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切除论文-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

耳蜗切除论文-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耳蜗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外耳道,耳蜗下通道,岩尖病变

耳蜗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1](2019)在《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手术入路,观察内镜下后下鼓室及圆窗周围重要的解剖标志,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同时在高分辨颞骨CT叁维重建下量化耳蜗下通道,为该手术入路提供国人恒定的解剖标志及影像学依据。方法 1.应用10具(20侧)新鲜冰冻成人尸头,模拟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气房切除,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术前在颞骨CT上分别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以及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2.回顾性阅读分析85例患者(170侧)颞骨高分辨CT,记录耳蜗下通道与岩尖气房在颞骨CT上的影像学特征,归类其分型情况。结果 1.20侧冰鲜尸头以及170侧临床患者颞骨CT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46±1.02)mm、(6.83±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7±0.58)mm、(3.82±1.29)mm,其中,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79±0.60)mm、(7.19±1.44)mm,非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28±1.17)mm、(6.68±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4.06±0.36)mm、(4.06±1.42)mm,非气化型分别为(3.45±0.58)mm、(3.74±1.22)mm。2.耳蜗下通道与颞骨岩尖气房CT分型:A型气化型31.18%(53耳),B型板障型57.65%(98耳),C型硬化型11.18%(19耳)。结论高分辨颞骨CT可作为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病变切除的术前重要参考。从解剖学的角度,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是可行的,能够避免损伤内听道、耳蜗、迷路,保存听力,可作为临床治疗上岩尖后下部分较小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白燕芳,张兰梅,刘小玲,陆燕弟,杨瑞娜[2](2015)在《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方法:阐述手术护士手术前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沟通工作、手术间以及各种仪器的准备、配合好麻醉师做好困难插管;术中注意保暖和做好皮肤的保护,关键是预防感染和保护面神经,而且术者操作须轻柔。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语言听辨,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及电话交流,伤口无感染、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默契配合,使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5年11期)

韩海霞,徐鸥,黄河银,王玉杏,路虹[3](2014)在《双侧耳蜗切除术致听力剥夺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大鼠在双侧耳蜗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探讨ABR在测试听力剥夺大鼠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组(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5只(10耳)。实验组动物在双侧耳蜗损毁术后不同时间点与其对照组行ABR检测,记录ABR阈值及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结果:实验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明显延长(P<0.01);实验2周组、4周组与6周组和8周组相比,ABR反应阈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耳蜗切除术可导致大鼠ABR反应阈明显增高,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明显延长;听力剥夺效果从术后4周开始越发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黄河银,刘砚星,徐鸥,王玉杏,路虹[4](2013)在《细胞色素C、凋亡蛋白酶3和凋亡蛋白酶8在大鼠双侧耳蜗切除后听皮层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凋亡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proteinase 3,Caspase 3)和凋亡蛋白酶8(cysteiny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8,Caspase 8)在大鼠听力剥夺后听皮层的表达。方法取SD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2、4、6、8周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动物行双侧耳蜗损毁术,取每组大鼠的双侧听皮层(n=12)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t-C、Caspase 3和Caspase 8的表达。结果成功开展双侧耳蜗损毁术,Cyt-C免疫组化结果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 3和Caspase 8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虽然表达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但只在2~6周组间、2~8周组间、4~6周组间、4~8周组间、6~8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剥夺导致听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凋亡速度在4周以前较慢,6周以后较快。(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3年08期)

赵堃[5](2013)在《单侧耳蜗切除小鼠蜗神经核中MMP-9,MMP-2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在生命中会接触到很多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的信息,任何环境的改变,包括光亮、声音、气味、温度都将对动物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而动物的神经系统有根据环境变化改变其组织结构和功能活性的能力。由于听觉刺激程度的可控性及蜗神经的活动水平易于调控,所以听觉中枢是一个研究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绝佳模型。神经的可塑性研究特别是听觉中枢的可塑性研究一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及耳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听觉剥夺将导致听觉各级中枢在形态及功能上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这些改变,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于听觉中枢功能及其在耳聋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相关资料表明,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对于神经网络的改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本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小鼠的单侧听觉剥夺动物模型,并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蜗神经核中金属基质蛋白酶2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经行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后天性聋对听觉中枢的结构和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目的:利用耳蜗切除术建立小鼠听觉剥夺动物模型,研究一侧完全性听觉剥夺后小鼠蜗神经核中MMP-9, MMP-2表达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听觉剥夺后蜗神经核的可塑性研究,选取健康成年BALB/c小鼠35只,出生两月,体重20-23g,雌雄不拘,耳廓反射正常。随机平均分为7组,其中6组行耳后入路单侧耳蜗切除术,术后分别饲养1天、3天、7天、15天、30天、60天,另外一组作为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采用蜗神经核薄层切片行HE染色观察蜗神经核形态学改变,并行MMP-9、MMP-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一侧听觉剥夺后不同存活时间的小鼠蜗神经核中MMP-2表达的变化。结果:耳蜗切除术后健侧蜗神经核术后不同时间点未观察到MMP-9、MMP-2的表达出现明显改变。术侧蜗神经核中MMP-9在术后1至7天的时间内出现了跨细胞的重新分布;MMP-2则在术后3至60天的时间内出现了跨细胞的重新分布。结论:听觉剥夺将导致成年小鼠术侧蜗神经核中MMP-9和MMP-2会随着听神经纤维的变性退化以及新突触的形成而重新分布,提示耳蜗切除将造成术侧蜗神经核内细胞外基质的重塑。MMP-9和MMP-2重新分布时程的差异预示他们在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分工的不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申宇鹏,李晓明,周永清,路秀英[6](2009)在《蜗轴切除术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在豚鼠耳蜗核内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豚鼠行单侧蜗轴切除术后双侧蜗神经核复合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VGluTs)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明确VGluTs阳性终末在第一级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方法将正常成年豚鼠行单侧内耳蜗轴切除术,手术前、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术后1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观察双侧脑干蜗神经核内VGluTs阳性终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正常豚鼠蜗神经前腹侧核、后腹侧核、背侧核内均可见丰富的VGluT1阳性终末分布,腹侧核内可见阳性终末环绕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VGluT2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蜗神经背侧核中间层及腹侧核边缘小细胞壳区。豚鼠单侧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手术同侧蜗神经腹侧核内VGluT1阳性终末几乎全部消失,与对侧及对照组蜗神经腹侧核对比鲜明。蜗神经核内VGluT2阳性终末在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蜗神经腹侧核内大量的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阳性终末起源于同侧耳蜗螺旋神经节;VGluT1是研究初级听觉传入通路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终末的良好标志;VGluT1和VGluT2在听觉传导系统及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有差异,提示了功能上的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马芙蓉,Thomas,Linder,潘涛[7](2007)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外耳道后壁整块切除后人工耳蜗植入和外耳道后壁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4岁,以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双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收入院。患儿1岁时家长发现对爆竹声无反应,在当地医院检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双耳不能引出反应波。双耳佩戴较大功率的助听器半年无效。1个月前感冒。入院检查:双耳鼓膜为琥(本文来源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尹时华[8](2007)在《耳蜗切除与下丘核—耳蜗声信号通路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下丘核(inferior colliculus,IC)是最重要的听中枢皮层下汇聚站,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主要通过内侧橄榄-耳蜗系统(medial olivocochlear sys-(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伍洪昊,李美华,罗穆云,段菊如,万丽丹[9](2007)在《颅中窝入路岩部切除中耳蜗定位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耳蜗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标志,为颅中窝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及耳蜗在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0具(20侧),观察并测量耳蜗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耳蜗基底圈的内侧壁至叁叉神经孔的距离为(10.36±1.50)mm,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至叁叉神经孔的距离为(8.04±0.99)mm,提出耳蜗的定位四边形。结论:颅中窝手术入路操作中,在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的内侧磨除岩尖部骨质时,不容易损伤耳蜗。(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申宇鹏,邱建华,刘顺利[10](2006)在《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耳蜗血流、听性脑干反应的情况;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噪声性听损伤模型,观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损伤导致的听觉阈移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给予逆行追踪剂后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1周后,术侧耳蜗底回血管纹处血流较对侧升高,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无明显变化;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导致的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交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耳蜗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方法:阐述手术护士手术前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沟通工作、手术间以及各种仪器的准备、配合好麻醉师做好困难插管;术中注意保暖和做好皮肤的保护,关键是预防感染和保护面神经,而且术者操作须轻柔。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语言听辨,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及电话交流,伤口无感染、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默契配合,使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顺利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蜗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

[2].白燕芳,张兰梅,刘小玲,陆燕弟,杨瑞娜.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行颞骨次全切除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J].医疗装备.2015

[3].韩海霞,徐鸥,黄河银,王玉杏,路虹.双侧耳蜗切除术致听力剥夺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改变[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4].黄河银,刘砚星,徐鸥,王玉杏,路虹.细胞色素C、凋亡蛋白酶3和凋亡蛋白酶8在大鼠双侧耳蜗切除后听皮层的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

[5].赵堃.单侧耳蜗切除小鼠蜗神经核中MMP-9,MMP-2表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6].申宇鹏,李晓明,周永清,路秀英.蜗轴切除术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在豚鼠耳蜗核内的变化[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

[7].马芙蓉,Thomas,Linder,潘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外耳道后壁整块切除后人工耳蜗植入和外耳道后壁重建[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8].尹时华.耳蜗切除与下丘核—耳蜗声信号通路重塑[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

[9].伍洪昊,李美华,罗穆云,段菊如,万丽丹.颅中窝入路岩部切除中耳蜗定位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

[10].申宇鹏,邱建华,刘顺利.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

标签:;  ;  ;  ;  

耳蜗切除论文-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