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卟啉二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卟啉二聚物,叁阶非线性,Z扫描,光限幅
卟啉二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巍[1](2008)在《新型卟啉二聚物叁阶非线性特性及光限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作为一种具有大环共轭结构的有机分子,在许多研究领域中都能找到其独特的用途,特别是作为一种具有大的光学非线性系数的材料而备受人们关注。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卟啉的化学结构和其叁阶非线性特性及光限幅效应研究的进展,然后介绍了Z扫描的基本理论和光限幅产生的基本机制。接着报道了有Z扫描实验技术研究系列卟啉二聚物样品的过程和实验数据,并讨论了分子结构对卟啉非线性特性的影响;然后报道了卟啉二聚物样品基于非线性吸收和折射的光限幅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卟啉二聚物都具有大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系数,非线性折射率为负,具有自散焦特性。卟啉取代基的不同能分别影响非线性折射和吸收。因为上述原因,不同取代基的卟啉基于非线性吸收和折射机制时分别有不同的光限幅性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进行非线性材料的分子设计以及提高其叁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0)
赵小菁,阮文娟,朱志昂[2](2004)在《卟啉-Salen二聚物对含氮双齿配体的分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卟啉-Salen双核锌二聚物ZnPSC10与叁种含氮客体吡啶、DABCO及毗嗪的分子识别行为。采用紫外滴定法求得该体系中客体的配位能力顺序为:吡啶>DABCO>吡嗪,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得出结论——客体的配位能力强弱与其HOMO能级高低相关(如图1所示)。在热力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首次提出两种不同化合物形成的二聚物各参数的测定方法,即对组成二聚物两个不同部分分别进行求取,并得出结论,由于卟啉的配位能力强于Salen的配位能力,反映到所求取的热力学参数均为卟啉部分的大于Salen部分,而且由所求得的热力学参数可以反映出缔合物的夹心式构象是稳定存在的,同时根据分子力学优化和量化计算的结果,判断出主客体结合后各种可能构象中存(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赵小菁[3](2004)在《手性金属卟啉配合物以及卟啉-Salen二聚物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化学是化学、物理、生命材料和信息等领域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生物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主客体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课题。且由于金属卟啉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仿生化学研究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金属卟啉以及卟啉-Salen金属锌二聚物的分子识别,并应用理论化学工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共六种新型的由氨基酸衍生物修饰的自由卟啉及其金属锌配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以及圆二色光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合成了共十二种未见报道的不同烷烃链长链接的卟啉-Salen二聚物及其金属锌双核化合物,同样进行了详细的表征。2.研究了手性Boc保护氨基酸修饰的锌卟啉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识别体系的缔合常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主客体体系缔合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客体结构以及温度等均对缔合能力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了该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焓熵补偿关系;首次用CD光谱对锌卟啉与咪唑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热力学结果相比较得到一致;首次采用模拟退火法和量化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识别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以及确定了本识别体系中主客体结合的方式应为客体从主体的单支链方面与其结合形成缔合物。3.研究了手性Boc保护氨基酸修饰的锌卟啉对氨基酸酯的手性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识别过程中的缔合常数,研究了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焓熵补偿关系,计算了各体系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其中α,α,α,β-ZnT(o-BocAla)APP对LeuOMe的选择性为6.9,是本识别体系中的最高值;并发现低温有利于提高选择性,为手性分子识别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研究了手性识别体系的核磁共振波谱,指出了识别体系主客体的结合方式为卟啉金属锌与客体分子上的氮原子结合形成了Zn-N配位键,并证明体系的核磁变化反映了主客体的结合能力;同样用CD光谱研究了手性识别体系的缔合过程,解释了主体分子和主客体体系CD光谱形成的机理;首次用模拟退火法和量化计算方法相结合对手性识别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主体对L-/D-氨基酸酯客体的不同结合能力,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研究方式。4.研究了卟啉-Salen双核锌二聚物ZnPSC10与刚性双齿配体DABCO的分子识别行为。首次采用核磁滴定法对二聚物与DABCO的结合方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以单核锌卟啉ZnTPP与DABCO的配位反应作为对照体系,认为主客体缔合后形成了夹心式的稳定构象,其引起的环流效应极大地影响了主体和DABCO的质子化学位移;首次提出两种不同化合物形成的二聚物在热力学研究过程中的各参数的测定方法,即对组成二聚物两个不同部分分别进行求取;首次得出结论由于卟啉的配位能力强于Salen的配位能力,反映到所求取的热力学参数均为卟啉部分的大于Salen部分,并由所求得的热力学参数可以反映出缔合物的夹心式构象是稳定存在的;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化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上研究了体系的稳定构象,证明夹心式构象是该识别反应的稳定构象。5.研究了卟啉-Salen双核锌二聚物ZnPSC10与叁种含氮客体吡啶、DABCO及吡嗪的分子识别行为。以单核主体ZnTPP与客体分子的分子识别研究作为对照体系,得出该体系的配位能力顺序为:吡啶>DABCO>吡嗪;由理论计算研究得出结论客体的HOMO能级越高,配位能力越强;首次根据分子力学优化和量化计算的结果判断出主客体结合的各种可能构象中存在的最稳定构象。(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4-05-01)
黄荣彬,李志贤,顾学民[4](1987)在《卟啉和金属卟啉二聚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自行合成的叁种卟啉为单体,以苯二甲酰氯和光气为连接剂,采用界面反应法和均相反应法合成了八种共价键连的卟啉二聚物.制备了它们的Ni、Cu和Zn的配合物.用可见光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合成产物.(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7年03期)
卟啉二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卟啉-Salen双核锌二聚物ZnPSC10与叁种含氮客体吡啶、DABCO及毗嗪的分子识别行为。采用紫外滴定法求得该体系中客体的配位能力顺序为:吡啶>DABCO>吡嗪,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得出结论——客体的配位能力强弱与其HOMO能级高低相关(如图1所示)。在热力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首次提出两种不同化合物形成的二聚物各参数的测定方法,即对组成二聚物两个不同部分分别进行求取,并得出结论,由于卟啉的配位能力强于Salen的配位能力,反映到所求取的热力学参数均为卟啉部分的大于Salen部分,而且由所求得的热力学参数可以反映出缔合物的夹心式构象是稳定存在的,同时根据分子力学优化和量化计算的结果,判断出主客体结合后各种可能构象中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卟啉二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巍.新型卟啉二聚物叁阶非线性特性及光限幅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赵小菁,阮文娟,朱志昂.卟啉-Salen二聚物对含氮双齿配体的分子识别研究[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3].赵小菁.手性金属卟啉配合物以及卟啉-Salen二聚物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D].南开大学.2004
[4].黄荣彬,李志贤,顾学民.卟啉和金属卟啉二聚物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