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索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阻尼器,有限差分方法,斜拉索
拉索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李寿英,李振宇,陈政清[1](2019)在《黏滞惯性质量阻尼器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斜拉桥跨度的增大,斜拉索长度也越长,会同时存在发生风雨激振和涡激共振的可能性。风雨激振参与模态主要为低阶,涡激共振参与模态为高阶,这给斜拉索减振阻尼器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黏滞惯性质量阻尼器(Viscous Inertial Mass Damper, VIMD)的斜拉索减振效果。首先,将斜拉索简化为张紧弦,建立了斜拉索-VIMD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然后,以苏通大桥A30号斜拉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系统模态阻尼比的影响。最后,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对斜拉索-VIMD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并将数值解与近似解析解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黏滞阻尼器中并联惯性质量单元,可显着提高斜拉索的模态阻尼比,非常有利于减振;斜拉索-VIMD系统各阶模态的量纲为1的阻尼比曲线不重合,这与传统的斜拉索-VD(Viscous Damper)系统不同;斜拉索-VIMD系统的模态阻尼比随支架刚度的减小而急剧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金权,李海红[2](2019)在《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斜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大跨度斜拉桥整体和局部响应,保障大桥有效运营与维护。端部安装阻尼器则是一种常用的拉索振动控制措施。为了评价更换阻尼器对某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控制效果,本文基于健康监测系统测得的数据,研究了阻尼器对拉索振动的控制机理,分析了更换阻尼器前后的拉索振动响应,并识别了更换阻尼器前后拉索的模态阻尼比。研究结果表明,更换阻尼器后,拉索的振动响应幅值显着减小,模态阻尼比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杨玉冰,尹光照,刘建猛,韩彬,张静雯[3](2019)在《斜拉索自供电MR阻尼器减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桥型,以其经济性与显着美学特性得到了快速发展。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因其柔性大、质量小以及结构阻尼低等特点,极易发生大幅振动。为此,本文总结回顾了斜拉索现有减振措施,详细介绍了基于直线式电磁振动能量回收技术、旋转式电磁振动能量回收技术与压电能量回收技术的自供电MR阻尼器减振系统,有望为斜拉索减振提供新技术与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汪志昊,郜辉,许艳伟,陈政清[4](2019)在《惯性质量对斜拉索阻尼器减振增效作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斜拉索被动黏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开展了阻尼器并联的惯性质量单元对斜拉索减振的增效作用试验研究。首先基于滚珠丝杠位移增效机制、两节点惯质单元"inerter"与电磁阻尼技术集成了惯性质量和阻尼系数均具有可调性的惯性质量电磁阻尼器(EIMD)样机,综合理论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建立了EIMD的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模型斜拉索-EIMD减振试验平台,通过改变EIMD的惯性飞轮转动惯量和负载电阻阻值,分别测试分析了惯性质量和阻尼参数对斜拉索面内振动前2阶模态附加阻尼比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比研究了惯性质量频率相关型负刚度与恒定型负刚度对斜拉索阻尼器的减振增效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器惯性质量的增加,斜拉索前2阶附加模态阻尼比均先增加后下降,且第2阶模态最优惯性质量小于第1阶模态;斜拉索第1,2阶模态附加阻尼比最大试验值分别达到了线性黏滞阻尼器理论最优值的2.02,4.46倍;当惯性质量无量纲负刚度系数逼近"-1"时,斜拉索减振效果提升效应最为显着;惯性质量频率相关型负刚度与恒定型负刚度均通过负刚度特性放大阻尼器的位移实现耗能增效,但惯性质量负刚度不会诱发斜拉索减振系统稳定性问题。(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毕继红,乔浩玥,关健,王剑[5](2019)在《纵向肋条对斜拉索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纵向肋条气动措施对斜拉索风雨激振现象的抑振机制,首先,建立可用于分析带有运动水线的不同气动外形斜拉索的风雨激振理论模型;然后,推导耦合的水膜运动方程和拉索振动方程;最后,采用该理论模型系统分析带有不同个数纵向肋条的斜拉索的振动响应、水膜形态特征以及拉索表面气动升力和阻力的变化特性等。结果表明:纵向肋条会阻碍上水线的形成,通过增加拉索表面的纵向肋条个数,可降低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风险;当拉索沿环向布置12根纵向肋条时,水线运动的主频已远远偏离拉索的固有频率,在保证风阻系数小的同时降低拉索的横风向振幅,减振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毅[6](2019)在《基于STF阻尼器的斜拉索自适应减振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已成为中、长跨径桥梁的主要结构类型。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斜拉索在受到外界激励时极易发生振动。斜拉索的振动不仅会加剧疲劳损伤,严重时还会引发毁灭性灾难。因此,控制斜拉索的振动关乎其能否正常工作。在主流控制方法中,利用阻尼器减振是最广泛且最有效的方法;而STF(shear thickening fluid)是一种耗能特性优良的材料,可以随所受剪切速率的变化自适应地改变特性。因此,本文结合了现代阻尼器的结构优势和STF材料的性能优势,制作出足尺STF阻尼器并以此实现控制斜拉索振动的目的。在证明了该方案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就更好地发挥其在斜拉索自由振动中的减振效果作了相关探讨。为了研究STF阻尼器的特性,进行了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分析STF材料的性质,选择合理的阻尼器结构,设计并制作足尺STF阻尼器,在MTS 793系统上实现正弦波和地震波的加载试验。对比不同工况正弦波试验的滞回曲线,发现其特征随着加载频率改变发生了变化;地震波加载试验的结果表明,STF阻尼器能够稳定发挥优良的耗能特性。建立斜拉索-STF阻尼器系统自由振动的计算方案,研究STF阻尼器的减振特性和控制效果。基于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提出STF阻尼器的现象模型,建立斜拉索-STF阻尼器系统数值模型,引入迭代计算方法,对该系统自由振动进行研究。依据STF阻尼器位置处速度的变化特征,将整个衰减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选取代表性的周期,分析每一个周期内STF阻尼器位置处速度、阻尼力的特性及位移与阻尼力关系的变化。通过与粘性阻尼器对比,证明了STF阻尼器控制斜拉索振动的有效性。将斜拉索跨中位移的衰减过程划分为叁个阶段,发现STF阻尼器的减振特性中兼具粘性阻尼和摩擦阻尼的特性,在不同阶段,不同特性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斜拉索的自由振动,分析了影响STF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参数,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研究了斜拉索不同振动幅度、阻尼器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索端连接方式的斜拉索-STF系统自由振动的特性,发现增大振动幅度会增加跨中位移衰减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时长,阻尼器安装位置靠近跨中,索端为铰接,更有利于STF阻尼器发挥减振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7](2019)在《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斜拉索的减振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式电磁能量回收技术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其主要由电磁调节式MR阻尼器、能量回收电机(永磁旋转式发电机)以及直线-旋转运动转化机构(滚珠丝杠)等组成,滚珠丝杠将拉索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式发电机转子的正反向转动,发电机回收的振动能量可为MR阻尼器的励磁线圈供电。除MR阻尼器直接耗能外,能量回收电机自身作为电磁阻尼器也参与耗能。模型斜拉索减振试验结果表明: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安装在斜拉索相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产生耦合、干扰效应,斜拉索减振效果恶化;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分别安装在斜拉索不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则产生耦合、协同增效作用,斜拉索减振效果将得到提升。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位置与参数匹配合理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为斜拉索减振提供新技术与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蔡龙[8](2019)在《调谐惯质电磁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及其斜拉索减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千米级跨径斜拉桥的建设日益增多,因此斜拉索长度也达到500米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斜拉索各类阻尼器的相对安装位置越来越无法保证,因而其减振性能也需提升。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抑制斜拉索的振动,尤其是超长索的振动,以保证斜拉桥在设计和运营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谐惯质电磁阻尼器(TIMED),其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在较小的相对安装位置就能提供可观的阻尼力。TIMED可实现很大的等效惯性质量,从而显着地提高斜拉索减振效率。此外它还具有能量收集的功能,有望实现振动控制系统的自供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根据TIMED的几何构造,提出了其非线性力学模型;随后依据能量耗散相等原理,推导了其等效线性力学模型;进而推导了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频率响应函数;然后根据功率流分析,提出了其能量收集模型;最后通过TIMED原型机的MTS动力试验,验证了以上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TIMED具有可调节的频率特性、可调节的电磁阻尼特性和良好的能量收集性能。本文针对一135 m足尺斜拉索,依据特征值分析方法,对TIMED的参数进行了数值优化。此外,进行了简谐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斜拉索-TIMED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比较了TIMED与无控、TIMED与粘滞阻尼器(VD)、TIMED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减振性能。研究发现:对于斜拉索特定模态的振动控制来说,TIMED相比于其他阻尼器具有显着的优势;对于风荷载作用下的斜拉索振动,TIMED的控制性能也优于TMD和VD。(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郜辉[9](2019)在《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斜拉桥的斜拉索在外界环境激励下极易发生多种有害振动,斜拉索的有效减振技术对斜拉桥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现有外置阻尼器减振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斜拉索的振动问题,但大柔度超长斜拉索的工程应用使得阻尼器安装高度进一步降低、斜拉索目标控制模态阶次急剧增长。如何采用被动控制手段解决传统被动阻尼器由于安装位置限制而导致超长斜拉索附加阻尼不足的问题,始终是工程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为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叁元被动减振理论与技术及其提升斜拉索振动控制效果研究”(51878274),以提升斜拉索振动被动控制效果为基本立足点,结合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inerter”(惯容器),分别开展了并联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PVMD)、串联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SVMD)以及调谐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TID)对斜拉索的振动控制研究。分别基于复模态理论和有限差分法,分析了PVMD、SVMD和TID参数变化对斜拉索附加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阻尼器最优参数和斜拉索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评估了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对PVMD、SVMD和TID最优参数以及斜拉索减振效果的影响;综合斜拉索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斜拉索在简谐激励下的第1阶模态跨中位移幅值和振动能量等性能指标,阐明了PVMD、SVMD和TID相对于普通黏滞阻尼器(VD)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的优越性;分析了“惯容-阻尼”减振系统的耗能机制,基于能量视角揭示了PVMD、SVMD和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提升机理;通过PVMD、SVMD和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对比,阐明了各“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与VD相比,PVMD、SVMD和TID均可为斜拉索提供更高的附加模态阻尼比,并显着降低了斜拉索在相同荷载激励下第1阶模态的跨中位移幅值和振动能量。PVMD和SVM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提升主要归功于惯容单元产生的负刚度效应放大了阻尼器阻尼元件的位移,提高了阻尼器的耗能效率;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提升归功于负刚度作用和调谐作用实现了阻尼器内部阻尼元件位移的双重放大。(2)PVMD的无量纲惯容系数接近“1”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当PVMD惯容系数小于最优值时,斜拉索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增大,PVMD的最优阻尼系数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减小;PVMD为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优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均随着斜拉索的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减小;忽略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将过高估计PVM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3)SVMD的无量纲惯容系数大于0.5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优于VD,且在无量纲惯容系数接近“1”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在惯容系数小于最优值时,斜拉索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和SVMD的最优阻尼系数均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增大;SVMD对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优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均随着斜拉索的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减小;忽略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将过高估计SVM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4)TID为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比随着斜拉索模态阶次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随着斜拉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增大;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将降低TID为斜拉索提供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且TID惯容比的会放大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对TID减振效果的不利影响;TID调谐作用对其等效负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的放大作用,显着降低了TID对斜拉索减振控制所需的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5)PVMD对斜拉索某一阶模态的减振效果优于SVMD,但对多阶模态的减振效果不如SVMD;TID对斜拉索某一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和多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均优于PVMD和SVMD。(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梁栋,王泽鑫[10](2019)在《拉索-TMD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拉索-TMD系统的参数及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所用的单元,再通过Matlab模拟脉动风功率谱和风速时程得到相关数据转化成风荷载,导入Ansys中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有限元模拟探讨在一定范围内改变TMD的质量参数、刚度参数、阻尼比,得到拉索在数值模拟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效果。最终可针对拉索的一阶模态振动,进行TMD参数的最优配置以达到抑制拉索振动的效果。由此可对实际工程中TMD的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拉索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健康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大跨度斜拉桥整体和局部响应,保障大桥有效运营与维护。端部安装阻尼器则是一种常用的拉索振动控制措施。为了评价更换阻尼器对某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控制效果,本文基于健康监测系统测得的数据,研究了阻尼器对拉索振动的控制机理,分析了更换阻尼器前后的拉索振动响应,并识别了更换阻尼器前后拉索的模态阻尼比。研究结果表明,更换阻尼器后,拉索的振动响应幅值显着减小,模态阻尼比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索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寿英,李振宇,陈政清.黏滞惯性质量阻尼器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数值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王金权,李海红.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斜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3].杨玉冰,尹光照,刘建猛,韩彬,张静雯.斜拉索自供电MR阻尼器减振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4].汪志昊,郜辉,许艳伟,陈政清.惯性质量对斜拉索阻尼器减振增效作用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9
[5].毕继红,乔浩玥,关健,王剑.纵向肋条对斜拉索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6].刘毅.基于STF阻尼器的斜拉索自适应减振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8].蔡龙.调谐惯质电磁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及其斜拉索减振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郜辉.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0].梁栋,王泽鑫.拉索-TMD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分析[J].科技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