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黄博

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黄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桩承台,桩土作用,地震反应,群桩

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博[1](2012)在《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桩承台基础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桩承台基础结构是大跨度桥梁结构和山区桥梁非常常见的一种桥梁基础结构。并且在地震中高桩承台基础结构往往是最易破坏的部位,同时也是整个桥梁结构中抗震最薄弱的部分。本文主要抓住高桩承台结构的桩出土自由长度对结构影响这一主线,首先考虑到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对高桩承台基础进行静力与动力响应分析比较,接着对桩的出土自由长度对其结构在恶劣地震条件下的抗震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本文首先讨论了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试验以及数值计算模型的分析方法,同时对土体的本构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运用进行综述;确定了用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分析的土体本构模型、上部结构的本构模型以及土和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的解决方案。建立了一种高桩桥墩承台基础的二维分析模型,分别在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以及桩土接触问题条件下对体系进行了静力分析。以及分析了在恶劣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系的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种不同的荷载情况下其高墩墩身位移和桩身位移以及桩身轴力、剪力和弯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改变高桩桥墩承台基础高桩的自由长度,在恶劣地震条件下对其进行结构自震特性和地震响应的计算,分析比较了高桩桥墩承台基础桩的自由长度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结构自身随着其高度的增加,在地震作用下其位移以及加速度都有相应的放大,其在最高处位移以及加速度的值达到最大;结构体系对地震的响应只沿高度方向变化与水平方向无关。随着高桩桥墩基础桩的自由长度的增加,高桩桥梁承台结构的自振周期变长,结构的刚度变低柔度增加;随着自由长度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通过对不同自由长度的桩顶特征截面的内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特征截面桩顶处内力变化并无规律可循,特征截面的内力并不是随其自由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震作用下计算模型中群桩中的中桩的特征截面内力最小,而右边桩的特征截面内力值最大。高桩桥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沿自身高度方向的位移值变化与桩的自由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自由长度的改变对结构体系沿其高度方向的位移变化率有影响。随着自由长度的增加,土中桩的位移变化率沿桩身高度方向变大,而桩顶的上部结构沿桩身高度方向的位移变化率变小。(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王平[2](2006)在《桩—土—承台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又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历次世界大地震中,均出现了各类桩基础的严重破坏现象。由于破坏的隐蔽性,使得破坏桩基的修复极为困难而且耗资巨大,因此对地震作用下的桩-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群桩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群桩基础在竖向静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对群桩模型同时施加竖向静载及水平动载,进行地震作用下桩-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并通过施加不同的地震波对群桩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承台的存在限制了群桩上部桩、土的相对位移,影响了桩身荷载的传递性状,从而使基桩上部的侧阻力发挥不充分,即对侧阻力起“削弱作用”。侧阻力不像单桩那样从桩顶开始发挥,而是从桩的中部开始发挥。2.通过土体沉降图可以分析得到,在群桩效应作用下,桩间的土体沉降量明显比外侧的大些。3.在地震波作用下桩头与承台的连接处、桩身的上部应力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首先破坏,在设计和施工当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桩头与承台的连接强度。4.通过对模型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可以看出在相同加速度时,EI Centro波比天津波能产生更大的地震反应。(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6-11-01)

梁发云,李镜培[3](2006)在《刚性承台下垫层-桩-土相互作用的近似解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桩基沉降分析中已被广泛接受的剪切位移法,考虑刚性承台下的垫层-桩-土相互作用,提出了带垫层桩体复合地基的一种近似解析方法,分析时假定垫层与承台接触紧密,根据变形协调和荷载平衡条件,可推导出了桩土分担比和基础沉降的显式解答。作者所求得的桩土荷载分担比与边界元解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反映基础沉降特性的无量纲刚度上,两者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用于非均质地基中的群桩沉降分析。(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郑刚,张慧东,刘双菊[4](2006)在《承台(基础)-桩不同构造形式下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桩顶与承台连接、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褥垫层、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不同刚度的垫块叁种桩与承台(基础)间不同的构造方式,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改变垫块的刚度分析了其工作机理。(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6年06期)

张慧东[5](2005)在《承台(基础)-桩不同构造型式下桩土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复合地基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据统计,复合地基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地区的高层建筑之中,并且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复合地基主要有承台下设置褥垫层、承台与桩顶之间设置垫块以及承台与桩顶预留净空的几种基础型式。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就目前各种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分析阐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并采用数字照相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常规群桩基础与桩顶预留净空的复合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研究对比不同桩距、桩长情况下基础的破坏类型、荷载传递途径、以及受力机理;最后以室内试验为基础,利用叁维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常规桩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的复合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得到试验结论。经研究发现,对于常规桩基础:桩长越长,桩所分担的荷载比例越大,而随着桩距的增加,桩所分担的荷载比例越小,对于整个基础沉降而言,桩距越小、桩长越长整个基础的沉降越小,对于减少基础的沉降越有利,但这是以较大的经济投入为代价的。对于桩顶预留净空的基础型式:桩长、桩距对承台与桩荷载分担的影响大致与常规桩基础情况相同,与常规桩基础不同的是,桩顶预留净空的基础型式能够有效的发挥承台底土的承载能力,在荷载水平较低时,承台未与桩顶接触前,桩间土首先承担了大部分的荷载,随着荷载的增大,承台与桩顶接触后,荷载逐渐向桩转移,桩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但是土反力始终大于桩顶反力,因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直至最终加载结束桩承担的荷载只占了总荷载的20%~30%左右,桩的承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整个基础的沉降量也大于相同条件下的常规桩基础的沉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12-01)

熊辉,邹银生[6](2004)在《群桩(土)-承台-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共同作用理论,在导出了时域中上、下部相互作用动力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法获取了群桩的动力阻抗,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群桩-土-上部结构的反应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着重讨论并估计了群桩抽桩布置于体系动力反应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并认为受水平地震力作用桩承结构也可借鉴考虑竖向上、下部共同作用沉降优化的理念和思想来进行抽桩设计。(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4年04期)

刘祚秋,温少荣,周翠英,富明慧[7](2004)在《桩、土、刚性承台相互作用下桩基内力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港口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桩基础在波浪力及荷载作用下与高桩刚性承台和土共同工作的问题,提出较为有效、合理的计算方法。首先以杆系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将承台模拟成一根竖直刚性梁,将桩基模拟成线弹性梁,以承台与桩基相连的节点作为主节点,桩基与承台相连的节点为从节点,推导出了刚性承台和桩基的单元刚度方程;其次,桩基与土的相互作用按弹性桩的线性地基反力假设法中的m法计算,推导出了桩土相互作用下桩基单元刚度方程;最后,将波浪力等效成相应桩基单元上的节点荷载,并编写相应的有限元程序(FEPPRC)。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在波浪力及其他荷载共同作用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刚性承台桩基内力计算新方法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孙敦本[8](2001)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承台水平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子结构的原理,运用矩阵传递法,分析了柱尖垂直入射剪切波下,桩一土一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桩基承台的动力响应.作为例子分析了桩基及土层性质改变对承台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期刊2001-10-01)

李克强[9](1998)在《桩、承台和土相互作用的桩基加固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应用有关桩土共同作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桩筏基础设计理论,解决瑞安市虹桥花园A4楼桩基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1998年06期)

王幼青,张克绪,朱腾明[10](1998)在《桩-承台-地基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低承台摩擦桩基础,在桩-承台-地基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与土的类型、柜距、桩数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这种作用的,目前还缺乏充分的资料使得在设计中方便地考虑这种作用。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桩距和桩数的模型桩基础载荷试验,增进了对桩距和桩数这两个因素对于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的认识,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又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历次世界大地震中,均出现了各类桩基础的严重破坏现象。由于破坏的隐蔽性,使得破坏桩基的修复极为困难而且耗资巨大,因此对地震作用下的桩-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群桩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群桩基础在竖向静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对群桩模型同时施加竖向静载及水平动载,进行地震作用下桩-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并通过施加不同的地震波对群桩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承台的存在限制了群桩上部桩、土的相对位移,影响了桩身荷载的传递性状,从而使基桩上部的侧阻力发挥不充分,即对侧阻力起“削弱作用”。侧阻力不像单桩那样从桩顶开始发挥,而是从桩的中部开始发挥。2.通过土体沉降图可以分析得到,在群桩效应作用下,桩间的土体沉降量明显比外侧的大些。3.在地震波作用下桩头与承台的连接处、桩身的上部应力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首先破坏,在设计和施工当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桩头与承台的连接强度。4.通过对模型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可以看出在相同加速度时,EI Centro波比天津波能产生更大的地震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博.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桩承台基础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王平.桩—土—承台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06

[3].梁发云,李镜培.刚性承台下垫层-桩-土相互作用的近似解析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

[4].郑刚,张慧东,刘双菊.承台(基础)-桩不同构造形式下桩土相互作用分析[J].工业建筑.2006

[5].张慧东.承台(基础)-桩不同构造型式下桩土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5

[6].熊辉,邹银生.群桩(土)-承台-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工程力学.2004

[7].刘祚秋,温少荣,周翠英,富明慧.桩、土、刚性承台相互作用下桩基内力计算新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8].孙敦本.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承台水平地震响应分析[C].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2001

[9].李克强.桩、承台和土相互作用的桩基加固方案[J].浙江建筑.1998

[10].王幼青,张克绪,朱腾明.桩-承台-地基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

标签:;  ;  ;  ;  

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论文-黄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