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货物运到期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物运输,运到期限,运行线选择,k短路
货物运到期限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炳,李晟东,吕红霞,徐长安[1](2019)在《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列车运行线选择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根据货运市场动态需求,基于实施日进行铁路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是提高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实现铁路货运改革创新的关键。实现流线结合,对于动态的车流合理选择运行线进行挂运,即将车流指派到运行线对应的列车上,是确定货物运输方案的核心工作。确定的运行线不同,货物运输时间则不同,基于此,可为货主提供多种运到期限选择方案。以车流在途运输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货物列车运输能力、技术站有调中转作业时间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列车运行线选择0-1整数规划模型;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并提出了运行线选择的k短路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凯,徐能,黎浩东,彭忞渊[2](2019)在《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进行精确计算,可以有效支撑运到期限保障率的提升,进而提高货物运输服务水平。在阐述我国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规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的目的及意义,提出基于运行图计算运到期限最小值,以及计算具体货流起讫点间运到期限的平均值2种计算思路,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运到期限计算值与按《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计算值有较大偏差,偏差值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运到期限值与运输产品设计相关,适应差异化运输需求的运输产品谱系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铁道货运》期刊2019年01期)
李晟东,徐长安,吕红霞,李文新[3](2018)在《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编组站动态配流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到期限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保障运到期限,对提升铁路货物运输质量与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编组站动态配流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货物对运输时效性要求的不同,以车流在站停留时间加权值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均值比例分配法将运到期限分配到货物运输编组站作业环节,成为车流最大在站停留时间约束,同时考虑编组去向等约束,建立基于运到期限的编组站调机运用计划与配流计划综合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编组站动态配流问题,同时满足车流的运到期限要求.(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8年05期)
鄢永超,何世伟,殷玮川[4](2018)在《考虑运到期限的铁路管内货物快运列车组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铁路管内货物快运列车运输组织工作难以保证货物的运到期限水平,以货物装卸尽量多和尽早在最终编组站编入到跨局远程直达列车开行为双目标,考虑与快运列车运输组织影响相关的约束,构建了考虑运到期限的管内环线货物快运列车运输组织优化模型,并采用C#调用IBM ILOG Cplex软件对双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帕累托解集的精确求解。以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运输组织为例,通过与实际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分对比,在保障货物装车需求下,当帕累托解分别为0.50和0.51时,结果有效缩短了京津冀快运列车的停站作业时间。实例中X481和X492次快运列车分别较计划时间提前了127.21min和200min,有效验证了构建的模型和求解算法,并就实例结果给出了相关组织工作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8年02期)
魏玉光,贾祥,刘殿兴,杨浩[5](2018)在《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方法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和运输组织水平的整体提高,铁路运输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20世纪80年代铁路运输条件制定的以运价里程为基础的运到期限计算方法已脱离生产实际,存在如下问题:货物逾期送达和提前送达现象并存;提前送达的货物,其平均送达时间远小于运到期限。根据抽样和数理统计发现,不同的OD,即使运距相同,运到时间也有差异。提出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算法,该算法能够缩短运到期限,提高运到期限的准时性和时效性,为现有运到期限计算方法的革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8年04期)
全汉儒[6](2017)在《考虑运到期限的管内零散货物快运列车组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中国铁路实施货运改革正式实施,随后零散货物运输逐渐在铁路货运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抢占零散货运市场份额,各铁路局陆续推出货物快运产品,对零散货物“敞开受理,随到随办”,并提供“门到门”的全程物流服务,同时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化调整运输计划,加快列车运行组织,保障货物运到期限。但是货物快运业务开行时间较短,没有系统和先进的运营理念和技术,随着货运量的不断发展,部分车站作业能力紧张,延长列车在站作业时间,货物运到期限难以保障。因此本文研究目标是,在完成基本作业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管内货物快运列车停站选择和作业量,加快列车运输组织,保障货物运到期限。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状,明确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运到期限、货物快运以及货物运输组织等进行归纳和分析。(2)介绍我国管内零散货物运输的发展现状,明确货物快运业务相关作业流程以及列车运行组织方式;介绍货物运到期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运到期限保障存在的问题。(3)建立管内零散货物快运列车的运行组织优化模型。考虑作业需求和列车装运能力,选择合理的停站方式及作业量,对快运列车运行进行优化,以压缩总体作业时间。(4)对模型进行算法设计。利用外点惩罚函数法将模型转化成一个无约束的优化问题,然后根据微进化算法的原理,设计该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步骤。(5)最后进行实例分析。以京津冀环线货物快运作为实例分析的对象,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算法代码,然后运行求解。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有效性,并根据结果给出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殿兴[7](2017)在《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设施设备和运输组织水平的整体提高,铁路运输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上世纪80年代铁路运输条件制定的运到期限计算方法已经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现行运到期限的问题主要有:货物逾期送达和提前送达现象并存;实际送达时间远小于运到期限。前者主要是因为OD运输条件存在差异,造成逾期和提前送达现象并存;后者主要是因为运输条件整体水平提高,货运能力逐步解放,缩短了送达时间。为解决现行运到期限时效性和准时性差的问题,论文提出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的思想。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是对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方法的大胆创新,不同于现行以运价里程计算运到期限的方法,基于OD的运到期限计算方法一方面根据现有运输条件整体上缩短了运到期限,提高了运到期限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基于OD的运输条件差异,提高了运到期限的准时性。为现有运输条件下的运到期限的计算提供了新思路。首先,论文对国内外货物送达时间相关问题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OD的差异化运到期限。具体包括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问题和理论;介绍可借鉴的相关先进理念和方法;分析了基于OD的差异化运到期限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特点;提出了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思想。其次,根据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货物送达时间准时性和时效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送达过程各环节作业时间的分布规律。具体包括调查分析了铁路货物送达时间准时性和时效性现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货物送达时间的主要作业环节;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了送达过程各环节作业时间的分布规律。再次,根据基于OD的差异化运到期限的特点,建立有约束的随机网络规划悲观最长路与乐观最短路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具体包括引入乐观值与悲观值概念,处理随机网络置信水平约束;引入预留时间概念,得到有规划的运到期限时间窗;在遗传算法中引入模拟退火机制,提高算法局部寻优能力,设计混合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最后,论文以实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具体包括在放射状OD网络下计算货物运到期限时间窗,分析基于OD的差异化货物运到期限的可靠性,为时间窗置信水平的确定提供建议;对提高货物送达时间的准时性和时效性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奋强[8](2017)在《基于运到期限的铁路货运专线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和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货物运输越来越强调高效快捷、方便准时、信息畅通,而铁路货物运输一直存在货物运到延期问题,不利于铁路货运市场的发展。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作为货物运输组织工作中的核心技术与指导文件,其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货物运输生产效率和运输服务水平,关系到货物运到期限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运到期限的铁路货运专线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理论,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策略及关键技术。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1、对铁路货运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货物运到期限无法有效保障是导致铁路货运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理归纳了国内外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发现我国目前的货物运输组织模式不适应货物及时运输的市场需求,由此提出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规划型运输组织理念。2、面向货运市场需求,提出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运专线开行方案编制理论,研究了运到期限与开行方案编制的相互关系、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货运专线采用基于运到期限的开行方案编制模式的有利条件。3、对基于运到期限的货运专线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策略及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运到期限对开行方案编制的两点技术要求,即依据实时货流动态编制与采用动态编组模式。引入货物运输时间价值系数研究了动态编组模式中最小编组辆数的计算方法,应用反馈控制原理设计了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动态编制策略,研究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流组织方法,归纳分析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总体编制流程。4、以车流组织时间消耗最小、直达列车经济效益最大及运输时间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运到期限的开行方案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编制模型,并构建算例对模型完成了合理性论证,为解决铁路货物运到延期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凯[9](2017)在《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运输组织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对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淘汰,使得铁路传统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的运量大幅减少。而日用、百货、小商品等消费品运输稳中有升,特别是小体积、高价值、高时效性、高附加值货物的运量增加较快,这类货物的运到期限成为客户的主要考虑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铁路如何保证货物的运到期成为铁路保持货运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特别是与既有繁忙干线如京沪、陇海、京广、京哈等线路的平行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极大地缓解了这些繁忙干线紧张的运输能力,释放了既有线客车占有的货运能力,为铁路开发特色产品提供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如何保证货物的运到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铁路的运输组织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而后针对运到期限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货物运输时间的构成等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接着阐述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运输组织全程服务理念和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设计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运输组织产品,通过对货物运输全程的分析,计算了不同种类列车的运到期限,为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运输组织模式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运到期限范围。在此基础上,以所有列车在装、卸、运过程中的车小时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满足货物运到期限、车流组织唯一性、技术站装卸改编能力和直达列车编成量数为必要约束,构建了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0-1非线性优化模型。最后结合算例,根据列车编组计划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到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案。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次将货物运到时间纳入考虑范围,为了体现时间的重要性,将时间作为车流的固有属性,对车流进行了新的规定,将运到期限作为优化模型的必要约束,是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进一步的延伸研究,具有一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乔欢[10](2015)在《基于风险预控的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节奏的加快,货物送达准时性已成为影响企业运输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由于受到运输能力和运输组织等因素的制约,铁路货物运输的准时性已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提升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瓶颈。将风险预控思想应用到运到期限管理中,构建运到期限风险预控体系是本文提出的改进运到期限管理的一个新的思路。本文立足于铁路货运服务全过程,以铁路总公司货运营销决策项目为依托,研究了铁路运到期限风险预控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铁路运到期限风险预控平台作为运到期限风险预控体系的技术保障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引用风险管理、预警管理等理论介绍了风险的相关概念、理论,分析了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防范的程序过程,同时建立了运到期限风险预控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运到风险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2)通过对铁路运到延迟原因的统计分析,得出造成运到延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流程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可能造成运到延迟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运到延迟内部机理模型,作为后续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环节;(3)根据识别出的运到期限风险因素,建立了基于人-机-管-环的运到期限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模型。同时研究了运到期限的风险控制对策,对铁路部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4)研究运到期限风险预控平台总体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结构,风险信息化流程以及数据集成方案,为实行运到期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论文最后总结了在研究铁路运到期限风险预控方法和风险预控系统平台中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内容。(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7-01)
货物运到期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进行精确计算,可以有效支撑运到期限保障率的提升,进而提高货物运输服务水平。在阐述我国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规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的目的及意义,提出基于运行图计算运到期限最小值,以及计算具体货流起讫点间运到期限的平均值2种计算思路,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运到期限计算值与按《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计算值有较大偏差,偏差值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运到期限值与运输产品设计相关,适应差异化运输需求的运输产品谱系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物运到期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炳,李晟东,吕红霞,徐长安.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列车运行线选择优化研究[J].铁道学报.2019
[2].张凯,徐能,黎浩东,彭忞渊.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研究[J].铁道货运.2019
[3].李晟东,徐长安,吕红霞,李文新.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编组站动态配流优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
[4].鄢永超,何世伟,殷玮川.考虑运到期限的铁路管内货物快运列车组织优化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8
[5].魏玉光,贾祥,刘殿兴,杨浩.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铁路.2018
[6].全汉儒.考虑运到期限的管内零散货物快运列车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7].刘殿兴.基于OD的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8].张奋强.基于运到期限的铁路货运专线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9].王凯.基于运到期限的货物运输组织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0].乔欢.基于风险预控的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