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张强,吕文良

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张强,吕文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道微环境,肝病,综述

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吕文良[1](2019)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肠肝轴的概念提出以来,针对肝病过程中与肠道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肝病研究领域,文章针对肝病谱当中的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肝细胞癌以及慢性肝病并发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希望为以后的肝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娜[2](2018)在《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成年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项研究表明卫生假说与湿疹、过敏、哮喘、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以及孤独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环境清洁度影响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多样性。据报导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种类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可以推测,多种过敏性疾病和某些神经发育疾病,与环境清洁度的相关性是通过肠道微生态的改化产生的。抗生素是影响肠道微生态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临床上常用药。不同清洁度环境下,抗生素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是否一致,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环境清洁度条件下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并对比了饮食与环境清洁度,哪个因素在降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上更具有优势。实验内容:实验小鼠基因、分娩、母鼠等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我们都控制为一致。我们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一组饲养在SPF动物房(为正常饮食);两组饲养在SPF动物房,鼠笼可以漏粪(一组为高脂饮食,另一组为正常饮食);两组饲养在清洁度较低的普通动物房内(一组为高脂饮食,另一组为正常饮食);在小鼠13周龄时对其进行抗生素处理。抗生素处理前(采完样立即进行抗生素处理),抗生素停药当天,第3天,第9天,分别采集粪便,提取粪便中的细菌总DNA,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态结构组成与变化。实验结果:(1)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3)低清洁度的环境加快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过程。(4)相比于环境清洁度,饮食在降低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紊乱中作用较小。(5)漏粪加剧了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结论:低清洁度环境能显着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29)

齐容[3](2017)在《车前子粗多糖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车前子粗多糖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及血压的的影响,探讨其对老年高血压病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而扩展车前子粗多糖胶囊的临床使用范围,寻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的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1月~11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老年病科,符合老年高血压病纳入标准,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从事先按随即数字表法查找并均衡两组例数后设置好组别的标有60个数字的卡片中任抽取一张卡片,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于西医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车前子粗多糖胶囊,两组均治疗14天。收集每位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最近粪便,湿重2g,经反复离心、洗涤、除去杂质后用细菌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细菌总的DNA,-80℃保存。本课题以车前子粗多糖胶囊为研究药物,应用RT-PCR技术,根据目标菌群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加入粪便样品DNA中,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将目标菌群分离出来。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到的Ct值,采用相对定量2-△△Ct法计算出粪便样品中目标菌群基因的拷贝数,作为本研究的定量结果。将定量结果录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中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和直肠真杆菌拷贝数进行比较,实验组经14天治疗后多形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拷贝数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真杆菌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14天治疗后多形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拷贝数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真杆菌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将两组治疗后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和直肠真杆菌拷贝数进行比较,实验组多形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拷贝数增加较实验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直肠真杆菌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BP和DB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14天用药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得以控制;并将两组治疗后SBP和DBP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降压效果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车前子粗多糖胶囊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2.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是车前子粗多糖胶囊能够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作用机制之一。3.车前子粗多糖胶囊与常规降压药物在干预老年高血压病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01)

赵旭,丁晓,杨在宾,施寿荣[4](2016)在《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和ANGPTL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酸梭菌可提高肉鸡肌内脂肪含量,但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是一种与动物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是连接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脂肪代谢的主要媒介。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和ANGPTL4表达的影响,为揭示丁酸梭菌提高肉鸡肌内脂肪含量分子机理,同时也为肉鸡肌内脂肪沉积的调控提供新思路。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公鸡192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1×109CFU/kg,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试验期为42天。分别于试验的第21和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只体重接近的健康肉鸡,采血测定ANGPTL4含量。随后相同鸡只自由采食2 h,颈静脉放血处死,取相同部位回肠,用于测定ANGPTL4 mRNA表达,同时采集盲肠内容物,用于肠道丁酸含量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21日龄肉鸡盲肠中丁酸含量、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数量以及回肠中ANGPTL4 mRNA表达和血清中ANGPTL4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2)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显着提高了42日龄肉鸡盲肠中丁酸含量和硬壁菌门数量(P<0.05),显着降低了42日龄肉鸡回肠中ANGPTL4mRNA表达和血清中ANGPTL4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能可以通过改善42日龄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来降低肉鸡ANGPTL4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桂巍[5](2016)在《用两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用两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头孢组、青霉素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0例患儿,另外选择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为头孢组患儿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为青霉素组患儿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联合用药组患儿联用上述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各组新生儿病情的治愈率、治愈的时间及用药5d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头孢组、青霉素组与联合用药组患儿病情的治愈率、治愈的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头孢组、青霉素组与联合用药组患儿在用药后其肠道双歧杆菌属细菌的含量较低(P<0.01),肠杆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及消化链球菌属细菌的含量较高(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新生儿在进行治疗后其肠道内类杆菌属细菌的含量相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均是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有效药物。但是,无论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单用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或联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均可显着降低其肠道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含量,增加其肠道内肠杆菌等有害菌的含量,导致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失衡。这种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6年05期)

李敏,申元英[6](2016)在《民族习惯地理环境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是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的免疫、营养、代谢等诸多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其定殖分布由于地理环境与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地理环境、民族饮食习惯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特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通过了解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冠楠[7](2015)在《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蚕业在我国是农业组成的一部分并且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人类经济生活和饲养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家蚕(Bombyx mori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重要性不仅是能够生产蚕丝还由于蚕蛹自身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我国有超过10个省的上千万人参与养蚕业或相关的行业中。氟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家蚕摄入氟元素过量时会导致死亡。近年来,由于多种生态因素会使桑叶受到污染,如含氟废弃物、工业生产后的含氟排放物和水源受氟污染等,进而导致区域性家蚕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养蚕业的经济生产。氟离子是原生质毒剂,属于胃毒,其最初在家蚕中肠内累积而后进入血液及其它组织器官,因此其能够严重的破坏中肠组织。中肠不但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还具有防御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入侵等作用。家蚕肠道内广泛多样的微生物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其是中肠的天然保护屏障并且对促进氟离子排泄具有重要作用。氟胁迫后家蚕中肠的理化指标和肠道微环境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因此研究家蚕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自身耐氟性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抗性家蚕品种T6和734的氟胁迫处理,检测其中肠和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总胆固醇(TC)和甘油叁脂(TG)含量、肠道内容物水分和p H值、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变化。氟胁迫后在T6试验组血浆中总SOD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0.53倍、2.49倍和2.66倍;734试验组血浆中总SOD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0.79倍、1.70倍和2.01倍。在T6试验组中肠组织中总SOD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0.93倍、1.23倍和1.36倍;734试验组中肠组织中总SOD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1.43倍、0.83倍和0.54倍。T6试验组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88倍、0.56倍和0.33倍,家蚕734试验组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64倍、0.45倍和0.18倍。T6试验组血清中甘油叁脂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57倍、0.63倍和0.74倍,而家蚕734试验组血清中甘油叁脂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82倍、0.73倍和0.60倍。氟胁迫对家蚕T6和734肠道内容物中的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影响;而对家蚕734肠道内p H值有显着影响(P<0.05),其肠道内p H值由9.76±0.07下降到8.57±0.14。氟胁迫对家蚕肠道内容物中几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对主要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影响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氟胁迫对家蚕多项理化指标均有影响且对中肠的影响作用更大。2.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中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行使功能者,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配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氟胁迫后家蚕中肠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试验通过筛选去除重复蛋白点及不可信蛋白点后共得到23个差异蛋白点,利用KEGG分析找出他们所参与的代谢通路。通过分析表明这些蛋白点主要参与糖代谢,再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其中V-ATPase subunit A、V-ATPase subunit B、Enolase、Aldose Reductase等蛋白点基因的表达量。研究发现这4个蛋白点基因的表达量在氟胁迫后不同抗性家蚕体中肠内均会受到抑制作用,这说明氟胁迫会影响家蚕正常的生理活动可能是家蚕致死的关键因素之一。3.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内产消化酶菌群组成结构的影响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其中有大量的胞外消化酶如酪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这些酶能够促进家蚕对桑叶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利用微生物传统培养法结合筛选培养基鉴定氟胁迫后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内产消化酶菌群结构和产酶类型,有助于了解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菌群营养型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家蚕肠道内产消化酶细菌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氟化物能够降低家蚕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并且对734达到显着性影响(P<0.05)。氟胁迫后家蚕T6肠道内的产酶菌组成和消化酶种类没有明显变化;而家蚕734肠道内的产酶菌组成和消化酶种类变的单一,主要为产脂肪酶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细菌。这说明氟胁迫能够改变家蚕734肠道内的微环境从而不利于肠道内某些产消化酶细菌的定植,并且通过对产消化酶细菌组成的改变来影响家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类型。4.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影响家蚕肠道内定居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本研究利用PCR扩增家蚕肠道细菌16S r RNA基因构建克隆文库并用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方法对克隆子分型。从家蚕T6和734肠道样品中共获得14种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以16S r RNA基因为基础构建发育树进行分析。再经巢式PCR(nest PCR)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家蚕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物的香农维尔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变化趋势不同,家蚕734肠道微生物受氟化物的影响更大。氟胁迫后家蚕肠道内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菌群减少,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增多。这说明氟胁迫能够通过改变家蚕肠道内细菌的优势菌群和菌群比例从而破坏家蚕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5.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是近几年研究宏基因组的流行技术手段。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研究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物的OTU数量、组成、相似性、以及α和β-多样性的影响。家蚕734-T组的OUT数和Shannon-Wiener index与家蚕T6达到显着差异(P<0.05),而Chao 1指数与其余几组均达到显着差异(P<0.05)。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上T6-T与T6-C基本相同,而734-T与734-C的组成则明显不同。734-T组的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广古菌门Euryachaeota和未分类菌unclasified明显增多,而Firmicutes门细菌则明显减少,其主要减少的为Enterococcus、Lactococcus和Bacillus几属细菌。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聚类分析表明T6-C与T6-T组的肠道菌群关系最近然后是734-C,距离最远的是734-T的肠道菌。在PCo A主坐标分析中,在T6-C、T6-T和734-C组的9个样品空间距离较近,而与734-T组的3个样品距离较远这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氟胁迫能够明显改变家蚕734肠道内的宏基因组,并且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和古菌的出现与其自身对氟化物的耐受性相关。6.耐氟枯草芽孢杆菌SWL-19的筛选鉴定及益生效果研究益生菌是指一类对宿主健康其促进作用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活体微生物。本研究利用高温选育法对家蚕肠道内的芽孢杆菌进行初筛,以产多种胞外消化酶和能富集氟离子的特性为基础,结合溶血试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产消化酶能力大小等对芽孢杆菌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再利用添食饲喂法研究其对氟胁迫家蚕的益生效果。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Bacillus sbutilis SWL-19,其细胞大小为0.7~0.9×2.8~3.2μm、能产多种胞外消化酶、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无溶血性、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和产芽孢等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YQH 60(HQ143659.1)有100%的同源性。SWL-19能耐受1600 mg/kg氟离子浓度,并且在含100 mg/kg氟化物的培养基中其富集系数为78.4。通过对氟胁迫家蚕734添食该菌后可显着性(P<0.05)提高蚕体重和降低死亡率。以上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WL-19能明显减轻氟胁迫对家蚕的影响,证实利用微生物提高家蚕对氟化物的抗性是可行的,为蚕业生产中氟中毒事件提供一种可行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9-01)

周庆民,冯万宇,侯美如,徐馨,黄健[8](2014)在《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建立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每克肠道内容物中大约含1×1010个以上微生物,它们大部分与机体细胞亲密接触,对于促进机体物质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宿主营养、免疫及促生长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其宿主的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动物肠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员,其他包括肠道上皮细胞及食源性非生物成分、以及来自胃、肝和胰的分泌物(如激素、酶类、黏液和胆酸盐。这些微生(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陈瑾,邹成义,杨加豹,殷勤,余丹[9](2014)在《日粮纤维对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粮纤维作为肠道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可调节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健康。本文就日粮纤维对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日粮纤维作用效果的因素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4年03期)

叶楠,陈代文,毛湘冰,黄志清,毛倩[10](2011)在《不同木聚糖水平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木聚糖水平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菌群数量的影响。选择30头体重相近,遗传背景相似的28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阉公猪,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设2个饲粮木聚糖酶添加量(0和1 000U/kg)和3个饲粮木聚糖水平(4.58%、6.23%和7.54%),将仔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4d。结果表明:试验1~14d,添加木聚糖酶能显着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木聚糖酶趋于提高回肠内容物乙酸含量(P>0.05),显着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盲肠内容物氨含量(P<0.05),显着增加盲肠内容物双歧杆菌数量(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以饲粮木聚糖水平为7.54%时,木聚糖酶的添加效果最为明显。但饲粮木聚糖水平对于以上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且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与饲粮木聚糖水平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项研究表明卫生假说与湿疹、过敏、哮喘、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以及孤独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环境清洁度影响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多样性。据报导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种类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可以推测,多种过敏性疾病和某些神经发育疾病,与环境清洁度的相关性是通过肠道微生态的改化产生的。抗生素是影响肠道微生态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临床上常用药。不同清洁度环境下,抗生素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是否一致,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环境清洁度条件下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并对比了饮食与环境清洁度,哪个因素在降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上更具有优势。实验内容:实验小鼠基因、分娩、母鼠等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我们都控制为一致。我们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一组饲养在SPF动物房(为正常饮食);两组饲养在SPF动物房,鼠笼可以漏粪(一组为高脂饮食,另一组为正常饮食);两组饲养在清洁度较低的普通动物房内(一组为高脂饮食,另一组为正常饮食);在小鼠13周龄时对其进行抗生素处理。抗生素处理前(采完样立即进行抗生素处理),抗生素停药当天,第3天,第9天,分别采集粪便,提取粪便中的细菌总DNA,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态结构组成与变化。实验结果:(1)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3)低清洁度的环境加快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过程。(4)相比于环境清洁度,饮食在降低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紊乱中作用较小。(5)漏粪加剧了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结论:低清洁度环境能显着降低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吕文良.肠道微生态环境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李娜.低清洁度环境降低抗生素对成年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8

[3].齐容.车前子粗多糖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

[4].赵旭,丁晓,杨在宾,施寿荣.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和ANGPTL4表达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桂巍.用两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6

[6].李敏,申元英.民族习惯地理环境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6

[7].李冠楠.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

[8].周庆民,冯万宇,侯美如,徐馨,黄健.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建立及影响因素[J].猪业科学.2014

[9].陈瑾,邹成义,杨加豹,殷勤,余丹.日粮纤维对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14

[10].叶楠,陈代文,毛湘冰,黄志清,毛倩.不同木聚糖水平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

标签:;  ;  ;  

肠道微生态环境论文-张强,吕文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