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动脉论文-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

膝下动脉论文-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膝下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

膝下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1](2019)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0例。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各项有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7.5%,对照组的显效率72.5%,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间隙性跛行评分分别为(0.57±0.25)分和(0.59±0.97)分,对照组的评分为(0.86±0.45)分、(0.95±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ABI)为(0.84±0.34),比对照组的(0.75±0.17)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膝下活动能力提高,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20期)

李梁,张翔,于智勇[2](2019)在《支撑导管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撑导管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宿州市立医院治疗的44例膝下AS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支撑导管组)与对照组(单弯导管组)行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ABI由术前的0.329±0.109增至术后的0.693±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距离由术前的(84.09±142.58)m增至术后的(489.09±253.9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患者有16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2.73%,ABI由术前的0.304±0.112增至术后0.543±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距离由术前(82.73±153.6)m增至术后的(327.27±267.59)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ABI和跛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导管治疗膝下ASO较传统单弯导管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光磊,王军[3](2019)在《腔内加压冲击法治疗膝下动脉弥漫闭塞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治疗难度大,主要原因为无法解决膝下动脉的"渐进弥漫"闭塞导致腔内介入治疗中的动脉闭塞段无有效的流出道及动脉扩张后的通路无法维持的难题。本文总结既往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对动脉闭塞部位实施持续脉冲式加压冲击治疗方案,以期达到以下目的:利用高血流冲击压力保持已扩张的动脉通畅;利用加压血流的冲击使闭塞段逐步开放,并使导管逐步向前推进;使"休眠"的侧枝动脉和微血管开放;直接促进闭塞部位动脉侧枝生长。如上述目的得以实现则为缓解足部缺血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来源于《医学争鸣》期刊2019年04期)

梅世伟,邓志真,罗辉,叶志球,刘文导[4](2019)在《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缺血患者的预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膝关节以下动脉闭塞患者(176条患肢)采用介入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下肢主要症状和体征、血管再通后通畅情况和踝肱指数(ABI)等的变化情况,并评价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1)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5.8%,患者截肢率为1.3%, 6个月后彩超结果提示远期血管通畅率为89.0%。(2)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手术成功的147例患者中,疗效显着81例,好转57例,无效3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93.4%;术前15例溃疡患者术后13例愈合,2例患者介入成功后因合并感染未控制,病情恶化而截肢。(3)治疗后,患者的皮肤冷感、肢体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肤色泽、间歇性跛行、坏疽、溃疡、足背动脉搏动、静息痛等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成功的173条患肢术前的ABI平均值为0.23,术后1个月内为0.90,术后1个月内患者ABI平均值较术前升高了0.6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闭塞患者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可避免部分患者截肢。(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姚华强,白俊东,张玉娜,陈向红,李延民[5](2019)在《药物涂层球囊对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对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2组术中资料、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和再狭窄发生率及运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治疗前,管腔狭窄率低于治疗前(P<0.05),2组间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最大扩张压力、扩张时间、射张时间、对比剂用量、一期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踝臂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行走障碍改善率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对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的靶病变处血运重建效果更好,可增加患者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崔文军,王兵,安乾,司江涛,王颖[6](2019)在《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TurboHawk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术治疗的21例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间歇性跛行距离,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Fontaine分级、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病率为14.3%(3/21),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肢皮温升高,疼痛缓解,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10~16个月,平均(12.80±3.69)个月。Fontaine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6、12个月ABI、TBI、间歇性跛行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5%(19/21)、81.0%(17/21)、71.4%(15/21)。结论 Turbo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梦宇,王兵,吴斐,许恒,潘锦轩[7](2019)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34例(39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39条患肢中,31条(28例患者)顺行开通成功,8条(6例)逆行开通成功,治疗成功率100%(39/39),技术成功率92.31%(36/39)。术后1周患者跛行距离、趾肱指数(TBI)及踝肱指数(ABI)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随访2~46个月,平均(23.63±9.71)个月,溃疡愈合率90.00%(9/10);4条坏疽患肢中,1条膝下截肢。术后6、12、24个月患肢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18%(34/39)、82.05%(32/39)及71.79%(28/39),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87%(37/39)、92.31%(36/39)和84.62%(33/39)。结论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杰,容丹,张敏宏,栾绍亮,贾鑫[8](2018)在《涂药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涂药球囊(DCB)和普通球囊(U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18-06-30。纳入DCB与U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对1年随访的主要截肢率、全因病死率、晚期管腔丢失、靶病变血运重建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和R软件进行分析,效应值采用均差或相对危险度表示。结果纳入4项随机对照研究,590例受试者和841处病变。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1年主要截肢率和1年全因病死率的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在1年晚期管腔丢失和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的有效性指标方面显着优于UCB组(P<0.05)。结论 DCB组在治疗有效性方面显着优于UCB组,两者在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需更多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印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林印胜,李承志,张红,刘玉龙,李王海[9](2018)在《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特点并观察其接受不同腔内治疗处理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46例(51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不同腔内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10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PTS)6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斑块旋切术(PRS)15条患肢、PTA联合PRS以及DCB 9条患肢。术前、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以及活血治疗,术后1、3、6个月后复查下肢动脉彩超、踝肱指数(ABI)或TA。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有2例患者选用PTA联合PRS术中出现限流夹层,行支架植入术进行补救,术后即刻患肢缺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Rutherford分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ABI比术前明显提高(F=19.1,P<0.5)。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4±2.6)个月,选用PTA、PTA联合DCB、PTA联合PTS、PTA联合PRS、PTA联合PRS以及DCB的患者12个月的一期腔内通畅率分别为:54.6%、80.0%、66.6%、86.7%、100.0%。结论累及腘动脉的膝下闭塞病变长且复杂,首选治疗方式是PTA联合PRS以及DCB,当残余狭窄>30%或有明显的限流夹层或血管破裂则考虑支架植入术,单纯球囊扩张术的一期腔内通畅率最低。(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温志国,梁德安,李文明,韩万里,杜丽苹[10](2018)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10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踝肱指数、超声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其肢端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缓解时间(5.69±1.07)d、(7.13±1.35)d、(8.3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7.12±1.37)d、(8.94±1.59)d、(10.89±2.17)d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肱指数(1.14±0.25)、足背动脉血流量(0. 97±0.20)m/(s·mm~2)、足背动脉流速峰值(0.57±0.12)m/s均高于对照组的(0.90±0.27)、(0.78±0.23)m/(s·mm~2)、(0.45±0.10)m/s(P <0.05),其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2.13±5.98)%低于对照组(59.36±6.42)%(P <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介入治疗用于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可起到显着的临床疗效,可对患者临床症状、下肢动脉狭窄及血供予以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膝下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支撑导管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宿州市立医院治疗的44例膝下AS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支撑导管组)与对照组(单弯导管组)行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ABI由术前的0.329±0.109增至术后的0.693±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距离由术前的(84.09±142.58)m增至术后的(489.09±253.9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患者有16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2.73%,ABI由术前的0.304±0.112增至术后0.543±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距离由术前(82.73±153.6)m增至术后的(327.27±267.59)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ABI和跛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导管治疗膝下ASO较传统单弯导管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膝下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

[2].李梁,张翔,于智勇.支撑导管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3].张光磊,王军.腔内加压冲击法治疗膝下动脉弥漫闭塞的设想[J].医学争鸣.2019

[4].梅世伟,邓志真,罗辉,叶志球,刘文导.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对膝下动脉缺血患者的预后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姚华强,白俊东,张玉娜,陈向红,李延民.药物涂层球囊对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6].崔文军,王兵,安乾,司江涛,王颖.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7].王梦宇,王兵,吴斐,许恒,潘锦轩.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8].刘杰,容丹,张敏宏,栾绍亮,贾鑫.涂药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

[9].林印胜,李承志,张红,刘玉龙,李王海.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疗效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

[10].温志国,梁德安,李文明,韩万里,杜丽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8

标签:;  ;  ;  

膝下动脉论文-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