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元讲话(书面)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元讲话(书面)

一、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的讲话(书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勇[1](2018)在《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跟踪研究 ——基于对广东省18个获奖项目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创新日益成为满足民众利益诉求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方式,地方政府创新逐渐成为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不竭源泉。广东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省份,不仅是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大省,还是地方政府创新质量的强省。为了及时全面了解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状况,本论文基于广东省历届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18个获奖项目,开展了一次跟踪研究。本研究对18个获奖项目的内容详情进行梳理,发现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项目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集聚性特征、均衡性特征、阶段性特征和延续性特征。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可以表现为地方政府创新项目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是否仍然存续。结合本次跟踪调查在对获奖项目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和新闻媒体对获奖项目的报道情况,可以将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的持续性类型划分为全面终止型、本地持续运行型、局域扩散型和全国扩散型。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和综合效益,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前提条件。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的可持续性状况不仅取决于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还取决于良好的工作环境、包容的舆论环境和良好健全的政策环境。政府权力的流向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单向度流向,这种权力关系决定着政府体系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纵向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当上级领导和中央高层官员肯定和称赞时,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就容易得到推广扩散;当上级领导和高层官员制止和叫停时,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则全面终止。此外,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和地方干部。

钟远明[2](2017)在《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战胜利后四年间内战成为主调,在内战背景下国统区铁路的经营与建设问题是战后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粤省铁路作为国统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建设过程成为战后动荡四年间中国铁路的典型缩影与真实写照,且极具特色。该省铁路历经自清末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后近40年的发展,在国家政权力量的主导下,从孤悬岭南到融入全国铁路系统,奠定其经营与建设的基本格局与重要基础;而战后四年则是衔接粤省铁路经营建设在抗战以前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过渡转型阶段。此阶段开启的首要步骤是国民政府从日军手中接收粤省铁路各路段,恢复原有经营,在此基础上重启粤省铁路营运,但过程未如人意,对之后的经营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阶段开启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国民政府重建对粤省铁路的统一管理,推动该省铁路各路段进一步整合;而铁路管理新模式的引入亦是战后中国铁路管理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并产生持续的影响。由于战争的贻害,国内外局势复杂,粤省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丕变以及粤省铁路自身基础状况限制等,粤省铁路在战后四年间的经营建设肩负“恢复战前标准”沉重任务之余还需致力于“推动建设”。尽管各项日常经营事务——机务、工务、财务、行车、警务以及客货运输等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基础极为脆弱,与抗战前水平仍相去甚远。此外,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美国积极参与战后中国铁路建设,美援也成为粤省铁路建设得以启动的重要资金依赖;而在引入利用美援的憧憬下,广东军政当局喊出“复兴华南”的号召,锐意以粤省铁路为中心展开一系列建设项目,与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合作开展多项具有重要价值与长远意义的铁路工程,然而这些铁路工程在混乱的时局中始终未能完工,对广东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作用有限,难以满足当地发展的需求。随着国民党在广东的统治行将崩溃,粤省铁路经营亦陷入空前困境;在人民政府正确政策方针以及原铁路职工的促成下,粤省铁路在新旧政权更迭过程中实现较为平稳的过渡,民国路政在广东得以转换新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铁路事业的一部分。

刘金田,张爱茹[3](2014)在《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年前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湖北、湖南、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元成[4](2013)在《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辛均庆,徐林,吕绍刚,汤凯锋,胡念飞[5](2013)在《陪同习近平献花的广东“四老”》文中研究指明20年前,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欧广源、李灏、梁广大、陈开枝亲历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方之行;20年后,见证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这"四老"受邀来到深圳莲花山,又陪同习近平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传承改革精神。欧广源:"五子登科"搞活顺德欧广源历任大队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副省长、

刘金田,张爱茹[6](2012)在《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文中研究说明20年前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湖北、湖南、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楠杰,王博[7](2010)在《珠三角政经新时局 一个新官员群体和他们的经济主张》文中研究表明从这几个月密集的人事调整中,不难看出,目前珠三角乃至广东的官员履新呈年轻化和知识型趋势。4月16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46岁的万庆良为市长,成为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市长。万庆良曾任广东团省委书记、揭阳市委书记。2008年1月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是广东副省长中唯一一位"60后"。

蒋巍[8](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研究指明"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邓新建,罗耀贤[9](2009)在《创造依法治省的“广东模式”》文中研究指明人物名片 欧广源,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74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广东省佛山市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广东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中共广东省委

吕雷,赵洪[10](2008)在《谢非:一个老共产党人生命中的关键词》文中研究表明历史记住这个日子:1992年1月17日,一列没有编号的专列冲破冬天的滚滚寒流,载着春天的信息,载着急切的期待,向南,向南……这一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来到深圳,他的"南巡"讲话,在中国大地上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而谢非这位老共产党人用尽他生命中的力量,高速推动广东大地的改革开放。

二、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的讲话(书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的讲话(书面)(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跟踪研究 ——基于对广东省18个获奖项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评述
        一、创新和政府创新
        二、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
        三、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
        四、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要素研究
    第三节 论文的理论基础
        一、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概念界定
        二、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理论内涵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个案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方法
        三、跟踪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方政府创新的案例选取介绍
    第二节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具有集聚性特征
        一、创新的地区集中程度高
        二、创新集聚在地市、县区层级
    第三节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的创新类型具有均衡性特征
        一、政治改革类
        二、行政改革类
        三、社会治理类
        四、公共服务类
    第四节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具有阶段性特征
        一、获奖项目的数量在年份分布上有阶段性特征
        二、获奖项目的创新类型在年份分布上有阶段性特征
    第五节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具有延续性特征
        一、相同创新类型中各个创新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续性
        二、不同创新类型中各个创新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延续性
第三章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现状
    第一节 调查研究过程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研究过程介绍
        二、调查方法介绍
    第二节 地方政府创新的持续性情况
        一、地方政府创新的交流推广情况
        二、地方政府创新的持续性类型
    第三节 地方政府创新的效益情况
        一、地方政府创新对本辖区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大
        二、地方政府创新对所在部门产生的影响
        三、地方政府创新对社会公众应对未来的预期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地方政府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情况
        一、地方政府创新的内部环境
        二、地方政府创新的舆论环境
        三、地方政府创新的政策环境
第四章 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上级政府的态度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首要因素
        一、上级政府的肯定和称赞有利于创新项目的推广扩散
        二、上级政府的制止和叫停直接导致创新项目的全面终止
    第二节 公众参与认可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制度环境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地方干部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广东省历届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汇总
附录2:广东省历届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情况
附录3: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跟踪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抗战以前粤省铁路从分治到整合的进程
    第一节 粤省铁路分治的形成
        一、美国方面关于省三支线的兴筑及其困境
        二、商办铁路公司对粤汉铁路广东段的修筑与经营
        三、英国势力笼罩下广九铁路的兴筑与经营
    第二节 抗战爆发前粤省铁路的整合
        一、省内整合:政治介入粤省铁路内部事务
        二、融入全国铁路系统:四大铁路管理局(工程局)合并
    第三节 抗战爆发前后粤汉广九两路接轨
        一、接轨问题的起源
        二、中央、地方与英国关于接轨问题的立场与纠缠
        三、两路接轨促成“香港通道”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粤省铁路经营的恢复与统一管理的重建
    第一节 粤省境内粤汉、广九等路段的接收与营运初步恢复
        一、陆军第二方面军铁路接收事宜
        二、交通部驻粤人员的铁路接管
        三、粤省境内粤汉、广九等路段交通营运的恢复
    第二节 海南岛铁路之接收与初期经营
        一、日军对海南岛铁路的营建概况
        二、海南岛铁路接收乱局
        三、海南岛铁路接收初期之经营及困难
    第三节 粤省铁路统一管理的重建
        一、粤汉区铁路管理局之建立
        二、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在粤组织机构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抗战胜利后粤省铁路的日常经营
    第一节 粤省铁路营运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助
    第二节 粤省铁路经营中的主要事务
        一、机务
        二、工务
        三、财务
        四、行车
        五、警务
    第三节 客货运输状况及其进步与不足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抗战胜利后粤省铁路新工程与广东地方建设
    第一节 美援、“复兴华南”计划与粤汉区铁路
        一、打造华南“美式铁路典范”
        二、以铁路带动“复兴华南”计划
        三、“美援”的落差
    第二节 开发海南岛:海南环岛铁路之建设及窘境
        一、海南环岛铁路建设基础与建筑计划
        二、开展海南环岛铁路计划中的困难
        三、环岛铁路计划的搁置与地方民众的反应
    第三节 连通粤汉干线与广三段:建设广州西南大桥
        一、工程缘起
        二、战后路局、省府与市府合作筹筑西南大桥
        三、工程计划与中辍
    第四节 运输煤炭以济广东:狗牙洞支线建设
        一、缺煤的广东
        二、粤湘边境、粤北煤矿的早期开发与狗牙洞支线雏形
        三、支线工程开展与相关概算
        四、推进支线工程的现实困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民国路政在广东的转换
    第一节 粤省铁路深陷经营困境
        一、财政极度困难
        二、粤省铁路工潮迭起
        三、路局高层离心离德
        四、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南迁广州
    第二节 广州机厂等设备人员迁台
    第三节 人民政府对粤省铁路的接管与改造
        一、接管前夕之情形
        二、粤省铁路的接管与改造过程
        三、粤省铁路交通恢复与营运展望
    第四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站,武昌
第二站,长沙
第三站,深圳
第四站,珠海
第五站,广州
第六站,江西
第七站,上海
第八站,南京
第九站,安徽

(4)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1. 笔者本人的履职与学习经历是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
        2.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3. 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
        2. 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研究
        3. 对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关系的研究
        4. 对人大代表的研究
        5. 对国外议会和议员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分析工具与研究思路
        1. 研究目的
        2.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
        3. 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篇章结构
    七、研究个案的相关基本情况
第一章 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
    一、制度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3、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旳制度性保障
    二、道德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2.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3.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4.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5.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正确处理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6.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为民请命的精神
    三、自我期望
    四、角色领悟
    五、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期望的特点
        1. 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不突出
        2. 制度性社会期望与道德性社会期望之间无明显界限
        3. 各种社会期望之间以及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第二章 推荐、考察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选择与确定
    一、代表候选人名额的确定与分配
    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提名过程
    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考察与初步确定
        1. 考察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机构
        2. 考察内容与过程
        3. 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初步确定
        4. 后续材料工作
    四、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确定
        1. 省委会议讨论
        2.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民主协商
    五、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与投票选举
        1.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2. 投票选举
    六、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与确认
    七、全国人大代表角色产生过程的特点
        1. 代表产生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 组织推荐提名是当选代表的重要前提
        3. 组织推荐和考察过程集中体现了党对代表角色的社会期望
        4. 投票选举是代表当选的决定性环节
        5. 代表候选人个人在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
        6. 代表来源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7. 代表产生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议案、审议与表决: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1. 会议通知
        2. 赴京报到
        3. 建团会议
        4. 预备会议
    二、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
        1. 会议议程
        2. 会议日程安排
    三、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
        1. 提交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要求
        2. 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情况
    四、听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的说明
        1. 第一次全体会议
        2. 第二次全体会议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4. 第四次全体会议
    五、审议各项议案和工作报告
        1. 3月5日下午,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
        2. 3月6日,代表小组第一次会议
        3. 3月7日上午,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
        4. 3月7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二次会议
        5. 3月8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
        6. 3月9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四次会议
        7. 3月10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五次会议
        8. 3月10日下午,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
        9. 3月11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六次会议
        10. 3月12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七次会议
        11. 3月12日下午,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12. 3月13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八次会议
        13. 3月13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九次会议
    六、会议简报交流
        1. 印发简报的目的
        2. 简报的特点
    七、对工作报告决议案和其他议案决议进行表决
        1. 大会表决办法
        2. 大会议程和表决程序
    八、选举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1. 选举、决定和表决办法
        2. 会议期间代表对人选的酝酿过程
        3. 投票选举和表决
    九、大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规范性一致是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基本取向
        2. 审议过程客观上成为代表行为实现规范性一致的重要准备
        3. 角色冲突是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伴随现象
        4. 代表在会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角色超载现象
        5. 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错位现象
        6. 代表角色行为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功能
        7. 提交议案和建议成为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 视察、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代表视察
        1. 会前集中视察
        2. 专题性集中视察
    二、执法检查
        1.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2. 参加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三、专题调研
        1.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2.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四、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1.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成立情况
        2.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五、列席有关会议
        1. 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2. 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六、联系人民群众
        1. 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 通过走访联系群众
        3.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4. 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5. 应有关部门邀请担任社会监督员
    七、闭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代表角色行为规范性一致程度明显降低
        2. 代表角色冲突广泛存在
        3. 代表角色超载现象更为严重
        4. 代表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5. 代表角色行为的象征性功能淡化,制度性功能显现
        6. 代表角色行为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
第五章 培训、研讨与经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再社会化
    一、专题培训
        1. 2008年第八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2. 2009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学习班
        3、2010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代表培训班
        4. 2011年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5. 2012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二、履职经验交流与专题研讨
        1. 履职经验交流
        2、履职专题研讨
    三、代表再社会化的其他途径
        1. 有关部门寄送的履职所需资料
        2. 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代表订阅的其他资料
        3. 代表专用电子信箱
    四、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特点
        1. 代表再社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特点
        2. 代表再社会化内容方面的特点
        3. 代表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代表构成方面的特点
        4. 代表再社会化时间安排方面的特点
        5. 代表再社会化的作用方面的特点
结论与讨论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1. 角色期望决定着代表角色的选择及其行为特点
        2. 代表角色的产生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特性
        3.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4.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是现行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
        5. 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反映了现行制度的某些欠缺
        6. 代表角色再社会化有利于提高代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
    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1. 更加突出代表角色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
        2. 进一步完善代表选举程序
        3. 实现代表角色与相关角色的有效分离
        4. 完善人大会议制度
        5.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6. 创新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陪同习近平献花的广东“四老”(论文提纲范文)

欧广源:“五子登科”搞活顺德
    激情燃烧的岁月
    心中装着广东百姓
    两次亲聆小平教诲
李灏:特区“铁腕”敢为先
    全程陪同小平考察
    改革创造多项第一
梁广大:“梁胆大”大胆搞改革
    小平为珠海特区题词
    “大胆”的改革先锋
    陪同习近平敬献花篮
陈开枝:“接待官”成扶贫状元
    广东首席接待官
    投身百色扶贫16年

(6)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站, 武昌
第二站, 长沙
第三站, 深圳
第四站, 珠海
第五站, 广州
第六站, 江西
第七站, 上海
第八站, 南京
第九站, 安徽

四、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的讲话(书面)(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跟踪研究 ——基于对广东省18个获奖项目的分析[D]. 李辉勇. 深圳大学, 2018(07)
  • [2]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D]. 钟远明. 武汉大学, 2017(06)
  • [3]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J]. 刘金田,张爱茹. 决策与信息, 2014(Z2)
  • [4]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D]. 王元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5]陪同习近平献花的广东“四老”[J]. 辛均庆,徐林,吕绍刚,汤凯锋,胡念飞. 中国中小企业, 2013(02)
  • [6]辉煌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J]. 刘金田,张爱茹. 决策与信息, 2012(04)
  • [7]珠三角政经新时局 一个新官员群体和他们的经济主张[J]. 王楠杰,王博. 大经贸, 2010(06)
  • [8]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 [9]创造依法治省的“广东模式”[N]. 邓新建,罗耀贤. 法制日报, 2009
  • [10]谢非:一个老共产党人生命中的关键词[J]. 吕雷,赵洪. 中国作家, 2008(23)

标签:;  ;  ;  ;  ;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元讲话(书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