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后冷却论文-韩东序,杜林秀,吴红艳,齐敏

轧后冷却论文-韩东序,杜林秀,吴红艳,齐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轧后冷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轴承钢,珠光体,球化退火,网状碳化物

轧后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韩东序,杜林秀,吴红艳,齐敏[1](2019)在《轧后冷却速率对GCr15轴承钢球化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模拟热轧后不同冷却速率对网状碳化物析出及后续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共析碳化物形成温度区间采用快冷处理可以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减小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当冷速控为20℃/s时,采用离异共析处理方式可将球化退火时间降低约2 h,硬度可达1. 95 GPa左右.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表明球化处理后的球状碳化物类型为M3C,冷速的调控不会改变球化处理后碳化物的种类.(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黄卫国,金超,张田[2](2019)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技术在中厚板轧后冷却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钢3 500 mm中厚板超快冷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该超快冷控制系统的相关组成部分以及所记录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库中所记录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量巨大、"不清洁"等特点,采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空间中筛选出离群因子较大的"异常点"并剔除,以使数据能够完全、充分地反映实际生产过程,在提高数据精度的同时也为后续的钢板生产、故障分析以及规则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张唤唤,齐亮,黄远坚,张祖江[3](2019)在《韶钢3450mm生产线钢板轧后冷却均匀性改善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善中厚板轧后冷却均匀性为目的,从高压水射流冲击换热原理出发,研究了超快速冷却条件下改善钢板冷却均匀性的方法。通过采取合理的设计集管及其布置形式、辊道微加速、钢板头尾遮蔽、水凸度控制以及水比设定等措施,保证了钢板在超快速冷却过程中的宽度及长度方向冷却均匀性,尤其在减量化Q345B及高级别X70等品种开发应用中,实现了较好的温度均匀性,生产钢板的平直度及性能均满足交货要求。(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2期)

吴尚超,熊磊,王新钢,宋瑞建[4](2019)在《邯钢3500mm宽厚板轧后冷却系统集管开启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邯钢3 500 mm宽厚板轧后冷却自动化系统集管的开启方式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再开发。增加了稀疏开启、密集开启、分组开启及异常集管自动处理等功能,使冷却路径控制在自动模式亦可实现,明显提高了品种钢及特殊钢种产品的性能及板形。(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9年02期)

王昭东,张田[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与IA技术的中厚板轧后冷却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轧后冷却是热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冷却温度的精确控制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组织性能。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中厚板先进冷却系统(ADCOS-PM)已经推广应用至全国大型钢铁企业10余条中厚板生产线。目前,最新一代的ADCOS-PM基于数据挖掘和IA(智能增强)技术,采用"VSG(变比例网格)+DNN(深度神经网络)"双模型并行的系统架构,解决了实际冷却控制过程中准确率低、温度波动大和首块命中难等共性问题,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集成的冷却过程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期刊2019年01期)

张晓克,谢向东[6](2018)在《轧后冷却速度对钢板安全使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跟踪碳素钢Q345B及合金钢A709-50t-2两种不同宽厚板轧制过程中不同冷速下的力学性能数据,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钢板强韧性的影响,总结出了不同钢板的安全使用性能下最佳冷速控制范围。结果表明,Q345B在快冷15. 8℃/s冷速下具有最佳综合性能,而A709-50T-2钢能最佳冷却控制点为3. 5~6. 5℃/s。(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8年12期)

完卫国[7](2018)在《热轧带肋钢筋轧后冷却工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GB/T1499.2-2018标准增加了金相组织检验要求,本文解读了该标准对钢筋金相组织的要求及钢筋金相组织对钢筋轧后冷却工艺控制的要求,比较了不同钢筋轧后控制冷却工艺的特点。理论分析及应用实践表明,采用钢筋表层控冷自正火工艺可以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金相组(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8-12-25)

张晓波[8](2018)在《铜管叁辊行星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刺激了空调冰箱制冷领域的空前发展。水平连铸得到的铜管坯铣面后通常是在叁辊行星轧机上进行轧制开坯,管坯由铸态组织经轧制碾压破碎、再结晶后成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同时在轧出端设置冷却水套,使轧出管坯晶粒细小均匀,为后道拉伸工序提供高质量的管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冷却水套的结构参数和冷却工艺参数对冷却水套内部流体的流动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冷却水套内轧件的温度场分布,轧件温度的大小及分布情况是决定轧件晶粒大小和组织分布的重要因素,轧件最终力学性能的差异取决于轧件冷却后晶粒大小及组织分布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当前现有铜管厂叁辊行星轧制的工艺特点,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起铜管叁辊行星轧制过程的叁维热力耦合仿真模型,采用C3D8RT八结点热耦合六面体单元、采用叁向线性位移、叁向线性温度、减缩积分和沙漏控制,使用Explicit显示动力学对叁辊行星轧制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利用ALE网格自适应功能解决了铜管轧制过程中因压下量很大出现的网格严重畸变而导致的计算不收敛的问题,实现了管坯从咬入到稳定轧制的行星轧制全过程有限元模拟,得到了轧制后轧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2)根据当前现有铜管厂轧后冷却过程工艺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建立了冷却过程的冷却水模型,借助数据交换平台耦合ABAQUS和FLUENT软件,建立了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考虑运动因素的热-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以软件ABAQUS建立起的叁辊行星轧制过程的叁维热力耦合仿真模型计算模拟得到的轧制后轧件的计算结果作为初始条件,对轧件冷却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探讨分析了冷却水套中流场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情况以及轧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的分布情况。(3)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建立起来的热流固耦合耦合仿真模型对冷却水套的结构参数进、出水口半径和冷却工艺参数入水压力进行优化,得到了不同参数变化对轧件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以温度均匀性作为评价标准,对冷却水套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进行优化改造,分析了进、出水口分布位置对冷却水套内部流体压力场和速度场以及冷却过程中轧件温度场的影响规律。(4)从工厂实际生产的轧件中取样做成金相试样件,进行金相实验和显微硬度实验;并利用Gleeble型热模拟机,按照数值模拟得到的热循环曲线对工厂取样得来的铜管坯母材进行热模拟实验,后进行金相实验和显微硬度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工厂生产试样和热模拟试样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12-01)

卓伟伟,张波,刘浪,李春晓[9](2018)在《HRB400钢Ti微合金化和轧后冷却工艺优化的生产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HRB400钢(/%:0.21~0.25C,0.35~0.60Si,1.30~1. 55Mn,≤0.045P,≤0.045S)Φ14 mm钢材的生产工艺为100 t BOF-吹氩-150 mm×150 mm坯连铸-轧制。为解决因提高HRB400钢屈服强度并减少因C、Mn元素过高导致的钢材冷弯开裂现象,采用添加氮化钛合金进行Ti微合金化和优化控轧控冷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钢中Mn和Si含量(/%)分别降低0. 35和0. 10,添加0.007%Ti(试验2)或控制钢筋上冷床温度670~690℃,成品钢筋强度均能达到460 MPa的试验目标值;而在采用Ti微合金化和优化的冷却工艺(上冷床钢筋温度670~710℃,/%:0. 22C,0. 34Si, 1. OOMn,0. 007Ti,试验3)试验钢的平均屈服强度R_(cl)达到485 MPa,原工艺(上冷床温度690~730℃,/%:0. 22C,0. 43Si,1. 37Mn)的平均屈服强度R_(cl),仅为435 MPa。(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8年06期)

祝夫文,郭怀兵[10](2018)在《消除头尾温度偏差的中厚板轧后冷却的水量动态调节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考虑头尾温度偏差的中厚板轧后冷却的水量动态调节方法.通过考虑钢板在轧后冷却中的前进速度,按照一定的循环周期,动态检测钢板温度,并根据最新检测的温度动态计算所需要的冷却水的流量,随后根据该流量确定"开口度100%"的阀门组数N和最后一组流量调节阀的阀门开口度K(0≤K≤1),并根据阀门组数确定流量调整的延迟时间Δt.文中的调整模型可以减少冷却后钢板的头尾温差,保证产品性能的均一性,对于减少产品的质量异议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轧后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沙钢3 500 mm中厚板超快冷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该超快冷控制系统的相关组成部分以及所记录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库中所记录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量巨大、"不清洁"等特点,采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空间中筛选出离群因子较大的"异常点"并剔除,以使数据能够完全、充分地反映实际生产过程,在提高数据精度的同时也为后续的钢板生产、故障分析以及规则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轧后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东序,杜林秀,吴红艳,齐敏.轧后冷却速率对GCr15轴承钢球化组织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卫国,金超,张田.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技术在中厚板轧后冷却中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2019

[3].张唤唤,齐亮,黄远坚,张祖江.韶钢3450mm生产线钢板轧后冷却均匀性改善方法及应用[J].宽厚板.2019

[4].吴尚超,熊磊,王新钢,宋瑞建.邯钢3500mm宽厚板轧后冷却系统集管开启优化研究[J].轧钢.2019

[5].王昭东,张田.基于数据挖掘与IA技术的中厚板轧后冷却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9

[6].张晓克,谢向东.轧后冷却速度对钢板安全使用性能的影响[J].河北冶金.2018

[7].完卫国.热轧带肋钢筋轧后冷却工艺控制[N].世界金属导报.2018

[8].张晓波.铜管叁辊行星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8

[9].卓伟伟,张波,刘浪,李春晓.HRB400钢Ti微合金化和轧后冷却工艺优化的生产实践[J].特殊钢.2018

[10].祝夫文,郭怀兵.消除头尾温度偏差的中厚板轧后冷却的水量动态调节模型[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轧后冷却论文-韩东序,杜林秀,吴红艳,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