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种扩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义乌小鲵,微卫星,跨种扩增,多态性
跨种扩增论文文献综述
刘盼,陈雅琴,邵晨,王宇[1](2018)在《义乌小鲵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具有多态性的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微卫星位点。[方法]采用跨种扩增的方法从安吉小鲵(H.amjiensis)和中国小鲵(H.chinensis)的113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具有多态性的义乌小鲵微卫星位点。[结果]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义乌小鲵微卫星位点。这些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3.55),观察杂合度为0.200~1.000(平均0.510),期望杂合度为0.500~0.732(平均0.662),多态信息含量为0.375~0.737(平均0.588)。[结论]筛选得到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义乌小鲵微卫星位点可应用于其种群遗传学和保护遗传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闵金金[2](2014)在《两种经济动物微卫星标记的跨种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是我国的引进种,野生资源分布于北美洲,是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的水产肉类经济动物。近二十年中,由于过度的捕杀,野生大鳄龟的数目逐渐下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红皮书名录,其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是丽蚌属中产量大、分布广的常见种之一,其贝壳厚实,肉可以食用或做饲料,也是大型有核珍珠珠核的主要原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大、中型湖泊及河流中均有分布,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贝类。人为的过度捕捉、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野生资源数目越来越少,分布的区域也在急剧缩小。目前背瘤丽蚌已被确定为安徽省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湖北省二级保护动物。大鳄龟和背瘤丽蚌都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为止,两个物种的种质资源信息尚不完善,国内对于二者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尚未涉及。理论的研究不足与当今的养殖迅猛趋势极不相称,这极大阻碍了两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建立种质资源及为分子育种提供遗传资料,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本研究运用跨种扩增法筛选了大鳄龟和背瘤丽蚌的微卫星标记,同时运用本研究获得的微卫星引物分析了两种经济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跨种扩增法成功筛选8个具有多态性的大鳄龟微卫星位点并且对于2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发现有3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75个;观测杂合度(Ho)的范围是0.042-0.955,平均为0.385;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042-0.812,平均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0-0.759,平均为0.423。经过卡方检验,有4个位点显着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X49、BHT32、BHT64、Cc-8),通过Micro-checker对位点进行检测,发现PX49、BHT64微卫星标记存在无效等位基因,这可能是造成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主要原因。高密度养殖、样本的数目较少也可能是造成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原因。总体上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可以进一步用于大鳄龟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2.通过跨种扩增筛选得到15对具有多态性背瘤丽蚌微卫星位点,并对4个背瘤丽蚌地理种群:鄱阳湖(PY)、洞庭湖(DT)、洪泽湖(HZ)、安庆湖(AQ)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4个种群总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其中数目从2到21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鄱阳湖拥有最高的观测杂合度(Ho)0.455,洪泽湖具有最大的期望杂合度(HE)0.868。背瘤丽蚌4个群体在各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都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具有较好的群体遗传结构。检测发现所有位点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表明这些微卫星位点可以用来分析物种的遗传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表明,12.56%的分化存在于种群间,44.68%的分化存在于种群内部。两两种群间的Fst值在0.073和0.145之间,全部小于0.15,说明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分化。UPGMA聚类分析表明安庆湖(AQ)和洞庭湖(DT)聚为一支,推断安庆湖个体可能来自洞庭湖;鄱阳湖(PY)和洪泽湖(HZ)聚为一支,这种现象可能与湖泊分布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两支相聚。本研究为背瘤丽蚌的亲本选育以及种质开发提供了遗传数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3-31)
闵金金,张加勇,郑荣泉,包得超[3](2013)在《跨种扩增筛选大鳄龟微卫星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跨种扩增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物种微卫星标记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引物,对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进行跨种PCR扩增,在合成的69对引物中获得8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统计,得出观测杂合度(H o)的范围是0.041 7~0.954 5,平均为0.384 8;期望杂合度(H E)的范围为0.041 7~0.811 8,平均为0.479 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0 0~0.759 2,平均为0.423 2;经过卡方检验后,部分微卫星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总体来说,这些位点是研究大鳄龟遗传结构的良好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易少奎,高泽霞,罗伟,段晓克,李艳和[4](2013)在《团头鲂EST-SSR在厚颌鲂中的跨种扩增及杂交F_1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团头鲂微卫星引物在厚颌鲂中跨种扩增的适用性,并进行其杂交F1的鉴定,实验筛查了90个团头鲂EST-SSR位点在厚颌鲂中的扩增效果,同时选取了26对团头鲂与厚颌鲂微卫星引物对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其正交和反交杂交F1共4个组合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团头鲂9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6个(84.4%)在厚颌鲂中能够稳定扩增,随机选取50个位点在厚颌鲂30尾野生个体中扩增获得了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通过10对团头鲂EST-SSR与16对厚颌鲂SSR引物在4个组合中扩增后发现,4个位点(MP01,MP03,MP24和MP26)在团头鲂自交子代中无扩增产物,2个位点(MA163和MA189)在厚颌鲂自交子代中无扩增产物,其余20个位点均能在4个组合中稳定扩增,其中9个位点可单独有效鉴定出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包括正交和反交在内的杂交F1,其余位点可以通过组合鉴定出杂交F1。杂交F1中正交组合和反交组合无法通过本实验中的微卫星鉴别。(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刘婷婷[5](2010)在《长梗黄精11个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跨种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卫星分子标记属于共显性的遗传标记,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而且是中性遗传的,所以在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用于群体基因研究的孟德尔分子标记。本文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长梗黄精(Polygonatum filipes Merr.)的(CT)二碱基重复的微卫星文库,从中筛选到25个微卫星位点标记,并利用这些微卫星位点对来自安徽黄山的一个自然种群的21个个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3-7个不等。观察杂合度在0.238到0.762之间,平均值为0.593。期望杂合度从0.472到0.790,平均值为0.711。其中,位点Pt6和Pt7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MICRO-CHECKER分析显示偏离原因是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每个位点之间没有显着的连锁关系。由于微卫星分子标记在近缘种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因此,从长梗黄精中筛选出的11个多态性位点又在同科同属的黄精(P. sibiricum)﹑湖北黄精(P. zanlanscianense)﹑安徽黄精(P. anhuiense)﹑多花黄精(P. cyrtonema)﹑玉竹(P. odoratum)这5个物种中进行跨种扩增。结果显示,Pt1﹑Pt4﹑Pt5﹑Pt6﹑Pt9和Pt11这6个位点能够成功的在5个物种中进行扩增。除了湖北黄精,Pt3和Pt10能够在另外的4个种中获得扩增产物。这些多态性位点将是黄精属植物的种质保存、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学、繁育系统等研究的有用工具。(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黄族豪,廖信军[6](2010)在《家鸡微卫星引物在灰胸竹鸡中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中国特有鸟类。利用近缘种家鸡(Gallus gallus)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灰胸竹鸡进行跨种扩增,得到10个多态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观察杂合度为0.1220-1.000,期望杂合度为0.1183-0.8898。4对引物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这些引物将为研究灰胸竹鸡的系统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提供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来源于《Chinese Birds》期刊2010年01期)
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7](2009)在《大鼠及小鼠微卫星引物在社鼠中的跨种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卫星引物在同一属、科、目不同种之间具有通用性的特点,通过PCR扩增、聚丙烯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近缘物种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中已知的70个微卫星位点引物进行跨种扩增,筛选适合社鼠相关研究的多态微卫星引物。结果发现,40个位点引物出现扩增条带,21个位点引物能够稳定扩增,其中15个位点杂合,1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PCR扩增的Mg2+浓度主要集中在1.5及2.0mmol/L,退火温度在50~60℃之间不等。虽然部分扩增产物有影子带的存在,但并不影响等位基因的判读。总体来看,利用大、小鼠的微卫星引物扩增社鼠的微卫星位点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赵丽丽[8](2008)在《3种石斑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跨种扩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卫星标记由于多态性高、共显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石斑鱼是重要的世界性海水养殖鱼类,然而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目前在石斑鱼中缺乏足够的微卫星标记。因此,为了评估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子辅助育种以指导生产,迫切需要开发大量的微卫星标记。通过FIASCO法构建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septemfasciat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striata)的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基因组DNA经Mse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酶切片段与MseⅠ接头连接,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其杂交,杂交复合物结合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珠上,变性洗脱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菌落PCR法筛选阳性克隆,挑选不同大小的阳性克隆测序(ABI 3730)。从七带石斑鱼、青石斑鱼、美洲黑石斑鱼的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中,分别得到66,56,39个微卫星序列。应用primer3软件对所筛选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分别得到55,36,28对引物。通过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筛选,3种石斑鱼中分别得到12,12,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并对各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范围、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IASCO法能有效提高微卫星标记筛选效率。将研究所得到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在这3种石斑鱼中互相跨种扩增。大部分座位能得到较好的扩增结果。因此,可将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尝试性地用于其他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为石斑鱼基因组结构分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等研究提供候选微卫星标记。(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18)
董颖,韩洁,蔡厚才[9](2008)在《对赤点石斑鱼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进行跨种PCR扩增,得到12个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20不等;表观杂合度范围是0.222~0.861,平均为0.595;期望杂合度范围是0.200~0.932,平均为0.637.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邦佛伦尼校正(Bonferroni correction)后,这些微卫星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并且各位点两两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现象.因此可以认为,这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是研究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结构的良好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王丹,廖小林,俞小牧,程磊,王春艳[10](2006)在《鲤EST-SSR标记的开发及跨种扩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适当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验证, 进行筛选开发鲤EST数据库中的微卫星标记(EST-SSR)以及在近缘种类中的扩增研究。在1万余条鲤EST中序列中,共发现SSR 555个(5.5%),其中二碱基和叁碱基重复次数最多,在所有含SSR序列的鲤EST数据库中分别占37.18%和30.81%。根据筛选得到的EST-SSR序列,初步设计合成了60对EST-SSR引物,在鲤、鲫和链中的多态性分别是42%、18%和5%。25个EST-SSR位点在洞庭湖鲤鱼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为0.13-1.00, 期望杂合度0.12-0.91,平均等位基因数7个;其中,19个EST-SSR位点符合哈迪- 温伯格平衡(HWE),6个位点偏离HWE平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开发的EST-SSR 标记适合群体遗传学和比较基因组作图的研究。(本文来源于《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6-10-01)
跨种扩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是我国的引进种,野生资源分布于北美洲,是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的水产肉类经济动物。近二十年中,由于过度的捕杀,野生大鳄龟的数目逐渐下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红皮书名录,其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是丽蚌属中产量大、分布广的常见种之一,其贝壳厚实,肉可以食用或做饲料,也是大型有核珍珠珠核的主要原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大、中型湖泊及河流中均有分布,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贝类。人为的过度捕捉、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野生资源数目越来越少,分布的区域也在急剧缩小。目前背瘤丽蚌已被确定为安徽省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湖北省二级保护动物。大鳄龟和背瘤丽蚌都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为止,两个物种的种质资源信息尚不完善,国内对于二者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尚未涉及。理论的研究不足与当今的养殖迅猛趋势极不相称,这极大阻碍了两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建立种质资源及为分子育种提供遗传资料,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本研究运用跨种扩增法筛选了大鳄龟和背瘤丽蚌的微卫星标记,同时运用本研究获得的微卫星引物分析了两种经济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跨种扩增法成功筛选8个具有多态性的大鳄龟微卫星位点并且对于2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发现有3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75个;观测杂合度(Ho)的范围是0.042-0.955,平均为0.385;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042-0.812,平均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0-0.759,平均为0.423。经过卡方检验,有4个位点显着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X49、BHT32、BHT64、Cc-8),通过Micro-checker对位点进行检测,发现PX49、BHT64微卫星标记存在无效等位基因,这可能是造成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主要原因。高密度养殖、样本的数目较少也可能是造成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原因。总体上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可以进一步用于大鳄龟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2.通过跨种扩增筛选得到15对具有多态性背瘤丽蚌微卫星位点,并对4个背瘤丽蚌地理种群:鄱阳湖(PY)、洞庭湖(DT)、洪泽湖(HZ)、安庆湖(AQ)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4个种群总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其中数目从2到21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鄱阳湖拥有最高的观测杂合度(Ho)0.455,洪泽湖具有最大的期望杂合度(HE)0.868。背瘤丽蚌4个群体在各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都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具有较好的群体遗传结构。检测发现所有位点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表明这些微卫星位点可以用来分析物种的遗传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表明,12.56%的分化存在于种群间,44.68%的分化存在于种群内部。两两种群间的Fst值在0.073和0.145之间,全部小于0.15,说明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分化。UPGMA聚类分析表明安庆湖(AQ)和洞庭湖(DT)聚为一支,推断安庆湖个体可能来自洞庭湖;鄱阳湖(PY)和洪泽湖(HZ)聚为一支,这种现象可能与湖泊分布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两支相聚。本研究为背瘤丽蚌的亲本选育以及种质开发提供了遗传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种扩增论文参考文献
[1].刘盼,陈雅琴,邵晨,王宇.义乌小鲵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J].安徽农业科学.2018
[2].闵金金.两种经济动物微卫星标记的跨种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闵金金,张加勇,郑荣泉,包得超.跨种扩增筛选大鳄龟微卫星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3
[4].易少奎,高泽霞,罗伟,段晓克,李艳和.团头鲂EST-SSR在厚颌鲂中的跨种扩增及杂交F_1的鉴定[J].水产学报.2013
[5].刘婷婷.长梗黄精11个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跨种扩增[D].安徽师范大学.2010
[6].黄族豪,廖信军.家鸡微卫星引物在灰胸竹鸡中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英文)[J].ChineseBirds.2010
[7].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大鼠及小鼠微卫星引物在社鼠中的跨种扩增[J].动物学杂志.2009
[8].赵丽丽.3种石斑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跨种扩增[D].南昌大学.2008
[9].董颖,韩洁,蔡厚才.对赤点石斑鱼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王丹,廖小林,俞小牧,程磊,王春艳.鲤EST-SSR标记的开发及跨种扩增研究[C].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