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吕艳,翟国莲,常江艳,石莲琴,元正菊

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吕艳,翟国莲,常江艳,石莲琴,元正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猫血巴尔通氏体,16S,rRNA,流行病学调查

血巴尔通氏体论文文献综述

吕艳,翟国莲,常江艳,石莲琴,元正菊[1](2018)在《云南部分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感染状况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悉云南省部分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云南省部分地区猫血液样品338份,PCR扩增猫血巴尔通氏体的16S rRNA基因,通过测序、序列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确定所检获的猫血巴尔通氏体种属关系。结果有21个样本确定为猫血巴尔通氏体感染阳性,总体感染率为6.21%(21/338),其中检测20份样品为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1份样品为猫大型血巴尔通氏体。对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年龄进行感染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率在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着的差异(P<0.05)。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云南省部分地区猫体内存在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感染,为云南省猫血巴尔通氏体病的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柯,刘清波,胡永林,王大成[2](2018)在《巴尔通氏体效应蛋白BepE干扰人源Csk蛋白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尔通氏体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可分泌多种毒力效应蛋白.其中的7个毒力效应蛋白BepA~BepG由一个Ⅳ型分泌系统VirB注入宿主细胞内,干扰宿主细胞的多种信号传递通路.在这7个效应蛋白中,BepD~F的N端含有特征的EPIYA基序.注入宿主细胞后,这些EPIYA基序上的酪氨酸残基被宿主细胞中的SFK激酶磷酸化,磷酸化后的EPIYA基序可与宿主细胞中含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并干扰宿主细胞的SH2蛋白相关信号通路.在此之前,已经有多种病原菌的效应蛋白被发现含有EPIYA基序,并且通过磷酸化的EPIYA干扰哺乳动物宿主的SH2信号通路.这些毒性效应蛋白除EPIYA基序之外并没有明显的序列同源性.与此相应,在人类蛋白质组中目前只发现了6种含有EPIYA基序的蛋白,这个基序出现的频率显着低于基于随机预测的频率,这可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含有EPIYA基序的蛋白会干扰正常信号通路传导而被淘汰.JAM-A是已报道的6个人体内EPIYA蛋白之一,它存在于人血小板中,可通过招募Csk至血小板来避免血栓的形成.已有的报道证明了BepE可与人源Csk相互作用,通过影响Csk的功能进而干扰一系列信号通路.人源Csk蛋白作为一个可以同时被来自于病原菌毒力蛋白和内源蛋白中磷酸化EPIYA基序识别并结合的分子,为我们研究并对比这两种含EPIYA基序的蛋白质对人类细胞中SH2信号通路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靶标.本文报道了Csk与BepE及JAM-A2种磷酸化多肽复合物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分别测定其亲和力.Csk与多肽复合物结构显示,Csk与2种多肽结合方式相似,都是通过SH2结构域与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多肽链垂直于SH2结构域中的β片层.SPR实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巴尔通氏体的BepE比人源JAM-A与Csk亲和力高,这暗示毒力蛋白通过磷酸化的EPIYA基序以高亲和力结合人体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进而干扰SH2蛋白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郁达义,袁聪俐,罗贞,曾艳波,张国栋[3](2014)在《猫汉赛巴尔通氏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猫汉赛巴尔通氏体(B.henselae)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便捷性、特异性与敏感性,本研究采用纯化的原核重组表达的B.henselae外膜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经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控制在0.65%~3.93%和0.63%~3.5%。经临床应用试验显示,上海近郊地区B.henselae血清阳性率为41.35%,其中流浪猫感染率差异极显着(x2=13.85、p<0.01),老龄宠物猫的感染率差异显着(x2=7.10、p<0.05)。该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猫B.henselae病的诊断、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赵金艳,李新正[4](2012)在《鹅巴尔通氏体病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新乡市某种鹅养殖基地2011年3月初,从宁波引进朗德鹅2 500只,4月底开始零星发病,5月14日送检,此时鹅群70日龄。1发病情况该鹅群50日龄起零星出现鹅喙颜色逐渐变浅、胫蹼颜色变浅发黄现象,患鹅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加,排黄绿色或白色稀粪,随着病程延长腿部关节无力瘫软,进而出现神经症状,个别鹅死亡时呈"角弓反张"。(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王逸晓[5](2011)在《中国部分地区猫群中汉塞巴尔通氏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棒状短小杆菌,是临床上引起人类发生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CSD)的常见病原。猫是汉赛巴尔通体主要宿主,该病原通过猫蚤在猫和猫之间传播,被猫抓伤或咬伤则可导致该病原从猫传播到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家养猫饲养数量的增多,有关人感染CSD的报道逐年增多,但有关汉赛巴尔通体在我国不同地区猫群中的感染情况的报道较少。作者所在研究室已证实上海地区猫群中血清阳性率为46%。本论文将对中国不同地区(气候分布不同)采集猫抗凝血液,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及PCR诊断方法研究汉赛巴尔通氏体在中国地区猫群中感染流行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感染与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首次对中国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进行MLST分型研究。结果证实12.7%猫感染汉赛巴尔通氏体,感染与性别无关,但老年猫群感染率较高。按照年平均温度分组发现,感染率并无显着差异。MLST分型研究证实中国地区流行菌株主要分为ST1,ST16,ST17及ST18型,其中ST16-18为新分子型。同时本研究发现的新分子型改变了原始ST进化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武燕斌,李培锋,袁聪俐[6](2011)在《汉赛巴尔通氏体与人类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尔通氏体是一类红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目前已经成功鉴定20余个种或亚种。其中大约10种具有感染人类致病能力。猫抓病(Bartonella henselae),血管瘤(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战壕热(Bartonella quintana)是人类巴尔通氏体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医学领域对于该类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尚未得到重视本文就汉赛巴尔通氏体病的流行情况、疾病特点、诊断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1年03期)

庄庆均,张浩吉,白挨泉,梁祥解,丁巧玲[7](2009)在《我国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的发现及其系统发生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菌采集30份猫血样,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筛选出感染有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样品。挑取两份阳性的DNA样品,用能扩增大多数真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了大小为1456bp核苷酸序列(登录号为AM745338)。经过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序列与Willi公布的猫血巴尔通氏体(DQ82544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按照新的分类体系应称之为"Candidatus Mycoplasma haemominutum",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此种猫血营养菌在广东省的存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附红细胞体属"和"血巴尔通氏体属"的病原在16S rRNA基因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应合归为同一类病原,并称为"血营养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庄庆均,张浩吉,梁祥解,朱兴全[8](2009)在《广州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猫的血巴尔通氏体(Haemobanonella)是引起猫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在以往的分类体系中,该病原被归属于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近来的许多研究指出,血巴尔通氏体在分类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张浩吉,庄庆均,梁祥解,蒲文珺,秦先文[9](2009)在《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人工感染犬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猫、犬血巴尔通氏体的传播关系。方法从确诊为单独感染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的原发病猫无菌抽取血液,接种到无特定病原体的健康犬、脾脏摘除犬及对照猫,以外周血液镜检和特异性PCR检测作为感染的评价方法。结果健康犬和脾脏摘除犬均没有获得感染,对照猫获得了长达21天感染。结论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具有较强宿主特异性,通过血液接种的方式可以在本动物间传播,但不能通过血液接种的方式传播给健康犬或脾脏摘除犬。(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庄庆均,张浩吉,梁祥解,秦先文,朱兴全[10](2008)在《犬血巴尔通氏体与血巴尔通氏体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犬血巴尔通氏体(Haemobartonella canis),也称为犬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canis),是主要寄生于犬红细胞表面的病原体。该病原首次由Schilling(1928)发现于德国,是引起犬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1〕。近(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尔通氏体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可分泌多种毒力效应蛋白.其中的7个毒力效应蛋白BepA~BepG由一个Ⅳ型分泌系统VirB注入宿主细胞内,干扰宿主细胞的多种信号传递通路.在这7个效应蛋白中,BepD~F的N端含有特征的EPIYA基序.注入宿主细胞后,这些EPIYA基序上的酪氨酸残基被宿主细胞中的SFK激酶磷酸化,磷酸化后的EPIYA基序可与宿主细胞中含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并干扰宿主细胞的SH2蛋白相关信号通路.在此之前,已经有多种病原菌的效应蛋白被发现含有EPIYA基序,并且通过磷酸化的EPIYA干扰哺乳动物宿主的SH2信号通路.这些毒性效应蛋白除EPIYA基序之外并没有明显的序列同源性.与此相应,在人类蛋白质组中目前只发现了6种含有EPIYA基序的蛋白,这个基序出现的频率显着低于基于随机预测的频率,这可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含有EPIYA基序的蛋白会干扰正常信号通路传导而被淘汰.JAM-A是已报道的6个人体内EPIYA蛋白之一,它存在于人血小板中,可通过招募Csk至血小板来避免血栓的形成.已有的报道证明了BepE可与人源Csk相互作用,通过影响Csk的功能进而干扰一系列信号通路.人源Csk蛋白作为一个可以同时被来自于病原菌毒力蛋白和内源蛋白中磷酸化EPIYA基序识别并结合的分子,为我们研究并对比这两种含EPIYA基序的蛋白质对人类细胞中SH2信号通路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靶标.本文报道了Csk与BepE及JAM-A2种磷酸化多肽复合物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分别测定其亲和力.Csk与多肽复合物结构显示,Csk与2种多肽结合方式相似,都是通过SH2结构域与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多肽链垂直于SH2结构域中的β片层.SPR实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巴尔通氏体的BepE比人源JAM-A与Csk亲和力高,这暗示毒力蛋白通过磷酸化的EPIYA基序以高亲和力结合人体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进而干扰SH2蛋白所涉及的信号通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吕艳,翟国莲,常江艳,石莲琴,元正菊.云南部分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感染状况的监测[J].畜牧兽医学报.2018

[2].张柯,刘清波,胡永林,王大成.巴尔通氏体效应蛋白BepE干扰人源Csk蛋白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8

[3].郁达义,袁聪俐,罗贞,曾艳波,张国栋.猫汉赛巴尔通氏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4].赵金艳,李新正.鹅巴尔通氏体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12

[5].王逸晓.中国部分地区猫群中汉塞巴尔通氏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武燕斌,李培锋,袁聪俐.汉赛巴尔通氏体与人类健康[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1

[7].庄庆均,张浩吉,白挨泉,梁祥解,丁巧玲.我国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的发现及其系统发生关系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8].庄庆均,张浩吉,梁祥解,朱兴全.广州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9].张浩吉,庄庆均,梁祥解,蒲文珺,秦先文.猫小型血巴尔通氏体人工感染犬初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

[10].庄庆均,张浩吉,梁祥解,秦先文,朱兴全.犬血巴尔通氏体与血巴尔通氏体病[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

标签:;  ;  ;  ;  

血巴尔通氏体论文-吕艳,翟国莲,常江艳,石莲琴,元正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