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组论文-李兆奇

粒度分组论文-李兆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度分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重构系统,分组密码算法,高能效,配置管理

粒度分组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奇[1](2017)在《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粗粒度可重构架构高能效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粗粒度可重构架构作为一种新型可重构处理器,具有高灵活性和高能效的优势,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源实现多种分组密码算法。近些年,可重构处理器的计算资源越来越丰富,阵列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大,随之带来的配置开销往往限制了计算性能的提升。此外,分组密码算法特有的S盒操作以及密钥读取操作导致架构的片上数据访存功耗较大,致使架构的能效比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亟待从架构的配置方面以及数据缓存方面入手提升可重构处理器的能效。在性能优化方面,针对架构整体计算效率偏低的问题,本文结合算法的配置策略——配置信息的层次化组织与存储,提出了全动态局部重构设计方案。本文所处理的配置过程不只包括配置的切换,还包括配置的索引,在配置调度方面,通过配置包预解析方案,大幅压缩配置切换过程带来的数据流图之间的流水空闲时间,提升系统的性能功耗比。在功耗优化方面,针对片上数据访存功耗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高能效数据管理方案。针对S盒模块提出了共享门控的设计方案,通过共享方案减少S盒资源的数量,通过门控方案减少S盒资源的冗余翻转。针对通用寄存器堆模块,提出了数据分离存储的方案,以此来减少数据的并发访问次数,降低存储模块的功耗。本文设计并实现上述配置优化方案、数据管理方案,应用于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可重构架构中。架构采用TSMC 65 nm的CMOS工艺,电路面积约为4.12mm2,运行主频为500MHz,适用于绝大部分SP网络结构以及Feistel网络结构的分组密码算法。其中AES、DES算法的能效比分别达到了 69.7Gbps/W和18.1Gbps/W,应用本文改进的配置方案、数据管理方案后,可重构架构的能效比提升40%以上,与现有同类型平台的实现相比提升了 117%~480%。(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19)

郭岩松,刘雷波[2](2015)在《一种面向分组密码的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及AES算法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高性能低功耗分组密码处理器,提出了一种粗粒度可重构阵列架构BCORE.在对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阵列中集成了必要的功能单元和互连,并可以由称为动态部分可重构的配置控制机制在运行时进行配置.分别用非流水线和流水线方式在可重构阵列上映射了AES算法.在流水线方式时利用了动态部分可重构能力以提高性能.仿真和综合结果表明最高吞吐率接近2.5Gb/s,与其他平台的对比表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在实现AES算法时平衡了性能、灵活性和实现效率.(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5年09期)

盛鑫海,袁鑫攀,满君丰,涂慧[3](2014)在《基于分组指纹的细粒度相似性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档相似性检测中,粗粒度会降低准确度,粒度过细又会大幅增加计算时间。针对基金项目相似性检测,在b位Minwise Hash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细粒度文档相似性快速检测方法。先对文档进行预处理,提取文档正文,并生成分组指纹特征,再构建细粒度的分组指纹索引结构,利用海明距离来计算文档之间的相似性,以XML文档形式存储并显示相似信息。通过系统的实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检索效率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大康[4](2009)在《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2001年实施水泥新标准以来,我国的水泥细度呈现逐渐变细的趋势。对此褒贬不一,多数水泥行业的专家认为这是水泥粉磨技术的进步;但混凝土行业一些专家将近年来混凝土大量出现开裂、耐久性下降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水泥比表面积偏高、细度偏细[1,2],从(本文来源于《2009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5-13)

张大康[5](2008)在《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2001年实施水泥新标准以来,我国的水泥细度呈现逐渐变细的趋势。对此褒贬不一,多数水泥行业的专家认为这是水泥粉磨技术的进步;但混凝土行业一些专家将近年来混凝土大量出现开裂、耐久性下降(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08年06期)

陈为,杨寿保,申凯[6](2006)在《面向粗粒度网格应用的分组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粗粒度网格中的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组调度策略,将相似作业进行分组,再将分组提交到合适的运算资源.与细粒度网格相对比,作业以细分的形式执行并最终返还用户.该策略能有效减少开销,提高处理能力.GridSim Toolkit模拟器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S1期)

李福春,谢昌仁,冯家毅,杨用钊[7](2004)在《粒度分组: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南京老虎山黄土-古土壤剖面全样和叁个粒级组分(<2μm、2~45μm和>45μm)的Rb/Sr比值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Rb/Sr比值是衡量黄土和古土壤化学风化强度的良好地球化学指标;粒度分组是利用Rb/Sr比值研究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通过粒度分组,可以排除不同粒度组分之间由于Rb/Sr初始比值不同造成的互相干扰。<2μm粒级的(Rb/Sr)-Sr反相关图的R2值最大(达0.97),说明该粒级指示化学风化作用的灵敏度最高,研究Rb/Sr比值这一地球化学指标最理想。(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4年05期)

粒度分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开发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高性能低功耗分组密码处理器,提出了一种粗粒度可重构阵列架构BCORE.在对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阵列中集成了必要的功能单元和互连,并可以由称为动态部分可重构的配置控制机制在运行时进行配置.分别用非流水线和流水线方式在可重构阵列上映射了AES算法.在流水线方式时利用了动态部分可重构能力以提高性能.仿真和综合结果表明最高吞吐率接近2.5Gb/s,与其他平台的对比表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在实现AES算法时平衡了性能、灵活性和实现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度分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兆奇.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粗粒度可重构架构高能效设计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7

[2].郭岩松,刘雷波.一种面向分组密码的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及AES算法映射[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5

[3].盛鑫海,袁鑫攀,满君丰,涂慧.基于分组指纹的细粒度相似性检测系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

[4].张大康.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C].2009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

[5].张大康.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J].水泥.2008

[6].陈为,杨寿保,申凯.面向粗粒度网格应用的分组调度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李福春,谢昌仁,冯家毅,杨用钊.粒度分组: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J].地球化学.2004

标签:;  ;  ;  ;  

粒度分组论文-李兆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