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苹果耗水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覆盖和灌溉,果农间作,根长密度,耗水量
苹果耗水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宣,王若水,李超楠,刘韵,毕华兴[1](2019)在《不同水分调控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与耗水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2种节水措施,分析了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根系空间分布、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上限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55%(W1,低水),70%(W2,中水)和85%(W3,高水),2种覆盖材料: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增加了苹果和大豆总根长密度,且扩大了苹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根长分布。苹果根长密度与距树行距离呈负相关,而大豆则呈正相关,且均与垂直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豆鼓粒期土壤水分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先减后增,最小值为距树行1.5~2.0m,与清耕(CK0)和单一覆盖(CK1和CK2)相比,水分调控措施能显着提高0—6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聚类分析表明水分调控下苹果和大豆主要水分竞争区域为距树行0.5~1.5m、垂直方向0—40cm土层范围内。M2W2处理苹果细根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大豆细根主要在0—20cm土层,根系错位分布缓解了种间水分竞争,其耗水量可较W3组减少40~50mm,且其产量和水分利用可分别较其他水分调控措施提高29.37%~41.92%,12.29%~53.35%,同时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大,可达2 976.5元/hm~2。由此建议在未坐果的幼龄苹果树行间间作大豆时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灌水150m~3/hm~2,结荚期灌水400m~3/hm~2,鼓粒期灌水300m~3/hm~2,可显着提高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波,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2](2016)在《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幼龄苹果树耗水特性及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年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和彭曼-蒙特斯公式(Penman-Monteith)计算幼龄苹果树全生育期的实际耗水量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探明了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幼龄苹果树的耗水特性及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CK、T_2、T_3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分别为327.40、322.60和314.10mm;T_1处理最小为296.40mm。生育期内各处理耗水量均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分布,生育中期(7-9月)的耗水模数为69.43%~75.44%,此阶段是幼龄苹果树的需水关键期。2CK、T_2、T_3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分布,初始生育期缓慢增长;花芽分化期,略有下降;快速生育期,作物系数持续增长并在生育中期达到峰值;成熟期,作物系数迅速减小;T1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内呈单峰分布,除7月外,其余时期都小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均在9月达到峰值。3蓄水坑灌比地面灌溉具有更强的蓄水保墒能力。(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6年06期)
刘忠霞[3](2011)在《干旱胁迫下苹果树苗光合、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Malus pumila Mill.)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多年生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北黄土高原产区是我国最好的苹果产区之一,这个区域苹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4%,产量约占全国的49%。由于西北黄土高原正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水分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关键的生态因子。水分是限制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水分胁迫造成的作物的减产,可以超过其他环境胁迫所造成减产的总和。因此研究苹果树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光合耗水规律及其抗旱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1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树苗,砧木为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照70%-75%(占土壤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中度胁迫50%-55%;重度胁迫40-45%。通过测定苹果树苗叶片的叶面积、整株的干重、鲜重和根冠比来揭示干旱对苹果树苗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利用称重法以及Yaxin-1102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一年生红富士苹果树苗的光合耗水规律;采用干旱复水和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干旱对苹果树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果树进行抗旱锻炼,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红富士苹果树苗叶面积、干重、鲜重均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减少,而根冠比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这说明严重干旱已显着抑制红富士苹果树苗的生长发育。(2)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型”趋势,上午10:00时出现一个高峰,下午16:00时达到第二个高峰。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对照>中度胁迫>重度胁迫。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是从上午6:00开始逐渐减小,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之后略有上升。叁种处理下,对照处理的耗水量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16:00之间;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处理下的耗水量日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16:00之间和16:00-18:00之间。耗水速率日变化曲线大致同耗水量日变化曲线。耗水量月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5月份起耗水量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8月份以后逐渐减少。(3)干旱复水下,MDA、H_2O_2含量及O_2~-·的生成速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复水后下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复水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APX活性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下,MDA含量、H_2O_2含量及O_2~-.生成速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同一胁迫时间下,土壤含水量越低,其含量越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PX活性在中度胁迫下持续增加,而重度胁迫下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4)干旱复水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复水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在第7d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苹果耗水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年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和彭曼-蒙特斯公式(Penman-Monteith)计算幼龄苹果树全生育期的实际耗水量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探明了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幼龄苹果树的耗水特性及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CK、T_2、T_3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分别为327.40、322.60和314.10mm;T_1处理最小为296.40mm。生育期内各处理耗水量均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分布,生育中期(7-9月)的耗水模数为69.43%~75.44%,此阶段是幼龄苹果树的需水关键期。2CK、T_2、T_3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分布,初始生育期缓慢增长;花芽分化期,略有下降;快速生育期,作物系数持续增长并在生育中期达到峰值;成熟期,作物系数迅速减小;T1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内呈单峰分布,除7月外,其余时期都小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幼树作物系数均在9月达到峰值。3蓄水坑灌比地面灌溉具有更强的蓄水保墒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苹果耗水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宣,王若水,李超楠,刘韵,毕华兴.不同水分调控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与耗水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李波,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幼龄苹果树耗水特性及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6
[3].刘忠霞.干旱胁迫下苹果树苗光合、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