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新设穴,反应点
反应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斌,潘小霞,吴海标,何玮,陈明明[1](2019)在《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朱琏新设穴反应点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朱琏新设穴反应点在项痹病患者中的表现形式,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该穴治疗项痹病提供选穴依据。方法:将90例项痹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非项痹病患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双侧新设穴的形态学改变和痛阈改变,包括新设穴体表皮肤色泽改变、皮肤局部凹陷或隆起、皮下硬结、压痛等指标,统计2组阳性反应的例数,比较2组阳性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两侧出现穴位皮肤隆起、皮下硬结、指按压痛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新设穴体表形态学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50. 0%,对照组为6. 7%;新设穴痛阈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91. 1%,对照组为11. 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项痹病患者新设穴体表阳性反应敏感性增加,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宋春辉,李祥龙,范天林,陈浩,宋飞[2](2019)在《巷道围岩在爆破荷载下的反应谱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巷道围岩在井下爆破动荷载下的动态响应规律,采用MATLAB对振动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将导出的振速、位移、绝对加速度反应谱以及绝对加速度标准反应谱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心距为185m的速度反应谱在周期2s内出现的峰值数多于爆心距为86m,的速度反应谱峰值数,爆心距为185m出现的10Hz以下的谐波分量多于爆心距为86m出现的10Hz以下的谐波分量,爆破作用对爆心距为185m处围岩损伤影响更大;爆心距为185m、阻尼比为0.05时放大系数为1,容易导致围岩的破坏损伤。研究结果对巷道围岩的支护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韩布兴[3](2019)在《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的识别、传递与转移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特征。在生物体内,大多数反应的活性位点都具有手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只有与活性位点手性匹配的(生物或药物)分子才能与活性位点进行有效地结合。手性相反的分子则有可能成为生物体的"毒药",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手性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在手性合成中,如果起始反应物具有手性中心,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单一手性的产物分子。然而,如果从非手性的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4](2019)在《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土层非均匀分布的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场地的边界,基于ABAQUS建立大尺度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频谱等地震动参数特征,探讨了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地震动响应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局部位置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苏州城区场地敏感周期段为0.20~0.70 s,与水平均匀场地相比,凹陷沉积场地地表反应谱沿横向变化较大,越靠近地表,反应谱谱峰越向长周期方向偏移;由于地震波在局部区域聚焦,凹陷沉积场地PGA值沿深度方向呈起伏变化现象;沿水平方向的PGD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且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相关.大尺度二维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解瑶姝,吴丽燕[5](2019)在《金融周期下中国货币政策时变反应特征与调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货币政策规则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周期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与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调控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时期,利率对金融周期更为敏感,而经济平稳发展时期,利率波动较小。同时,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效果,长期效果趋于弱化。因此,要根据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节金融形势,并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以维护好长期金融稳定。(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李丹,段化珍,马亚丹[6](2019)在《基于反应型纸基芯片的酒品特征气味分子SERS即时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发展一种基于顶空进样和纸基传感芯片联用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硫(SO_2)比色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双传感检测(Fig.1)。该纸基传感器具有特征的600 nm紫外吸收峰并呈现深蓝色,当加入SO_2后会诱导卡尔-费休反应,导致其表面褪色且产生明显的SERS信号,因此,该纸基传感器不仅可用于SO_2的比色传感器,还可作为一种高灵敏SERS基底用于SO_2分析检测。基于顶空进样和纸基传感器的比色法和SERS分析在实际酒样SO_2的检测结果与传统Monier-Williams法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王泽凤,徐雷,何健明,商燕桦[7](2019)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模式变化的情绪反应特征——基于体质和性别的差异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活动期间的经历的已被证明可预测未来参与该活动的可能性,运动时的感觉,或者一个人对于某一运动的情绪反应(Affective response),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运动意愿和运动行为,上述观点已经在国外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但目前来看国内还尚未有对大学生参与不同体育锻炼模式的情绪反应(Affectiveresponse)探索研究。本研究探索大学生在不同锻炼模式(HIT:高强度间歇锻炼、CMI:连续中等强度锻炼)上的情感反应,此外,以性别、体质的视角深入分析,高体质大学生和低体质大学生在哪种锻炼模式上会表现出更好的情绪反应,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锻炼模式有何种情绪反应,试图为大学生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模式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研究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测试用到2个量表,分别是感受量表(FeelingScale)和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RPE)。FS量表由一个题项组成,让被试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由-5到5,-5表示非常不愉快,5表示非常愉快。RPE量表是一个10分制量表,范围从0到10,锚点范围从"根本不用力"(0)到"最大用力"(10),被试需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判断。通过网络、电话、邀请等方式招募20名大学生(男:10人,女:10人)参与本研究,所有被试需进行叁次运动实验。在第一次运动实验中,被试需填写知情同意书和和身体基本情况,确定身体处于在安全并且健康无服用药物,此外,对被试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具体过程如下:佩戴PolarTeam2心率监测器,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开始,每工作1分钟增加1公里,直到被试出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90%-95%,或意志耗尽,确定每名被试所符合的最大运动输出峰值。在第二次和第叁次运动实验中,被试需分别进行高强度间歇锻炼测试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测试,具体过程如下:被试佩戴Polar Team2心率监测器,分别做HIT(90%峰值持续一分钟,60%峰值持续1分钟,交替进行)共20分钟,和CMI(60%峰值持续20分钟),在运动期间共6个时间点要求被试在完成运动的2.5%,7.5%,42.5%,47.5%,92.5%和97.5%记录被试的情感反应和主观努力程度,此外,在完成运动的2.5%,42.5%和92.5%这3个时间点记录被试的心率。研究通过采用重复测量方程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1)CMI和HIT两种运动模式整体的情绪反应中,在时间因素上有主效应(P=0.030,η2P=0.530),在锻炼模式上存在主效应(P=0.071,η2P=0.161),在时间因素与锻炼模式因素上存在交互效应(P=0.010,η2P=0.604)。2)在中等强度持续锻炼(CMI)上,时间因素在情绪反应上存在主效应[F(3.910,70.831)=14.346,P<>,η2P=0.444],体质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存在主效应[F(1,18)=0.007,P=0.933,η2P=0.000],时间因素和体质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5,90)=0.862,P=0.489,η2P=0.046];性别因素在情感反应上不具有主效应,性别因素和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3.903,70.251)=13.766,P<>,η2P=0.433]。3)在高强度间歇锻炼(HIT)上,时间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具有主效应[F(2.940,52.928)=2.043,P=0.120,η2P=0.102],体质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具有主效应[F(1,18)=0.024,P=0.878,η2P=0.001],时间因素和体质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存在交互效应[F(2.940,52.928)=1.228,P=0.308,η2P=0.064];性别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具有主效应,时间因素和性别因素在情绪反应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2.933,52.787)=1.078,P=0.365,η2P=0.057]。研究结论:总的来说,大学生在中等强度持续锻炼模式上要比高强度间歇锻炼有更愉悦的体验,也就是说中等强度持续锻炼模式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具体来说,本研究还发现,从体质和性别视角来看,不论是在参与中等强度持续锻炼上还是在参与高强度间歇锻炼上,这两个因素均没有起到相应的调节效应,仅仅在中等强度持续锻炼上,时间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主效应,在运动开始和结束时出现显着差异,而在高强度间歇锻炼模式上无则没有发现这种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静媛[8](2019)在《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特征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血压(HBP)患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治疗的1 876例HBP患者(1 876张处方)为研究主体,均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科学点评其用药处方。将出现不良反应的51例HBP患者作为A组,剩余1 825例患者作为B组。分析不良反应特征,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所有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17例,其中药物品种不当选择58例(49.57%)、联合用药方案不合理23例(19.66%),疗程过长13例(11.11%),剂量过大12例(10.26%),其他11例(9.40%)。各季度的不合理处方几率均有所下降。不良反应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为低血压13例(25.49%),其次为头痛8例(15.69%)。A组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P患者经联合用药治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与系统,类型多样,应在临床用药期间积极预防不良反应,把握其用药禁忌,以确保联合用药疗效。(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0期)
王艳,李璠,曹江[9](2019)在《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期间不良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期间不良反应的特征,并分析影响患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42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分析。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记录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特征,并比较不同临床资料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甲氨蝶呤治疗期间ALL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甲氨蝶呤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2. 82%且以3~4级为主,其次为1~2级胃肠道反应,患儿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于1~21 d内消失。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与甲氨蝶呤治疗期间感染率相关,性别与甲氨蝶呤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相关,RFC1 A80G基因型与治疗期间骨髓抑制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ALL期间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为主,虽然经对症治疗后可好转,但仍应注重针对高危因素的早期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尽可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白辉,宋振君,王永芳,全建章,马继芳[10](2019)在《谷子SiRAR1的分子特征与抗病反应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AR1 (required for Mla12 resistance)基因作为植物抗病信号途径中的重要元件,广泛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为研究谷子抗病相关基因SiRAR1的结构与表达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其生物学特征,采用Real-Time PCR分析该基因在谷子响应谷锈菌胁迫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RAR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8.04ku,理论等电点为8.13。该蛋白的最大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最小元件为β-转角。氨基酸同源性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iRAR1与糜子(Panicum miliaceum)第12号染色体的基因(RLM79685.1)同源性最高,为92.44%。在谷锈菌侵染处理下,SiRAR1基因在抗病反应12h开始上调表达,至36h表达量达到峰值,在感病反应中于96h上调表达,说明SiRAR1基因在抗病反应中比感病反应的上调表达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推测SiRAR1基因可能在谷子抗病反应的早期起正调控作用。上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RAR1基因的抗病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反应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巷道围岩在井下爆破动荷载下的动态响应规律,采用MATLAB对振动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将导出的振速、位移、绝对加速度反应谱以及绝对加速度标准反应谱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心距为185m的速度反应谱在周期2s内出现的峰值数多于爆心距为86m,的速度反应谱峰值数,爆心距为185m出现的10Hz以下的谐波分量多于爆心距为86m出现的10Hz以下的谐波分量,爆破作用对爆心距为185m处围岩损伤影响更大;爆心距为185m、阻尼比为0.05时放大系数为1,容易导致围岩的破坏损伤。研究结果对巷道围岩的支护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斌,潘小霞,吴海标,何玮,陈明明.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朱琏新设穴反应点特征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9
[2].宋春辉,李祥龙,范天林,陈浩,宋飞.巷道围岩在爆破荷载下的反应谱特征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3].韩布兴.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J].物理化学学报.2019
[4].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解瑶姝,吴丽燕.金融周期下中国货币政策时变反应特征与调控效应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6].李丹,段化珍,马亚丹.基于反应型纸基芯片的酒品特征气味分子SERS即时检测[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7].王泽凤,徐雷,何健明,商燕桦.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模式变化的情绪反应特征——基于体质和性别的差异视角[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李静媛.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特征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9
[9].王艳,李璠,曹江.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期间不良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
[10].白辉,宋振君,王永芳,全建章,马继芳.谷子SiRAR1的分子特征与抗病反应中的表达分析[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