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脱氮论文-李云赫,洪新,高畅,牛晓青,唐克

吸附脱氮论文-李云赫,洪新,高畅,牛晓青,唐克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脱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原子,介孔分子筛,MCM-41,分子模拟

吸附脱氮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赫,洪新,高畅,牛晓青,唐克[1](2019)在《杂原子介孔MCM-41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对含喹啉模拟柴油的吸附脱氮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介孔MCM-41分子筛和叁种杂原子(Zn、Ba和Ce)介孔MCM-41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低温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几种介孔分子筛对氮含量为1732μg/g含喹啉模拟柴油的吸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几种分子筛均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且杂原子已进入到分子筛骨架中。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介孔分子筛模型,模拟的XRD谱图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模拟了喹啉分子在杂原子介孔分子筛团簇上的吸附,计算了吸附能及被吸附分子和吸附中心的距离(d_((N-M)))。几种分子筛的吸附脱氮性能顺序依次为Zn-MCM-41> Ce-MCM-41> Ba-MCM-41> MCM-41;Zn-MCM-41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能最大,吸附分子和吸附中心的距离d_((N-M))最小。吸附时间对杂原子介孔分子筛的吸附脱氮性能具有较大影响,而吸附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Zn-MCM-41、Ba-MCM-41和Ce-MCM-41分子筛的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40、10和30 min,最佳吸附温度分别为40、30和40℃。(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于鲁冀,程璐璐,彭赵旭,李廷梅,范鹏宇[2](2019)在《缓释碳源净水基质吸附-生物协同脱氮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玉米芯(Y)为原料制备了PVA-SA(基质Ⅰ)和PVA-SA-Y(基质Ⅱ),研究了缓释碳源净水基质的释碳性能、吸附性能、脱氮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基质Ⅰ、基质Ⅱ的释碳量分别为0.30~1.00、0.30~1.60mg/g,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317 8、0.907 9mg/g,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90%、32.40%,Y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是提高基质Ⅱ吸附、脱氮性能的关键,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基质Ⅱ中脱氮单胞菌属(Denitratisoma)、食酸菌属(Acidovorax)等与反硝化顺利进行相关的菌种比例较高。基于脱氮过程中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缺氧条件下基质的脱氮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基质Ⅱ通过同化和反硝化削减的COD量与基质Ⅰ相似,通过吸附途径削减的氨氮比基质Ⅰ高11.2百分点,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硝酸盐氮比基质Ⅰ高43.0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0期)

金肇岩,胡筱敏,孙通,赵研[3](2019)在《城市污水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并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比较了脉冲电吸附法和直流电吸附法在吸附去除模拟废水中NO_3-N和NH_3-N的去除率差异,60 min内,脉冲电吸附法有更高的去除率.以NO_3-N的去除率为判据,研究了脉冲电流的占空比和频率对氮素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占空比50%、频率104Hz的条件下,NO_3-N的去除率最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金肇岩,胡筱敏,孙通,赵研[4](2019)在《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及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氮素指标达不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了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以NO3--N和NH3-N的去除率为判据,比较了脉冲电吸附法和直流电吸附法在去除模拟废水中氮素的差异,结果表明,60min内,脉冲电吸附法有更高的去除效率,且在脉冲电场占空比50%、频率104Hz的条件下,氮素的去除率最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得知,在脉冲电场下,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取向更随机,相比于直流电场,水分子偶极矩的取向极化作用被弱化,减小了离子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离子迁移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云赫,洪新,李向龙,牛晓青,唐克[5](2019)在《Ni-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模拟柴油吸附脱氮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以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Ni-MCM-41杂原子分子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N_2吸附-脱附表征。IR和XRD结果表明样品具有MCM-41分子筛的介孔结构,镍离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N_2吸附-脱附结果得出Ni-MCM-41杂原子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523 m~2/g,平均孔径为2.82 nm,孔体积为0.625 8 cm~3/g。研究了Ni/SiO_2摩尔比对分子筛吸附脱除含吡啶模拟柴油碱性氮化物的影响,确定Ni/SiO_2摩尔比为0.01的Ni-MCM-41分子筛吸附脱氮效果最佳。考察了分子筛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Ni-MCM-41(0.01)分子筛吸附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脱氮条件为:分子筛用量为0.02 g/mL(相对于模拟柴油),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20 min。(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赵东东,余波,黎春霖,何海平,周龙庆[6](2019)在《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对真油加氢脱硫脱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活性炭(WV-B)为吸附剂,5种不同真油作为目标吸附油,考察其对5种真油中硫/氮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5种真油中,活性炭对真油Shale Oil的吸附脱氮效果最佳,吸氮量高达2.3 mmol-N.g■,对真油LCO3中硫化物的脱除效果最好,吸附脱硫量为0.8 mmol-S.g■。进一步考察WV-B吸附预处理对加氢脱硫(HDS)脱氮(HDN)的影响。经过吸附预处理,真油LCO3中氮含量从464.47 ppm下降至280.67 ppm,比未预处理时降低了40%,相应的硫含量比未预处理时降低了10%。此外,加氢处理后真油的最终硫含量从1 099 ppm下降至688 ppm,降低了37%。最终氮含量低于50 ppm,比未预处理时降低了55%。(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史勤,常青龙,谢弘超,张铃敏,赵宇豪[7](2019)在《吸附-全程自养脱氮(A-CANON)工艺处理实际市政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 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 COD去除率始终高于60%,出水C/N降至1.5左右;CANON段出水中COD及TN浓度分别低于50mg/L和15mg/L,NH_4~+-N浓度一般低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采用A-CANON工艺后,CANON系统中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_Jett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其中,Candidatus_Jettenia的丰度由第85周期的1.79%增加到第175周期的13.51%,较同期丰度降低1.4%的Candidatus_Brocadia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CANON工艺可有效处理市政污水并回收其中碳源.为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望实现市政污水碳、氮处理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韶华[8](2019)在《生态浮床基质吸附除磷脱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强化生态浮床净化性能,探寻具备强效净化功能的浮床基质,以抚顺市社河湿地为依托,分析考察了牡蛎壳及其改性牡蛎壳、竹粉生物炭、木粉生物炭、活性炭、蛭石和污泥炭基质对总磷、氨氮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基质组合的综合去除效果,并对基质吸附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基质组合木粉生物炭∶蛭石∶650℃改性牡蛎壳为1∶1∶1的净化效果最好,对实际水体中氨氮去除率为85. 33%、总磷去除率为85. 82%,为组合生态浮床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洪新,李云赫,高畅,张丹,唐克[9](2018)在《Ni~(2+)、Ba~(2+)改性NaY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脱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换法得到了不同改性温度、改性离子浓度下的Ni-Ba-Y分子筛,并研究其对模拟燃料中喹啉的吸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改性温度为70℃、离子浓度为0.25mol/L的条件下改性得到的Ni-Ba-Y分子筛吸附脱氮效果较佳;在此条件下得到的Ni-Ba-Y分子筛与NaY分子筛标准XRD特征峰型完全相同但峰强度略有降低;FT-IR图谱显示,与NaY分子筛相比,Ni-Ba-Y分子筛在波数为1 147cm~(-1)处的峰明显减弱,且1 024cm~(-1)处的峰发生了蓝移现象,说明Ni~(2+)、Ba~(2+)已交换到NaY分子筛骨架上;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对Ni-Ba-Y分子筛吸附喹啉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3种模型相关系数相当,但更适合Langmuir-Freundlich混合模型;NaY,NiY,Ni-Ba-Y 3种不同改性分子筛对模拟燃料中喹啉氮的吸附效果表明,Ni-Ba-Y分子筛吸附性能与NaY分子筛相比略有提高,NiY分子筛的吸附脱氮性能最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陈振国[10](2018)在《基于吸附-生化解吸的低氨氮废水低碳脱氮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氮比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低碳经济脱氮一直是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相较而言,亚硝化反硝化工艺虽低碳节能程度低于厌氧氨氧化工艺,但其具有更强适用性和稳定性的优势,故适合用于低碳氮比低浓度废水的处理。然而,如何实现低浓度废水的稳定亚硝化,仍是该废水实现亚硝化反硝化处理的技术难点。基于沸石的氨氮吸附性能和硝化微生物载体功能,本课题探究了利用沸石生物固定床(ZBFB)的吸附-生化解吸实现低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联合缺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对该废水进行反硝化处理,以期为基于ZBFB的亚硝化反硝化工艺应用于低碳氮比的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低碳脱氮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利用ZBFB对低浓度氨氮废水(NH_4~+-N=50mg/L)进行吸附处理时,进水上升流速宜为1.8m/h,且吸附穿透点为32h;随后对ZBFB进行生物挂膜,发现挂膜后的填料氨氮吸附容量基本不受影响。在吸附完毕后,对ZBFB进行生化解吸,发现在2g/L Na_2CO_3、时长为16h、曝气量和内循环上升流速分别为0.06Nm~3/h和1.8m/h的条件下,生化解吸出水以NO_2~--N为主。实现亚硝化的关键在于生化解吸过程中的游离氨(FA)抑制加上严格控制的操作参数。采用ZBFB联合ASBR的吸附-生化解吸-反硝化循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发现在多个循环周期运行中,ZBFB的吸附出水NH_4~+-N稳定低于5.0mg/L;在循环运行前期,ZBFB-ASBR可实现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亚硝化反硝化处理;但在运行35个周期后,因生化解吸过程中的FA浓度的降低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适应能力的提高,ZBFB的亚硝化生化解吸受到破坏,ASBR的脱氮方式由亚硝化反硝化转变为完全硝化反硝化,反硝化的碳源消耗量增加,低碳效果变差;充足的亚硝化胞菌属和亚硝化球菌属相对丰度是ZBFB实现亚硝化的关键,但随后硝化杆菌为主的NOB在ZBFB运行后期逐渐适应并生长壮大,导致ZBFB亚硝化生化解吸破坏;ASBR中副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44%和2.30%,是保障ASBR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功能微生物。随后尝试寻找恢复ZBFB亚硝化生化解吸的方法。改变曝气方式无法恢复ZBFB的亚硝化生化解吸,而逐步将生化解吸温度升至36~oC时,亚硝化生化解吸可迅速恢复,温度升高引起的铵离子解吸速率增快、AOB比增长速率提升和FA对NOB的有效抑制是ZBFB亚硝化生化解吸恢复的主要原因;控制生化解吸温度为36~oC,通过ZBFB-ASBR的吸附-生化解吸-反硝化运行可稳定实现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亚硝化反硝化处理;高通量测序与QPC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ZBFB在36~oC下进行长期生化解吸后,亚硝化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增大,硝化杆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均被明显抑制。生化解吸温度的提升,是利用ZBFB稳定实现低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的保障,同时还是利用ZBFB-ASBR稳定实现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亚硝化反硝化处理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9)

吸附脱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玉米芯(Y)为原料制备了PVA-SA(基质Ⅰ)和PVA-SA-Y(基质Ⅱ),研究了缓释碳源净水基质的释碳性能、吸附性能、脱氮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基质Ⅰ、基质Ⅱ的释碳量分别为0.30~1.00、0.30~1.60mg/g,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317 8、0.907 9mg/g,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90%、32.40%,Y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是提高基质Ⅱ吸附、脱氮性能的关键,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基质Ⅱ中脱氮单胞菌属(Denitratisoma)、食酸菌属(Acidovorax)等与反硝化顺利进行相关的菌种比例较高。基于脱氮过程中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缺氧条件下基质的脱氮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基质Ⅱ通过同化和反硝化削减的COD量与基质Ⅰ相似,通过吸附途径削减的氨氮比基质Ⅰ高11.2百分点,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硝酸盐氮比基质Ⅰ高43.0百分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脱氮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云赫,洪新,高畅,牛晓青,唐克.杂原子介孔MCM-41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对含喹啉模拟柴油的吸附脱氮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于鲁冀,程璐璐,彭赵旭,李廷梅,范鹏宇.缓释碳源净水基质吸附-生物协同脱氮的机理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3].金肇岩,胡筱敏,孙通,赵研.城市污水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金肇岩,胡筱敏,孙通,赵研.脉冲电吸附技术深度脱氮及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李云赫,洪新,李向龙,牛晓青,唐克.Ni-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模拟柴油吸附脱氮性能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6].赵东东,余波,黎春霖,何海平,周龙庆.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对真油加氢脱硫脱氮的影响[J].有色金属设计.2019

[7].史勤,常青龙,谢弘超,张铃敏,赵宇豪.吸附-全程自养脱氮(A-CANON)工艺处理实际市政污水[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刘韶华.生态浮床基质吸附除磷脱氮性能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9].洪新,李云赫,高畅,张丹,唐克.Ni~(2+)、Ba~(2+)改性NaY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脱氮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

[10].陈振国.基于吸附-生化解吸的低氨氮废水低碳脱氮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吸附脱氮论文-李云赫,洪新,高畅,牛晓青,唐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