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迁移积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肥,土壤重金属,小麦,玉米
迁移积累论文文献综述
茹淑华,徐万强,侯利敏,孙世友,张国印[1](2019)在《连续施用有机肥后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迁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定量研究连续7年施用不同有机肥后重金属在土壤和作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迁移特征,为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连续7年施用猪粪的处理均显着增加了0—15 cm土层土壤Cu、Zn、As和Cd的含量,且随猪粪施用量增加,耕层土壤(0—15 cm)中Cu、Zn、As和Cd含量也显着增加,增幅分别在77.57%—261.46%、40.41%—145.68%、41.74%—46.19%和14.53%—22.09%。猪粪施用量高时,Zn和Cd已迁移到15—30cm土层并在此层积累;随着鸡粪施用量增加,耕层土壤(0—15cm)Cu、Zn、Cr含量也均显着增加。与施化肥处理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的处理均显着增加了耕层土壤Cu、Zn和Cr含量,增幅分别在16.81%—38.72%、133.93%—435.73%和33.45%—58.31%。鸡粪用量较高时,Cu、Zn、Cr向15—30 cm土层迁移并积累。该试验条件下,连续7年施用高量鸡粪后耕层土壤Zn含量已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连续7年施用猪粪的处理均显着增加了小麦籽粒Cu和Zn含量,增幅分别在27.18%—49.87%和25.66%—98.81%;连续7年施用高量鸡粪的处理均显着增加了小麦籽粒Zn和Cd含量,分别增加64.74%和40.00%。连续7年施用猪粪的处理和高量鸡粪的处理小麦籽粒Zn含量超过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付婷婷,张伟,曾婷婷,王娜,黄永川[2](2019)在《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积累及迁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系统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及迁移特征,明确土壤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江津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4个镇,于水稻收获季节布点采集水稻及根系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江津区受试区域88.9%土壤硒含量达足硒和富硒水平,59.3%稻米达到富硒大米的标准。土壤与稻米中的Se和重金属Cd、Pb、Cr、As、H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0.118、0.132、0.102、0.371~(**)(P<0.01)、0.102,土壤中As与稻米中As含量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稻米对硒和重金属富集能力为:Cd> Se>Hg>As> Cr>Pb。【结论】江津区具有开发富硒稻米的潜力,但研究区内水稻对Cd和Se的富集能力较强,存在潜在重金属污染,要充分利用研究区土壤硒资源,生产安全且富硒的稻米,需要解决Cd超标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土壤As的污染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师博,张新月[3](2019)在《技术积累、空间溢出与人口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而且对人口迁移具有显着的吸引力。本文在"人口争夺战"的背景下,采用包含内生和外生交互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经验分析叁类专利技术积累对我国省际人口迁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发明专利技术积累对人口的吸引力十分显着,而质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技术积累则对人口迁入不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从空间交互效应来看,技术相近省份的发明类技术溢出能够提高本省技术水平并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生产能力,吸引人口迁入。(2)本地人口总量、工资水平、教育水平以及迁移网络均对人口迁入有着促进作用。(3)空间效应分析显示,发明专利技术积累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种途径对人口迁入产生正向影响,凸显高质量技术溢出对于中国省际人口竞争的重要作用。外观设计类技术积累虽然对本地人口迁入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却会阻碍人口的迁入。(4)异质性分析表明,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更好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技术积累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强。(5)对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发现,技术在经济地理或技术距离上的溢出效果比单纯地理距离上的空间溢出效果更加明显,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物理空间对技术溢出的限制逐渐弱化。根据分析结论,可能的政策启示有:(1)加强研发创新活动,增强技术积累,以技术进步提升工资水平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人口扎根"。(2)增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完善市场环境的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创新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3)提升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与和谐性,优化迁入人口的社会网络环境,增强迁入人口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任伟,倪大伟,刘云根,杨桂英,张慧娟[4](2019)在《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不同生长阶段对As(砷)污染生境中As累积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 O4·7H2O设置不同的As污染生境,w〔As(V)〕分别为0、50、100、150、200、400 mg/kg,探析As胁迫下不同物候期(幼苗期、花果期、枯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对土壤中As的提取迁移效果.结果表明:①As对挺水植物香蒲的生长产生低促高抑的作用,在w〔As(Ⅴ)〕为100~150 mg/kg处理下香蒲的生长状态显着优于其他处理;在w〔As(Ⅴ)〕为400 mg/kg污染生境下,香蒲的生长存在受害症状,但仍可完成整个生命期.不同生长阶段香蒲对As的耐受性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对As污染反应的敏感性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中花果期最为突出,在w〔As(Ⅴ)〕为100 mg/kg时耐性指数最大,比0 mg/kg处理增加了54. 0%.②香蒲不同部位对As的积累特征均反映出剂量依赖效应,在幼苗期、花果期和枯黄期香蒲地上部w(As)均低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1;但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富集转运水平差别较大,以花果期为最高,幼苗期次之,伴随"稀释"效应的产生,枯黄期最低.③在As污染生境下,香蒲对土壤中As的去除作用大于固定作用,其迁移效果表现为花果期>枯黄期>幼苗期,在花果期进行刈割可使其发挥最佳修复效果.研究显示,挺水植物香蒲对As具有较强的耐性,并且对As的积累与迁移在不同物候期存在差异,因此,其可作为修复As污染河湖湿地土壤的推荐性植物加以深入研究与利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黄安香,杨守禄,杨定云,姚加加,张彦雄[5](2018)在《竹笋地土壤剖面的铅和镉的积累迁移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食用竹笋地喷施外源硝酸铅和硝酸镉混合物5(低)、50(中)、500(高)mg m~(-2)模拟土壤铅和镉的污染,研究土壤中铅(Pb)和镉(Cd)及其有效态在土壤不同剖面深度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及潜在生态风险。采用铝模块消解法提取、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分析铅和镉在土壤剖面0~10 cm(A层),10~20 cm(B层)和20~40 cm(C层)的积累、迁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第60 d后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中铅、镉的积累在A,B和C层分别为66.20、12.03,52.38、6.56和49.27、2.09 mg kg~(-1);中浓度分别为52.38、6.56,46.23、2.47和40.24、2.46 mg kg~(-1);低浓度分别为49.27、2.09,42.72、2.43和41.29、2.14 mg kg~(-1)。铅含量达到国家标准GB15618-2008规定(小于80 mg kg~(-1))的二级农用地要求,镉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应要求(小于1.0 mg kg~(-1))。表层土壤的迁移速率最快,铅和镉的迁移主要受有效态迁移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随着浓度增大而递增,土壤表层受污染程度较强,难以实现自我修复,土壤剖面20 cm以下风险指数较小,污染程度较低。总之,土壤中铅和镉的动态积累迁移及潜在生态风险在A层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B层呈现先上升后降低再平衡的趋势,C层呈现轻微上升,然后平衡的趋势。为了解铅镉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模式,快速治理受铅和镉污染的土壤,评价竹笋食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笑波[6](2018)在《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积累与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0 mg/L)的Cd~(2+),Cu~(2+),Pb~(2+)处理之后,3种重金属在玉米幼苗体内不同时间的分布表现,从而总结出3种重金属的积累和迁移规律。(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8年16期)
陈楠[7](2018)在《土壤pH对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生产。碱性土壤改良剂能提高土壤pH,原位钝化土壤重金属,常用于治理粮食重金属污染。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探析酸碱及其添加量对土壤pH的影响,及土壤pH、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镉形态、土壤养分、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吸收积累镉规律的影响及机理,为碱性土壤改良剂的使用、稻田镉污染治理及稻米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淹水、干湿交替、湿润)、土壤pH对镉形态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叁种水分管理模式均能提高酸性土壤pH、降低碱性土壤pH,对Eh的影响与土壤pH相反。随着培养时间增长,酸性土壤pH先升高后降低,碱性土壤pH先降低后升高,且初始土壤酸、碱性越强,土壤pH变化幅度越大。叁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pH的变化幅度大小顺序为淹水模式>干湿交替模式>湿润模式。在叁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pH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均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可还原态及残渣态镉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第60d时,土壤pH从4升高到10时,淹水模式下土壤可交换镉含量降低0.27 mg/kg,可还原态、残渣态镉含量分别显着增加了0.14、0.13 mg/kg;湿润模式下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了0.36 mg/kg,可还原态、残渣态镉含量分别增加了0.19、0.18 mg/kg;干湿交替模式下,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了0.32m/kg,可还原态、残渣态镉含量分别升高了0.20、0.13 mg/kg。相同土壤pH条件下,叁种水分管理模式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大小顺序为湿润模式>干湿交替模式>淹水模式。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水分管理均对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有显着影响,且两者间存在交互效应,当不考虑土壤pH时,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同样有显着影响。(2)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酸碱及其添加量对土壤pH、土壤镉形态、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酸碱溶液能影响土壤pH、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水稻根-茎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且添加量越大,影响也越大。碱性溶液添加量越多,土壤pH升高幅度越大,可还原态和残渣态镉含量越高,可交换态镉含量越低,酸性溶液则相反。当外源酸碱(0.1 mol/L)添加量大于240 mL/每桶时,差异显着。根据酸碱溶液添加量与成熟期土壤pH值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土壤pH与酸溶液添加量的关系式为:y=-0.001x+5.667(R~2=0.888)(其中0≤x≤460),土壤pH值与碱液添加量的关系式为:y=(2.767e-8)x~3-(2.269e-5)x~2+0.005x-5.655(R~2=0.882)(其中0≤x≤870)。(3)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pH对土壤养分、土壤镉形态、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前后土壤pH受土壤缓冲作用及淹水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所有处理土壤pH试验后均向中性靠拢,且酸碱性越强变化越大。土壤pH主要通过影响作物生长来影响土壤中N、P、K和有机质含量。土壤pH对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部位镉含量、根表铁膜中铁含量及转运富集均有显着影响。土壤pH从4升至10,早稻与晚稻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幅分别为44.12%、49.23%,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镉含量增幅分别为96.81%、144.23%和142.98%、166.54%可氧化态无显着变化;土壤pH从4升至9,早稻与晚稻根、茎、叶、糙米降幅分别为93.93%、98.72%、95.40%、92.52%和93.93%、98.72%、95.40%、99.52%,早稻和晚稻根表铁膜中铁含量增幅为96.36%和124.39%。早稻和晚稻根-茎的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降幅分别为79.37%、94.20%和61.54%、82.73%。为了在保证稻米产量与糙米中镉含量达标,通过构建土壤pH与糙米中镉含量和产量方程,计算出早稻最佳土壤pH区间为6.49~7.34,晚稻最佳土壤pH区间为5.17~7.68。(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徐吉[8](2018)在《聚焦 迁移 积累——《珍珠鸟》阅读教学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也是一篇有许多名师大家上过的经典课文。针对文本特色,结合单元重点和学情,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进行板块教学,抓住"聚焦、迁移、积累",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课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18年14期)
徐继敏[9](2018)在《外源硅对不同水稻品种镉迁移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在重金属Cd污染土壤(0.5mg/kg)中基施不同浓度的Si肥(以Si计,0、20、40、80、160 mg/kg),研究了两个不同品种水稻(威优46号和湘晚籼12号)在不同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时各部位积累的Cd和Si含量,以及土壤pH值、有效Si、TCLP-Cd和CaC12-Cd含量变化;也探讨了不同生育期水稻各部位Si的积累量与Cd自土壤迁移至水稻各部位的迁移转运系数的相关关系,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外源Si的添加对成熟期时两个品种水稻各部位累积Cd的影响存在差异,施Si处理对威优46号水稻根部累积Cd的影响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而对两个品种水稻其他各部位累积Cd的影响不显着(p>0.05),当施Si量≥40 mg/kg时,威优46号水稻根部Cd含量增加160.8%~304.3%,湘晚籼12号水稻根部Cd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就两个品种水稻糙米而言,各施Si处理Cd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Cd≤0.2 mg/kg)。(2)外源Si的添加能增加两个品种水稻稻谷产量。与CK相比,20~160mg/kg的施Si处理能使威优46号水稻产量增加26.9%~55.7%(p<0.01),湘晚籼12号水稻产量增加12.2%~39.5%(p>0.05),且当施Si量分别为80mg/kg、160mg/kg时,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两个品种水稻糙米中Si的积累量均随施Si量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施Si处理对湘晚籼12号水稻糙米累积Si的影响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当施Si量≤20mg/kg时,威优46号<湘晚籼12号;当施Si量≥40mg/kg时,威优46号>湘晚籼12号。(3)外源Si能显着影响威优46号和湘晚籼12号水稻土 pH值(p<0.01),20~160mg/kg的施Si处理使土壤pH值整体升高,且各施Si处理下,威优46号水稻土壤pH值基本低于湘晚籼12号。外源Si的添加能明显增加两个品种水稻土的有效 Si 含量,最高分别由 73.13 mg/kg、86.87mg/kg 上升至 121.28mg/kg、117.51 mg/kg,分别增加0.66、0.35倍。两个品种水稻土有效Si含量与施Si浓度之间分别存在极显着性(p<0.01)和显着性(p<0.05)的正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597。当施Si量为0~40mg/kg时,威优46号<湘晚籼12号;当施Si量为80~160 mg/kg,威优46号>湘晚籼12号。同时,施Si处理均使两个品种水稻土的TCLP-Cd和CaC12-Cd含量降低。(4)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两个品种水稻各部位累积的Si量对土壤Cd的迁移转运产生不同的影响。分蘖期,威优46号和湘晚籼12号的根Si积累量均与Cd由土壤迁移至根部、由根部迁移至茎叶的迁移转运系数存在负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49、-0.521,根Si有阻滞土壤Cd迁移至根部的作用(p>0.05),且威优46号>湘晚籼12号。孕穗期,威优46号的茎叶Si和穗部Si积累均能抑制Cd由地下迁移至地上,其中穗Si积累能显着抑制Cd由茎叶迁移至穗部(p<0.05),而湘晚籼12号的茎叶Si和穗部Si积累均能促进Cd由地下迁移至地上(p>0.05)。灌浆期,威优46号穗Si积累既促进Cd自土壤迁移至根部(p<0.05),同时又抑制Cd自根部迁移至茎叶(p<0.05),但湘晚籼12号穗Si积累对Cd的迁移转运影响不及威优46号明显。成熟期,威优46号的茎叶Si积累一方面能促进Cd自土壤迁移至根部(p<0.05)、自茎叶迁移至穗部(p<0.01),另一方面,又能抑制Cd自根部迁移至茎叶(P<0.05)、自穗部迁移至谷壳(p<0.05);湘晚籼12号,根Si积累能促进Cd自土壤迁移至根部(p<0.05),茎叶Si和米Si积累则能阻控Cd自穗部迁移至谷壳(p<0.05)。(5)外源Si对两个品种水稻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威优46号,可能是通过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效Si含量,进而通过提高叶Si的积累量来促进Cd自土壤富集至根部,并抑制Cd自根部迁移至茎部或茎叶,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来实现Cd的迁移与转运。对于湘晚籼12号,外源Si可能是通过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效Si含量,进而通过提高叶Si的积累量来抑制Cd自穗部转运至谷壳的途径实现的。在试验设定的施Si范围内,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糙米Cd含量,对威优46号,建议施Si浓度为80mg/kg;对湘晚籼12号,建议施Si浓度为160mg/kg。(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欧阳航[10](2018)在《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促进A7r5细胞趋化和迁移及脂质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大中动脉较常见的慢性脂质代谢性疾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等脂质成分刺激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被认为是AS的病理进程中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与AS的发生存在联系。APS中的自身抗原β2糖蛋白I(beta 2 glycoprotein I,β2GPI)可以通过与oxLDL形成复合物,加强oxLDL的致病作用[1]。此外,抗β2GPI抗体也被证实能够与oxLDL结合,加强oxLDL介导的细胞损伤[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介导抗磷脂综合征炎症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其在AS的病理进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3-5]。激活TLR4可以使内皮细胞和迁移入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高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并通过促进单核细胞黏附来加速AS的炎症进程[6-7]TLR4还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eptidase9,MMP-9),该蛋白通过降解外基质促进SMC向内膜下的迁移[8]。进入内膜下的SMC吞噬oxLDL等脂质成分成为泡沫细胞并参与AS斑块的形成[9-10]。尽管单独的β2GPI、抗β2GPI抗体以及oxLDL/β2GPI复合物在AS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报道,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1/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anti-β2GPI antibody,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在AS病理进程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组前期研究发现,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能够通过TLR4依赖的方式促进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MCP-1等促炎因子[11],并上调巨噬细胞的泡沫化以及炎症因子表达[12]。本研究主要是观察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7r5的趋化、迁移、脂质积累等功能的影响和TLR4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1)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Assay)观察经无血清培养基(media)、oxLDL、oxLDL/β2GPI 复合物、β2GPI-Ab、β2GPI/β2GPI-Ab 复合物、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处理后A7r5细胞的迁移,并用Image J 1.44软件定量分析细胞迁移距离。(2)media、oxLDL、oxLDL/β2GPI 复合物、β2GPI-Ab、β2GPI/β2GPI-Ab复合物、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处理A7r5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7r5细胞中MCP-1、MMP-9、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 1(acetyl-CoAacetyltransferasel,ACATl)的 mRNA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MMP-9的蛋白水平。(3)为探究上述过程中TLR4的作用,利用TAK-242预处理A7r5细胞,经 media、oxLDL、oxLDL/β2GPI 复合物、β2GPI-Ab、β2GPI/β2GPI-Ab复合物、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刺激后,RT-qPCR检测ACAT1、MCP-1、MMP-9的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MCP-1、MMP-9的蛋白水平表达。(4)Trinder 法检测 media、oxLDL、oxLDL/β2GPI/β2GPI-Ab 复合物刺激后的,经和未经TAK-242预处理的A7r5细胞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的含量,并用TC、FC差值来计算胆固醇酯(cholesterylester,CE)的含量。研究结果:(1)经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刺激组中的A7r5细胞迁移最为明显(68.33±3.12 μm),两侧细胞基本贴合。与medi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TAK-242 预处理后,oxLDL/β2GPI/β2GPI-Ab 复合物组迁移距离相较于未经处理时明显缩短(P<0.05)(2)经 oxLDL/β2GPI/β2GPI-Ab 复合物处理后,MCP-1、MMP-9 的 mRNA 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相较于media差异显着(p<0.05)。经TAK-242预处理后,oxLDL/β2GPI/β2GPI-Ab 复合物组 MCP-1、MMP-9 的 mRNA表达相较于未经处理时明显降低(P<0.05)。(3)经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处理后,A7r5的TC、FC、CE含量相较于media组明显增加(P<0.05),同时ACAT1的mRNA水平也表达增加(P<0.05)。经TAK-242预处理后,ACAT1的表达和胞内TC、FC的含量相较于未经TAK-242处理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1)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引起A7r5迁移相关分子MMP-9表达增高,并促进细胞迁移,提示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在AS相关的SMC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TLR4能够显着抑制这一趋势,提示TLR4为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2)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引起A7r5趋化因子MCP-1表达增高,提示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在AS相关的SMC趋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TLR4能够显着抑制这一趋势,提示TLR4为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3)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促进A7r5的胞内胆固醇积累与ACAT1的表达,且该现象在经TAK-242预处理后受到明显抑制,提示oxLDL/β2GPI/β2GPI-Ab复合物能有效促进A7r5脂质积累,且该过程中有TLR4信号的参与。(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13)
迁移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解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系统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及迁移特征,明确土壤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江津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4个镇,于水稻收获季节布点采集水稻及根系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江津区受试区域88.9%土壤硒含量达足硒和富硒水平,59.3%稻米达到富硒大米的标准。土壤与稻米中的Se和重金属Cd、Pb、Cr、As、H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0.118、0.132、0.102、0.371~(**)(P<0.01)、0.102,土壤中As与稻米中As含量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稻米对硒和重金属富集能力为:Cd> Se>Hg>As> Cr>Pb。【结论】江津区具有开发富硒稻米的潜力,但研究区内水稻对Cd和Se的富集能力较强,存在潜在重金属污染,要充分利用研究区土壤硒资源,生产安全且富硒的稻米,需要解决Cd超标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土壤As的污染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迁移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1].茹淑华,徐万强,侯利敏,孙世友,张国印.连续施用有机肥后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迁移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9
[2].付婷婷,张伟,曾婷婷,王娜,黄永川.重庆江津区土壤-稻米中硒和重金属的积累及迁移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9
[3].师博,张新月.技术积累、空间溢出与人口迁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4].任伟,倪大伟,刘云根,杨桂英,张慧娟.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9
[5].黄安香,杨守禄,杨定云,姚加加,张彦雄.竹笋地土壤剖面的铅和镉的积累迁移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土壤通报.2018
[6].王笑波.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积累与迁移[J].农产品加工.2018
[7].陈楠.土壤pH对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积累与分布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
[8].徐吉.聚焦迁移积累——《珍珠鸟》阅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语文教学.2018
[9].徐继敏.外源硅对不同水稻品种镉迁移积累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10].欧阳航.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促进A7r5细胞趋化和迁移及脂质积累[D].江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