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张灏滟

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张灏滟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间武术,公众史学,路径研究

现代口述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张灏滟[1](2019)在《从口述历史到公众史学:论民间武术现代发展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村落文化空间进一步压缩,民间武术继续边缘化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身的存续。民间武术的现代转型问题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本文着眼公众史学研究方法,围绕公众书写、公众记忆以及公众消费,从建构"宏大历史与个体生命"之间的联系出发,为民间武术的现代发展探索一条更具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研究结果:民间武术是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地方文化形态,"民间性"是民间武术不可剥离的本体存在。进入现代转型期,"民间性"既成为了民间武术再发展的张力,亦是桎梏。从外环境来看,城市化进程以前的民间基础,帮助了民间武术文化的存续繁衍;但同时也造成了民间武术长期保持高度封闭的状态,致使其自身夹杂的民俗民间文化难以形成通俗化的理解。从内部环境来讲,民间武术自身其实已经形成了多级的分化,一部分难以完成现代转型的民间武术已经成为历史;一部分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剩下的则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由此展现出了当前民间武术群体生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侧面反映了我们应该从"群体"视角来看待民间武术的现代性问题。公众史学伴随着口述历史的第二次研究范式转型而被引入学界。相较于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公众史学的研究对象从"个人"上升至"群体",以"公众"为研究核心,注重"历史的公众呈现"。如果我们将口述历史看作一种声音传递的历史,那么公众史学则是解读口述历史的学科视角,所以有学者评价道:"只有将口述历史放置到公共史学的框架,放在‘君史’向‘民史’转变的宏观角度,才能赋予我们新的视野。"经过研究发现,公众史学研究视角为民间武术提出了叁个方向的可能路径:(1)从个人参与到人人参与:发展民间武术的公众书写。一方面是建立"书写人人"的民间武术史料库。通过采集民间武术群体的口述资料,由点及面地覆盖成一个"书写人人"的民间武术史料库,从见个体、见群体,到见社会,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还原民间武术。另一方面是促使民间武术的参与者、见证人等都成为民间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人,共同创建"人人书写"的民间武术记忆文本。(2)从个体记忆到群体发声:构建民间武术的公众记忆。一方面是探索民间武术的公共空间。通过那些看似分散的个别民间武术口述史料,观察个体到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纵横分布,找到彼此文化间的转借路径,发现埋藏在民间武术分隔表象下的关系之网,还原民间武术的整体生存样态。另一方面是建构民间武术的集体记忆。基于更大范围的公众记忆与群体口述文本,为从"想象空间"中建构民间武术"集体记忆"创造可能。(3)从平民叙事到通俗历史:实现民间武术的公众传播。一方面是呈现人人可读的民间武术历史。当我们能够将民间武术的个人、家族、传承、文化、技术等口述资料转化为不隐晦、不生涩的影像画册、纪录片,甚至是影视剧作品等通俗作品时,就极大地拓宽了民间武术的受众面。此时不再仅仅是习练者或研究者,还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通过多元的媒介呈现接触到民间武术。另一方面是激发新的民间武术公众记忆。随着公众史学作品将传播通路打开,比如看到、听到、读到民间武术历史作品的普通人,原本不会与民间武术产生交集的"圈子"也会被带动进来。这些以往认知中的"陌生人",他们同样会对于民间武术表现出情绪、态度和认识,去评价和解读民间武术,进而整合出新的民间武术"共同体"。这种对某个事物的共同记忆与共同过去,就是新的"集体记忆"。研究结论: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互将日渐频繁。站在"传播中国"的诉求背后,民间武术无疑可以与其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一道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素材。公众史学与民间武术的跨学科融合才刚刚起步,这种新的历史解读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术呈现形式,突出了普通公众与学术研究的双向互动,为学者打开了研究民间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同时,人与历史之间主被动模式的转变为重新建立起传统、历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途径,这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到民间武术的现代存续问题。最后,我们并不能盲目地挥洒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忧虑,笼统地去对待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无条件、不辨别地保护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存续。但通过口述历史和公共史学的路径,我们可以留下历史的火种,为这些民间文化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间与空间的再次延续存留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绪义[2](2015)在《一部彰显美的力量与活的历史的现代湖南美术画卷——评《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一直在思考,艺术史来源于什么?思考的结果是,我认为,艺术史同样来源于生活。一部好的艺术史绝不应当只是一些客观史实的梳理与叙述,秉笔直书固然是写史的一大原则,但真正能给后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历史,即便是官修的史书,如司马迁《史记》,都是带着明显个人气息与个性温度的叙述。(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5年22期)

丁旭东[3](2015)在《现代口述历史与音乐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探索——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与会学者讨论了音乐口述历史基本概念和内涵、口述历史书写主体、口述历史中的谎言、口述访谈中触及的个人隐私问题、学科创建与未来建设发展问题,交流了音乐口述历史实践探索经验等,文章认为本次会议意味着我国学者已经走上对音乐口述历史学科理论的自觉探索之路。(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玲[4](2013)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体现的现代民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德刚教授努力下,借助晚年张学良的讲述创作完成了《张学良口述历史》,再现了他所历经的百年岁月,更让我们看到了他逐渐展现的现代民主思想。(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28期)

郑松辉[5](2006)在《口述历史及其在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说明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指出这项工作有助于挽救历史资料,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来源于《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广智[6](2003)在《“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口述史学的奠立 ,源于史学的一种悠久传统。它的复兴运动 ,源于美国 ,波及东西 ,在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口述史学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史学 ,一种普通民众而非精英人物的史学 ,一种由大众直接参与而又为大众建构历史的历史学。口述史学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巨大的反叛 ,新史学也正是在这种反叛中 ,迈出了前进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3年09期)

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一直在思考,艺术史来源于什么?思考的结果是,我认为,艺术史同样来源于生活。一部好的艺术史绝不应当只是一些客观史实的梳理与叙述,秉笔直书固然是写史的一大原则,但真正能给后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历史,即便是官修的史书,如司马迁《史记》,都是带着明显个人气息与个性温度的叙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灏滟.从口述历史到公众史学:论民间武术现代发展的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刘绪义.一部彰显美的力量与活的历史的现代湖南美术画卷——评《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J].创作与评论.2015

[3].丁旭东.现代口述历史与音乐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探索——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4].王玲.张学良口述历史中体现的现代民主思想[J].兰台世界.2013

[5].郑松辉.口述历史及其在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

[6].张广智.“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J].学术研究.2003

标签:;  ;  ;  

现代口述历史论文-张灏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