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供应室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内部网络的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开放与应用,以促进供应室提高工作质量。方法2017年我院采用了供应室管理信息化系统,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登录自己的账号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经过一年的实施后,将2017年的供应室成本数据与2016年的供应室成本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017年供应室的成本数据对比2016年未使用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数据相对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以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网络;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供应室内包含了全院的医疗器械,医院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对医疗以及护理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大型医院都开始运用医院信息系统,运用医院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方便群众就医还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如今,医院供应室的发展也逐渐跟上了时代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各科室提供有效的帮助,本院在医院内部网络之上建立了一套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希望可以促进供应室科学化以及规范化,该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运行该系统所需准备的事项:硬件配置(计算机1台,能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连接,打印机2台);软件配置(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操作方法说明并发放给各科室,让相关人员掌握具体使用方法;数据准备(将供应室所需物品详细信息制定成表格,经过审核之后录入系统)。
1.2系统介绍
我院采用的这款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室基于医院内部网络建立而成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用能够与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信息资源可以根据不同权限以及需求来实现局域网内共享,该管理信息系统一共有五个大的模块:①库存管理模块:包括医疗器械调拨出入库,各物品分装打包,器械包装处理以及月结处理等方面的功能;②查询统计模块:其中包含台账查询,各科室消耗数量统计[1],物品发放情况统计并且具有成本核算功能;③维护管理模块:物品出入库方式,物品的组别、对照、消毒以及检验等维护项目均包含于其中;④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权限管理,密码维护,账号管理以及系统设置等方面;⑤申领管理模块:此模块提供辅助功能,敷料申领以及查询均通过该模块。在每个月的28日,系统会根据统计数据来生成各类报表,对各项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为经费成本核算提供客观的数据。
1.3观察指标
统计我院2017年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数据,与2016年的供应室控制成本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7年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数据明显得到了控制,购进753件医疗元件,平均成本为(13578.32±7283.41),2016年购进679件医疗元件,平均成本为(30320.18±7654.12),两者对比检验结果为(t=42.398,P=0.000),两年的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改变了医院供应室的信息对接以及业务流程的方式,可以满足医院管理部门以及各科室对处理供应室信息的需求,让院内的供应室数据信息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发展,让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过去还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数量和品种数据,会产生无菌物品准备不足的情况出现,在采取二次配送后,会严重浪费人力以及物力,而无菌物品出现过多情况后需要返回供应室,又要进行消毒处理,直接增加了成本。通过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精确的控制好医疗物品的准备,有利于医院降低经营成本。在抛弃人工记录的繁琐工作后[2],通过计算机让发放物品、采购物品、经济核算等方面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处理,杜绝了人工计算容易出错的情况发生。运用该系统,1个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统计以及核算,而且其结果具有准确性。另外一方面,采用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避免出现污染区收物间的物品进入无菌室的情况出现,根据系统严格管理和审核,能够及时了解各临床科室物品的回收以及发放情况,可以对一次性物品进行督促和管理,避免一次性物品流入到医院外去。
总之,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有可以有效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促进供应室与其它科室的交流,全面的提升了医院临床所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可以对该系统进一步改良,让其能够将质量控制融入到整个工作流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刘芸.基于RFID技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病案,2017,18(1):40-43.
[2]高昱.医院信息化管理中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