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用地用途管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农用地用途管制,生态价值,利益驱动
农用地用途管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楠[1](2015)在《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原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1999年开始正式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把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关键,其目的在于严格控制农地用途变更,保证农地特别是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然而其实施以来成效甚微,虽然耕地数量得到保证,但是耕地的质量令人堪忧,非法占用农地、农地用途擅自改变的现象频发,其中地方政府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农用地用途管制制度严重失灵。该文主要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探讨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的主要原因。首先,通过对我国农用地现状的分析考察,寻找出其制度失灵主要表现为农地质量令人堪忧和政府干预失当两个方面。其次,以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分析出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的浅层原因:一方面是在农用地用途变更审批中无视规划、规避规划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对违反制度的责任追究中偏离规划既定的目标,行政追究不力,刑事处罚畸轻,缺乏土地修复意识,造成土地违法成本过低。再次,通过对浅层原因的深入分析,得出这些浅层原因中所蕴含着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的深层原因和制度根源:对农地资源价值认识的偏差,过分追求经济价值忽视了农地资源特有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等社会价值;地方政府由于其自身利益驱动,以及我国特有的“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的管制局面和缺乏有效的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机制,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带头违规违法,土地监管混乱不堪的局面。最后,针对其原因给出抑制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现象的建议,主要包括弱化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经济动因和完善与农用地用途管制实施相关的配套制度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高明俊,张秀秀[2](2015)在《论污染农用地的用途管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重要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农用地的总量控制,但对其质量的监管较为疏松,导致当前农用地污染日趋严重,并使大量农产品因遭受污染而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诸多法律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障碍,有必要对污染农用地实行修复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法律治理,而且对污染农用地实施用途管制契合风险管理理论、适应性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对污染农用地实行用途管制的构想,将用途管制视为治理污染农用地的关键工具。(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张秀秀[3](2014)在《论污染农用地的用途管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环境法的视角,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对土壤污染问题时所显现出的不足之处,分析对污染农用地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若干初步设想。(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14-08-21)
张雪荣,罗政军[4](2008)在《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耕地资源大量减少,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用途管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管制主体错位、执法不严、手段单一等,解决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现有的土地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官员综合考核机制、加大违法用地惩处力度等。(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08年23期)
罗政军[5](2008)在《中国农用地用途管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导致我国农用地面积剧减,人均耕地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案件频发,农用地转用审批混乱,农用地浪费现象严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加强土地用途管制。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这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目前学界有关土地用途管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框架建构以及各级规划的相互协调上面,而较少专门论述农用地用途管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鉴于此,本文运用政府规制理论,全面分析了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的现状。文章从管制主体错位、罚则不明确、执法不严、存在寻租行为和管制手段单一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农用地用途管制立法不健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虚置、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用地用途管制理念滞后等制约农用地用途管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的具体措施,即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化建设,明确集体土地权属关系,鼓励集体土地使用权者参与农用地用途管制,构建以士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作用的农用地用途管制体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4-01)
梁留科,周玉琴,门华前[6](1999)在《农用地合理利用与用途管制规则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农用地人均少、质量较低、开发利用效益低、浪费与破坏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农用地合理利用的内涵、基本原则、判定方法等,并对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规则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冯凤英,门华前[7](1999)在《农用地合理利用与用途管制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不仅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着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我国人口众多,农用地资源少,质量较低,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农用地,并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加以保护,以挖掘农用地(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1999年08期)
农用地用途管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重要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农用地的总量控制,但对其质量的监管较为疏松,导致当前农用地污染日趋严重,并使大量农产品因遭受污染而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诸多法律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障碍,有必要对污染农用地实行修复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法律治理,而且对污染农用地实施用途管制契合风险管理理论、适应性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对污染农用地实行用途管制的构想,将用途管制视为治理污染农用地的关键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用地用途管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楠.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原因解析[D].郑州大学.2015
[2].高明俊,张秀秀.论污染农用地的用途管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张秀秀.论污染农用地的用途管制[C].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2014
[4].张雪荣,罗政军.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5].罗政军.中国农用地用途管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
[6].梁留科,周玉琴,门华前.农用地合理利用与用途管制规则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7].冯凤英,门华前.农用地合理利用与用途管制规则研究[J].农村经济.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