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研究分析

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研究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地理信息中心

摘要:本文在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园林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一些事宜滨海新区地区的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华宁,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研究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住使用频率较大,较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居住区的绿地量与植物景观质量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要真正提高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品质,必须要有科学的植物景观设计,从概念到施工,由简单的植物种植体现地域文化及空间意境,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植物造景才能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1、滨海新区自然环境与植物造景概述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本区域土地属于近海退海地,地市平坦,分布较多盐池,洼淀、湿地,地貌景观单一。土壤淤泥质、粘重。主要由滨海盐土和盐化潮土组成。土壤含盐量高,PH值为8.0-8.5。随着滨海新区盐碱土综合治理的过程,推出了对重盐碱地栽植中植物选择、土壤改良、排盐措施等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不但丰富了植物的种植种类也为植物造景的配置模式奠定了基础。园林植物造景配置方式主要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不同的配置方式产生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居住区的风格决定植物配置方式。

2、滨海新区居住区各类绿地植物造景模式调查分析

植物造景要根据建筑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植物材料配置。完美的植物造景必须具备科学性、艺术性、协调性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与建筑协调,巧妙地应用乔、灌、花、草、腾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比例、季相及生命周期等进行构图,营造景观。

2.1运用重复的方法体现植物造景的统一

如小区主干道两旁及小区的边界上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的栾树、白蜡、国槐、法桐等,使整个景观壮观、统一,同时在居住区外围形成一定的保障效果。出现比例最高的模式是:乔木+草。对滞尘和抗SO2能力整体效果最好的模式是:乔木+小乔木+灌木+草。

2.2用同一植物的高低及形状来体现变化

比如大叶黄杨,胶东卫矛,金叶女贞及紫叶小糪,等距离修剪成高60cm、高40cm,或修剪成大小不一的球形,有些居住区的宅间道路已栽植了两行行道树,所以通常在两旁空地上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或高绿篱,显得整洁而美观。

2.3不同位置及方向植物种植的方式

为使植物正常生长又不影响室内采光,在建筑南面3m之内不宜种植高大乔木,宜植花灌木、地被;建筑北面,因环境隐蔽以植一些耐荫的地被植物,如玉簪、万年青等。在建筑物的西侧可种植常绿树可以防风,使墙体减轻风的侵蚀。朝北的墙面可设计种植常绿植物,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这样可以降低因小气候的原因导致的植物死亡率。

2.4突出特色,营造景观

植物造景时,需做到自然美和人工美,粗糙美和精致美的和谐统一,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做到以绿为主,绿中求美,构成多品种、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因地制宜,随势造景。使近景、中景、远景、借景浑然一体,营造优美的景观。通常以小乔木为主,搭配常绿树种及适当点缀花灌木,保持三季有花看,四季有景观。为避免单调,在适地适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乔木、灌木搭配,提高观赏效果。

为节约成本可巧妙地运用地被与乔灌木树种相结合,提高绿化的层次感,增加滞尘吸污能力,增强观赏性。选择既耐瘠薄又易管护的适地树种及对水肥要求不严,生长势强健,易粗放管理的树种,便于居住区景观绿化以后的管理。

3、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问题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3.1追求形式,不注重“人文环境”

在植物造景中充分体现人文环境,体现意境之美,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最大特点,应该很好的坚持。但从目前新区一些居住区植物造景来看,很多房地产企业缺少专业的园林绿化人才,因而在居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该城市、该地区、该小区的人文特色,不对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体现为形式美过多、色块图案美过乱,难以维持长久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区的整体环境。

3.2追求形象,不注重“以人为本”

由于商业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居住区植物造景成本,经常会用“形象工程”的方式来欺骗根本不具备园林知识的居民,因而不是从有利于居民的角度出现,通过在居住区出入口以及“显眼”的地方进行具有“含金量”的植物造景,以此来吸引眼球。比如一些房地产企业不惜重金引进大量昂贵的白桦、蒙古栗等名贵但不适宜本地的树种种植在小区出入口来进行展示,但对其他区域则采取“轻描淡写”的方式,根本达不到“造景”的效果。

3.3追求绿地,不注重“绿量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居住区都设置了低矮的地被植物图案造型,虽然进一步提高了“绿地率”,但“绿量”却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发挥植物造景的效果。一个居住区植物造景如何,不在“绿地”而在“绿量”,这是营造居住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很开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更多的是增加草坪的面积,而忽视种植以片植和丛植为主的乔木骨干树种,而且还不注重草坪和地被植物的覆盖率,导致很多居住区绿量水平较低。

4、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对策

为了使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达到根本的使用价值应坚持一下几点原则

4.1坚持“人性化”原则

所谓“人性化”,就是在居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设计和环境最终都是为居民服务,否则就会失去植物造景的初衷。因而在居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必须把关注人的健康和需求放在第一位,既要体现人文环境,又要体现生态环境,更要体现整体环境,做到景为人用、人在景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4.2坚持“生态化”原则

所谓“生态性”,就是必须把打造有利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环境作重点,注重发挥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因而在居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必须根据植物的特性以及居住区特殊的生态环境要求来进行,既要强调平面而已,同时也要做好垂直空间搭配,着力提升植物的抗逆性和配置的多样化,形成“以小见大”、整体协调、生态平衡的良好格局。

4.3坚持“立体化”原则

所谓“立体化”,就是既要抓好居住区地面植物造景,又要抓好居住区屋顶、墙壁等部位的植物造景,使整个居住区植物造景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局面。比如对屋顶部位进行植物景,能够带给人们视觉效果是绿草如茵、清新宜人、四季青翠、花木扶疏的感觉,而且还有利于发送顶楼室内温度、保护建筑免遭高温侵袭、延长建筑寿命等等,同时也是居住区“三维立体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语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经常感知的环境空间,其绿化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植物是居住区环境绿化的主体,植物景观模式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因此对居住区植物造景进行分析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滨海新区实际情况打造适宜本地景观的植物造景,保障优良的环境品质,努力创造人文环境为一体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姜世平,袁东升.赵万苓等.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J].天津:园林科技,2001

[2]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洪铭.浅谈植物造景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杂志.2008

标签:;  ;  ;  

滨海新区居住区植物造景研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