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理人国际化,行吗?(论文文献综述)
郑文全,邸昂,刘赫弋[1](2022)在《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基于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整合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以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并考察了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聘用职业经理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得以减弱;而市场化程度却会增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家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时杰[2](2020)在《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我国90年代中期,职业经理人群体出现以后,其中佼佼者有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浪的王志东,在新国有企业发展时期海尔的张瑞敏以及格力的董明珠,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等,发展一波三折。企业高管的家族化趋势对我们国家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大多数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就像自动化生产替代了熟练的产业工人,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我国职业管理团队会不会明日黄花?未来路在何方?
丁心斐[3](2020)在《“混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研究 ——基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企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手段之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制做大规模上市、再到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从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本的改革。但是目前国有经济“改革”不到位,其中一方面就是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国有企业的微观治理机制已经不适应。国企领导体制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都有待于构建既具有国际化能力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加快探索职业经营者,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健全和完善监事会制度。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这就需要探索现代适合的领导体制,探索企业管理者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国企需要政治素质好、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综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近年来,国企职业经理人之路已有了较大的完善,但距离完全职业化的高效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完善职业化之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经理团队势在必行。国企的发展潜力是指国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不同的性质,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创新能力、资源规模、外部环境、管理战略等各个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潜力全方位、更具体的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现在的社会的发展速度是超出人们想象的,而相较于之前,现在的市场竞争也是呈现出了白热化的阶段,一个企业如果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那么就要拥有足够强劲的企业实力以及竞争力。而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讲,其发展的源泉以及动力就是该企业内部的组织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济价值、经济增长和经济战略实力,均来自核心竞争力。站在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自身价值的基础就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联合会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7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人力资本。关于人力资本,本文重点关注职业经理人。目前,学者们研究的大都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关于职业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的相关文献较少,在本论文中给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当经理人自身具备较强的职业化程度的时候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结果就是推动企业价值的增强,换句话来讲就是企业的发展潜力获得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就“混改”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并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介变量,旨在找出影响企业发展潜力的经理人职业化的因素,通过研究经理人职业化如何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以此提出如何完善经理人职业化制度的建议,这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提高效率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制度建设为着手点,站在经理人职业化的特点这个角度上来分析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以组织核心竞争力为中介作用下,站在职业化的层面上来进一步分析采用何种措施能够将企业发展潜力提升。这一研究丰富了职业化和企业发展潜力的研究理论,同时研究理论对于指导国有企业通过强化经理人职业化提升企业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混改”国企的背景下,运用文献法和调查问卷方法收集到经理人职业化的一些条目,得出经理人职业化的六因素模型,运用六大因素为自变量,接着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判断经理人职业化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对于企业来讲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同职业化的六大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且这些关联性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2)企业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同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且这些关联性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3)职业化的六大因素都会对企业发展潜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当经理人自身具备较强的职业化程度的时候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结果就是推动企业潜力的增强。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对国企经理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几点建议有利于职业化的发展,并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李洋[4](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刘振,孙梦佳[5](2019)在《公司内部治理与国际化:综述及展望》文中指出国际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海外资源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在以"两权分离"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公司中,国际化的高风险性和信息非对称性加重了经理人的自利行为。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国际化互动关系研究的主要脉络和框架。首先,从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与高管激励三个维度,归纳公司内部治理对国际化影响的相关文献;然后,归纳国际化对公司内部治理(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与高管激励)影响的相关文献;最后,探讨公司内部治理与国际化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王芙蓉[6](2019)在《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提出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体,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重庆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重庆市家族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经营活动中。除了外部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家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阻碍其国际化的因素,比如家族治理结构、代际传承等。本文以企业主及家族成员持股比例不低于50%且有国际化业务的重庆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重庆市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现状,包括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广度、速度以及模式;其次采用案例和计量分析方法,主要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出发,分析了家族涉入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为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现阶段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现阶段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广度较小,且差异较大;现阶段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初始速度较慢,且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之后的国际化速度一般或较慢;现阶段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出口贸易为主,少量家族企业选择合同协议、在境外设立销售机构。(2)家族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家族管理权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家族传承意愿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家族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家族企业应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进企业管理团队的职业化建设、注重对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以此来保障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贡献如下:在理论意义层面上,本文揭示了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现状,深入探讨了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关系,推动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为未来关于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论点提供理论依据;实际意义层面上,本研究对家族企业的国际化亦能产生有实际价值的政策启示,可为家族企业实务管理者和其它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赵金龙[7](2019)在《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所有或由家族控制的,家族控制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传统核心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创新驱动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要特点,那么国际化就是企业重塑核心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国际化经营也带来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战略性选择。家族企业能否突破原有发展模式的束缚,通过国际化经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并实现转型升级,是一个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逐渐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家族企业是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型系统,具有双重治理的特点。因此,家族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融合与矛盾是家族企业的特有属性。作为企业国际化行为的重要前导因素,家族控制的存在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独有行为特征。文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已有研究尚存不足:一是片面看待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陷入二元论误区;二是忽视了非经济目标导向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作用;三是已有研究结论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的企业数据,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的适用性有待验证。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影响这一研究主题,构建能够说明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试图说明家族所有权控制、家族管理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对这一影响过程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家族企业国际化的一般规律,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为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二是家族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三是企业治理结构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四是转型期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围绕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利用全国工商联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举办的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越高,会导致企业国际化倾向越低。(2)在风险规避机制和长期导向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程度呈现为U型相关关系。(3)家族决策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家族经营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家族执行权控制程度对企业国际化倾向不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但家族执行权控制程度与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4)当企业存在外部企业大股东和设立监事会时,可以降低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负效应。(5)家族控制对市场化程度改善引致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家族控制型企业而言,市场化水平提升对其国际化倾向和国际化程度提升幅度的影响小于非家族控制型企业。企业主政治联系对家族控制型企业的国际化行为产生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当企业主具备政治联系时,可以降低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倾向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负效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了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倾向之间的观点性分歧,初步揭示了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丰富了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作用的研究成果;二是立足我国家族管理者的行为特征,探索家族决策权控制、家族经营权控制和家族执行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客观、系统地反映了不同层级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差异性影响;三是系统论述了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过程的情境依赖性特征,探讨了企业治理结构和转型期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理论边界。
闵亦杰[8](2017)在《家族涉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重新出现,焕发了蓬勃生机。家族企业面临"家业长青"的重大问题,而技术创新是家族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使得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兼具学术意义与实践意义。研究已经关注到该问题,并进行了一定探索,但仍存在较少关注相悖理论与研究情境等等不足。因此,本文选取中国大陆A股上市的数据,分析并检验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直接关系,并从战略选项与治理结构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可能的情境因素。上述研究设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理解家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问题,本文首先收集国内外家族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经典文献,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这些文献涉及的家族涉入方式,并总结现有研究对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直接关系的冲突观点整合、企业其他战略选项的调节作用以及企业治理因素的调节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通过一定标准,本文选择了 1769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手段,本文发现:首先,尽管存在相悖的逻辑,但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家族性"越强,技术创新水平越低;其次,国际化战略对主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在国际化程度较深的企业,家族涉入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轻;第三,人力资本冗余程度对主效应有调节作用,在人力资本较丰沛的企业,家族涉入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轻;第四,治理情境复杂性对主效应有调节作用,在董事会外部性比较高的企业,家族涉入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重;最后,期望绩效差距对主效应存在二次调节作用,在绩效不满期望的企业,董事会外部性抑制主效应的程度更深。进一步检验的结果显示上述结论比较稳健。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充分梳理家族企业技术创新逻辑的相悖两面,并以实证证据对其净效应予以验证,较好地弥合了冲突的观点;第二,丰富对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活动调节因素的认识,并证明家族涉入导致企业决策偏离经济目标,为控制家族将保护情感目标视为决策参照点的观点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第三,兼顾血缘与中国传统"礼法",基于"亲等"概念,构建了针对控制家族而言的治理情境复杂性的衡量方式;第四,发现了行为代理理论的一条适用边界:通过对立假设,发现行为代理理论可能更适用于股权分散的或所有权与经营权充分分离的情况,而当企业内治理情况复杂时,其解释有效性就会受到局限。
陈凤琦[9](2017)在《“混改”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混改”国企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职业经理人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显着提升。近年来,党和政府更是出台大量文件推动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的职业化发展问题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国有企业一直没有建立起职业化的经理队伍,普遍存在经理人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人员任命"非市场化"严重、中层管理者晋升空间狭窄、具有国际化背景或是国际视野的中高层管理者稀缺等问题。而以往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层经理,对支撑企业正常运行具有重大贡献的广大中层经理人的研究偏少,对中层经理职业化问题的研究更加稀缺。本文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研究背景,以职业化、职业经理人、中层经理的相关研究以及现代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经理人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的机制建设问题。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职业化基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四个维度出发,筛选出30个指标,构建了国有企业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国企中层经理为对象,测定安徽省国有企业中层经理的职业化发展水平。研究揭示了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中层经理职业素质欠缺、中层经理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企业经理人管理非市场化、法律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系统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的机制。包括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健全的六种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选拔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培训发展机制、企业文化机制,以及企业外部需要构建的三种机制:经理人市场机制、文化舆论引导机制、法律机制。本文的研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层经理职业化等问题展开,进一步丰富了职业化理论和中层经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可为政府制定国企改革政策、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化经理队伍提供一定参考。
朱婧[10](2017)在《企业国际化经营、股份信息含量与股权激励有效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2011-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信息含量、企业国际化经营和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入,股权激励有效性随之不断降低;(2)企业国际化经营通常会经过股价信息含量来对股权激励有效性形成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通过降低股价信息含量的手段来降低股权激励有效性,同时,股价信息含量在国际化经营与股权激励有效性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二、中国经理人国际化,行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经理人国际化,行吗?(论文提纲范文)
(1)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基于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一)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 |
(二)职业经理人的调节作用 |
(三)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
三、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设计 |
1.被解释变量:企业国际化(INT) |
2.解释变量:家族所有权控制(FO) |
3.调节变量 |
(1)职业经理人(CEO)。 |
(2)市场化程度(MDI)。 |
4.控制变量(CV) |
(三)模型构建 |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回归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与启示 |
(2)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职业经理人发展的三个跳跃 |
(一)建立在商业契约基础上的“用手投票”制度,是职业经理人诞生的首要条件 |
(二)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的阶段 |
(三)建立在全面集成创新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阶段,是二十一世纪职业经理人发展的广阔空间 |
当今世界范围内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 |
(一)股票期权制度完善了职业经理人“用手投票”的制度 |
(二)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完善职业经理人的“用脚投票”制度 |
(三)集成跨界创新时代的到来对职业经理人提出更高要求 |
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轨迹 |
(一)萌芽阶段(1992—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
(二)转型阶段(1997—2001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职业经理人的建设。 |
(三)发展阶段(2001—2008年):融入全球化阶段,推动我国职业经理人群体快速发展 |
(四)国际化阶段(2008年至今):一批与国际资本圈子有紧密联系的人才出现,推动了我国新型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诞生 |
未来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趋势 |
(一)完善制度基础,解决困扰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老问题 |
(二)紧跟21世纪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动我国职业经理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
(3)“混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研究 ——基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主要内容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
二、国外职业化相关研究 |
三、国内职业化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
四、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
五、企业发展潜力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
第三章 “混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一、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二、影响经理人职业化成长的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混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分析 |
一、“混改”国企的发展现状分析 |
二、影响国企发展潜力的因素分析 |
三、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 |
第五章 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 |
一、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
二、组织核心竞争力对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
第六章 假设提出与研究设计 |
一、提出假设与构建研究模型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第七章 实证分析 |
一、样本统计 |
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
四、回归分析和验证假设 |
研究结果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结果 |
二、对策建议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4)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
一、委托-代理问题 |
二、搭便车问题 |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
一、政策机遇 |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
一、党的领导 |
二、法人治理结构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公司内部治理与国际化:综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公司内部治理对国际化的影响 |
(一)股权治理对国际化的影响 |
1. 股权性质对国际化的影响。 |
2. 股权集中度对国际化的影响。 |
(二)董事会治理对国际化的影响 |
1. 董事会规模对国际化的影响。 |
2. 董事独立性对国际化的影响。 |
3. 两职合一对国际化的影响。 |
(三)高管激励对国际化的影响 |
1. 股权激励对国际化的影响。 |
2. 薪酬激励对国际化的影响。 |
三、国际化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 |
(一)国际化对股权治理的影响 |
(二)国际化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 |
(三)国际化对高管激励的影响 |
四、总结与未来展望 |
(一)总结 |
(二)未来展望 |
1. 代理变量的新探索。 |
2. 研究层面的新探索。 |
3. 研究深度的新探索。 |
4. 作用机制的新探索。 |
5. 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
(6)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资源基础理论 |
2.1.2 代理理论 |
2.1.3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家族企业 |
2.2.2 家族涉入 |
2.3 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 |
2.4 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庆市家族企业国际化现状研究 |
3.1 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 |
3.2 家族企业国际化广度 |
3.3 家族企业国际化速度 |
3.4 家族企业国际化模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典型案例分析 |
4.1 企业基本情况 |
4.2 家族涉入情况 |
4.3 企业国际化进程 |
4.4 案例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家族涉入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1.1 家族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国际化 |
5.1.2 家族管理权与家族企业国际化 |
5.1.3 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国际化 |
5.2 研究设计 |
5.2.1 数据来源 |
5.2.2 研究变量设计与测量 |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3.1 检验模型 |
5.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
(7)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6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概念 |
2.1.1 家族控制 |
2.1.2 企业国际化 |
2.2 家族治理理论述评 |
2.2.1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
2.2.2 代理理论 |
2.2.3 管家理论 |
2.2.4 资源基础观 |
2.3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 |
2.3.1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研究现状 |
2.3.2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存在的分歧和争议 |
2.3.3 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研究的局限性 |
3 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
3.2.1 数据来源 |
3.2.2 变量定义 |
3.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
3.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
3.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
3.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家族管理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
4.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
4.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
4.3.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企业治理结构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 |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
5.2.1 数据来源 |
5.2.2 变量定义 |
5.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
5.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
5.3.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6 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
6.2.1 数据来源 |
6.2.2 变量定义 |
6.2.3 分析方法和模型 |
6.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相关系数 |
6.3.2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
6.3.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7 主要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性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家族涉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二、家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与文献综述 |
2.1 家族涉入定义与特征 |
2.2 不同视角下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论述 |
2.2.1 代理理论视角 |
2.2.2 行为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视角 |
2.2.3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与制度理论 |
2.3 家族企业技术创新文献证据 |
2.3.1 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关系 |
2.3.2 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情境因素 |
2.3.3 家族涉入作为情境因素 |
2.3.4 家族企业技术创新文献评述 三、研究假设 |
3.1 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主效应 |
3.2 战略与治理因素的调节作用 四、研究设计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 |
4.2 变量定义与度量 |
4.3 模型设置 五、实证研究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多元回归分析 六、稳健性检验 |
6.1 检验一:对H1-3的检验 |
6.2 检验二:对H4-5的检验 |
6.3 检验三:使用缩尾技术的检验 七、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理论与政策启示 |
7.3 研究局限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混改”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混改”国企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主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与应用分析 |
一、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引入 |
二、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三、以安徽国企为例的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职业化基础存在的问题 |
二、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
三、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
四、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
五、企业内外部环境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五章 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问题的解决机制及具体构建 |
一、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问题的解决机制 |
二、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的具体构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10)企业国际化经营、股份信息含量与股权激励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 |
(二)国内文献 |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四、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五、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分析 |
(四)稳健性检验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四、中国经理人国际化,行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基于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J]. 郑文全,邸昂,刘赫弋. 财经问题研究, 2022
- [2]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J]. 时杰. 现代国企研究, 2020(06)
- [3]“混改”国企经理人职业化与企业发展潜力的关系研究 ——基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中介作用[D]. 丁心斐. 安徽大学, 2020(07)
- [4]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5]公司内部治理与国际化:综述及展望[J]. 刘振,孙梦佳. 财会月刊, 2019(15)
- [6]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王芙蓉.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7]家族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 赵金龙.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8]家族涉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D]. 闵亦杰. 山东大学, 2017(09)
- [9]“混改”国企中层经理职业化发展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混改”国企的调查分析[D]. 陈凤琦. 安徽大学, 2017(08)
- [10]企业国际化经营、股份信息含量与股权激励有效性[J]. 朱婧. 财会通讯,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