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磷负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尔科夫链,遗传算法,CLUE-S模型,非点源污染
总磷负荷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睿,刘瑞民,门聪,郭力嘉[1](2018)在《基于CLUE-S的香溪河土地利用变化预测与总磷污染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数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并结合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对香溪河流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以期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有效控制总磷污染负荷的产生。结合土地利用数量预测的3种算法(线性外推法、马尔科夫链模型以及遗传算法)与空间预测模型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对流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通过输出系数法对流域内的总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基于线性外推与马尔科夫链两种无约束预测模型,2020年流域内林地面积将比2010年减少约1%,绝大多数林地转变为水田与旱地,且大多发生在流域中部坡度较平缓区域。而基于存在自然社会经济约束条件的遗传算法优化情景下,水田面积减少1060 hm2、旱地面积减少3370 hm2,其面积主要转化为林地,且大多发生在流域高海拔、较陡峭的北部区域。基于输出系数法分析得到的流域内总磷污染负荷在线性外推与马尔科夫链预测情景下相比于2010年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1 000 kg和8000 kg,而在遗传算法情景下,总磷负荷相比于2010年减少约24 000kg。空间分布上,在线性外推与马尔科夫链情景下增加的负荷主要位于流域中部区域,而在遗传算法情景下流域北部区域总磷负荷减少量最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土地利用优化预测方面表现优异,结合CLUE-S模型,可以对未来土地利用规划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培京,孟庆义,吴晓辉[2](2015)在《潜流湿地植物优选及对总磷日均去除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种人工湿地常用植物芦苇、香蒲、菖蒲、水葱和黄花鸢尾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污水水培试验,通过对比每种植物3 d内对氮、磷的去除率,确定适宜的潜流湿地品种为芦苇和香蒲,芦苇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0.2%、18.4%和29.2%,香蒲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5.1%、15.4%和29.2%。并且分析每种植物的总磷日均去除负荷量,芦苇和香蒲的总磷日均去除负荷量为70 mg/(d·m2),试验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S1期)
孟忠常,杨琼,张明时,邱树毅,秦樊鑫[3](2009)在《红枫湖、百花湖水库底质总磷负荷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及其磷储量的调查统计,结合近年来两湖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研究了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总磷含量分布及其总磷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探讨了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的释磷潜力。结果表明,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布由表层到底层进行递减堆积,沉积物已成为两湖近年来湖泊磷富营养化的内源。到2006年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干重累积量分别为240.7万t、73.78万t,平均总磷含量为0.163%、0.174%,总磷储量已达3 924 t、1 284 t。当外界环境因素推动时,沉积物发生搅动造成磷大量释放,是两湖频繁发生湖泊大面积水华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程晓娟[4](2009)在《福州市非点源总磷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生态问题之一,福州近年来城市空间拓展范围较大,城市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闽江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ARCVIEW GIS平台下利用福州市土地利用图、福州市土壤图、土壤质地属性、福州市近年来的降雨资料和降雨产污实地监测数据运用L-THIA模型计算了福州市各种时间尺度下的降雨径流量和降雨产污量。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降雨TP产污过程特征:单次降雨径流TP浓度含量变化具有初期效应,降雨径流中TP浓度由大变小,30分钟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交通干道其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TP浓度高于居住小区污染物浓度,并且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大于居住小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交通干道其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TP浓度与交通流量以及道路中的人流量有关。(2)福州市2001年-2004年降雨产流特征:城市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林地开始产流的降雨临界条件分别为降雨量大于3mm、10.8mm和15mm;产流量顺序为城市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园地>林地;林地园地、耕地、和城市用地与未利用地在大雨时的产流率分别为10%、15%和40%,在小雨时的产流率分别为0.5%、1.1%和13%。(3)福州市不同时间尺度上非点源TP污染负荷特征:非点源TP日污染负荷:降雨量<10mm时,耕地、园地、林地不产生径流污染:降雨量<20mm时,非点源TP污染负荷顺序:城市用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园地;20mm<降雨量<25mm时,非点源TP污染负荷顺序:城市用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25mm<降雨量<35mm时,除城市用地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TP污染负荷迅速增加;降雨量>35mm时,非点源TP污染负荷顺序:林地>城市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非点源TP月污染负荷:2001年-2004四年4月-9月产生的TP负荷分别占全年的79%、94%、93%、80%。非点源TP年污染负荷:2001年-2004四年大雨非点源TP污染量分别占全年的91.2%、92.7%、78.2%、78.4%;影响非点源TP年污染负荷的因素有:年降雨量、年大雨降雨量、大雨降雨次数、两场降雨的间隔时间和单场降雨强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2)
吴定,路桂红,陆丰年,冯俊,姚明兰[5](2003)在《常熟市水体总磷负荷测定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水体富氧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VollenWeider总结的OECO结果 ,80 %的水库湖泊富氧化是受磷元素制约 ,10 %的水库湖泊富氧化与磷元素直接相关 ,10 %的水库湖泊富氧化与其它因素有关。因此 ,测定水体中总磷负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总磷负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5种人工湿地常用植物芦苇、香蒲、菖蒲、水葱和黄花鸢尾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污水水培试验,通过对比每种植物3 d内对氮、磷的去除率,确定适宜的潜流湿地品种为芦苇和香蒲,芦苇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0.2%、18.4%和29.2%,香蒲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5.1%、15.4%和29.2%。并且分析每种植物的总磷日均去除负荷量,芦苇和香蒲的总磷日均去除负荷量为70 mg/(d·m2),试验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磷负荷论文参考文献
[1].王清睿,刘瑞民,门聪,郭力嘉.基于CLUE-S的香溪河土地利用变化预测与总磷污染负荷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2].王培京,孟庆义,吴晓辉.潜流湿地植物优选及对总磷日均去除负荷研究[J].环境工程.2015
[3].孟忠常,杨琼,张明时,邱树毅,秦樊鑫.红枫湖、百花湖水库底质总磷负荷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程晓娟.福州市非点源总磷污染负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5].吴定,路桂红,陆丰年,冯俊,姚明兰.常熟市水体总磷负荷测定和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