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微球论文-王增献,叶美婷,周映,谭恺

聚乙烯醇微球论文-王增献,叶美婷,周映,谭恺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乙烯醇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聚乙烯醇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王增献,叶美婷,周映,谭恺[1](2019)在《磁共振DWI评估肝癌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疗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DWI评估肝癌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4例经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疗后肝癌患者行DWI扫描,对肝癌病灶进行动态观察,并评估其疗效。对DWI图像与DSA图像进行Kappa分析,检验其一致性。结果结合DSA图像,22例(91.7%)DWI显示肝癌病灶与DSA一致,Kappa值0.81(P<0.05)。结论 DWI能较好地评估肝癌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疗疗效。(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海露,郭大和,谢东,沈华艳,付建涛[2](2019)在《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复合液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乳酸、吡虫啉为原料,明胶为稳定剂,制备了吡虫啉微浮球悬液,将悬浮液、增粘剂淀粉、成膜基材聚乙烯醇复配得到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微球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平整。微球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5μm~5μm,体积平均粒径为8.2μm。红外光谱表明吡虫啉已成功复配到聚乳酸微球。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较吡虫啉/聚乙烯醇(IMD-PVA)复合液具有双重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薛珂[3](2019)在《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的原位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羟基磷灰石(HA)具有与生命体硬组织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聚乙烯醇(PVA)是生物医学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聚合物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关节软骨和人工角膜等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若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活性和可调节的生物降解性等综合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PVA和HA两组分进行复合。本文通过原位合成结合乳化交联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VA/HA复合微球,并通过探讨不同实验参数对于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形貌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VA/HA复合微球的最佳参数。基于上述实验,本论文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制备了PVA/SiO_2/HA叁组分复合微球,并初步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于叁组分复合微球形貌及性能的影响。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乳化交联法,在油包水体系中成功原位合成了平均粒径为39.0μm、分散性好、结构均一、球形规整的PVA/HA复合微球。其最佳制备实验参数为:催化剂浓HCl加入量为300μL,交联剂戊二醛(25%GA)用量为75μL,乳化剂Span 80用量为1 g,PVA浓度为7%,NaOH浓度为4 mol/L,H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2)选取盐酸万古霉素(VH)作为载药模型,来评估PVA/HA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性能。与纯PVA微球相比,PVA/HA复合微球表现出优异的载药能力、药物包封效率以及更持久的药物释放行为。PVA-10%HA,PVA-20%HA和PVA-30%HA复合微球释放的VH累积量分别为57.7%、60.8%和48.6%,比纯PVA微球的相应值(44.5%)高得多。此外,通过模拟体液(SBF溶液)浸泡实验发现,PVA/HA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能力。(3)基于PVA/HA复合微球的制备条件,通过调整交联剂戊二醛(GA)用量为60μL和PVA浓度为6%,采用原位合成结合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PVA/SiO_2/HA复合微球。当PVA、SiO_2和HA叁组分质量比为7:2:1时,所得微球的形貌最佳,其平均粒径为12.3μm,球形规则,分散性高,且无机相实际含量可达23.1%。模拟体液浸泡实验结果表明,PVA/SiO_2/HA复合微球同样具有较好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能力。此外,相对于PVA/SiO_2复合微球和PVA/HA复合微球来说,PVA/SiO_2/HA复合微球表现出更理想的药物缓释行为,其最终累积释药量达到了81.9%。(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周海鸥,张璟焱[4](2019)在《TiO_2纳米管包覆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TNT),并使用油酸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改性TNT为稳定剂,W/O型Pickering乳液为模板,通过冻融法制备了聚乙烯醇/二氧化钛纳米管(PVA/TNT)复合微球。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改性TNT和PVA/TNT复合微球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选择亚甲蓝溶液作为模拟废水,对PVA/TNT复合微球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TNT能很好地稳定W/O型Pickering乳液,以该乳液为模板可以制备出壳层包覆TNT、内核为聚乙烯醇凝胶的复合微球。PVA/TNT复合微球微球对亚甲蓝具有良好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慧,蔡青青,贾佳,尹佳,巩伯梁[5](2019)在《基于聚乙烯醇微球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广泛工业应用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利用PVA分子结构特点对其进行改性,进一步采用高速搅拌制备聚乙烯醇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其形貌。采用1,1′-羰基二(1,2,3-叁氮唑)将聚乙烯醇微球活化,以活化后的聚乙烯醇微球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并采用聚乙烯醇物理吸附脂肪酶为实验对照组。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微球粒径分布在2~3μm之间,微球表面形态较为光滑。聚乙烯醇微球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复使用,重复10次酶催化水解反应,相对酶活仍维持在70%以上。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优催化水解反应温度为30℃,与游离酶相比降低了10℃,最佳催化水解反应pH为8,与游离酶最佳催化pH相比,催化反应条件更温和。(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廖囡囡,杨旭霞,吴丽娟,陈丽,杨光[6](2018)在《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相悬浮-化学交联的方法,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溶液为分散相(水相),含有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表面活化剂的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油相),叁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分析交联产物的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并分析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大小;利用表面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微球的表面接触角,分析微球的亲水性;并通过公式计算,考察微球表面所含羟基的数量以及微球的溶胀率。结果表明:微球表面含有大量活性羟基;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干燥的微球粒径大致分布在1~20μm,平均粒径为11.5μm;微球在生理盐水中30min达到吸水平衡,且饱和溶胀率为119.6%。在本文中使用无毒的STMP为交联剂,解决了传统依赖于醛类交联剂造成的生物相容性风险问题。因此,该种方法下制备的PVA微球适合于药物缓释系统。(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梖,冯彦房,薛利红,何世颖,杨林章[7](2018)在《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四氧化叁铁-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去除水体中不同类型污染物,制备了一种多功能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四氧化叁铁(Fe_3O_4)-聚乙烯醇(PVA)微球(MWCNTs/Fe_3O_4-PVA)微球,并对MWCNTs/Fe_3O_4-PVA微球进行了表征,探索MWCNTs/Fe_3O_4-PVA微球对铜离子(Cu~(2+))和磺胺嘧啶(SM)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MWCNTs/Fe_3O_4-PVA微球饱和磁通量为16.18eum/g;在初始温度为25℃,MWCNTs/Fe_3O_4-PVA微球用量为1g/L条件下,Cu~(2+)溶液初始pH=10,吸附平衡时间为4h,MWCNTs/Fe_3O_4-PVA微球对Cu~(2+)的吸附率最高达到96.5%,平衡吸附量达到76mg/g;SM溶液初始pH=4,吸附平衡时间为2h,MWCNTs/Fe_3O_4-PVA微球对SM的吸附率最高达到65.9%,平衡吸附量达到43mg/g。制得的MWCNTs/Fe_3O_4-PVA微球对Cu~(2+)和SM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0期)

王伟,李东燕,姜睿泓,孔星璇[8](2018)在《聚乙烯醇辅助制备SBA-15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Si O2)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较大介孔孔径的介孔材料,其中球形SBA-15在色谱分离、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一种以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基于经典正硅酸四乙酯(TEOS)/P123/HCl (aq.)的路径,实现了SBA-15微球的简便制备.所得SBA-15微球具有长程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其介孔孔径为8. 8 nm,比表面积634 m2·g-1和孔体积0. 66 cm3·g-1.本工作还初步考察了包括PVA和不同的合成步骤等对SBA-15微球制备的影响.本法为SBA-15微球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韩县伟,张洪武,罗洪艳,郑小林,杨忠[9](2018)在《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微球制备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液滴形成技术可以快速、连续产生尺度均一、单分散性好的PVA液滴。液滴制备速度可以达到7个/s。并且通过改变制备液中两相流体的注入流量和微流控通道宽度可对生成的PVA液滴的尺寸进行调节。将收集得到的PVA液滴进行物理交联固化处理,可以获得大量尺寸均一的聚乙烯醇微球。本方法制备效率高,所得到的微球单分散效果好,而且微球形成不需要化学交联剂的掺入,避免了对包载物质的干扰,非常适合药物载体等应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刘小刚,张军华[10](2018)在《水热氧化还原法制备聚乙烯醇碳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水合叁氯化铁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水热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成功制备了功能化的聚乙烯醇碳微球(CMS)。叁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而聚乙烯醇分子链上的羟基具有还原性,混合溶液中Fe3+在聚乙烯醇羟基的作用下被还原为Fe2+,聚乙烯醇则在水热条件下被氧化,聚乙烯醇的晶体结构被破坏。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聚乙烯醇在水热环境下所得碳微球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微球的表面含有大量羟基、羧基等活性含氧官能团,并且可以在水或无水乙醇中良好分散。(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聚乙烯醇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乳酸、吡虫啉为原料,明胶为稳定剂,制备了吡虫啉微浮球悬液,将悬浮液、增粘剂淀粉、成膜基材聚乙烯醇复配得到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微球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平整。微球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5μm~5μm,体积平均粒径为8.2μm。红外光谱表明吡虫啉已成功复配到聚乳酸微球。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较吡虫啉/聚乙烯醇(IMD-PVA)复合液具有双重缓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乙烯醇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王增献,叶美婷,周映,谭恺.磁共振DWI评估肝癌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疗的疗效[J].浙江实用医学.2019

[2].刘海露,郭大和,谢东,沈华艳,付建涛.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复合液缓释性能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3].薛珂.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的原位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周海鸥,张璟焱.TiO_2纳米管包覆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5].张晓慧,蔡青青,贾佳,尹佳,巩伯梁.基于聚乙烯醇微球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6].廖囡囡,杨旭霞,吴丽娟,陈丽,杨光.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杨梖,冯彦房,薛利红,何世颖,杨林章.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四氧化叁铁-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8].王伟,李东燕,姜睿泓,孔星璇.聚乙烯醇辅助制备SBA-15微球[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8

[9].韩县伟,张洪武,罗洪艳,郑小林,杨忠.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备[J].分析化学.2018

[10].刘小刚,张军华.水热氧化还原法制备聚乙烯醇碳微球[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标签:;  ;  ;  ;  

聚乙烯醇微球论文-王增献,叶美婷,周映,谭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