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型论文-许琦

粘液型论文-许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液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藻酸盐

粘液型论文文献综述

许琦[1](2019)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藻酸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内探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P.a BF)和其重要的胞外基质藻酸盐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气道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模型,分别应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剂(PMA)(BF-PMA组)和生理盐水(BF-对照组)干预,平板计数法检测P.a BF内细菌数目,扫描电镜观察P.a BF的结构;硫酸-咔唑法定量测定P.a BF内藻酸盐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调控藻酸盐合成的重要通路(alg通路)的基因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ELISA检测炎症反应水平。结果:BF-PMA组的BF细菌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2.35±0.53×10~5 CFU管~-11 vs 0.70±0.28×10~5 CFU管~(-1),P<0.05),且扫描电镜显示BF-PMA组的BF结构较对照组更复杂、更厚;BF-PMA组P.aBF内藻酸盐合成量高于对照组(104.47±47.84 mg.g~(-1) vs 29.32±10.21mg.g~(-1),P<0.05),RT-PCR提示BF-PMA组algD,algB,algU和algR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BF-对照组(P<0.05)。HE染色表明BF-PMA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更严重,且ELISA提示BF-PMA组的炎症反应更重,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134.98 pg.ml-1 vs 124.20 pg.ml-1,P<0.05),IFN-γ与IL-10的比值也高于对照组(2.08±0.19 vs 1.85±0.09,P<0.05)。结论:在体内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可能通过上调alg通路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粘液型P.aBF的重要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合成,最后导致粘液型P.a BF清除更加困难,同时伴随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为临床治疗干预粘液型P.a BF感染提供了新思路、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杨琴,林青青,曾白华[2](2018)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及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本院分离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叁年临床标本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25株,其中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84株,占16%;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临床呼吸内科;标本类型以痰为主,分离50株占59. 52%。其次为烧伤科分离的分泌物14株占16. 67%。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5%-97%;对庆大霉素、氨曲南的敏感率为90%。未发现多药耐药菌株。结论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并考虑细菌生物膜影响因素而合理选择抗生素。(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8年05期)

王迪,徐安明,张妙坤,杜伟丽,马旅雁[3](2015)在《铜绿假单胞菌粘液型菌株运动性丧失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易感染烧伤和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且难以根除。CF病人体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约80%表现为粘液型并丧失运动性。粘液型是由于anti-sigma因子MucA被蛋白酶AlgW水解或者自身发生突变后,sigma因子AlgT被大量释放,激活产(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向蓉,要林青,闵光宁[4](2013)在《1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循证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1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所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大环内酯类应用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低剂量阿奇霉素与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联用可清除曾经受到生物膜保护的致病菌。将以上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应用于该患者后效果良好。结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按照意愿(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6-14)

赵群莉,杨彩虹[5](2013)在《老年社区感染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药敏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分为粘液型和非粘液型两种类型。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粘液化有关,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渗透压较高、氯化钠较多、磷酸盐较少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3年01期)

伍金华,郑琰,高月婵,陈建勇[6](2012)在《两种前处理方法对粘液型宫颈HPV分型结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种前处理方法对粘液型标本HPV DNA杂交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改进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0例妇科门诊患者粘液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采用常规方法(生理盐水震荡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对脓性粘液型标本进行前处理,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进行21种HPV亚型感染检测。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HPV DNA浓度、纯度和分型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常规方法处理后所抽提的DNA纯度、含量分别为1.63±0.71和(96.35±13.15)μg/ml,蛋白酶K消化法处理后所抽提的DNA纯度、含量分别为1.80±0.52和(105.14±18.65)μg/ml,蛋白酶K消化法处理后检测的DNA纯度和含量分别高于常规法(P<0.01)。②常规法检测出现PCR反应抑制物的例数为4例,而蛋白酶K消化法则为0例。③常规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HPV分型的总阳性率、单一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8.0%、23.0%、5.0%和32.0%、26.0%、6.0%,两法一致性检验Kappa=0.888,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蛋白酶K消化法的HPV检测,对粘液型标本可获得质量较好的HPV DNA,无核酸丢失和污染,分型结果满意,可以有效去除PCR反应抑制物,操作简便,适合临床检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李宏,李伟,王星冀,张金艳,郭秀娟[7](2012)在《粘液与非粘液型鲍曼不动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产生IL-8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粘液与非粘液型的鲍曼不动杆菌活菌菌悬液、培养上清液及菌体裂解液诱导人肺腺癌细胞表达白介素-8(IL-8)的能力。方法制备2×109cfu/ml、2×108cfu/ml、2×107cfu/ml的活菌悬液、菌体裂解液以及培养上清液,分别与人肺腺癌细胞孵育,6、12、24h后提取腺癌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扩增(RT-PCR)IL-8的mRNA,扩增产物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两种鲍曼不动杆菌的活菌菌悬液、培养上清液、菌体裂解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与人肺腺癌细胞孵育后,均只在24h时间点表达IL-8。粘液型的菌体裂解液只有2×108cfu/ml时可以诱导人肺腺癌细胞表达IL-8;非粘液表型的菌体裂解液在各浓度则均不能诱导人肺腺癌细胞表达IL-8。结论菌落差异的可以影响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IL-8的产生。细菌经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后诱导细胞产生IL-8的能力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10期)

李宏,李伟,王星冀,张金艳,郭秀娟[8](2012)在《粘液与非粘液型鲍曼不动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产生COX-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粘液与非粘液型的鲍曼不动杆菌活菌菌悬液、培养上清液及菌体裂解液诱导人肺腺癌细胞表达COX-2的能力。方法制备2×109cfu/ml、2×108cfu/ml、2×107cfu/ml的活菌悬液、菌体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分别与人肺腺癌细胞孵育,6、12、24h后提取腺癌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扩增(RT-PCR)COX-2的mRNA,扩增产物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两种鲍曼不动杆菌的活菌菌悬液、培养上清液、菌体裂解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与人肺腺癌细胞孵育后,均只在12h时间点表达COX-2。粘液型活菌悬液诱导肺腺癌细胞表达COX-2的能力高于相应非粘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类型的菌体裂解液诱导细胞表达COX-2的能力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浓度活菌菌悬液均较菌体裂解液诱导肺腺癌细胞表达COX-2能力强(P<0.01)。结论菌落差异的可以影响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COX-2的产生。细菌经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后诱导细胞产生COX-2的能力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02期)

杨小玲,王春霞,贾永娟,杜凯[9](2011)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敏试验(K-B法)报告时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产粘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目的之间不相符合,即KB法敏感的药物在临床疗效不好或者不显着。即体外敏感,体内无效。【方法】对新分离出来的13株粘液型PA进行体外药敏试验(KB)然后将此菌进行转种数代,使其粘液消失再进行上述操作,并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粘液型PA抑菌环直径环毫米数与48h、72h后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48h 72h的结果与转种后粘液消失的PA 24、48、72h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产粘液型的PA体外药敏试验KB结果尽量在48h后报告。(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叁江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1-09-27)

王晶晶,倪明,田德英[10](2011)在《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播种型扩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A17和PAO1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播种型扩散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SYTO9/PI双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1、3、5、7、9、11d时PAO1及PA17生物膜形成的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PAO1及PA17的algR的表达。结果:PAO1 3d时形成生物膜,但PA17此时尚未形成生物膜。PAO1在第11天出现播种型扩散,PA17于7d时出现播种型扩散的现象。浮游状态下PA17的algR基因表达高于PAO1,随后两株菌的algR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d时出现升高,PA17 7d时表达量最高,PAO1于11d时algR表达量最高。结论:PAO1的播种型扩散晚于PA17,AlgR与播种型扩散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粘液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本院分离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叁年临床标本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25株,其中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84株,占16%;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临床呼吸内科;标本类型以痰为主,分离50株占59. 52%。其次为烧伤科分离的分泌物14株占16. 67%。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5%-97%;对庆大霉素、氨曲南的敏感率为90%。未发现多药耐药菌株。结论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并考虑细菌生物膜影响因素而合理选择抗生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液型论文参考文献

[1].许琦.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藻酸盐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杨琴,林青青,曾白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及耐药分析[J].西南军医.2018

[3].王迪,徐安明,张妙坤,杜伟丽,马旅雁.铜绿假单胞菌粘液型菌株运动性丧失的分子机制[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4].向蓉,要林青,闵光宁.1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循证治疗[C].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2013

[5].赵群莉,杨彩虹.老年社区感染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

[6].伍金华,郑琰,高月婵,陈建勇.两种前处理方法对粘液型宫颈HPV分型结果的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12

[7].李宏,李伟,王星冀,张金艳,郭秀娟.粘液与非粘液型鲍曼不动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产生IL-8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2

[8].李宏,李伟,王星冀,张金艳,郭秀娟.粘液与非粘液型鲍曼不动杆菌诱导肺腺癌细胞产生COX-2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2

[9].杨小玲,王春霞,贾永娟,杜凯.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敏试验(K-B法)报告时间的探讨[C].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叁江论坛论文汇编.2011

[10].王晶晶,倪明,田德英.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播种型扩散的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

标签:;  ;  ;  

粘液型论文-许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