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群(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6440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87-02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胸腺肽α1加干扰素,对照组单用干扰素,两组均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HBVDNA阳性的患者被清除率、抗HBe阳转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肽α1、干扰素为治疗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两者合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为治疗CHB较为理想的方案。
【关键词】胸腺肽α1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诊治
【Abstract】PurposeDiscussionofthymosinalpha1combinedwithinterferonforchronichepatitisB(CHB)treatmenteffect.Method60casesof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reatmentgroupapplicationofthymosinalpha1interferonplusinterferonalone,thecontrolgroup,twogroupswereprotectiveandsymptomatictreatment,thecoursewas6months.ResultThetreatmentgrouptherestoreofliverfunctionandthecontrolgroup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HbeAgpatientswithpositivenegativeconversionrate,HBVDNApositivepatientswereclearancerate,antiHBepositiveconversionratehada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ymosinalpha1interferonfortreatmentofhepatitisB,moreeffectivedrugs,combinedwithadditiveorsynergisticeffects,forthetreatmentofCHBidealscheme.
【Keywords】Thymosinα1InterferonChronichepatitisBDiagnosisandtreatment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给人民健康带来很大威胁,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对病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因此,治疗CHB的关键就是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联合应用胸腺肽α1(Tα1)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CHB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8.5±6.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29.5±5.9岁。诊断均符合2001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治疗前HBsAg阳性6个月以上,HBeAg、HBV-DNA均阳性,ALT、AST高于正常上限2~8倍。所有病例均排除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此前无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史。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Tα1(海南双成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基泰),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总量为1.6mg×24次,同时联合使用α-1b干扰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安达芬)300万u,im,隔日1次×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方法及剂量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
1.3检测方法(1)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40u/L为正常;(2)HbsAg、HbeAg、抗HBe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3)HBV-DNA,采用PCR法。
1.4观察指标全部病例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查肝功能、HbsAg、HbeAg、HBV-DNA、抗HBe、动态监测血常规。
1.5统计学方法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治疗前后ALT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36例患者ALT的复常率86.1%(31/36),对照组为79.1%(19/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变化见表1。
治疗组36例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66.7%,36例HBVDNA阳性的患者有58.33%被清除,抗HBe阳转率33.3%。对照组24例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12.5%,24例HBVDNA阳性的患者有8.33%被清除,抗HBe阳转率13.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HBVDNA阳性的患者被清除率、抗HBe阳转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病率国家,青壮年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随着感染时间延续,多数开始或已经进入CHB阶段。另有一部分患者则为感染HBeAg缺陷的变异株,虽然无HBeAg分泌,但病毒仍处于复制活跃状态。对这些慢性肝炎患者如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病毒复制活跃状态转为非复制状态并且相对持久性,从而减轻机体清除病毒过程中对肝脏的损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药物的有效作用结合宿主(患者)免疫反应能力清除病毒的效果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的在于清除或降低传染性、终止或缓解肝脏损害,预防或延迟发生肝硬化、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因此,评价治疗成功的最佳治疗终点是HBsAg血清转换,其次是HBeAg血清转换,最后是HBV-DNA抑制。
干扰素是治疗CHB较为有效的药物,近期疗效在30%~50%左右,但复发率高[3]。Tα1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Tα1分子含28个氨基酸,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Tα1能够增加T细胞在抗原或致有丝分裂原激活后产生干扰素(IFN)、白介素(IL-2)和IL-3等多种淋巴因子的分泌,增加T细胞表面淋巴因子受体的水平;Tα1还能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K)前体细胞的募集,使其在暴露于淋巴因子后变得更有细胞毒性[4]。干扰素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微量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干扰素α的治疗效应是通过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实现的。干扰素-α增强靶细胞表面NHC分子表达和诱导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正向调节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以协同增强其直接抗病毒效应[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胸腺肽α1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能力清除病毒,其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的患者有效率为50%,均比单用干扰素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者合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王颖,王子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1999,38(8):44.
[3]聂青和.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回顾(专家论坛).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3):148-150.
[4]聂青和,张久聪.胸腺肽α1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荟萃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5):3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