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两性关系论文-王文胜

新的两性关系论文-王文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世纪,学院型女作家,两性关系,潘向黎

新的两性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胜[1](2019)在《新世纪以来学院型女作家两性关系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学院型女性作家对两性关系的书写反映了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其中有令人欣慰的地方,比如潘向黎在小说文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也有值得重视的社会病症,首先是"厌女症"的复活,其次是对两性关系的实用主义态度;除此之外张悦然和孙频都注意到变态人格对两性关系的影响,这些都拓展了我们对复杂人性的认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她们大多都未能书写持久美好的爱情关系,连健康而热烈的性爱关系都很少涉笔。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仅仅从当下社会的快餐文化、技术主义、互联网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来理解,更重要的还应该从中国百年以来社会思潮发展的整体脉络上来反思这个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朱琳[2](2018)在《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的两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权谋剧热度不减,仙侠剧再度火爆,都市婚恋剧似乎业绩平平,但是作为主要面对家庭收视环境的电视媒体,创作者们显然未曾舍弃对都市现实题材的表现,依然在努力反映着现代人的情感焦虑与心理诉求,在现实与艺术的呼应中呈现出更具有传统性的婚姻理念指向。从性别意识视域出发,不难看出新世纪以来的都市婚恋剧在塑造两性形象、构建两性关系时也难免落入男权话语的俗套。但相较于新世纪之初,近几年的都市婚恋剧已经有意识地向构建平等两性关系的方向变化着。本文试图以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为研究对象,以电视剧中出现的两性关系为研究切入点,着重选取历年的典型案例,分析从新世纪初至今大陆都市婚恋剧中两性关系的基本形态及变化。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何谓都市、都市婚恋剧,对都市婚恋剧与两性关系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都市婚恋剧应当介于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与言情电视剧之间,讲述当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恋爱和婚姻故事,展现当代人婚恋观。“第二性”与“女性主义”可以解释新世纪以来都市婚恋剧在两性关系表达上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愈发强烈,表现在电视剧中,便形成了都市婚恋剧中两性关系的新改变。因此,都市婚恋剧作为大众媒介构建两性关系的典型文本,在主题内容、叙事策略、文化语境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自身的独特性。第二章通过案例分析,对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在两性关系建构方面的变化进行解读。根据社会生活中两性接触最典型普遍的空间类型,本章从婚姻家庭、恋爱交往、职场工作叁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解读这些空间中的两性关系变化。在婚姻家庭环境中,两性交流的话语权、处理家庭事务的主导权的模糊更迭以及面对婚姻问题时婚姻观的理性发展,都流露出存在于婚姻家庭中的不同以往的性别意识;在恋爱交往中,对于女性的忍让牺牲、被动接受的刻画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两性形象新变的更多刻画,如男性的细心体贴、“家庭煮夫”与女性的强势、担当、主动追求等不同以往的两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荧屏之上;而在职场工作中,在传统的男性文化建构的工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精英女性出现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反映在近几年的都市婚恋剧中,职场性别刻板印象也略有改观。第叁章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大众媒介作用两方面对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两性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探析。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女性在政治参与、经济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程度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中又进一步提升,“男女平等”新型社会观念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同时,大众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作用,以及大众媒介致力于传播大众文化的社会责任感,都促使了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对两性关系转变的演绎。最后,第四章论述了大陆都市婚恋剧中构建的两性关系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根据大众媒介的拟态环境作用,都市婚恋剧对两性关系的展现对大众的性别认知有一定影响,大众媒介对女性群体的过度关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女性群体的弱势特征,例如都市婚恋剧热衷于展示的“剩女”题材。因此我们的大众媒介更应站在公正的角度上倡议传播真正的两性平等观念。(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8)

杨佳,公衍峰[3](2018)在《让新媒体为构建理想两性关系释放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关于其定义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争论。总体而言,新媒体突破了很多传统媒体的限制,呈现出综合性能卓着的特点,具备多媒体融合的特点,可以储存、传递海量信息,具备即时互动的性能。笔者认为,可以将新媒体概括为:依托数字技术,运用网络载体来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4-03)

李虹[4](2017)在《异化与救赎—新极权主义背景下D.H.劳伦斯主要作品中两性关系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的观点,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新极权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之“新”在于它使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放弃自由,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矛盾,从而导致彼此关系出现异化。英国作家D.H.劳伦斯就生活在这种年代,他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社会赋予人类的压抑。劳伦斯对于时代变迁的敏感性使他以小说为媒介,揭露了新极权主义社会中经济、意识等多种压力对人类关系的戕害。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他认为两性关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劳伦斯耗其一生创建了一条救赎两性关系之路。本文运用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来解读D.H.劳伦斯主要作品中体现的、在新极权主义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异化与救赎。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D.H.劳伦斯及所涉及文本内容,国内外对这些作品中包含的两性关系的发展和影响之研究状况。第二章是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第叁、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叁章解读了由两性关系(父亲与母亲)破裂而引发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异化的爱,并通过反抗这种异化之爱来表达作者对两性关系回归的渴望。第四章分析了劳伦斯所推崇的两性关系的实质——灵与肉的结合,并围绕这个主题进一步探究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的异化,及作者所提出的救赎方法。第五章为全文的总结和结论。结论部分表明,在新极权主义社会中,各种压抑因素对人类关系的侵蚀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劳伦斯以其中的两性关系为重点,建立了一条救赎之路。由此,以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来解读劳伦斯所主张的、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救赎之路,可以引发人的现实性反思:人需抵抗来自社会的压力,追逐两性间灵与肉的回归。(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6)

李琬玲[5](2017)在《《新夏娃的激情》中两性关系的伦理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着名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由于其大胆的色情描写而饱受伦理争议。本文以性爱伦理为理论基础,以基督文化的道德伦理准则为背景,对《新夏娃的激情》中主人公的叁段男女关系进行伦理评价,为《新夏娃的激情》提供一个新视角,解读卡特的伦理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王苹[6](2016)在《新时期内蒙古电影中蒙古族两性关系变迁研究梳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文明进步,草原生态的部分破坏以及因此带来的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蒙古族两性关系也出现明显变化。相比过去相对稳定的两性情感,蒙古族两性关系受到了过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如因草原环境破坏、散养畜牧业优势不再,不得不进城打工,改变生活方式,并造成夫妻分居及情感波动;如因偷盗家(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18期)

[7](2012)在《两性关系新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婚育与健康》期刊2012年07期)

阿九[8](2011)在《两性关系新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晚报文萃》期刊2011年22期)

马李娜[9](2011)在《两性关系的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人们家庭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与之相伴生的留守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农村社区和家庭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输出的女性劳动力不断增加,留守在家的男性群体也初具规模。目前有些农村地区的留守丈夫人数甚至超过了留守妻子(妇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从江县西山镇陡寨村就是其中之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结合人类学和人口学相关理论试图展示陡寨村“男守女出”的分工方式,反映当地留守丈夫群体的生活现状,并探讨男性留守对农村女性地位和两性关系的影响。陡寨男性留守家庭是基于什么样的情境下作出女性外出男性留守的决定?留守丈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他们和其他留守成员群体有什么不同?留守丈夫们面临着什么问题?以上就是此篇论文试图解答的疑问。通过陡寨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虽然不是每种文化都能对女性养家坦然接受,但一些地方男性留守而女性外出务工确实存在。比起男性,女性外出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更深刻,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和两性关系的平等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留守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阶段性的、特殊的情况,是人们迫于生计的无奈选择,长期的存在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村家庭的和谐。陡寨留守丈夫群体,虽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对社区和家庭的现实需求来说也有一定的益处。笔者期望通过这篇论文的描述,能够对陡寨留守丈夫群体的生活进行呈现和探讨,引起人们对他们的关心。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导论、文章主体和结语。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理论回顾、研究方法及文献回顾,为全文的展开做铺垫。文章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村寨概况的介绍,由自然环境、生计方式、生活方式和村寨历史等几部分组成。第二章是陡寨留守丈夫的人口学特征介绍,从统计资料入手对留守丈夫群体的人数、民族、文化、婚姻等方面进行呈现。第叁章分析留守丈夫存在的原因,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和自身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留守丈夫的生存状态,通过相关个案详细展示留守丈夫的生活状态。第五章是留守丈夫群体存在的意义及面临问题的探讨,着重分析“男耕女工”、“男守女出”的分工方式对女性地位及两性关系的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使笔者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得到升华。(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1-05-01)

[10](2010)在《两性关系新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期刊2010年09期)

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权谋剧热度不减,仙侠剧再度火爆,都市婚恋剧似乎业绩平平,但是作为主要面对家庭收视环境的电视媒体,创作者们显然未曾舍弃对都市现实题材的表现,依然在努力反映着现代人的情感焦虑与心理诉求,在现实与艺术的呼应中呈现出更具有传统性的婚姻理念指向。从性别意识视域出发,不难看出新世纪以来的都市婚恋剧在塑造两性形象、构建两性关系时也难免落入男权话语的俗套。但相较于新世纪之初,近几年的都市婚恋剧已经有意识地向构建平等两性关系的方向变化着。本文试图以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为研究对象,以电视剧中出现的两性关系为研究切入点,着重选取历年的典型案例,分析从新世纪初至今大陆都市婚恋剧中两性关系的基本形态及变化。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何谓都市、都市婚恋剧,对都市婚恋剧与两性关系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都市婚恋剧应当介于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与言情电视剧之间,讲述当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恋爱和婚姻故事,展现当代人婚恋观。“第二性”与“女性主义”可以解释新世纪以来都市婚恋剧在两性关系表达上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愈发强烈,表现在电视剧中,便形成了都市婚恋剧中两性关系的新改变。因此,都市婚恋剧作为大众媒介构建两性关系的典型文本,在主题内容、叙事策略、文化语境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自身的独特性。第二章通过案例分析,对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在两性关系建构方面的变化进行解读。根据社会生活中两性接触最典型普遍的空间类型,本章从婚姻家庭、恋爱交往、职场工作叁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解读这些空间中的两性关系变化。在婚姻家庭环境中,两性交流的话语权、处理家庭事务的主导权的模糊更迭以及面对婚姻问题时婚姻观的理性发展,都流露出存在于婚姻家庭中的不同以往的性别意识;在恋爱交往中,对于女性的忍让牺牲、被动接受的刻画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两性形象新变的更多刻画,如男性的细心体贴、“家庭煮夫”与女性的强势、担当、主动追求等不同以往的两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荧屏之上;而在职场工作中,在传统的男性文化建构的工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精英女性出现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反映在近几年的都市婚恋剧中,职场性别刻板印象也略有改观。第叁章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大众媒介作用两方面对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两性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探析。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女性在政治参与、经济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程度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中又进一步提升,“男女平等”新型社会观念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同时,大众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作用,以及大众媒介致力于传播大众文化的社会责任感,都促使了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对两性关系转变的演绎。最后,第四章论述了大陆都市婚恋剧中构建的两性关系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根据大众媒介的拟态环境作用,都市婚恋剧对两性关系的展现对大众的性别认知有一定影响,大众媒介对女性群体的过度关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女性群体的弱势特征,例如都市婚恋剧热衷于展示的“剩女”题材。因此我们的大众媒介更应站在公正的角度上倡议传播真正的两性平等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胜.新世纪以来学院型女作家两性关系书写[J].江苏社会科学.2019

[2].朱琳.新世纪以来大陆都市婚恋剧的两性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杨佳,公衍峰.让新媒体为构建理想两性关系释放潜力[N].中国妇女报.2018

[4].李虹.异化与救赎—新极权主义背景下D.H.劳伦斯主要作品中两性关系之解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7

[5].李琬玲.《新夏娃的激情》中两性关系的伦理反思[J].北方文学.2017

[6].王苹.新时期内蒙古电影中蒙古族两性关系变迁研究梳理[J].电影评介.2016

[7]..两性关系新破解[J].婚育与健康.2012

[8].阿九.两性关系新破解[J].晚报文萃.2011

[9].马李娜.两性关系的新格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1

[10]..两性关系新破解[J].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2010

标签:;  ;  ;  ;  

新的两性关系论文-王文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