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意象论文-葛越

语言意象论文-葛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符号学,形态意象性构成,创建

语言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葛越[1](2018)在《符号学范畴内形态语言意象性传达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究形态意象的生成及设计运用,引发对意与象相互关系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强调形态语言意象化传达研究对于设计创新的启发性意义。符号学的范畴下对形态意象化"创建"进行系统分析,从形态意象性的符号化表述、表述的准确性、形态意象化设计的时代观叁个方向进行论述,剖析了形态意象性构成与设计语言共性的内在联系,须超越传统的认知方式。结论就形态意象传达呈现的问题对当代设计领域设计发展的价值考量和形态意象的创建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20期)

普发明[2](2018)在《丰富语言意象,提高学生读写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思路之一,也是各版本教材编写的宗旨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习惯性地分块教学,忽略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实际思维活动过程,没有抓住积累、丰富语言意象这一核心,导致语文教学散、慢、差的尴尬局面。其实,学生阅读过程是个体调动旧有表象、意象,抓住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个体语言意象的过程,不断阅读、观察、整合就形成(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期刊2018年Z4期)

赵志峰[3](2018)在《语言·意象·陌生化——吕新短篇小说《烈日·亲戚》读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少有小说给人如此奇异的印象。你说是有什么故事情节吧,好像不是;说是什么典型人物吧,也不全是。那是什么呢?琢磨良久,几个词冒出来:语言,意象,视角。正是作品朴实的语言、精确的意象和"女孩于小青"的视角所呈现出的那些人物故事,给予了我们十分强烈的陌生化感觉。(本文来源于《五台山》期刊2018年02期)

李雪冬[4](2017)在《象征主义视域下劳伦斯作品的语言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劳伦斯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一系列象征意象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与认识,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他身处危机四伏、人心骚动不安的工业文明大潮中,保持着对社会的理性认识。虽然劳伦斯作品表达的内容是工业文明社会背景下被异化的青春、爱情和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是其表现手法带有现代特征,同时保留了传统文学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7年30期)

宛少军[5](2017)在《直指心灵的归途——读张元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绘画艺术领域,张元的艺术创作无疑风格独具,品质纯清。作为任教于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是建立在对艺术本体问题深入持久的学术思考之上的。张元学术视野开阔,艺术学养丰厚。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中,他对从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坦培拉绘画,到古典油画,再到现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长河,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他紧紧抓住艺术语言的历史演变这个关键环节,探讨形式语(本文来源于《中国油画》期刊2017年03期)

卫晨[6](2016)在《语言·意象·维度——次仁罗布小说集《放生羊》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西藏民众的生活图景铺展开来,以直面现实与人生欲望的情态书写当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世俗心理,以虔诚的信仰讲述当代藏民的内心渴望与救赎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并思考藏人在现代文明发展的现状中,如何重塑信仰、摆脱精神困境、迈向未来,这就是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小说集《放生羊》带给我的深切感受。而根植于藏文化的土壤中,以藏式语言营造出极具民族韵味的叙事环境,通过特定的文化意象,寄托隐喻的深意并搭建内外、虚实等多重维度,探寻藏人内心世界的叙事策略,更令我过目难忘。(本文来源于《阿来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曹斯祺[7](2016)在《结构 语言 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书信作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她一生中创作的大量书信,同其诗歌创作一样,充满了创新性和独特性。就她书信的文学价值而言,它远远打破了传统书信仅仅作为社交工具的功能性,以及作为作家研究背景材料的工具性,拥有其特殊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本文聚焦于对狄金森书信叙事特征的研究,将她书信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意象作为基本点,分析其书信不同于传统书信文体的叙事风格,并进一步分析其书信叙事中所体现出的诗歌性特点,进而阐明狄金森书信中所体现出的文学性。本文将狄金森书信作为主要分析材料,结合其诗歌作品和叙事学理论,力图从她跳跃性的叙事结构,诗歌性的叙事语言,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意象中窥探出狄金森作为一个文学独创性极强的作家的鲜明形象。对狄金森书信叙事特征的研究也为解读狄金森作为一个诗人和书信作家的双重身份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狄金森书信和诗歌研究的结合展现了更合理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6-04-01)

郭娟[8](2015)在《目的论视角下庞德《华夏集》语言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派诗人庞德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歌意象"带到了世界文坛,为文学作品的互相借鉴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其代表作《华夏集》中,主要是精选我国古代文人的古典诗词作品15首进行解读,成为当时新诗运动的杰作。本文笔者基于目的论理论视角对庞德《华夏集》的语言意境进行分析,以文学目的论的视角,对《华夏集》中诗歌的主题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14期)

魏淼[9](2014)在《衰落与重建——论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语言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后殖民主义小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我们对印度作家阿妮塔·德赛《在拘留中》、尼日利亚作家齐努瓦·阿切比《崩溃》、英国作家康拉得《黑暗之心》、简·里斯《藻海无边》、以弗斯特《印度之行》等小说的语言意象进行探索,发现并归结为:一、后殖民主义文学和意象主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殖民地民族的失语象征了在殖民主义背景下,殖民地民族文化失去了和殖民者外来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而逐渐走向衰落;叁、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混杂英语的产生,象征了殖民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民族语言的重建。(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赵媖琦[10](2014)在《语言·意象·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敏作为跨越中国现、当代两个时期的重要女诗人,首先以“九叶诗人”的身份立足于诗坛,着有《诗集:1942-1947》,并因诗歌生命哲学而享誉文学界。进入1979年以后,郑敏的诗学理论更加趋于成熟,主要体现在她的诗学观:结构—解构-重建的理论。郑敏将其运用到诗歌中,重新阐述诗歌文化内涵,表现出诗歌美学的内在特征与多元的发展趋向,实现拯救中国古文化传统和我国遗失的文化人格,进而重建文化新传统的目标。本文分别从语言、意象、结构叁方面展开对郑敏诗学的研究。在语言上,郑敏对结构主义的符号语言学持批判的态度,立意建构诗歌语言,重拾汉语诗魅力。在意象上,郑敏注重诗歌当中的生命意象和主题意象,认为诗是生命的延续,并以“死”为主题,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在结构上,针对中国新诗存在的局限,郑敏挖掘潜在的诗歌结构,重新阐释“结构”理论,以“保守与普泛”的文化心态引导诗歌创作,并借鉴西方诗学,解决中国新诗迷失的问题。通过对郑敏诗学的研究发现,中国新诗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创新,还要回归汉语传统,这也是郑敏诗学探索的最终旨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3-15)

语言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思路之一,也是各版本教材编写的宗旨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习惯性地分块教学,忽略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实际思维活动过程,没有抓住积累、丰富语言意象这一核心,导致语文教学散、慢、差的尴尬局面。其实,学生阅读过程是个体调动旧有表象、意象,抓住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个体语言意象的过程,不断阅读、观察、整合就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葛越.符号学范畴内形态语言意象性传达解析[J].设计.2018

[2].普发明.丰富语言意象,提高学生读写水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

[3].赵志峰.语言·意象·陌生化——吕新短篇小说《烈日·亲戚》读感[J].五台山.2018

[4].李雪冬.象征主义视域下劳伦斯作品的语言意象[J].语文建设.2017

[5].宛少军.直指心灵的归途——读张元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意象[J].中国油画.2017

[6].卫晨.语言·意象·维度——次仁罗布小说集《放生羊》的叙事策略[J].阿来研究.2016

[7].曹斯祺.结构语言意象[D].上海大学.2016

[8].郭娟.目的论视角下庞德《华夏集》语言意象[J].语文建设.2015

[9].魏淼.衰落与重建——论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语言意象[J].运城学院学报.2014

[10].赵媖琦.语言·意象·结构[D].黑龙江大学.2014

标签:;  ;  ;  

语言意象论文-葛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