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共振论文-杨居朋,汤天知,陈涛,陈江浩,李梦春

相位共振论文-杨居朋,汤天知,陈涛,陈江浩,李梦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仪,CPMG时序,射频场相位,横向弛豫时间

相位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杨居朋,汤天知,陈涛,陈江浩,李梦春[1](2019)在《核磁共振测井仪CPMG脉冲射频场相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测井仪通过CPMG脉冲时序测量地层中质子弛豫时间得到地层孔隙度、孔隙结构、流体特性等信息。为提高核磁共振测井仪的信噪比,通过电磁场理论方法研究CPMG脉冲射频场初始相位与井下核磁共振自旋信号幅度关系,由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得出CPMG时序第1个90°脉冲射频电场初始相位为π/2,后续180°镜像脉冲射频电场初始相位为π时核磁共振回波幅度最大,为提高信噪比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林华,刘颖,夏黎明,李茜[2](2019)在《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相位对比磁共振序列(Phase Contrast MRI)对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扫描采集数据,再采用心血管分析软件中的flow软件测量8例胡桃夹综合症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确诊)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左肾静脉肾门部/左肾静脉狭窄处(夹角处)横径比值为5.30±1.32;左肾静脉肾门部/左肾静脉夹角处的面积比值为4.32±1.16。左肾静脉夹角处/左肾静脉肾门部血流最大速度比为5.52±1.18。结论:由于磁共振相位对比扫描技术可以无创、准确并且快速的提供感兴趣区的流量及流速等血流参数,因而它是诊断、评估及追踪胡桃夹综合征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周建国[3](2019)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对急性颅内高压致脑疝动物模型的脑脊液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稳定的急性颅内高压致脑疝(brain herniation,BH)动物模型,使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phase-contrast c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 cine MRI)技术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动力学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损伤控制神经外科(Damage Control Neurosurgery,DCNS)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2.5~3.0%v/v异氟烷和氧气混合气体对10只广西巴马小型猪进行麻醉诱导,10%水合氯醛静脉推注维持麻醉。抽取巴马小型猪自体股动脉血,采用微量注射泵分别向其左侧额叶、颞叶和顶叶内注射建立急性颅内高压致BH模型;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及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采用3.0T MRI对所有实验动物在颅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前、后常规平扫;在颈3(C3)椎体水平,垂直于椎管的CSF流动序列(Fast PC Cine Slice)对CSF流速以及颈动脉血流流速进行测定。分别比较注射自体动脉血前、后的ICP、MAP、CPP、CSF峰值流速绝对值和颈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绝对值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广西巴马小型猪在注射自体动脉血前ICP为(6.80±2.044)mmHg,MAP为(76.80±7.068)mmHg,CPP为(70.00±6.074)mmHg,在注射自体动脉血的过程中ICP、MAP、CPP逐渐上升,与注射自体动脉血后ICP为(52.20±1.619)mmHg,MAP为(142.80±12.399)mmHg,CPP为(90.50±12.250)mmHg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自体动脉血前CSF峰值流速绝对值为(243.20±77.671)mm/s,与注射自体动脉血后CSF峰值流速绝对值为(201.40±55.482)mm/s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自体动脉血前颈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绝对值为(876.80±239.908)mm/s,与注射自体动脉血后颈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绝对值为(799.40±241.829)mm/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自体动脉血后,头颅CT、MRI检查显示:颅内血肿形成,并发BH。大体病理标本:大部分血肿位于额叶、颞叶和顶叶。结论:1.采用微量注射泵向广西巴马小型猪大脑内注射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可建立稳定的猪急性颅内高压致BH动物模型;2.BH动物模型C3水平椎管内CSF循环呈现出低动力学改变;3.PC cine MRI技术可对BH动物模型的CSF动力学进行客观评价,为将来进一步研究DCNS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施豪波,余一凡,罗苑芬,马玲,王余峰[4](2019)在《相位对比磁共振定量血流测定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相位对比磁共振定量血流测定技术(PC-MRI)用于在体血流动力学分析以及评价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方法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购健康成年兔13只,其中随机选雌雄兔各2只(共4只)做对照组,对照组获取实验数据后与其它9只一起共同高脂喂养,13只给予高脂喂养2~6月作为实验组。兔麻醉前,抽取7 mL血送血粘度检测,麻醉后再将兔四肢固定于平板上,先行冠状位T2WI序列扫描,选取腹主动脉显示清晰的层面,以肾动脉分叉上方1 cm处主动脉为靶血管,采用PC-MRI定量血流测定技术进行扫描。获得腹主动脉横截面血流相位图及幅度图,选取含血流信息的相位对比图、幅度图作为分析图像,利用研发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处理软件处理上述对照组及实验组相位图、幅度图数据,观察主动脉壁切应力(WSS)、平均流速、血流率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差异。结果 13只兔饲养喂养过程中死亡3只,麻醉时死亡2只,其余8只均造模成功,成功率为62%(8/13);实验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胆固醇(52.50±15.39 mmo1/L)、甘油叁酯(5.19±3.85 mmo1/L)、高密度脂蛋白(11.10±5.17 mmo1/L)、低密度脂蛋白(33.43±16.40 mmo1/L);对照组WSS为(17.03±1.14)×10~(-2) Pa、流速12.28±2.51 cm/s、血流率4.51±1.13 mL/s;实验组WSS为(28.79±3.50)×10~(-2) Pa、流速22.31±6.24 cm/s、血流率5.79±1.89 mL/s,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主动脉WSS及平均流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MRI技术可用于在体血流动力学分析以及评价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马帅,初明[5](2019)在《脑脊液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法在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技术经过多年发展,通过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技术实现了对人体内流体的定量检测。PC-MR是一种无创评估流体力学的技术,现已用于流体力学的影像学检查。退行性颈椎病可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椎管内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位移变化等,PC-MR技术可以无创评估颈椎管狭窄引起的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狭窄节段脊髓位移的变化,并为疾病的严重程度、颈椎病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的量化指标。(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03期)

江奇渊,罗晖,杨开勇,赵洪常,汪之国[6](2019)在《相位检测误差对核磁共振陀螺输出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核磁共振陀螺中采用相位检测方案时可能引起额外频率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控制电子顺磁共振失谐量及静磁场扰动来抑制额外频率误差的方案。基于Bloch方程,推导了惰性气体原子系综输出频率的表达式,并将相位检测的过程包含在内。建立了考虑相位检测误差的核磁共振陀螺频率误差方程,给出了相位检测引入的额外频率误差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定合适的共振失谐量,其额外频率误差至少可以抑制1个数量级,而通过精确地抑制静磁场的一阶及二阶扰动,可以进一步抑制1~3个数量级,将额外频率误差降低到nHz量级。(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1期)

丁宁,杨金凤,常飞燕,谢晟,李德玉[7](2018)在《基于局部相关性的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对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方法(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 MRI)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作为研究血管内流场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之间的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的研究多聚焦于两种方法所得的速度矢量大小的相对比较,而缺乏对二者结果中速度矢量的分布规律的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关性的对比方法,以实现定量比较PC MRI和CFD方法结果中速度矢量大小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PC MRI扫描9名健康志愿者左右颈内动脉血管,并进行个性化的CFD计算,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速度数据重建颈内动脉虹吸弯处的血流速度矢量场。引入速度大小的局部相关性参数,计算出两种方法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局部相关性来比较两种方法速度矢量大小和速度分布规律,以实现定量比较。结果相对误差在靠近血管壁和虹吸弯部较大,在靠近血管中心处较小;局部相关性和相对误差的分布大体相反,但在某些流速较小、相对误差较大的位置,相关性并不低。结论基于局部相关性的对比方法,可以定量比较PC MRI和CFD结果中的速度分布,反映速度分布的相似性或差异,可作为PC MRI和CFD对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穆莉莎,朱力,孙潇,孙凯,李文玲[8](2018)在《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估测健康成年人平均主肺动脉压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相位对比血流测量(PC-MRI)技术估测健康成年人平均主肺动脉压(MPAP)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T对20例健康志愿者主肺动脉进行PC法MRI成像,并获得每位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心率。利用公式计算MPAP,并将PC-MRI估测的MPAP与右心导管荟萃报道的MPAP进行比较。结果 PC-MRI测量的20例健康成年人的MPAP为(14.08±2.95)mmHg;PC-MRI估测MPAP与右心导管荟萃报道的总计平均、男性、女性、<30岁、30~50岁及>50岁健康成年人的MP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右心导管荟萃报道的平均MPAP为金标准,PC-MRI估测的20例健康志愿者MPAP 100%位于右心导管测量95%可信区间内。结论利用PC-MRI可以准确估测健康成年人的MPAP,为MRI估测MPAP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宋燕燕,赵世华[9](2018)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流测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已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从二维单方向成像到叁维容积成像,实现了叁维动态显示血流动力学特征,甚至可获得压力梯度和管壁应切力等评估动脉管壁的高级参数,在心脏及大动脉的血流测量中取得巨大进展。本文旨在综述磁共振血流成像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9期)

麦慧,董天发,钟熹,江魁明,李黎[10](2018)在《上矢状窦生理流动模式的相位对比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流速曲线,测量和记录各解剖段的平均流量(MF)、平均流速(MV)、血管面积、收缩期最高流速(PS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PDV)及其对应的时相点(TH),计算峰值时相差率(R_(△TH))及峰值流速差(△V)。结果:前、中及后段SSS在心动周期内呈单向、低幅、振荡式流动,时相-流速曲线平滑,呈"缓降-缓升-缓降"型,叁段间R_(△TH)及△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时相差率=3.70,P=0.16;F_(△V)=0.43,P=0.65)。前、中及后段SSS的血管面积及MF依次递增,各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_(血管面积)=35.18,H_(MF)=41.98;P<0.01);叁段间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4,P<0.01),其中前段与中段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段的MV显着高于前段和中段(P<0.01)。结论:前、中及后段上矢状窦的生理流动模式相似,PC-MRI能直观、准确地评估上矢状窦的流动模式。(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8期)

相位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相位对比磁共振序列(Phase Contrast MRI)对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扫描采集数据,再采用心血管分析软件中的flow软件测量8例胡桃夹综合症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确诊)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左肾静脉肾门部/左肾静脉狭窄处(夹角处)横径比值为5.30±1.32;左肾静脉肾门部/左肾静脉夹角处的面积比值为4.32±1.16。左肾静脉夹角处/左肾静脉肾门部血流最大速度比为5.52±1.18。结论:由于磁共振相位对比扫描技术可以无创、准确并且快速的提供感兴趣区的流量及流速等血流参数,因而它是诊断、评估及追踪胡桃夹综合征的好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杨居朋,汤天知,陈涛,陈江浩,李梦春.核磁共振测井仪CPMG脉冲射频场相位研究[J].测井技术.2019

[2].林华,刘颖,夏黎明,李茜.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周建国.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对急性颅内高压致脑疝动物模型的脑脊液动力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4].施豪波,余一凡,罗苑芬,马玲,王余峰.相位对比磁共振定量血流测定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

[5].马帅,初明.脑脊液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法在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9

[6].江奇渊,罗晖,杨开勇,赵洪常,汪之国.相位检测误差对核磁共振陀螺输出频率的影响[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7].丁宁,杨金凤,常飞燕,谢晟,李德玉.基于局部相关性的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对比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

[8].穆莉莎,朱力,孙潇,孙凯,李文玲.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估测健康成年人平均主肺动脉压的可行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9].宋燕燕,赵世华.相位对比磁共振血流测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放射学实践.2018

[10].麦慧,董天发,钟熹,江魁明,李黎.上矢状窦生理流动模式的相位对比磁共振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8

标签:;  ;  ;  ;  

相位共振论文-杨居朋,汤天知,陈涛,陈江浩,李梦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