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拦网论文-赵凯,姜威

移动拦网论文-赵凯,姜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拦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水平男排,交叉步拦网,移动速度,运动学分析

移动拦网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姜威[1](2019)在《影响高水平男排副攻队员交叉步拦网移动速度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竟技体育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正逐渐的被应用到体育研究中,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运用也不例外。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的机械运动规律及与其它运动形式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具体回答人体完成各项运动动作时是怎样运动和为什么要这样运动。这门学科根据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特点,结合对运动场地器材的改进,研究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运动技术,以求达到最好的运动成绩。它以经典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工具,以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力学现象为研究对象。运动生物力学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客观的记录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并能将研究结果快速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为运动员更好地改进动作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研究,是以经典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在研究人体运动的外在特征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需要把人体和器械进行简化处理,即近似地看成只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几何体。然而,任何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排球运动也不例外,虽然身体与肢体的运动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其主要表现特征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出来。如运动的轨迹、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相关参数,就是定量评价技术动作的重要指标。这些运动学参数的获取,对横向移动技术的动作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理论支撑.。并且在纠正错误动作,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查阅文献可知,叁维运动学方法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大多数运动项目当中,比如贻拳道横踢和下劈技术、标枪铅球技术、武术套路动作、举重的抓举技术、跨栏技术等等,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任务,显然排球移动拦网技术属于人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的研究范畴,但到目前为止,、对此进行完整运动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一个,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而展开研究的。以往测量方法主要有:平面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平面跟踪摄影摄像测量方法、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平面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的优点:一是简单易行,二是不影响人体的运动,可以在正式比赛中进行测量。其缺点:一是只能测出人体和物体在垂直于摄影机主光轴平面上的运动参数,二是测量的平面范围较小。平面跟踪摄影摄像测量方法的优点为:可以测量运动范围大、运动周期距离长的运动项目。缺点为:一是方法复杂、难度大,二是测量误差可能较大。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可以进行叁维影像分析,但是解析过程中工作量大、误差可能也较大。美国生产的3D光学动作捕捉系统MotionAnalysis(八个镜头)通过对人体运动的实时捕捉测量,取得人体各关节点的叁维运动轨迹数据。以叁维运动轨迹的数据为基础,可以容易地得到人体关节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信息。通过对运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与人体运动技术诊断,步态分析以及相关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其具有高精度、实时性、识别与跟踪性能好、无伤害、易操作的优良特点。可以实现:人体运动技术诊断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行步态分析并可以同步实时显示EMG肌肉工作状态和测力台的作用力信号。并且红外测试系统所获得的为模拟人体运动动作的棍状图,既能很好的体现运动的过程,同时又能解决人工带来的误差。所以在对运动员技术指导上已经得了到普遍的应用。本文以高水平排球副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均为一级运动员),主要采用测量法,运用动力学测量仪器(美国生产的3DMotion六个镜头红外光点动作捕捉系统),对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动作进行测量,以技术诊断为出发点、,以运动参数测量为主要评价标准,进一步分析影响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内在规律,揭示移动拦网动作的运动学原理,为改善拦网训练效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为:启动阶段二次降低重心、第一步步幅过大、左踝角速度是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西堂,李晓琨,梁展文[2](2019)在《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接发球和拦网的移动步法及击球效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4年世界男排联赛中的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比赛中接发球和拦网时各种移动步法运用比例以及不同步法的击球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接发球还是拦网并步与滑步移动运用最多,运用比例分别是52.5%和44.3%,从整体上看,并步与滑步移动在接发球和拦网中击球效果较好。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在移动步法运用上各有优点和不足。(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望[3](2018)在《中国女排不同拦网效果下移动距离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排球这一项运动的快速推广以及比赛规则的不断改善,拦网不单单只是起着防守作用的一项技术。强有力的拦网不仅可以扰乱对方进攻战术的组织,压制对方进攻气势,也可以通过拦网获得分数,成为比赛场上决胜的关键。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统计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国家女子排球队的拦网移动距离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女排在不同拦网效果下拦网移动距离通过测量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女排拦网主要以双人为主,单人为辅,叁人拦网组成的次数较少;中国女排在拦不同进攻打法时,拦强攻效果最好,拦后排攻效果不佳;我国女排在拦3号位进攻球的效果较好,拦4号位进攻球的效果不佳。2.主攻中朱婷的拦网效果最好,刘晓彤拦网效果较差的;袁心玥是副攻队员中拦网效果最好的,王媛媛拦网效果较差;二传队员丁霞与接应队员龚翔宇的拦网实力相当。3.主攻的整体拦网效果最差,二传与接应虽拦网次数少,但其整体拦网效果较好。4.中国女排拦强攻和后排攻时,起跳点与进攻球垂直落点接近,但身体调整能力不足。拦快攻时队员起跳点与进攻球距离相差大,起跳点不准确。5.我国女排在2号位和4号位拦网时,起跳点准确,身体调整幅度小,3号位起跳点不准确。6.中国女排拦塞尔维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横向快速移动,在拦意大利女排时要注意提防对方打高球。(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张明曦[4](2012)在《对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运动员拦网移动距离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拦网技术是排球运动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排球规则的不断演变,拦网技术在在排球的防反体系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防守第一防线,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拦网水平已成为球队强弱的重要指标,拦网的成功率也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拦网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中国男子排球重新崛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国家男子排球队拦网移动距离为研究对象,选用Dartfish软件对国家队主要队员的拦网距离进行测量,确定了脚步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和最佳移动距离叁个测量指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对拦网移动环节的移动距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确立了脚步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和最佳移动距离的概念,并利用Dartfish软件对拦网移动距离进行测量,构建了脚步移动距离、实际移动距离和最佳移动距离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为拦网移动环节移动距离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2、研究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主要队员拦网情况得出:队员整体拦网效果不佳,仅CP略好,有效拦网为36.7%。通过对拦网移动距离的分析,认为主攻队员SQ、ZWJ和CP对进攻球路线、方向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致使拦网失败;副攻队员BHM、LCM和YDW由于拦网时的站位以及脚步移动速度和移动路程,致使拦网起跳点与进攻球的垂直点距离较大,导致拦网效果不佳;二传与接应队员LRM和JK主要由于对进攻球路线和方向判断的偏差致使拦网效果不佳。3、研究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各位置拦网情况得出:球队整体拦网效果不佳,有效拦网仅为23.8%,主攻最好,副攻最差。有效拦网中,拦起比例最高;无效拦网中,未拦比例最大。分析拦网移动距离得出,主攻与二传和接应队员拦网效果不佳主要是对进攻球的路线和方向判断的失误,而非拦网脚步移动距离的原因;而副攻队员拦网失败是因为脚步移动距离不足,致使拦网起跳点与进攻球垂直点距离偏大所造成的,其与副攻队员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2-06-03)

赵凯[5](2012)在《男子排球副攻队员右侧交叉步拦网快速移动的动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排球大赛的实践表明,拦网已从单一的防守技术转变为攻防兼备的制胜技术之一。拦网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且也是衡量一支球队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近年来世界排球大赛的实践表明,拦网己从单一的防守技术转变为攻防兼备的制胜技术之一。拦网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且也是衡量一支球队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备受国内外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此,备受国内外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长期以来,有关拦网技术的研究,仅限于现场统计和技术定性分析,对该技术的定量研究的相关报道,国内外至今尚不多见,缺少更深层次的定量研究。快速的移动拦网不但能够形成有效的配合,更能将水平势能转化为垂直势能,改善拦网效果。本文以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为研究主题,以运动学、表面肌电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动力学为辅助。进一步分析影响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内在规律,揭示移动拦网动作的生理以及运对象:该研究选择北京体育大学男排、八一男排的11名副攻作为测试对象(平均身高:196.46cm;平均体重:85.08kg;平均年龄:23.69;均为排球一级以上运动员)动学原理,为教学、训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对象:该研究选择北京体育大学男排、八一男排的11名副攻作为测试对象(平均身高:196.46cm;平均体重:85.08kg;平均年龄:23.69;均为排球一级以上运动员)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利用芬兰生产的MegaWin6000型表面肌电仪、美国生产的3D Motion红外光点动作捕捉系统(八个镜头)、瑞典生产的叁维测力台对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动作进行同步测量,对所测得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比较。主要研究结果:1.启动阶段由准备姿势的身体重心高度过高所导致的二次降低重心是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动作第一阶段,右腿的第一步跨步不宜过大,抬腿不宜过高。加快动作第一阶段的右腿跨步速度及动作第二阶段的左腿跨步速度能够提高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的整体速度。3.左踝角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是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4.左腿在FY方向力(侧向力)是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5.动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合理性是影响右侧交叉步移动拦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2-05-22)

赵凯,刘志鹏,孙平[6](2011)在《提高排球副攻叁号位至四号位移动拦网速度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自每球得分制实行以来,拦网不仅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又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无论是世界强队还是国内各级队伍都非常重视拦网技术。影响拦网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副攻的横向移动速度的提高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只有为了使拦网跟上战术进攻的速度不被.战术进攻所摆脱,才能够形成有威胁集体配合拦网,使对手的进攻得到压制。所以本研究以分析影响拦网横向移动速度为出发点,找出影响移动速度的原因并作出分析。(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期刊2011-12-07)

郭荣,孟春雷,李阳[7](2011)在《中外女子排球优秀副攻运动员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副攻运动员的拦网效果如何,对比赛的胜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副攻运动员针对对方4号位强攻的移动拦网技术更是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外优秀副攻运动员拦网技术动作特征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拦网技术水平,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是以参加在中国宁波北仑举行的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冠军队美国队副攻拦网排名第一的阿金拉德沃,亚军队巴西队副攻拦网排名第二的塔伊萨和第四(本文来源于《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期刊2011-12-05)

单晓利[8](2010)在《对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移动拦网过程的时间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运会后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男排与世界优秀男排的差距按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发球、拦网、拦防配合、进攻。如果要实现关键发展,中国男排在四个方面最容易在短期间加速接近理想状态达到世界强队水平的是“发球方面”与“战术组合”,中国男排在拦网方面是最难、最慢加速接近理想状态,减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的。因此本文选择拦网作为研究测量指标,选用Dartfish软件,在确定了拦网过程时间测试的标准和方法的前提下,对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队员移动拦网过程的时间指标进行测量,主要选取了判断-移动,移动-起跳,起跳-空中击球这叁个时间段,同时也对一些基础指标进行了统计,用于研究的辅助分析,如:拦网效果(拦网有效、拦网无效)、拦网人(主攻、副攻、二传)、拦网形式(单人、双人、叁人)、拦网位置(2、3、4号位)、对不同进攻形式的拦网(拦强攻、快攻、短平快、平拉开、各种快球掩护进攻第二板、后排攻)。得出一些结论:1中国男排移动拦网判断-起动阶段的时间为0.11±0.05秒,移动-起跳阶段的持续时间为0.62±0.30秒,起跳-空中击球时间为0.20±0.08秒。2不同的研究条件下,中国男排拦网的移动-起跳阶段所需时间最长,其次为起跳-空中击球阶段,判断-起跳所需之间最短。3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研究条件下,样本在判断-移动阶段、移动-起跳阶段大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在起跳-空中击球阶段基本都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0-05-27)

叶晓杰[9](2008)在《江苏女排副攻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与诊断江苏省女排副攻队员移动拦一般球技术中的移动、起跳、空中拦击球等关键环节,对改进、提高和完善移动拦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江苏女队副攻陆艳、孙蕙及李珂佳为研究对象,使用两台松下高速摄像机,以50f/s拍摄频率同步拍摄运动员向2、4号位移动拦一般球技术,并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陆艳移动拦网初始站位靠近4号位,孙蕙站位靠近2号位,李珂佳站位基本居中。陆艳3号位向2号位移动采用助跑移动步法2,3号位向4号位移动采用助跑移动步法1,她采用这两种步法在移动距离和时间上有很大的优势,实践效果较好(2)李珂佳的下肢力量,速度较强,上肢及腰腹力量较差,因此虽然她在拦网高度上有优势,但由于她上肢及腰腹力量较差,滞空时间短,导致她拦网效果不佳。陆艳上、下肢及腰腹力量均衡,滞空时间短较长。(3)本文被试,起跳缓冲阶段最大缓冲时膝角弯曲过大,导致水平速度损失增加,直接影响被试的起跳速度、高度,研究对象起跳时髋、膝、踝叁关节蹬伸幅度与优秀运动员比较均不够充分。(4)本文被试3号位向2号位移动拦网平均垂直加速蹬伸距离值和离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平均速度值均大于3号位向4号位移动拦网起跳瞬间值,说明本文被试3号位2号位移动拦网时,运动员技术运用较成熟,且髋、膝、踝伸展较充分,因此本文被试3号位向4号位移动拦网还有很大的技术提高空间。(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3-01)

白海波,程全德[10](2007)在《对我国优秀女排队员单人移动拦网技术动作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世界排球大赛的实践证明,拦网已从单一的防守技术转变成为攻防兼备的致胜技术之一。拦网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且也是衡量一支球队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倍受国内外男女排球诸强队的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期刊2007-10-01)

移动拦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4年世界男排联赛中的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比赛中接发球和拦网时各种移动步法运用比例以及不同步法的击球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接发球还是拦网并步与滑步移动运用最多,运用比例分别是52.5%和44.3%,从整体上看,并步与滑步移动在接发球和拦网中击球效果较好。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在移动步法运用上各有优点和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拦网论文参考文献

[1].赵凯,姜威.影响高水平男排副攻队员交叉步拦网移动速度的运动学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赵西堂,李晓琨,梁展文.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接发球和拦网的移动步法及击球效果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3].郭望.中国女排不同拦网效果下移动距离的测量与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张明曦.对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运动员拦网移动距离的测量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赵凯.男子排球副攻队员右侧交叉步拦网快速移动的动作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赵凯,刘志鹏,孙平.提高排球副攻叁号位至四号位移动拦网速度的运动学分析[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2011

[7].郭荣,孟春雷,李阳.中外女子排球优秀副攻运动员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C].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2011

[8].单晓利.对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移动拦网过程的时间测量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0

[9].叶晓杰.江苏女排副攻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

[10].白海波,程全德.对我国优秀女排队员单人移动拦网技术动作解析[C].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7

标签:;  ;  ;  ;  

移动拦网论文-赵凯,姜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