=0.089),现在嚼食槟榔与不吃早餐、打架、吸烟、饮酒呈正相关(r=0.221,r=0.218,r=0.609,r=0.364),经常嚼食槟榔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r=0.1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在嚼食槟榔是不吃早餐(OR=2.54)、打架(OR=2.95)、吸烟(OR=17.0)、饮酒(OR=3.81)的危险因素,经常嚼食槟榔是吸烟(OR=2.65)、饮酒(OR=3.86)、网络成瘾(OR=3.05)的危险因素。结论湘西州中职生嚼食槟榔行为普遍存在,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不容乐观,嚼食槟榔行为与其健康危险行为伴随出现,应对湘西州中职生不同人群嚼食槟榔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曾直,张天成,李可,康健[2](2019)在《湘西州中职学校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湘西州中职学校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湘西州1 127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湘西州中职生尝试嚼食槟榔、<13岁嚼食槟榔、现在嚼食槟榔、经常嚼食槟榔的报告率分别为,62.82%、45.79%、47.20%、7.99%,男生嚼食槟榔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3年级学生嚼食槟榔行为报告率低于1、2年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1年级、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是学生嚼食槟榔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44、1.311、10.151、2.176、1.783),母亲职业固定或经商是学生嚼食槟榔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43)。结论湘西州中职生嚼食槟榔行为普遍存在,政府、学校、家长应尽快开展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减少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范兴华,聂晓文,陈锋菊[3](2019)在《父母与同伴因素对青少年槟榔嚼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父母与同伴因素对青少年槟榔嚼食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150名湘潭市中小学生的槟榔嚼食行为、父母和同伴的嚼食行为与态度、嚼食结果预期、拒嚼效能感进行调查。结果:(1)"现在嚼食者"占总人数的39.8%;男生中"现在嚼食者"比率高于女生(54.8%vs. 26.2%);从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嚼食者"比率上升(31.8%vs. 40.8%vs. 49.7%);(2)父母、同伴的嚼食行为及态度对上月槟榔嚼食量均有正向预测效应,嚼食结果预期、拒嚼效能感在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伴的嚼食行为及态度对相关变量的预测作用均超过父母的嚼食行为与态度的影响,但差异均不显着。结论:父母与同伴因素通过提升嚼食结果预期和降低拒嚼效能感进而对青少年槟榔嚼食行为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启文,杨庆雄[4](2014)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0年12月~2011年10月对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率为48.2%(119/247)。嚼食槟榔的患者中,伴有吸烟习惯者占58.0%(69/119),有饮酒习惯者占26.1%(31/119),嚼食槟榔、吸烟、饮酒习惯皆有者占21.8%(26/119)。男性、饮酒、家人从事过与槟榔有关职业的患者更可能嚼食槟榔(OR=4.02,P=0.000;OR=4.32,P=0.001;OR=4.65,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与当地盛产槟榔密切相关,应通过在当地积极开展嚼食槟榔的危害宣传,减少患者嚼食槟榔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02期)

聂晓文[5](2009)在《湘潭市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认知因素探讨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广泛证实嚼食槟榔会对健康的带来极大的危害。嚼食槟榔不仅会诱发口腔癌,还会引起许多的口腔疾病。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槟榔对中小学生的危害、阻断嚼食者的后继队伍,值得对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湘潭地区的中小学生为样本,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影响当地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开展干预研究。这一方面能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当地中小学生的嚼食槟榔行为,为有关部门设计、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选取了湖南省湘潭市两所小学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以及两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共24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考察相关社会认知因素对个体嚼食槟榔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索能减少、减缓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适宜的干预方式。在此基础上,随机从其中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和一所中学的八年级、高二年级中各选取两个班的学生为被试进行干预研究,其中一个班进入干预组,另一个班进入控制组,从多角度、多成分入手,对干预组的被试进行系统的干预。本干预方案共包括3次活动,每次45分钟,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各种社会认知因素的转变,间接影响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湘潭市中小学生的槟榔尝试嚼食率为64.1%,虽然其中偶尔嚼食者居多,但每天都嚼食槟榔的规律嚼食者也占到了总人数的8.4%。男生的嚼食率显着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嚼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生源的学生嚼食率最高,其次是城镇生源的学生,城市生源的学生嚼食率最低,差异达到显着水平。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生的嚼食率无明显差异。2、嚼食意向、拒嚼自我效能、社会影响能直接预测湘潭市中小学生的嚼食槟榔行为。同时,拒嚼自我效能、社会影响还能透过嚼食意向间接影响学生的嚼食行为。积极期望、消极期望透过拒嚼自我效能和嚼食意向间接影响学生的嚼食行为。3、干预方案对于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短期效果较好。有助于干预组学生形成对嚼食槟榔的正确结果期望,提高拒嚼自我效能、减少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而减弱中小学生的嚼食槟榔意向,减少嚼食槟榔行为。(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19)

嚼食槟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湘西州中职学校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湘西州1 127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湘西州中职生尝试嚼食槟榔、<13岁嚼食槟榔、现在嚼食槟榔、经常嚼食槟榔的报告率分别为,62.82%、45.79%、47.20%、7.99%,男生嚼食槟榔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3年级学生嚼食槟榔行为报告率低于1、2年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1年级、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是学生嚼食槟榔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44、1.311、10.151、2.176、1.783),母亲职业固定或经商是学生嚼食槟榔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43)。结论湘西州中职生嚼食槟榔行为普遍存在,政府、学校、家长应尽快开展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减少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嚼食槟榔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曾直,张天成,李可,王美芬.嚼食槟榔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

[2].曾直,张天成,李可,康健.湘西州中职学校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3].范兴华,聂晓文,陈锋菊.父母与同伴因素对青少年槟榔嚼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4].张启文,杨庆雄.精神分裂症患者嚼食槟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4

[5].聂晓文.湘潭市中小学生嚼食槟榔行为的认知因素探讨及干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嚼食槟榔行为论文-曾直,张天成,李可,王美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