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王玲

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王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评级方法

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1](2017)在《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9月,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通知》,该文件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将更多信贷资金用于增加首套房与改善型住房信贷投放。各大金融机构针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项目运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系统支持也较为完善,但是,中小商业银行在对用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考评时,面临无法掌握有效数据的困境。除此以外,住房贷款的周期相对较长,会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导致这些资产的预期损失难以估量,这些因素更加大了城市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评级的难度。本文在借鉴已有评级方法的基础上,对N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信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动态池”“静态池”及“迁移矩阵”进行构建,搭建了最基本的评级分析框架。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论述了资产证券化的交易主体、交易结构、业务流程和评级方法;第叁部分阐述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以N商业银行为个案,提出了相应的评级方案并逐步实施分层评级,得到具备科学合理性的评级结果;第五部分对N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其对于投行业务、投资业务的应用价值;第六部分对本研究方案的整体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做出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思敏[2](2016)在《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开始启动,市场发行规模由最初的17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3200亿元人民币,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证实了其在金融制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贷业务结构的调整,外部投资环境信息的不健全以及个人贷款的潜在风险,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并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住房按揭贷款在国内外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得出帮助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6年13期)

闫立良[3](2015)在《潘功胜: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可以搞资产证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债券市场有220多家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的央行、货币当局,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境外人民币清算行、QFII、RQFII等等,目前持有整个债券市场的余额是6000多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所以凡是可以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海外(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5-05-16)

邓茜尹[4](2014)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即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是在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发放的次级债券。贷款发放机构作为供给方将自己的某种住房抵押贷款合同捆绑作为标的组建资产池,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住房按揭贷款组成的资产池的现金流收入。MBS的发行源于美国,目前已较为成熟,但因为按揭贷款衍生证券的交易链太长,其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出现住房价格泡沫和次级债券价格泡沫,最终发生全球性次贷危机:对于起步很晚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住房消费的预期高增长,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2013年的“钱荒”给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银行“资不抵债”,但其实仔细探寻钱荒的现象背后并不是我们没钱,相反是因为不流动的资产上捆住的钱太多。目前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再加之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企业的融资仍以银行为主,因此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信贷压力,积累了过多的风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探索合适自己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应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的金融制度与别国的差异,一方面认识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吸取教训。使得我国在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时能够规避潜在风险。为了探究在新形势下,我国实行住房贷款证券化是否具备可行性,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数据支撑。本文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一方面从降低融资成本等角度,结合银行业实际数据分析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因此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具有充分的动机。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数据定量分析MBS的需求面及其扩容空间,使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深化具有事实依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介绍了现阶段研究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背景,分析当前形势下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文章的写作思路、特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且阐述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和次贷危机的紧密关系,为清晰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总结美国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提出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可以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的启示。第四部分简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在经济学基本框架下,利用统计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的条件,说明在中国,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是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MBS在中国发展的展望,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目前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研究主要从定性着手,很少有通过数据分析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这一论点给以支撑。而本文理论层面利用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定性地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供需两方面的条件;实证层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银行等放贷机构供给MBS找到出口。之二是提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可以依托于自贸区的投资自由度,在自贸区首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资产证券化,从局部完善到全面深化。此外2014年国家发布的新城镇发展规划对房地产的扩容提供新的契机,这将给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和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导致数据搜集工作不到位;第二是只从定性的角度说明了MBS在中国定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没有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本文根据对现阶段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认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不管是出于赢利的考虑,还是出于转移风险的考虑,都有充分的动因发行MBS。另一方面,需求方出于投资和资金出口的考虑,如社保基金,养老保险等巨量资金出于风险控制,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结构错配等都面临投资渠道过窄的问题,所以MBS这种工具是很好的选择。此外,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改革目标分析,央行已于近期表面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决心,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带来了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使MBS产品的准备定价在中国成为可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出来也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总之,不管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一金融创新具有充分的需求,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已经具备在中国深化的条件,并且在扩容的量上也有很大空间。(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杨波[5](2010)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住房按揭证券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随后标准普尔降低了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价,金融市场剧烈震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尽管美联储及各国央行纷纷注资,但这场危机仍向全球市场蔓延,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2008年9月房利美、房地美濒临倒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次贷危机演变成为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关于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尽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其对中国住房按揭证券化发展启示的研究还显不足。当前,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阶段,衍生产品及金融创新还处于起步和萌芽状态,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对国内相关业务发展将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4-01)

任晓[6](2009)在《中投计划投资美住房按揭证券》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外电报道,17日有消息人士称,注册资金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主权投资基金——中投公司计划近期通过参与美国财政部旗下的公私合作投资计划(PPIP),投资总值高至20亿美元的美国住房按揭证券。    美国财政部今年初启动了PPIP项目,按照该项目,美国(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09-08-18)

阎建军[7](2008)在《美国住房按揭证券化中的保险机制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按揭证券化(MBS)是过去30多年里美国资本市场主要创新之一,对美国的住宅与金融市场均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中国建设银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于2005年12月15日发行成功,并于2006年2月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目前国内对住房按揭证券化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银行、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视角,从保险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住房按揭证券化中保险机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08年04期)

李业顺,杨光[8](2007)在《住房按揭证券化中投资机构追索权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住房按揭贷款的模式包括对信托模式和真实出售性质的分析,以及银行实施住房按揭证券化的目的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银行不能为投资机构提供担保,反驳了一些学者持有的投资机构对发起机构持有追索权这一观点,以期为我国住房按揭证券化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07年07期)

吴庆艳[9](2006)在《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及资产证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住房按揭贷款的规模日益增大,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的数据资料后,探讨了商业银行经营住房按揭贷款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的形成原因。认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一个较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好地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提高资产流动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06年02期)

王旭霁[10](2005)在《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中国住宅商品化的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住房按揭贷款减轻了不少居民的负担,但它还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功能性缺陷。然而,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不仅对居民买房、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市场完善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迫在眉捷,是中国住宅商品化的出路。(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开始启动,市场发行规模由最初的17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3200亿元人民币,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证实了其在金融制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贷业务结构的调整,外部投资环境信息的不健全以及个人贷款的潜在风险,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并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住房按揭贷款在国内外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得出帮助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7

[2].周思敏.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J].当代经济.2016

[3].闫立良.潘功胜: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可以搞资产证券化[N].证券日报.2015

[4].邓茜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杨波.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住房按揭证券化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

[6].任晓.中投计划投资美住房按揭证券[N].中国证券报.2009

[7].阎建军.美国住房按揭证券化中的保险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8

[8].李业顺,杨光.住房按揭证券化中投资机构追索权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7

[9].吴庆艳.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及资产证券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6

[10].王旭霁.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中国住宅商品化的出路[J].商业研究.2005

标签:;  ;  ;  ;  

住房按揭证券化论文-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