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性别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工资差异,生育,母职代价
社会性别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武轩伊[1](2019)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生育对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却持续走低,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也不断拉大。生育是该社会问题重要的解释因素之一,该社会问题也会对生育造成抑制作用,导致更加严重的人口问题。女性因为母亲角色而在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遭遇系统性的不利因素被称作母职代价。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的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OLS回归法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分析生育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定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问题场景进行还原,解释”母职代价“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国外工作与家庭政策的经验与教训,立足我国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降低劳动者的生育代价从而保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健康发展。主要研究发现:生育对女性的工资收入有着显着的负面影响,对男性无显着影响;生育对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精英女性造成的母职代价最大;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不同性别的角色感知以及雇主的统计性歧视都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母职代价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新生儿生育率不断下降,我们应当在充分释放女性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健康,为女性生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降低女性的生育风险,增加生育意愿。因此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舆论引导、政策保障等各方面为女性劳动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天红[2](2019)在《从社会性别规范看健康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近期,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引发关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讨论。两性的健康差异不仅与生理基础相关,更与个体的行为模式有关。在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之下,男女两性的健康风险行为存在显着差异。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并不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5-28)
何玲[3](2018)在《以社会性别视角探析精准扶贫户家庭内部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各环节各项目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14个市30个贫困县900对建档立卡贫困夫妻1800人的调查发现,贫困人口“户内”性别差异明显大于贫困人口总体性别差异,作者从叁个方面分析精准扶贫工作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7-17)
艾婉秀,王长科,吕明辉,赵琳[4](2018)在《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王欢[5](2017)在《差异与公平:空间的社会性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空间都存在性别差异和不平等。思考一个社会的性别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它意味着传统性别关系中的一些思维会变化,意味着从性别角度思考城市规划,使其更加符合公平和正义原则是必要的。而推动空间的性别公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7-03-14)
杨一帆,周伟岷,张一鸣[6](2016)在《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基于CHARLS 2013年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HARLS 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老年人社会地位、养老金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组成一个交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系统,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社会地位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显着,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显着;(2)较高的社会地位显着降低了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3)女性老年人养老金收入水平显着低于男性老年人,养老金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都不显着,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着;(4)身体健康状况对男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着为正,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显着。将性别因素引入公共政策考虑之中尤为重要,探讨单因素以及基于性别差异的因素间相互影响过程,促进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对于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老龄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段成,李美涵[7](2016)在《外国文学课程中性别语言差异及社会性别意识改观研究——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历史和生活的缩影,与意识形态和权利建构息息相关,根据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可知要改变性别歧视现状需要利用后现代思想进行解构和主体再建构。文章在此视域下尝试研究该时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特点并深入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到教学中能够顺应两性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平等观念,这一举措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杨春华[8](2015)在《日本女性回归家庭意愿上升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女性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被认为是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今天在很多调查中显示,拥有"专职家庭主妇"意愿的女性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出现了女性回归家庭的倾向。从家庭走向社会,再从社会走入家庭,这一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显示出社会发展背景下女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性就业热情的减退。究其原因,日本社会所宣扬的幸福女性的价值观,掩盖了职场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的不平等现实,另外劳动女性在职场中被边缘化的现状严重削弱了女性劳动者的积极性。女性回归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它也对中国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刘华锦,叶正茂[9](2015)在《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个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个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采访了5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访谈中发现: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在"性别角色认同""学习动机""情感支持""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笔者提出了缩小社会性别差异的举措,以期对中学阶段留守儿童的个性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21期)
王华[10](2015)在《惠安女服饰所折射出的社会性别差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惠安的地域因素,导致大量男性远洋捕鱼,女性承负"内""外"双重角色,这种社会劳动分工是惠安女服饰形成的客观因素。大众传媒的宣传是惠安女服饰得以传播的社会因素。社会性别差异的存在使社会劳动分工不均,使大众传媒的宣传带有主观性。通过分析惠安女服饰背后的社会性别差异问题,再现惠安女服饰所折射出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为现行状况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本文来源于《学术问题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社会性别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阅读提示近期,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引发关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讨论。两性的健康差异不仅与生理基础相关,更与个体的行为模式有关。在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之下,男女两性的健康风险行为存在显着差异。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并不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性别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武轩伊.社会性别视角下生育对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
[2].刘天红.从社会性别规范看健康的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9
[3].何玲.以社会性别视角探析精准扶贫户家庭内部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8
[4].艾婉秀,王长科,吕明辉,赵琳.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差异[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
[5].王欢.差异与公平:空间的社会性别分析[N].中国妇女报.2017
[6].杨一帆,周伟岷,张一鸣.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基于CHARLS2013年数据的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6
[7].段成,李美涵.外国文学课程中性别语言差异及社会性别意识改观研究——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8].杨春华.日本女性回归家庭意愿上升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刘华锦,叶正茂.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个性差异[J].教学与管理.2015
[10].王华.惠安女服饰所折射出的社会性别差异问题[J].学术问题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