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液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硝苯地平,硫酸镁,抗氧化能力
血液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惠萍[1](2019)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硫酸镁治疗,研究组行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动学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OD、TAC水平较高,LOP、MD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改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0期)
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2](2019)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血小板悬液,对21名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 812.63±2 087.1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57.00 mL (844.50—1 113.50) 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中血小板计数4 486.50×10~9/L[(3 058.50—5 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 455.50×10~9[(2 288.68—4 226.71)×10~9],可减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除值)(976.74±485.86)×10~9/L,血小板减除率为67.91%±23.62%;单次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 263.00×10~9/L[(1 052.50—1 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37,P<0.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减低值544.00×10~9/L[(411.65—809.60)×10~9/L],低于血小板减除值(Z=4.301,P<0.01),治疗过程液体总输入量减去采集的血小板悬液容量的差值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11.66±4.5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可在保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总血容量),显着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采用减除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减除值、血小板减除率、血小板计数减低值、血小板计数减低率综合评价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较采用血小板计数下降值这个单一的指标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双[3](2019)在《流动采血血液质量与人性化管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采血是一项涉及到采血工作人员以及献血者的项目,除了硬性的采血车设备以及采血后的血液放置问题会影响到采血的质量,采血工作人员与献血者双方之间沟通与互动也会对血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比医院更为便捷的采血点,对于保证血液质量方面要做好切实的管理才能够使采血车发挥他应有作用。做好血液质量管理主要从保证合乎规范的操作流程,健全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工作人员人性化管理服务4个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28期)
王桂莲,孙云娜,姚锦元,王艳,丁桂甫[4](2019)在《微型人造血管壁面特征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D打印和喷丝成型两种不同微加工方法制备的人造血管壁面特征对其内部液态流场的影响开展仿真研究。借助商用Comsol软件,研究了不同壁面拓扑形貌,结构尺寸和流体粘度等因素对人造血管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3D打印制备的人造血管内壁面凸起阵列结构在流场内形成了液体滞留区,该区域面积不随液体粘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会随着凸起结构尺寸的变大而变大;当滞留区带有血栓时,滞留区域面积进一步增大,容易引起血小板富集,因此,3D打印的人造血管壁面凸起结构对于血栓具有诱发和强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10期)
马健华,刘小宾,李艳丽,赵志弟,马素芬[5](2019)在《多措并举有效降低流动采血车血液ALT复检报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种方法并行有效降低血液ALT复检报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室内质控、对ALT初筛设备定期校对并配置稳压器、对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操作等方法,比较改进前后ALT报废率。结果采血车一(采取改进措施)ALT报废率0.26%,采血车二(未采取改进措施)ALT报废率0.77%。两者比较,x~2=11.28,P<0.01,差异非常显着,采取改进措施的ALT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开展室内质控、设备定期校对等能够降低血液ALT报废率。(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6期)
韩嘉玮,胡义锋[6](2019)在《基于流固耦合的载瘤血管内血液流动及血管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种常见血管瘤内的血液流动及其对血管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应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两种常见动脉瘤载瘤血管与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基于有限元计算的研究。主要分析瘤内血液流速、瘤壁变形、载瘤血管的应力分布和破坏形式。结果两种瘤内血液流速都很低而且流动平稳,使得瘤内可以形成较好的沉积和附着条件。瘤与血管下游的交界处是破坏的危险位置,梭形动脉瘤会在该处外壁发生剪切破坏,而囊形动脉瘤会在该处内壁发生拉伸破坏。在相同的血液流动作用下,囊形动脉瘤的载瘤血管会出现更大的应力,故更容易发生破坏,而且拉伸破坏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结论动脉瘤与血管结合处易发生破坏;囊形动脉瘤危险性高、危害大。(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任柳星[7](2019)在《基于分数阶理论分形血管网中血液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分形网络是生物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分形结构,如树的枝茎分形,叶片的脉络,人体循环系统血管网络的分形等。这种分形结构具有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自相似性,应用统计学和数学迭代的方法可以描述其分形的特性。研究表明,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血管是以分形网状的形式分布其中,具有着自相似性,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这种分形网络的运输方式达到了最优。本研究旨在揭示血液在分形血管网络中的运输机理,分析血管生理学参数对血液运输的影响,在生物医学与流体力学的交叉领域中,应用数学的方法表征分形血管网络的血液流动特性,用于指导医学研究,同时为优化仿生血管分形管路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分数阶微积分是近年得以发展的数学理论,在描述整数阶无法准确描述的现象中,如反常扩散,黏弹性力学,非牛顿流体流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本研究利用时间分数阶微分理论建立血液流动控制方程,描述其非牛顿流体的力学特性。本文共分6章,第1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别介绍分形理论和分数阶理论的研究现状,对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和难点进行论述;第2章介绍了分形理论原理,在考虑到毛细血管中红血球栓塞效应和血浆团流效应下,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血管网中血液流动模型,分析血管分形参数和血液生理学参数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最后通过采集心脏冠状动脉网医学数据验证模型适用性;第3章首先简要介绍分数阶理论原理,基于时间分数阶微分的理论建立直管中血液流动模型,分析分数阶阶数和血液流动参数对血液速度场的影响;第4章综合分形理论和分数阶理论研究结果,建立基于分数阶微分和分形理论的血液流动模型,分析分数阶参数和分形参数对血液流动特性的影响,验证分数阶微分在基于分形理论血液流动建模中的适用性;第5章设计了蠕动泵—仿生分形管路实验,模拟分形血管的运输方式,采集实验数据与理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第6章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对分形血管网中血液流动特性研究提出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魏少梅[8](2019)在《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潇[9](2019)在《遗传算法在血液中心制定流动采血计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省血液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集血液,制定采血计划是将采血地点、采血队、采血车和采血人员等因素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地进行安排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分配问题。然而,目前采血计划由人工制定,消耗时间人力,而且既定采血计划死板缺乏变化,以致有碍于对员工的激励。并且由于约束条件较多,人工最多只能制定未来叁天的计划,计划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献血者合理规划自身的献血时间,进而影响每日的采血量,影响临床用血的保障工作。因此,使用计算机自动化制定合理的采血计划以减少人力时间消耗变得十分重要。不同的采血计划实际上为不同人员的组合,所以是在离散集合中筛选出最优结论,传统的优化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能选取某个点邻域内的最优解,对全局最优问题的求解无能为力,并且对目标函数可微性的要求很高,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领域。综合考虑了包括蚁群算法、退火算法在内的叁种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智能优化算法,本文选取了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工作包括:(1)明确适应度函数。根据实际业务模型,确定影响采血计划优劣的软、硬约束条件,进而构造适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智能搜索最优结果的目标函数,即适应度函数。通过调研实际工作情况,确定软约束条件的权重,使得目标函数更加准确。(2)确定基因编码。采用符合染色体基因特点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对采血计划方案进行了编码,种群中的一个个体的基因由某个大夫或者护士在某天某个地点是否上班组成,1表示安排工作,0表示不安排工作。根据编码规则,进一步确定了适应度函数的具体形式。(3)实现算法。为避免早熟,首先对完全随机生成的初始种群进行第一步变异操作,得到遗传算法的第一代种群。然后利用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以相应的概率选择和初始种群数量相当的用于遗传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以寻求全局最优解。算法的试验结果与直觉相符。(4)搭建血液中心自动排班系统。根据算法,进一步搭建了包含数据库和底层算法的血液中心自动排班系统,并在此系统中完成了智能排班操作。通过实际业务应用,确定结果可行。(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左成莉[10](2019)在《血液灌流器悬浮颗粒流动行为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灌流器作为血液净化领域重要医用耗材,其中的吸附剂颗粒(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在流体的作用下会大量地聚集于静脉端的滤网处,处于悬浮状态。本文针对血液灌流器内流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内部流场的运动情况,建立相应的流体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模拟分析吸附剂颗粒在混合流场中的悬浮运动状态,为灌流器结构优化与临床使用提出指导。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建立多孔介质模型和悬浮颗粒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对比两者的理论方程,可以看出多孔介质模型仅描述了流体的运动特性,而悬浮颗粒模型不仅描述了流体的运动特性,还描述了颗粒在流态化过程中的悬浮翻滚行为,以及血液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应用CFD耦合EDEM模拟不同吸附剂装量的内流道的混合流场,内流道进出口压降与实验测量的压降比较一致,颗粒速度和固含率沿着径向的分布与文献值吻合较好。悬浮颗粒模型相比于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得到的进出口压降与实验值更加吻合。(2)分析悬浮颗粒模型入口流速对内流道中混合流场的影响:应用离散相数值求解模型、改变入口边界条件,分别对恒定入口边界条件和脉动入口边界条件下的混合流场进行模拟;发现在恒定和脉动入口流速下,当入口流速较大时,颗粒在流体的作用下,使得颗粒大量地聚集于静脉端的滤网处。在脉动入口流速下,当入口流速较小时,颗粒速度在轴向和径向分布出现明显的波动,说明颗粒在混合流场中出现明显的悬浮翻滚运动。应用均一相模型求解内流道中的混合流场,在不同入口流速下,均发现会出现一小部分颗粒在动脉端的滤网处存在快速的悬浮翻滚运动,大部分颗粒在流体的作用下位于静脉端的滤网处。得出结论:均一相模型下,选择脉动入口流速作为入口边界条件,可以准确地呈现悬浮颗粒的在混合流场中的悬浮翻滚运动,有利于血液与吸附剂颗粒的充分接触。(3)在离散相悬浮颗粒流体力学模型下,按自由曳力模型、De filice曳力模型、Ergun and wen yu曳力模型;在均一相悬浮颗粒流流体力学模型,按自由曳力模型;模拟计算在以上两种悬浮颗粒模型下相间的相互作用对颗粒速度和固含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散相模型下,不同的相间作用模型对颗粒固含率分布影响较小,而对速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的影响。在均一相模型下,颗粒速度在轴向的分布先升高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有别于离散相模型下颗粒速度在轴向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发现均一相模型颗粒速度大于离散相模型的颗粒速度。此外在均一相模型下,分析流体对颗粒的曳力作用,内流道进出口压降与实验的压降比较吻合,且颗粒速度在近壁面位置处相对较大。得出结论:均一相模型下的自由曳力相间作用可以更好地描述灌流器内流道的混合流场。(4)分析颗粒属性(颗粒密度、颗粒半径)对内流道中混合流场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发现:应用离散相悬浮颗粒数值求解模型,当颗粒密大于血液密度时,可以更好地将内流道中颗粒的悬浮翻滚运动呈现出来;在均一相悬浮颗粒模型下,颗粒密度对内流道中的混合流场中流体的速度、颗粒速度、进出口压降影响较大。在离散相数值求解模型下,颗粒半径对内流道混合流场的影响不明显;在均一相悬浮颗粒模型下,颗粒半径对内流道中的混合流场的影响明显。得出结论:均一相模型有利于从颗粒属性的角度描述混合流场的运动状态;颗粒密度大于血液密度时,有利于颗粒的悬浮翻滚运动;颗粒半径越大越不利于颗粒的悬浮翻滚运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血液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血小板悬液,对21名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 812.63±2 087.1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57.00 mL (844.50—1 113.50) 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中血小板计数4 486.50×10~9/L[(3 058.50—5 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 455.50×10~9[(2 288.68—4 226.71)×10~9],可减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除值)(976.74±485.86)×10~9/L,血小板减除率为67.91%±23.62%;单次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 263.00×10~9/L[(1 052.50—1 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37,P<0.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减低值544.00×10~9/L[(411.65—809.60)×10~9/L],低于血小板减除值(Z=4.301,P<0.01),治疗过程液体总输入量减去采集的血小板悬液容量的差值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11.66±4.5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可在保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总血容量),显着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采用减除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减除值、血小板减除率、血小板计数减低值、血小板计数减低率综合评价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较采用血小板计数下降值这个单一的指标更为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液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惠萍.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2].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9
[3].刘双.流动采血血液质量与人性化管理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9
[4].王桂莲,孙云娜,姚锦元,王艳,丁桂甫.微型人造血管壁面特征对血液流动的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5].马健华,刘小宾,李艳丽,赵志弟,马素芬.多措并举有效降低流动采血车血液ALT复检报废率[J].心理月刊.2019
[6].韩嘉玮,胡义锋.基于流固耦合的载瘤血管内血液流动及血管损伤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
[7].任柳星.基于分数阶理论分形血管网中血液流动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魏少梅.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9
[9].黄潇.遗传算法在血液中心制定流动采血计划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9
[10].左成莉.血液灌流器悬浮颗粒流动行为数值模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