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酶基因论文-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

漆酶基因论文-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漆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黄萎病

漆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1](2019)在《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在黄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萎病是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棉花在抵抗病原菌的过程中,抗病基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漆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在植物木质素合成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版本的基因组是提升基因家族分析准确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目前最新的陆地棉TM-1高质量版本基因组为参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陆地棉基因组中的Laccase(GhirLAC)基因家族,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以及在黄萎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TM-1基因组中共包含83个GhirLAC家族成员,分布在24条染色体上,所有GhirLAC蛋白均定位在胞外,且具有相同/相似的保守基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hirLAC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7个亚组。结合黄萎病胁迫下棉花转录组数据,将GhirLAC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分为3种模式,其中第1类和第2类GhirLAC基因在黄萎病菌胁迫下分别呈现有规律的表达量升高和降低,推测这些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hirLAC02(GhLAC4)、GhirLAC38(GhLAC11)和GhirLAC20(GhLAC12)3个候选基因均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相吻合。本研究为以后深入解析棉花GhirLAC基因的抗病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颜莲莲,徐瑞平,戴胜宏,王刚正,边银丙[2](2019)在《过表达漆酶基因Lelcc1的香菇菌株构建及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着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着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霍超,卢海强,刘晓宇,李琪,高洁[3](2019)在《短小芽孢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M_1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短小芽孢杆菌Cot A漆酶的酶学性质,探究其在黄曲霉毒素M_1降解中的应用潜力。经分析,短小芽孢杆菌E-1-1-1中cotA基因全长1 486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分子质量约为58 kDa。该重组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 4.0;K_m为3.01 mmol/L,V_(max)为0.795 mmol/(L·min);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会对酶活力造成不同程度影响,K~+、Na~+、乙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0%、13.6%、64.5%和100%,而Mn~(2+)和Zn~(2+)则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3.0%和23.9%;该酶与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反应72 h后,黄曲霉毒素M_1降解率为54.3%,毒性降低9.1%。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CotA漆酶作为黄曲霉毒素M_1降解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罗冬梅,赵亚文,荆永琳,徐立,李志英[4](2019)在《牛大力漆酶基因CsLAC17的克隆与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漆酶在牛大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以牛大力叶片为材料,从反转录PCR获得的cDNA中扩增出漆酶基因CsLAC17全长。序列分析表明,CsLAC17 c DNA全长为2 010 bp,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755 bp,编码一个由5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具有漆酶典型结构域的特征——铜离子结合域(Cu-oxidase和Cu-oxidase-2)。同源序列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序列与绿豆(Vigna radiata var. radiata)和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同源性为88%、藜豆(Mucuna pruriens)87%、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85%。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CsLAC17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次之,根中较少。此外,进一步构建了pBI121-CsLAC17过表达载体并转入农杆菌。本研究为日后CsLAC17基因的功能验证以及为牛大力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6期)

张丽洁,徐欣欣,田健,初晓宇,朱宝成[5](2019)在《特异腐质霉来源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有机农药残留和木质素的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工业价值。从特异腐质霉Y1(Humicola insolens Y1)中分离到了漆酶基因Lac1,其全长1 803 bp,编码600个氨基酸,与NCBI蛋白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与来源于Chaetomium globosum CBS 148.51(XP_001228806)的多酚氧化酶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1%,表明是一个新的漆酶基因。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r中,通过PCR和SDS-PAGE检测证实基因已经整合入酵母基因组中且能分泌表达。在3 L发酵罐中,重组Lac1蛋白表达量达到3.79mg/mL发酵液,酶活性达到1.3 U/mL发酵液。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漆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为4.5,且在pH 6~11的范围内酶的相对活力均在7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涛[6](2019)在《荒漠化草原植物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及细菌漆酶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积极参与者,承担着生态系统中90%以上有机物质的矿化作用。漆酶能彻底分解木质素,是影响生态系统中有机质降解和碳素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荒漠区植物类型对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细菌漆酶基因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选择了荒漠化草原上贺兰山丁香、斑子麻黄、鹰爪柴、灰榆、蒙古扁桃、松叶猪毛菜和红砂七种典型的植物群落,采集植物土壤及相应裸地土壤作为研究材料,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克隆细菌漆酶基因片段并建库测序研究植物对细菌漆酶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荒漠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在不同植物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与植物个体的大小有一定关系,贺兰山丁香、灰榆、蒙古扁桃、松叶猪毛菜和红砂五种植物对荒漠土壤的多种营养成分均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斑子麻黄和鹰爪柴的富集效应并不明显。(2)不同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较大。斑子麻黄和鹰爪柴使土壤中细菌丰富度显着增加(p<0.05);斑子麻黄使土壤中真菌丰富度显着增加(p<0.05),而灰榆则使土壤中真菌丰富度显着降低(p<0.05)。松叶猪毛菜、蒙古扁桃、斑子麻黄和鹰爪柴使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着增加(p<0.05);松叶猪毛菜使土壤中真菌多样性显着增加(p<0.05),而红砂则使土壤中真菌多样性显着降低(p<0.05)。七种植物土壤中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均为优势真菌;除贺兰山丁香外,其它六种植物均使担子菌门和壶菌门减少,红砂、蒙古扁桃和灰榆使接合菌门增加幅度较大。松叶猪毛菜、红砂、斑子麻黄和鹰爪柴土壤中放线菌门为最优势细菌,蒙古扁桃、灰榆和贺兰山丁香土壤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细菌,且七种荒漠植物均使放线菌门减少,除贺兰山丁香外,其余六种植物均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增加。(3)七种荒漠植物和对照土壤中含漆酶基因的细菌共分布于14个门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在细菌漆酶群落中占主导地位。荒漠化草原土壤中有机质的生物降解是以细菌而非真菌为主导的过程,七种荒漠植物均能增加土壤漆酶的活性,同时影响产漆酶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碳素循环。(4)植物的凋落物引起了荒漠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使得植物能够富集土壤中的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Variibacter属、白僵菌属、绿僵菌属、Volutella属等功能微生物群或抑制一些镰刀菌属、链格孢属、Leptosphaeria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细菌和真菌中优势菌丰度的增加提高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加快土壤中碳、氮、磷元素的循环。(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1-04)

王虹云,李涛,张丽莉,姚建刚,夏秀波[7](2018)在《大白菜漆酶基因家族(BrLAC)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白菜的漆酶(p-diphenol oxadise or laccase, LAC)基因家族成员、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进化树、氨基酸序列及同源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5个大白菜漆酶基因(BrLAC)家族成员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存在串联复制现象;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含2~6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及跨膜结构分析表明,BrLAC无跨膜区或仅有一个很短的跨膜区域,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及周质;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rLAC氨基酸序列均含有漆酶的3个典型保守结构域,4个铜离子结合位点;通过与拟南芥LAC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将其分为6个亚族;同源分析LAC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表明LAC在根系和果荚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花及叶片中的表达量较低。大白菜漆酶可能代替多酚氧化酶直接参与酶促褐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4期)

王建玲,桂爽,付禹,张妤彤,郑东[8](2019)在《肺炎克雷伯氏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其漆酶基因lac;基于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后,得到新型漆酶基因lacm;将其与大肠杆菌–毕赤酵母(E. coli-P. pastoris)穿梭表达载体pPIC9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PIC9K-lacm;将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GS115中,实现该漆酶的胞外分泌表达,发酵液中重组漆酶(rLACM)活力达0.37 U/m L.经对rLACM酶学性质分析表明:rLACM的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8.0,在30~70℃、pH 5.0~9.0活力稳定.(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晨,陈帅,程小芳,张新,黎星辉[9](2018)在《茶树漆酶基因CsLAC4和CsLAC1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漆酶(laccase,LAC)基因在茶树防御植食性昆虫为害中的作用,以龙井43茶树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2条漆酶基因CsLAC4和CsLAC12的完整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CR技术测定其在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不同处理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树漆酶基因CsLAC4和CsLAC12的序列全长分别为1 665 bp和1 743 bp,分别编码555个和58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1.1 kD和63.9 kD,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34和9.18;均具有植物漆酶的3个典型离子结合域;在系统进化树上聚在不同分支。CsLAC4和CsLAC12均在茶树茎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2.62和1.33,CsLAC4在茶树花和种子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58和0.66,CsLAC12在茶树种子中相对表达量最低,仅为0.20;与对照相比,CsLAC4的相对表达量能够在茉莉酸处理3 h、机械损伤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幼虫取食处理12、24 h时被显着诱导;但CsLAC12的相对表达量在茉莉酸处理12 h和机械损伤处理12、24 h时被显着抑制,茶尺蠖幼虫取食处理6 h时能够诱导其相对表达量升高。表明CsLAC4和CsLAC12在茶树防御植食性昆虫为害中作用不同,但都在对茶尺蠖取食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鸿鹏,钟昌开,吴秋玉,张艳杰,张贺[10](2018)在《杧果炭疽病菌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受漆酶基因Lac1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胶裂解酶是炭疽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的一类重要水解酶。本研究在杧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得了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Cgpel2和Cgpel3,DNA全长分别为1 037、1 498、1 089 bp,cDNA全长分别为975、1380、978bp,分别编码324、459、325个氨基酸,均含1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均有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分别占1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28.09%、21.79%、29.54%,β-转角分别占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0.00%、49.02%、46.15%。Cgpel1、Cgpel2和Cgpe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C. 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 incanum(KZL84476.1)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93%以上。qRT-PCR分析发现,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但在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表达均下降约90%。可见Cgpel1、Cgpel2和Cgpel3是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差异较大,在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受漆酶基因Lac1影响。(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漆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着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着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漆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在黄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19

[2].颜莲莲,徐瑞平,戴胜宏,王刚正,边银丙.过表达漆酶基因Lelcc1的香菇菌株构建及表型分析[J].菌物学报.2019

[3].霍超,卢海强,刘晓宇,李琪,高洁.短小芽孢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M_1研究[J].食品科学.2019

[4].罗冬梅,赵亚文,荆永琳,徐立,李志英.牛大力漆酶基因CsLAC17的克隆与载体构建[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张丽洁,徐欣欣,田健,初晓宇,朱宝成.特异腐质霉来源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王涛.荒漠化草原植物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及细菌漆酶基因多样性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

[7].王虹云,李涛,张丽莉,姚建刚,夏秀波.大白菜漆酶基因家族(BrLAC)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J].分子植物育种.2018

[8].王建玲,桂爽,付禹,张妤彤,郑东.肺炎克雷伯氏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9

[9].黄晨,陈帅,程小芳,张新,黎星辉.茶树漆酶基因CsLAC4和CsLAC1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10].李鸿鹏,钟昌开,吴秋玉,张艳杰,张贺.杧果炭疽病菌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受漆酶基因Lac1影响的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8

标签:;  ;  ;  ;  

漆酶基因论文-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