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健脾行气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脾和胃行气法,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
健脾行气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1](2019)在《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因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于本院行化疗干预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脘腹不适、口淡无味和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脘腹不适、口淡无味和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脘腹不适、口淡无味、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较化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显着,且可提高化疗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郝晶,朱伟,董涵之[2](2019)在《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行气法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血常规、电解质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虽然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电解质Na、K、Ca比同期对照组下降幅度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改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江丽[3](2018)在《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行气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胃排空时间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2周、3周的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第1周、2周、3周的胃排空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FD,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8年10期)
于洪涛,阮清发,王菲,张薇[4](2017)在《“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3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64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中医辨证均为湿热发黄证。对照组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茵陈蒿汤加平胃散化裁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且治疗组在TBi L及PTA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湿热发黄证疗效满意,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7年06期)
许奋,樊春华[5](2015)在《健脾消食行气法联合腹部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消食行气法联合腹部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消食行气法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7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食行气法联合腹部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儿科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樊春华,胡瑾君,陈文剑[6](2015)在《健脾疏肝行气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行气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以健脾疏肝行气法立方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1疗程和2疗程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改变。结果: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64.3%,对照组45.2%,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5.7%,对照组66.7%,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行气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针药并用能快速有效改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5年03期)
张庆,刘雅雯[7](2011)在《健脾行气法配合饮食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配合饮食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枳实消痞丸加减方及饮食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麻仁丸及饮食干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改善、症状总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在缩短排便间隔时间、腹胀、食少纳呆、神疲懒言、肢体倦怠等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枳实消痞丸加减方配合饮食干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1年11期)
张庆,梁超[8](2011)在《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脾胃系统疾病中的优势。方法:将确诊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根据健脾行气法拟定的运脾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等指标,并做出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依据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1年04期)
林苑琪[9](2008)在《健脾燥湿行气法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排第二位,为第叁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与死因。既往腹泻多由感染因素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非感染性腹泻已愈来愈引起儿科医学界的关注。非感染性腹泻是指由非感染因素而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目前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尚无很明确的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首先应排除感染性腹泻,可根据发病年龄、性别、症状与体征,结合实验室粪便及血液检查、胃十二指肠、空肠液检查、胃肠排空速度测定、X线检查,必要时可作胃肠内镜检查活检、或腹部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合理运用上述检查并综合判断检查结果将有助于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感染性腹泻,西医以抗感染为治疗关键。然而,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肠道有益菌群的减少,导致病情加重,而中医治疗则无此弊端。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在中医儿科学中亦归于“泄泻”病范畴。虽然中医并无感染与非感染之分,但中医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有明显优势。导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本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打下了基础。目的:本研究以健脾燥湿行气为法,拟加减二陈汤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并与西药蒙托石粉作对照,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初步探索中医健脾燥湿行气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机理及优势所在,寻求中医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更有效的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50例,均为广州市中医医院2007年6月—2008年3月期间在本院儿科门诊或病房就诊并确诊为脾虚湿困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饮食、补液等基础疗法。治疗组予口服加减二陈汤,每日1剂,对照组予蒙脱石粉1—3克,每日3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临床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数据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1)治疗组25例患儿中有效6人,显效10人,临床痊愈8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例患儿中有效15人,显效5人,临床痊愈3人,总有效率9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P=0.008<0.05,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比较,P=0.916>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大便次数缓解的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1<0.05,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在呕吐、饮食、口渴、腹胀、面色、精神各项评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大便次数、粪便性状两项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比较:患儿在大便次数、粪便性状、呕吐、饮食、口渴、腹胀、面色、精神各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的不良反应:蒙脱石粉组有2例小婴儿曾在服药时出现呛咳或呕奶,1例患儿治疗后出现便秘。加减二陈汤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pH值比较均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以健脾燥湿行气法拟加减二陈汤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显着。2、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层次的比较和脾虚湿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健脾燥湿行气法能提高小儿机体的调节能力,改善患儿的整体状况,提高疗效层次。3、加减二陈汤治疗组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率低,说明加减二陈汤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安全可行。4、本研究首次以大便pH作为对非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疗效判断参考依据之一,并证实其有助于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6-01)
王联庆,万金娥,王鸿根,张锐[10](2008)在《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健脾行气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照组用吗叮啉治疗,30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6%,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结论:健脾行气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健脾行气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健脾和胃行气法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血常规、电解质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虽然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电解质Na、K、Ca比同期对照组下降幅度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改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健脾行气法论文参考文献
[1].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郝晶,朱伟,董涵之.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江丽.健脾行气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
[4].于洪涛,阮清发,王菲,张薇.“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34例[J].福建中医药.2017
[5].许奋,樊春华.健脾消食行气法联合腹部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5
[6].樊春华,胡瑾君,陈文剑.健脾疏肝行气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
[7].张庆,刘雅雯.健脾行气法配合饮食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
[8].张庆,梁超.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
[9].林苑琪.健脾燥湿行气法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0].王联庆,万金娥,王鸿根,张锐.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