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接触论文-李冠林,薛璇

广告接触论文-李冠林,薛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告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品牌广告接触点,AR媒介,虚拟化,沉浸式体验

广告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李冠林,薛璇[1](2019)在《AR媒介视域下的广告接触点虚拟化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互联网的影响,品牌的营销方式及消费行为模式都在改变,消费者所面对的品牌广告接触点随之细化,并不断以新的媒介形态进行信息的传播。增强现实技术在品牌广告接触点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其虚拟化的视觉特征不仅开拓了消费者的体验范畴,而且让品牌广告信息的传递形式更具创意性。(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2期)

李海友,许青[2](2018)在《广告媒介接触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广告是企业宣传推广产品、品牌并刺激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广告媒介接触频度、广告媒介接触时间、广告媒介接触种类偏好和广告媒介信任度四个维度,研究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相关数据,从而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假设并验证。(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8年11期)

卫婷婷,陈海德,李伟健[3](2018)在《吸烟环境对非吸烟者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的预测效应:接触戒烟广告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吸烟态度是预测吸烟行为的重要变量,研究者将吸烟态度区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另外,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中重要他人吸烟显着预测吸烟相关态度。除了重要他人吸烟这一微观系统会影响个体吸烟态度,公共场合他人吸烟作为宏观系统也会影响吸烟态度。评价条件反射理论和纯粹接触理论认为,多次与积极(或消极)刺激的配对和接触,个体对目标刺激的态度逐渐变得积极(或消极)。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考察感知重要他人吸烟和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的程度分别对吸烟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影响。此外,接触戒烟广告有助于预防吸烟行为,它可能会修正和改变吸烟环境对吸烟态度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探索接触戒烟广告在吸烟环境影响吸烟态度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用非吸烟者(从未吸过烟的人)107名。被试需完成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IAT)和问卷(吸烟外显态度问卷和吸烟环境与接触控烟广告问卷),顺序经过平衡。BIAT使用的积极属性词和消极属性词为吸烟外显态度调查问卷中的形容词,概念词为吸烟类别(如香烟)和文具类别(如铅笔)。结果发现:(1)非吸烟者的吸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相关不显着;(2)感知重要他人吸烟显着预测非吸烟者的吸烟外显态度,对内隐态度预测不显着,而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对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预测均不显着;(3)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对吸烟内隐态度的预测受到接触戒烟广告的调节。对于接触戒烟广告较少者而言,吸烟内隐态度的IAT D值随着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的增加而降低,即吸烟内隐态度的消极程度随之降低。对于接触戒烟广告较多者而言,吸烟内隐态度的IAT D值随着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的增加而增加,即吸烟内隐态度的消极程度随之提高。结果表明,吸烟外显态度受环境中重要他人吸烟的影响,而吸烟内隐态度受感知公共场合他人吸烟和接触戒烟广告的交互影响。本研究对理解吸烟环境对吸烟相关态度影响的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李子[4](2018)在《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用户接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手机普及,移动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广告商也把目光从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广告市场,信息流广告由于其精准传播受到广告主追捧,成为互联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今日头条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移动资讯平台,其信息流广告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智能分发,成为信息流广告市场的领跑者。本文以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叁种方法,对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的用户接触行为(点击、转化、分享)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数据表明,广告精准度、广告表现、用户日常对平台的操作习惯对信息流广告点击、广告转化、广告分享均有正向影响;广告互动性和广告趣味性正向影响广告点击与广告分享,广告好感度正向影响广告转化与广告分享;隐私侵犯度对广告点击呈负向影响,广告可信度正向影响信息流广告转化,平台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广告分享行为。基于此,笔者认为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流广告平台,可从以下方面做出相关提升与优化。首先,根据广告目标不同,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应从不同角度对广告算法与呈现进行优化,提升其信息精准度,完成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匹配,以期真正做到“让广告成为一条有用的信息”,实现“品效合一”;其次,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增强广告互动性,培养用户参与习惯。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挖掘机制,对用户信息收集应当遵循“最少够用和必要原则”,注重对用户隐私安全的保护,实现精准投放与用户隐私保护并行。针对虚假广告等问题,从平台角度应严格把关,杜绝违法广告,提升平台广告环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吉宁,董建群,刘敏,王丽敏,李镒冲[5](2016)在《我国成年人烟草广告接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成年人烟草广告接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162个监测点开展,共调查98 658名18岁及以上居民,通过面对面问卷收集烟草广告接触的相关信息。结果销售卷烟的商店(16.00%)、电视(15.77%)和广告牌(9.20%)是我国成年人最主要3类烟草广告接触的途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OR=0.864,95%CI:0.783~0.953)成年人通过销售卷烟的商店接触烟草广告少,与文化程度为不识字/少识字相比,小学(OR=1.306,95%CI:1.111~1.536)、初中(OR=1.444,95%CI:1.162~1.795)、高中(OR=1.928,95%CI:1.503~2.474)和大学及以上(OR=2.232,95%CI:1.617~3.080)的成年人接触多,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接触多(OR=1.267,95%CI:1.094~1.469)。吸烟者(0.67±0.05)接触销烟草广告途径得分高于非吸烟者(0.53±0.04)(P<0.05)。结论烟草广告接触与烟草使用有关,销售卷烟的商店、电视和广告牌是我国成年人最主要3类烟草广告接触途径,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6年07期)

张斌,王崇锟,张毅[6](2015)在《从接触点角度思考传统媒体广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广告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广告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传播接触点的问题。传统媒体应坚守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继续保持自身的特定优势,做足广告客户与受众的互动,做好线下实体和线上互联网的连接。在整合营销传播的思路下合理布局传播接触点,并引导受众沿着企业营销需求的方向接触、认识和理解这些接触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15年06期)

赵曙光[7](2014)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节目接触行为与广告态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4年10期)

郑直[8](2014)在《大学生媒介接触习性与广告形式偏好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人群最常接触的媒介是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其中以社交沟通类网站的使用频率最高,最为流行的是新浪微博、微信和QQ空间叁大平台。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有调研发现,人们的时间已经大量地被网络所占据,接触其他传统媒体的时间大大减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是一种非常主流的媒介形式,占据人一天中大(本文来源于《销售与市场(评论版)》期刊2014年04期)

周再宇[9](2014)在《流动的广告接触点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6岁的爱德华只有一个小猪存钱罐,没有见过支票本,也没有自己的信用卡。即使他没有任何信用或购买经验,但实际上他已经通过愤怒的小鸟游戏进行了多次购买,大家可以想象——他长大后,在消费信息方面的行为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想象用户的期望在迅速改变,改变的速度可以跟光速比。"日前,在第二(本文来源于《新营销》期刊2014年02期)

笪衍,郝鑫[10](2013)在《关于网络广告的欺骗性接触形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新近出现的欺骗性接触形式的网络广告,分析其性质及表现方式,并从广告主体利益、相关法律法规、网络监管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网络广告形式的原因,进而从道德伦理方面对欺骗性接触形式的网络广告进行思考。文章分析了网络广告形式的创新及其原则,并结合社会各界的反应,认为网络广告欺骗性接触形式的前景并不乐观,创新应符合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本文来源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广告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广告是企业宣传推广产品、品牌并刺激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广告媒介接触频度、广告媒介接触时间、广告媒介接触种类偏好和广告媒介信任度四个维度,研究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相关数据,从而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假设并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告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冠林,薛璇.AR媒介视域下的广告接触点虚拟化模态分析[J].出版广角.2019

[2].李海友,许青.广告媒介接触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

[3].卫婷婷,陈海德,李伟健.吸烟环境对非吸烟者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的预测效应:接触戒烟广告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李子.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用户接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吉宁,董建群,刘敏,王丽敏,李镒冲.我国成年人烟草广告接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

[6].张斌,王崇锟,张毅.从接触点角度思考传统媒体广告[J].中国广播.2015

[7].赵曙光.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节目接触行为与广告态度评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

[8].郑直.大学生媒介接触习性与广告形式偏好报告[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4

[9].周再宇.流动的广告接触点管理[J].新营销.2014

[10].笪衍,郝鑫.关于网络广告的欺骗性接触形式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广告接触论文-李冠林,薛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