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分蘖论文-陈燕红,唐湘如,肖瑶,吴颖仪,段美洋

无效分蘖论文-陈燕红,唐湘如,肖瑶,吴颖仪,段美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效分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限制,无效分蘖,水稻,根系特征

无效分蘖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红,唐湘如,肖瑶,吴颖仪,段美洋[1](2015)在《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分别记为P和Y),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试验采用水培法。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着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穗粒数和产量;在幼穗分化期,D2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根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高于D1处理;D2与D3处理培杂泰丰水稻抽穗期茎鞘P、K含量显着高于D1处理;D2处理抽穗期的钾素积累总量显着高于D1、D3处理;D3处理水稻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抽穗期的氮素积累总量、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均显着高于D1处理。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水稻齐穗期的总根长与氮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根系的表面积和总体积与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总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根系的平均直径与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也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潘圣刚,吴颖仪,肖瑶,陈燕红,田华[2](2015)在《抑制无效分蘖对水稻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着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最终显着增加了水稻产量;D2、D3处理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高于D1处理,D3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抽穗后叶面积大,茎鞘非结构性碳含量高,但主要供给营养器官,对产量贡献少;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栾哲[3](2013)在《控制无效分蘖使用沃农丹牌“水稻保”》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保是武汉市沃农肥业有限公司与国家微量元素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微肥之父吴礼树教授倾心研制水稻柯杈专用微量元素营养专用肥。水稻保是针对水稻生长所需营养的特性研发的强力功能性肥料。主要成分以高纯度锌、硼、等中微量营养物质为主,辅以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对水稻良性发育生长最佳综合效果。1.特点与功能:①促蘖壮苗。施用本品后,水稻在分蘖前后能吸收全面营养,不仅促进分(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3年19期)

包达[4](2013)在《控制超级稻的无效分蘖对成穗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6年,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计划以来,已经培育出100多个超级稻组合或品种,这些品种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表现出超高产潜力,但是在大面积的生产中,常因为成穗率低而引起有效穗数不足和后期易早衰而导致籽粒充实度较低,从而限制其超高产潜力的发挥。本研究围绕如何提高超级稻成穗率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超级稻黄华占、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通过多年多点的超级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产量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种植,其产量及产量结构表现出多样性,产量越高,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性越好、越统一。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也揭示在超级稻的大面积生产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超级稻超高产、稳产的前提。为了拟制超级稻无效分蘖的发生,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喷施GA3和NAA对超级稻分蘖的发生及穗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GA3和NAA后,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和黄华占的最高苗数比对照分别低了14.5%-24.4%、13.5%-26.6%、14.4%-25.9%和12.4%-18.7%,成穗率分别增加了5.08-13.44、5.51-7.48、11.53-22.72和10.44-18.14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了7.69%-9.33%、11.47%-14.01%、5.30%-6.52%和8.32%-10.15%。可见喷施GA3和NAA能显着抑制超级稻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增加每穗粒数,从而提高实际产量。为了明确完全控制超级稻无效分蘖的生长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完全控制超级稻无效分蘖的生长的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结果发现,完全控制超级稻无效分蘖的生长后,3个供试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增加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减缓了生长后期根系的早衰程度,从而提高的籽粒的充实度和增加产量。(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5)

吕云生,吕海波[5](2011)在《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水稻倒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水稻品种生育期都是130天左右,一般在7月10日以后发出的分蘖,均不能安全成熟。所以,要适时控制无效分蘖,是促进水稻尽快转入拔节孕穗生长的关键环节。一般在7月5日前,每平方米茎数达到450—550个时,就应控制分蘖,最晚不能超过7月15日。(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1年08期)

孙兵,钱晓刚,苏昌龙,谭春燕,孙芳[6](2010)在《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适合水稻生长的云南省涛源乡,以贵州省自育品种"黔优88"为对象,对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浓度为10mg/L时,能够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数及成穗率,从而能够达到保穗控蘖,增加水稻产量目的。(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0年01期)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戴其根,凌励,王绍华,杨建昌,朱庆森,苏祖芳[7](2008)在《够苗前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一文中研究指出1.确定搁田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品种,在n(表示主茎出叶数)叶抽出时产生搁田的水分胁迫,对n-2叶分蘖芽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1叶分蘖芽,对n-3叶分蘖芽生长无显着影(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08-02-16)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朱新开,郭文善[8](2007)在《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探讨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株密度为135万/hm2、195万/hm2,氮肥一次性基施及7∶1∶2运筹时,去除无效分蘖植株的单穗重低于对照,而氮肥5∶1∶4运筹时结果正相反;在植株密度为255万/hm2时,去除无效分蘖植株的单穗重高于对照。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的蛋白质、淀粉等品质指标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周羊梅,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葛才林[9](2005)在《小麦无效分蘖~(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小麦分蘖的发生规律、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在群体结构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报道[1~3]。前人运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和32P示踪的方法研究主茎、分蘖之间的营养关系[4~6],夏镇澳等[7]研究认为,小麦在拔节后,主茎运往分蘖的养分极少;但分蘖均可将养分(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陈银钦[10](2001)在《利用甘蔗无效分蘖育苗新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 利用甘蔗无效分蘖育苗移栽法的好处: 1.1 节省了作种原料,增加了糖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蔗农收入。以往每667m~2用种量1000kg以上,采用无效分蘖育苗代替原料茎作种,用种成本降低到零。 1.2 变废为宝。利用无效分蘖育苗,不仅是废物利用,而且变害为利 无效分蘖影响蔗田通风透光度,大量消耗主茎养料,争夺土壤中的肥分,妨害主茎成长。过多的无效分蘖可使主茎最先出生的分蘖茎(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01年07期)

无效分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着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最终显着增加了水稻产量;D2、D3处理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高于D1处理,D3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抽穗后叶面积大,茎鞘非结构性碳含量高,但主要供给营养器官,对产量贡献少;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效分蘖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红,唐湘如,肖瑶,吴颖仪,段美洋.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

[2].潘圣刚,吴颖仪,肖瑶,陈燕红,田华.抑制无效分蘖对水稻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栾哲.控制无效分蘖使用沃农丹牌“水稻保”[J].新农业.2013

[4].包达.控制超级稻的无效分蘖对成穗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

[5].吕云生,吕海波.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水稻倒伏[J].农村科学实验.2011

[6].孙兵,钱晓刚,苏昌龙,谭春燕,孙芳.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控制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0

[7].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戴其根,凌励,王绍华,杨建昌,朱庆森,苏祖芳.够苗前搁田控制无效分蘖[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

[8].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朱新开,郭文善.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7

[9].周羊梅,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葛才林.小麦无效分蘖~(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J].作物学报.2005

[10].陈银钦.利用甘蔗无效分蘖育苗新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

标签:;  ;  ;  ;  

无效分蘖论文-陈燕红,唐湘如,肖瑶,吴颖仪,段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