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梁论文-朱忠林,汪长青,郭立兵,周社文

假高梁论文-朱忠林,汪长青,郭立兵,周社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高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祁阳县,假高粱,发生,危害

假高梁论文文献综述

朱忠林,汪长青,郭立兵,周社文[1](2014)在《祁阳县恶性杂草假高梁的发生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一种恶性杂草,防除难度大。经多年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在祁阳县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情况,通过加强农业植物检疫、人工防除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使假高粱发生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4年05期)

孟庆会[2](2009)在《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 (L.) Pers.],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为禾本科蜀黍属多年生杂草,现分布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假高粱的入侵机制一直是科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研究它成功入侵的化学机制,我们对其地上部分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进行了研究,尝试揭示假高粱成功入侵的化学基础。(1)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测方法研究了假高粱地上部分对3种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感潜力,并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假高粱地上部分能够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化感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其化感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利用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以及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假高粱地上部分中共得到5种化合物。(2)运用液-质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解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麦黄酮tricin、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 hydroxycinnamic acid和木犀草素luteolin。(3)幼苗生长试验显示: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和木犀草素能够显着抑制莴苣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活性。(4)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假高粱地上部分挥发油,应用GC和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2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76.51%,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如反式-α-佛手烯(21.95%)、α-绿叶烯(10.77%)和α-雪松烯(4.66%)等。(5)探讨了假高粱挥发油对作物、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试验。确认了假高粱挥发油对杂草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及其干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假高粱挥发油作用下,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减少,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通过本试验,证明了假高粱挥发油对其他植物及土壤微生物显示出较强的化感效应。(6)通过研究证明,假高粱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显着增强。当最大浓度为3000μl/L时,对芦笋茎枯Phomopsis asparagi Sacc、棉花立枯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黄瓜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油菜菌核Scle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8%,其中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615.18-909.91μl/L。本论文首次对我国假高粱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假高粱的化感物质种类,明确了假高粱对其它植物、植物病原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假高粱的化感作用可能为其影响邻近植物正常萌发、生长,为其自身旺盛生长、成功入侵,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李娜[3](2009)在《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及其3个近缘种细胞学和种子生物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被我国列为二类进境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黑高粱(S.almum)、苏丹草(S.sudanense)和高粱(S.bicolor)等是假高粱的近缘种,在形态特征上它们极为近似,给鉴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有效地区分鉴定假高粱及其近缘种,我们开展了假高粱及其近缘种细胞学和种子生物学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假高粱、黑高粱、高粱和苏丹草这4种植物籽实的外观形态很相似,尤其是假高粱和黑高粱。假高粱和黑高粱的颖果相对较小,高粱和苏丹草的相对较大;就颖果的千粒重而言,高粱最大,苏丹草次之,然后分别是黑高粱和假高粱。2、温度对于假高粱和黑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明显高于非杂草的高粱和苏丹草。高梁和苏丹草这两种作物种子萌发时间短而且整齐,但是假高粱和黑高梁种子萌发对条件的变化更敏感,这意味着为两种杂草的种子更善于适应环境变化。3、染色体计数发现,苏丹草、高粱、假高粱和黑高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n=20、2n=20、2n=40和2n=40;它们的染色体基数X=10,这与前人报道的高粱属植物染色体基数X=10相吻合;假高粱和黑高粱的核型类型分别为2B和1B型,均为不对称型,而高粱和苏丹草核型类型分别为为2A和1A型,均为对称核型。4、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比较表明,苏丹草染色体平均投影面积最大,然后是高粱和黑高粱,假高粱的最小;就细胞和细胞核大小而言,都是苏丹草最大、高粱次之,然后分别是黑高粱和假高粱。在25至35℃的温度范围内,苏丹草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都是最小的;假高粱的有丝分裂指数在各个温度条件下都是最大的;四种植物在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种子大小、细胞分裂速率等指标上的相关性,表明“具有入侵性的植物往往具有相对较小的DNA C值”这一观点具有合理的生物学基础。5、基于高粱属植物四种颖果的紫外光谱,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可以辅助于假高粱及其近缘种的鉴别。综上所述,基于种子生物学、细胞学及紫外光谱指标,可以提高对假高粱及其近缘种鉴别的正确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黄红娟,张朝贤,孟庆会,刘延,魏守辉[4](2007)在《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 (L.) Pers.)的化感作用初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测方法,研究了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对4种农作物小麦、玉米、莴苣和棉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假高粱能够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化感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随时间而降低。其中对莴苣种子萌发率在3天时0.1g/mL浓度下抑制强度达81.3%,20天时相同浓度下抑制率仅为18.9%,下降了62.4%。3天和10天时对作物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20天时对4种作物幼苗生长均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第叁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09)

郑雪浩,黄信飞,蒋自珍,吴建,李大春[5](2000)在《假高梁再生3熟气象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全国气候温度带划分的气温指标 ,温州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 ,温、光、水条件十分适宜假高粱的生长发育。连续 2年的观察研究 ,它在 1年内可以完成再生 3熟。(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00年03期)

吴建,郑雪浩,蒋自珍[6](2000)在《假高梁不同成熟期种子发芽成苗率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梁是我国规定的进口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其对谷类作物、棉花、麻类、甜菜类等30多种作物构成危害,已随进口粮传入温州乐清境内。温州地处浙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宜假高梁的生长。在乐清,假高梁一年内从3月初的萌芽开始,可一直延续到12月初,生长期长达9个月。假高梁在一年的生长期间如任其自然生长,可多次抽穗、开花、结籽。本文报道假高梁不同成熟期种子的发芽成苗率试验。(本文来源于《温州农业科技》期刊2000年01期)

蒋自珍[7](1999)在《假高梁在乐清的疫情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c(L)Pers]是禾本科中一种危害严重而又难于防除的多年生杂草,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危险性杂草。1992年,温州动植物捡疫局在对乐清磐石粮油转运站和乐清面粉厂由宁波口岸进口的小麦检疫中,发现磐石镇已多处发(本文来源于《温州农业科技》期刊1999年04期)

郭琼霞,黄可辉[8](1996)在《假高梁及其近似种形态特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梁及其近似种形态特征观察郭琼霞,黄可辉(福州动植物检疫局福州350013)假高梁是我国禁止输入的危险性杂草,以种子混杂在谷物或其他植物产品中进行远距离传播。假高梁Sorghumhalepense(L)Pers、苏丹草S.Sudanense(Pip...(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1996年03期)

田志恩,刘勇[9](1995)在《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形态特征及分类假高粱为多年生杂草,高50~250厘米,有从匍匐蔓延的根状茎上着生的茎秆。圆锥形花序大多10—35厘米长,小穗成对着生,一有柄,一无柄;只有顶端为叁生小穗,一无柄,二有柄。成对着生的小穗易同时脱落,且不易断开。因染色体数目不同,高粱属植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农林科技》期刊1995年04期)

王建书,李扬汉[10](1995)在《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及其防治和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及其防治和利用王建书,李扬汉(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210095)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L.)Pers.)分布于全世界除中非、不列颠群岛、北欧、日本和韩国以外的至少58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国家,假高粱作为一...(本文来源于《杂草科学》期刊1995年01期)

假高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 (L.) Pers.],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为禾本科蜀黍属多年生杂草,现分布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假高粱的入侵机制一直是科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研究它成功入侵的化学机制,我们对其地上部分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进行了研究,尝试揭示假高粱成功入侵的化学基础。(1)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测方法研究了假高粱地上部分对3种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感潜力,并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假高粱地上部分能够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化感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其化感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利用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以及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假高粱地上部分中共得到5种化合物。(2)运用液-质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解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麦黄酮tricin、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 hydroxycinnamic acid和木犀草素luteolin。(3)幼苗生长试验显示: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和木犀草素能够显着抑制莴苣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活性。(4)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假高粱地上部分挥发油,应用GC和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2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76.51%,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如反式-α-佛手烯(21.95%)、α-绿叶烯(10.77%)和α-雪松烯(4.66%)等。(5)探讨了假高粱挥发油对作物、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试验。确认了假高粱挥发油对杂草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及其干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假高粱挥发油作用下,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减少,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通过本试验,证明了假高粱挥发油对其他植物及土壤微生物显示出较强的化感效应。(6)通过研究证明,假高粱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显着增强。当最大浓度为3000μl/L时,对芦笋茎枯Phomopsis asparagi Sacc、棉花立枯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黄瓜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油菜菌核Scle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8%,其中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615.18-909.91μl/L。本论文首次对我国假高粱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假高粱的化感物质种类,明确了假高粱对其它植物、植物病原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假高粱的化感作用可能为其影响邻近植物正常萌发、生长,为其自身旺盛生长、成功入侵,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高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忠林,汪长青,郭立兵,周社文.祁阳县恶性杂草假高梁的发生及防控[J].植物检疫.2014

[2].孟庆会.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李娜.假高梁(Sorghumhalepense)及其3个近缘种细胞学和种子生物学比较[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黄红娟,张朝贤,孟庆会,刘延,魏守辉.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Sorghumhalepense(L.)Pers.)的化感作用初评[C].中国第叁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2007

[5].郑雪浩,黄信飞,蒋自珍,吴建,李大春.假高梁再生3熟气象条件分析[J].植物检疫.2000

[6].吴建,郑雪浩,蒋自珍.假高梁不同成熟期种子发芽成苗率试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0

[7].蒋自珍.假高梁在乐清的疫情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温州农业科技.1999

[8].郭琼霞,黄可辉.假高梁及其近似种形态特征观察[J].福建稻麦科技.1996

[9].田志恩,刘勇.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J].天津农林科技.1995

[10].王建书,李扬汉.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及其防治和利用[J].杂草科学.1995

标签:;  ;  ;  ;  

假高梁论文-朱忠林,汪长青,郭立兵,周社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