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键1蒋昊2
(1新疆阿克苏市医院手麻科843000;2新疆阿克苏市医院外一科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咪唑安定、异丙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F组诱导同R组把瑞芬太尼改为芬太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F组芬太尼,异丙酚。两组均间断追加静注罗库溴铵。结果R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R组术后拔管即刻(T5)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两组SPO2无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动学稳定,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术毕苏醒迅速,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关键词】麻醉瑞芬太尼芬太尼老年患者
瑞芬太尼是21世纪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药效强,起效快,剂量易控制,术后恢复快[1],长时间静脉输注无蓄积、对肝肾功能无影响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60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静、芬太尼麻醉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R组性别比男/女:13/17,平均年龄69.4±7.2岁,体重61.2±7.5kg;F组性别比男/女:14/16,平均年龄68.7±7.3岁,体重62.4±7.7kg;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及手术麻醉时间,均无差异性(p>0.05)。
1.2麻醉方法
进入手术室诱导前常规开放静脉通道,监测HR、BP、ECG、SPO2,麻醉诱导R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mg/kg、瑞芬太尼1ug/kg、罗库溴铵0.5mg/kg。F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2ug/kg、罗库溴铵0.5mg/kg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0.3ug/kg.min、异丙酚3-4mg/kg;F组芬太尼0.03-0.05ug/kg.min、异丙酚3-4mg/kg.h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追加静注罗库溴铵0.2mg/kg。机控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PetCO2维持在35~45mmHg。R组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提前10min静脉给予曲马多50mg。
1.3观察项目
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的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及术后拔管即刻(T5)各时间点HR、BP、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各组围插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及手术麻醉时间,均无差异性(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及术后拔管即刻(T5)各时间点HR、BP、SPO2的变化情况:R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R组插管即刻(T2)HR、BP有所回升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插管后5min(T3)与F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R组术后拔管即刻(T5)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两组SPO2无改变(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插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由体内非特异性酯酶代谢,具有效果确切、药效强、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持续用药无阿片蓄积作用、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无迟发性的呼吸抑制等优点[2]。本资料R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R组术后拔管即刻(T5)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说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围插管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此剂量的瑞芬太尼对插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处理最佳。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及术后拔管的应急反应均优于芬太尼对于老年患者尤为有利,两组SPO2无改变(p>0.05),说明均可满足麻醉手术要求。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动学稳定,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术毕苏醒迅速,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45-248.
[2]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应用,2001,20:142~146.
[3]耿志宇,宋琳林,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